柯文哲陪吃飯說
來聽聽我們總幹事、立法委員王育敏怎麼說
針對柯文哲市長為衝網路影片點閱率,而提出破千萬,讓幕僚及學姊陪吃飯的言論,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辦公室競選總幹事王育敏委員指出,針對柯文哲市長這樣的發言,非常不妥,顯然是歧視、物化女性,在在顯示柯文哲沒有性別意識,沒有市長格局!因為這番言論也引發曾擔任市府女性幕僚的同仁爆料直言:「柯市長就一直看不起女人」、「反正幕僚對他來說,就只是陪吃飯賺點閱率的工具人」。
王育敏指出,柯市長歧視女性的發言不是頭一遭,2014年柯文哲所著《白色的力量》書中,就出現多處歧視女性字眼,還曾經評論女性市長參選人的長相坐櫃檯差不多,說出女生30歲未結婚是國安問題的荒謬言論。更在自己市長任內,讓AV女優擔任悠遊卡代言人,強推AV女優卡,刻意物化女性的作為,引起外界強烈反感。
柯文哲過往歧視、物化女性言論不斷,證明柯文哲對女性的歧視態度根深柢固,如今不但不檢討自己不恰當言論,反而怪罪媒體沒有如實報導,完全本末倒置。
王育敏認為,台北市是一座友善性別、尊重女性的城市,身為台北市的大家長應該誠懇地為失言道歉。
#為什麼要這樣物化呢
#王育敏棒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
為什麼要這樣物化呢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常常會提醒很多朋友,要小心那些跟我們互動的人,當他在使用一些名詞,或標籤的時候,有沒有「玩弄定義」這樣的嫌疑?
特別是我在【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的教學裡面,會用很多的方法來讓大家去辨識,我們怎麼樣去聽出,別人正在「玩弄定義」?
打個比方喔,如果你現在是準備要升大學的考生,有三個科系讓你選,你的成績都可以進去,你會比較容易選擇哪一個科系呢?
一個科系叫做「無機材料工程系」,一個科系叫做「化工陶瓷系」,而另外一個科系,叫做「窯業工程系」。
所謂的「窯業」喔,就是那個我們燒窯的那個「窯」啊,就是做陶器、瓷器的那個「窯」啊;「窯業工程系」。
所以呢,再說一遍三個科系,第一個叫做「無機材料工程系」,第二個叫做「化工陶瓷系」,第三個叫做「窯業工程系」,你會選哪一個呢?
在這邊呢,我必須要告訴你,不管你選哪一個科系,它都是同一個科系!這在韓國的「首爾大學」,在1983年設立了「無機材料工程系」。
然而這個科系,其實不是在1983年成立的;因為它的前身,就是直接從「窯業工程系」改名過來的。
但是當「窯業工程系」,改成「無機材料工程系」的時候,這時候很明顯的改變,就是大家對於這個科系的評價,好了非常非常的多;甚至於,影響了這個科系的入學成績!
然而,剛剛你還有聽到「化工陶瓷系」!事實上「窯業工程」,就是在做「化工陶瓷」。
而「無機材料工程」,事實上它是相對於「有機」的相對詞,叫做「無機」;因為你燒窯啊、燒陶瓷啊,這些東西它就是一個無機材料嘛!
所以呢你會發現喔,有時候詞彙的選用,或者是命名的改變,它真的會在本質上改變很多事情。
就像是美國的「國防部」,它原本的名字是「Department of War」,直接翻譯叫做「戰爭部」。但是呢,現在改名為「Department of Defense」,直接翻譯就叫做「防禦部」。
在它的名字,還叫做「戰爭部」之前;事實上,大家都會覺得這個部門,就是一個主動發動攻擊、主動發動戰爭的存在。
但是當他們把名字,改成「防禦部」之後,大家對於他們的形象投射,就會比較正面,就會覺得他們的存在,其實是為了「防衛」,而不是為了「攻擊」。
但是事實上,不管是「Department of War」,還是「Department of Defense」,它都是同樣的,都叫做「美國國防部」啊!
所以呢,談到這裡我想喔,我們學會怎麼樣判斷訊息跟思考,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因為呢,在這世界上喔,有太多人、太多的機會,會運用這種「掉包問題」啊、「調包定義」啊…的這種方式,來誘導我們的認知。
那當然了!如果換成你自己,你因為選用詞彙的改變,讓你活得更積極、更快樂、更有智慧,那當然這是一個好事!
只是當我們在聽別人的訊息的時候,你有沒有具備一個敏感度,就是超越他使用的詞彙,或者是他使用詞彙的順序;直接回到他想告訴我們事情的「本質」,去做思考?
就像是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哦,有一個人呢,問神父說:「我可以在祈禱的時候抽煙嗎?」
這神父就說:「怎麼可以!祈禱你就要專心祈禱啊,這是你跟上帝的一個神聖時刻,你怎麼可以在祈禱的時候抽煙呢?」
結果過了幾天,這個年輕人又去問神父,這一次他的問法是這樣子喔;他問神父說:「神父請問一下,我可以在抽煙的時候祈禱嗎?」
神父聽完之後就很開心,他就說:「祈禱哦!這個是你跟上帝交流的時刻;不管你在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善用各種機會,跟上帝好好的在一起。所以呢,你在抽煙的時候祈禱,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你冷靜下來想一想,這一個年輕人在問的,就是「他可不可以一邊抽煙、一邊祈禱」,或「一邊祈禱、一邊抽煙」不是嗎?
可是當問法改變、順序做了一個置換之後,似乎定義和他的詮釋跟結果,也被調包了啊!然而這樣的例子,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到處都是。
所以我常常說喔,千萬不要去怪別人為什麼那麼狡詐,而我們都必須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叫做學會怎麼樣思考跟判斷,不是嗎?
當然了,如果你想要進一步學習,怎麼樣思考跟判斷的話;我鼓勵你可以參與我的實體課程,特別像是【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
下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是在明年的3月6號,在你聽到這個訊息的同時,這一門課的名額,應該也只剩下一半了。
所以呢,雖然是明年3月份的時間,距離現在還有好幾個月;但也正因為「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期盼你能夠好好的安排,及早報名、把握機會。
希望我們能夠透過學習,長出思考跟判斷的能力,真正的為自己的人生,負起應該有的責任。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剛剛提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相關的課程資訊跟報名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在明年3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為什麼要這樣物化呢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一個人為什麼會自殺?」你可能對於一個人自殺的原因,有很多的歸因。
多數時候我們直覺上,會覺得他陷入了困境、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低谷跟低潮,或者是他遭逢了無法解決的問題。
然而關於「自殺」這個主題,有一位專家,他是「紐澤西里查斯托克學院」的心理學家,叫「大衛.萊斯特」,他專門研究這個主題。
他花了很大的功夫,從很多的角度去研究,他透過2500多篇的學術論文的發表,探索「自殺」和其他事物的關聯。
包含酒精、憤怒、抗憂鬱劑、星座、生物化學、血型、體型、憂鬱症、藥物濫用、槍支管控、快樂、假期、網路的使用、IQ、心理疾病、偏頭痛、月亮;音樂、國歌歌詞、性格類型、性向、抽煙、靈性、看電視,以及開闊空間…。
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部分,只要是跟「自殺」有關,或有人把它跟「自殺的研究」扯上關係;他都全部涉獵。
所以你可能會想喔,萊斯特他透過這些研究的蒐集,他應該有得出一個統一的「自殺理論」吧?
然而,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到目前為止,他只有提出一個有一點引人注目的想法,或許可以稱為「自殺理論」。而這個「自殺理論」呢,萊斯特把它稱為「沒有事務可怪罪」。
你可能在這之前會想,自殺率最高的人,是那些生活最苦的人;而萊斯特和其他人的研究則發現喔,可能正好相反。生活品質比較高的人,自殺反而會更普遍,因為他「沒有事務可怪罪」。
怎麼說呢?萊斯特他說喔,如果你不快樂,你有東西可以怪罪你的不快樂。像是政府啊、經濟啊,或別的東西;那有一點可以讓你對抗自殺。但是呢,當沒有外在的原因,可以去怪罪你的不快樂的時候,人是最可能自殺的。
他利用這個概念,解釋為什麼非裔美國人的自殺率會比較低?還有為什麼盲人在恢復視力之後,通常會變得比較有自殺的傾向?還有為什麼青少年的生活品質提升之後,自殺率通常會升高?
這裡面就浮現出「沒有事務可怪罪」這個主題。
你想想看哦,一個盲人在他眼睛還沒有恢復視力之前,他至少可以怪罪,是因為我眼盲了,所以我會遇到這些困境。
可是當他眼睛看到之後,他已經沒有這個理由,可以當成是「他怪罪的標的物」。這時候你想,他還遇到了主觀上的不快樂,或者是主觀上的困境,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怪罪,自殺是不是成了他的選項?
就像我常常遇到有一些人,他追求財富,他總覺得他的困境,可以透過錢來解決。可是當他真的有點錢了,他發現困境依然是困境;那你說這樣的人,他連一個責怪的對象都沒有,他是不是很容易讓自己走上,那最不好的結果呢?
可是就算是像萊斯特這樣的一個專家,他自己都承認,他對於「自殺」的研究,他並不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
比如說喔,到目前為止我們不太清楚,人們在自殺前尋求協助的百分比;而且對於自殺衝動的這個議題,所知也不多。
一個人決定自殺和他真的去自殺之間,相差多少時間?我們甚至於不知道,自殺成功者有多少人是罹患了精神疾病?
萊斯特他就表示,這個議題有太多的爭議,估計值從5%~94%都有啊!他自己很無奈的表明,他說「人們期待我知道問題的答案」;我和朋友閒聊的時候,他常常承認喔,我們真的不太清楚人們為什麼會自殺?!
其實今天拿「自殺」這個主題,跟你做分享,我想有兩個點是我很想要進一步,去做一些思想上面的探討。
第一個點,就叫做「沒有事務可怪罪」。
這裡面是不是常常,我們背後隱藏了一個假設的信念,叫做「我的問題、我的困境,一定有一個外在的、物質的解決方案」。
而不是回到自己的內在、回到自己的生命裡,很真實的去問自己,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而不是透過這些外在的、物質的去做填補。
當我們是透過外在的跟物質的,去做填補的時候,難怪當那個你一直追求的事情終於到手了,反而是你走向自我毀滅的開端;這裡有多麼大的矛盾跟諷刺啊!
而第二個我想要做個思想討論,就是關於「自殺」這個主題的研究。
我們常常會覺得,某些專家他一定要有於那個領域的答案。然而這個研究,卻很有趣的告訴我們,可以說是這世界上、這地球上,關於「自殺討論」的最權威的人,他自己承認,他並不知道為什麼人會自殺?
這說明了一件什麼事情,這就讓我想到,我們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是哪裡來的信心,覺得事情就是按照自己想的那樣。
比如說吧,「偏見」這個主題。
「偏見」是不是我們已經先預設了立場,我常常會遇到很多朋友,他從來不花時間,甚至於不去看自己的預設立場,自己對於很多事情的既定看法是否合理。
所以他根本不想、也不會去承認,自己原本的觀點可能是錯的。他寧可抱持著一個錯誤的想法,堅持走到底。
然後搞的自己很辛苦,別人也很辛苦。這裡面是不是又浮現了更多、也更大的荒謬呢?
然而在我真實的生命經驗裡,那種對於事物真正理解通透的人,他反而不會給你那種偏見式的、預設立場式的,不管是說辭還是答案。
當他要對任何事情下任何結論之前,他總是會清楚明白的告訴你,他的「前提」是什麼?他怎麼思考、爬梳這件事。
然而他的答案,是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才會成立?如果這個條件不成立,那它的答案也只能參考,甚至於要推翻他自己。
所以囉,這不免讓我想到所謂的「無知」是什麼?
或許,有一個最明顯的判斷標準供你做參考。所謂的「無知」,就是那一個人信誓旦旦的、預設立場的、大言不慚的,直接告訴你,他的偏見就是對的。
那麼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有一種不由分說的篤定、有一種唯我獨尊、我一定是對的,這樣的自信。
那麼或許它是個訊號,你是否願意在此刻停下腳步,去針對你所相信的,還原它應該有得脈絡。
或許透過這個過程,你對於很多事包含信念、包含他人,所謂的寬容、所謂的智慧,是透過這樣子能夠成長出來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您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你,真正在面對很多事物、很多他人的時候,怎麼樣去還原它應該有的脈絡。
在真實的人際裡面,每一個人都會有包裝,都是社會化過程的結果;這無關於對、錯,因為你是如此,別人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如何能夠透過正確的方法,能夠去理解別人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那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
並且在這之後,透過有效的問句,跟你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這也是圓滿我們人生當中的一個必然的前進。
10月15號的這一門課程,在我錄音的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