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的意義不是只有放假
回憶過去歷史的傷痛
是為了讓悲劇不再重演
#致228
#如果你是醫生,你要怎麼治療這位病人?(版權沒有,請隨意分享)
「賢謝( sensei 日語中的醫師發音)你給我拜託,不要告訴警察我在這裡,不然我爸爸媽媽也會被抓去。」眼前一位已經快 90 歲的老人家,一邊發抖,一邊流著眼淚,緊緊握住我的雙手,用最卑微的語氣懇求著我。
「你放心,我不會讓任何人來抓你。」我用台語回覆這位長者,雙手用力回握。「我會照顧你,安心待在這裡,這邊沒有他們的人。」
老人家是一位內科的病人,已經嚴重失智,最近發生的事情都忘了,但年輕時的記憶卻還很清楚。
在 1947 年那年,他 20 歲,在台大法律系唸書。二二八事件爆發,他和同學們感到憤慨又難過,身為當時少數的知識份子,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要保護民眾、也要避免族群的衝突,因此四處奔走想辦法收留受害的民眾,不分本省或者是外省族群。
但在隨後的三月,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展開了「清鄉」,以清查戶口、追繳武器等理由,將要求政府進行政治改革的菁英,以及曾經參與反抗政府,與任何他們懷疑的一律加以逮捕或殺害,寧可錯殺,不能放過。他和多名同學被當時的政府逮補,他因此沒能繼續完成台大的學業。幸運的是,關沒多久就被釋放了,後來做些小生意維持生計,有些同學則是再也沒有任何消息。
據他的孩子所述,他一輩子都不願多談那段時間的記憶,每當家中談起政治,他總會說「小孩子有耳無嘴」,「飯可以多吃,話不能黑白講」。甚至是在最早的二二八紀念活動中,他不敢去參加,只敢遠遠地看,遠遠地流著眼淚。
一輩子,他都沒有參加過自己孩子們的學校活動,深怕自己的孩子也被貼上標籤,影響他們的求學與工作。他做了一個常常缺席的父親,但他的缺席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太愛,愛得如此恐懼。
每一天我去看他時,都會重複類似的情節,深怕被抓走、深怕家人沒人可照顧的恐懼,一次又一次出現在他的眼神中。我明明就在醫院裡,但在我眼前看到的,就像是無間地獄一般,不停重複最可怕的經歷,萬劫不復。
我的病人在我眼前,每一日、每一夜都經歷這樣的苦痛,我能為他做些什麼?這個社會上,又有多少人在經歷類似的苦痛,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我們能針對他的疾病、症狀作出最好的判斷和努力,但他心理的這些創傷,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為何就算被貼標籤我們也要講二二八?
不是只有我,許多醫護人員都經歷過類似的治療經驗。這是一個嚴重的心理創傷,不只影響了當事人,也影響了他的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以及整個社會。因此我們把他視為是一整個社會的 #心理復健。
在德國交換的時候,我和許多德國醫學生討論過納粹的相關事件,發現每個人都能對這段歷史侃侃而談,而且提出自己角度的深刻反省與檢討,甚至是對照自己家族長輩的經歷,去思考這些事件對自己的家庭、所屬的社區、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影響。
如大家所見,在深刻檢討之後,德國人現在已經走出悲情,在其中得到教訓,再度站起成為世界舞台中重要的角色,並且致力不讓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因此二二八事件的平反以及紀念儀式,對我們來說,不是要強化族群的對立,而是要透過史實的釐清、討論,達到整個社會的和解與共生。
一個長期壓抑、人民不清楚自己的國族經歷的真正歷史的國家,沒有辦法真正用自由、平等、自信地態度走向世界。
當時每一天,我都跟這位老先生說,「你沒罪,咱攏沒罪,咱做的是對的代誌。免驚惶,要勇敢,互相幫忙,互相照顧,咱總有成功的彼一天。」
所以就算被不明究理的人們貼上標籤,只要提了 228 就是什麼日奴、走狗、漢奸、撕裂族群... 猛烈攻擊,退訂閱退讚的,我們還是必須要說出真話。
只有所有的人都勇敢地說,用各自族群的角度大聲地說,我們才能把歷史的真相釐清,用更寬廣、互相理解的心,一起朝共同的未來前進。
作為醫療人員,我們真心期待透過這些心理的復健,讓台灣走出歷史的悲情與傷痛,慢慢走向真正的民主、自由、多元、包容的進步國家,不要再有任何台灣人遭受前人類似的苦痛。
但我們需要有更多人願意說這些歷史,溝通這些理念,實踐這些理想,即使會受到許多批判與打擊,請你都不要害怕。在多年前 228 就如同中國的 64 一樣,是個不能說出口的禁忌數字,是在無數的前輩,用自己的身軀與血淚,換來我們今日說出口的自由。千萬別忘記前人的努力,扛起你該肩負的責任。
永遠記得:只要你勇敢,你就是自由。千萬別丟失了勇敢,為我們共同的自由生活,一起時時刻刻奮戰吧。
#謹誌二二八
#只要你勇敢你就是自由
為何就算被貼標籤我們也要講二二八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你是醫生,你要怎麼治療這位病人?(版權沒有,請隨意分享)
「賢謝( sensei 日語中的醫師發音)你給我拜託,不要告訴警察我在這裡,不然我爸爸媽媽也會被抓去。」眼前一位已經快 90 歲的老人家,一邊發抖,一邊流著眼淚,緊緊握住我的雙手,用最卑微的語氣懇求著我。
「你放心,我不會讓任何人來抓你。」我用台語回覆這位長者,雙手用力回握。「我會照顧你,安心待在這裡,這邊沒有他們的人。」
老人家是一位內科的病人,已經嚴重失智,最近發生的事情都忘了,但年輕時的記憶卻還很清楚。
在 1947 年那年,他 20 歲,在台大法律系唸書。二二八事件爆發,他和同學們感到憤慨又難過,身為當時少數的知識份子,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要保護民眾、也要避免族群的衝突,因此四處奔走想辦法收留受害的民眾,不分本省或者是外省族群。
但在隨後的三月,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展開了「清鄉」,以清查戶口、追繳武器等理由,將要求政府進行政治改革的菁英,以及曾經參與反抗政府,與任何他們懷疑的一律加以逮捕或殺害,寧可錯殺,不能放過。他和多名同學被當時的政府逮補,他因此沒能繼續完成台大的學業。幸運的是,關沒多久就被釋放了,後來做些小生意維持生計,有些同學則是再也沒有任何消息。
據他的孩子所述,他一輩子都不願多談那段時間的記憶,每當家中談起政治,他總會說「小孩子有耳無嘴」,「飯可以多吃,話不能黑白講」。甚至是在最早的二二八紀念活動中,他不敢去參加,只敢遠遠地看,遠遠地流著眼淚。
一輩子,他都沒有參加過自己孩子們的學校活動,深怕自己的孩子也被貼上標籤,影響他們的求學與工作。他做了一個常常缺席的父親,但他的缺席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太愛,愛得如此恐懼。
每一天我去看他時,都會重複類似的情節,深怕被抓走、深怕家人沒人可照顧的恐懼,一次又一次出現在他的眼神中。我明明就在醫院裡,但在我眼前看到的,就像是無間地獄一般,不停重複最可怕的經歷,萬劫不復。
我的病人在我眼前,每一日、每一夜都經歷這樣的苦痛,我能為他做些什麼?這個社會上,又有多少人在經歷類似的苦痛,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我們能針對他的疾病、症狀作出最好的判斷和努力,但他心理的這些創傷,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為何就算被貼標籤我們也要講二二八?
不是只有我,許多醫護人員都經歷過類似的治療經驗。這是一個嚴重的心理創傷,不只影響了當事人,也影響了他的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以及整個社會。因此我們把他視為是一整個社會的 #心理復健。
在德國交換的時候,我和許多德國醫學生討論過納粹的相關事件,發現每個人都能對這段歷史侃侃而談,而且提出自己角度的深刻反省與檢討,甚至是對照自己家族長輩的經歷,去思考這些事件對自己的家庭、所屬的社區、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影響。
如大家所見,在深刻檢討之後,德國人現在已經走出悲情,在其中得到教訓,再度站起成為世界舞台中重要的角色,並且致力不讓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因此二二八事件的平反以及紀念儀式,對我們來說,不是要強化族群的對立,而是要透過史實的釐清、討論,達到整個社會的和解與共生。
一個長期壓抑、人民不清楚自己的國族經歷的真正歷史的國家,沒有辦法真正用自由、平等、自信地態度走向世界。
當時每一天,我都跟這位老先生說,「你沒罪,咱攏沒罪,咱做的是對的代誌。免驚惶,要勇敢,互相幫忙,互相照顧,咱總有成功的彼一天。」
所以就算被不明究理的人們貼上標籤,只要提了 228 就是什麼日奴、走狗、漢奸、撕裂族群... 猛烈攻擊,退訂閱退讚的,我們還是必須要說出真話。
只有所有的人都勇敢地說,用各自族群的角度大聲地說,我們才能把歷史的真相釐清,用更寬廣、互相理解的心,一起朝共同的未來前進。
作為醫療人員,我們真心期待透過這些心理的復健,讓台灣走出歷史的悲情與傷痛,慢慢走向真正的民主、自由、多元、包容的進步國家,不要再有任何台灣人遭受前人類似的苦痛。
但我們需要有更多人願意說這些歷史,溝通這些理念,實踐這些理想,即使會受到許多批判與打擊,請你都不要害怕。在多年前 228 就如同中國的 64 一樣,是個不能說出口的禁忌數字,是在無數的前輩,用自己的身軀與血淚,換來我們今日說出口的自由。千萬別忘記前人的努力,扛起你該肩負的責任。
永遠記得:只要你勇敢,你就是自由。千萬別丟失了勇敢,為我們共同的自由生活,一起時時刻刻奮戰吧。
#謹誌二二八
#只要你勇敢你就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