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高價時代來臨_最貧窮的人將再也買不起食物....
食物供應能決定戰爭與和平?仰賴進口糧食,但當某地區農作物歉收產量降低,就會對全球糧食供應帶來巨大衝擊,供不應求食物價格飆漲,糧食體系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如何滿足糧食需求,減少浪費,並讓土地免於毒害...本片走訪全球各大農業區,探求現代農業的新轉機。
【糧食競賽】立即上公視+線上看👉👉https://reurl.cc/MoEGX (期限至6/14)
🍞搶救糧食危機大作戰🍞
#如何餵飽多出來的20億人口?
西元2050 年的全球人口數將超過90 億人。
未來40 年內,全球糧食生產需再增產60%,
才能滿足人類對糧食的需求。
#為增加糧食產量 #付出高昂代價
「農業」對環境帶來最大的衝擊,
人們 #大量使用殺蟲劑和合成肥料,
孟山都「農達」除草劑🌽,
甚至加重了抗藥性。
#搶救全球糧食危機
#尋求農業新轉機🌽🌽
現前農業景況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然而,全球各地也出現
蓬勃的農業改革手段,
如公平交易、有機農耕、精準農法、
精準育種、耕地控管、廚餘再利用。
#你今天浪費食物了嗎?
#糧食危機 #基改 #公平貿易 #永續農法 #剩食
#珍惜食物 #精準農法 #自給自足🍱🌽🥕🥦🍗
#當我們扔得比吃得還多....
#我們沒有浪費的本錢
#每30分鐘就有1位印度農民自殺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本片受訪者特拉姆.史都華的著作)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38696
揭露全球食物醜聞,清楚描述世上關於吃的不公平。
👉與談來賓:台大農學院院長 盧虎生教授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公視 +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2:00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13:00;重播周一凌晨1:00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
為增加糧食產量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收再利用 #他用廢棄酒糟做豬飼料🐖🐖
「問題在於整個糧食生產體系,不是建立在餵飽人民的前提上,而是賺錢至上!」
2050年全球將面臨毀滅性糧食危機 ,當我們扔掉的比吃掉的還多...該怎樣才能滿足所有人對糧食的需求,減少浪費,並讓土地免於毒害..🍱🌽🥕🥦🍗
【糧食競賽】#糧食危機 #基改 #公平貿易 #永續農法 #剩食
●6/7周五22:00┃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與談來賓:台大農學院院長 盧虎生教授
●網路直播┃https://youtu.be/_isseGKrquc
🍞搶救糧食危機大作戰🍞
#為增加糧食產量 #付出高昂代價
「農業」對環境帶來最大的衝擊,
人們 #大量使用殺蟲劑和合成肥料,
孟山都「農達」除草劑🌽,
甚至加重了抗藥性。
#每30分鐘就有1位印度農民自殺
50年前,印度小麥產量飆升了十倍,
因其採用農藥化肥,
包括使用殺蟲劑和合成肥料。
然而,如今印度農民自殺率一再攀高,
每30分鐘就有一位印度農民自殺。
自殺的關鍵因素之一則是,
這套現代農法 #讓農民失去自主權、
高度仰賴外來資源,
最後讓印度農民套上了負債累累的緊箍咒。
堅持活著的人,
則遭受各種疾病所苦,
包括:癌症、心臟病、不孕、
兒童心智障礙、發育不良……。
該如何餵飽不斷成長中的人口,
又不至於繼續破壞環境,
是當前最大的挑戰。
#尋求農業新轉機
現前農業景況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然而,全球各地也出現蓬勃的農業改革手段,
如公平交易、有機農耕、精準農法、
精準育種、耕地控管、廚餘再利用。
本片走訪全球各大農業區,探求現代農業的新轉機。
#珍惜食物 #精準農法 #自給自足
#我們沒有浪費的本錢
#最貧窮的人將再也買不起任何食物
#印度每三個孩童就有一個要餓著肚子睡覺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本片受訪者特拉姆.史都華的著作)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38696
他這本書中揭露全球食物醜聞,清楚描述世上關於吃的不公平,最終是希望大家省思,我們是否可以再改變,變得更好,減少食物的浪費,餵飽各地的饑民,不過度生產讓大地可以生生不息。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公視 +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2:00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13:00;重播周一凌晨1:00
為增加糧食產量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搶救全球糧食危機_尋求農業新轉機!
#你今天浪費食物了嗎?🌽2050年,全球將面臨毀滅性糧食危機,要如何才能餵飽所有人?印度每3個孩童,就有1個要餓著肚子睡覺😰 我們的糧食體系出了什麼問題?本片走訪全球各大農業區,探求現代農業的新轉機。
【糧食競賽】#糧食危機 #基改 #公平貿易 #永續農法 #剩食
●6/7周五22:00┃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與談來賓:台大農學院院長 盧虎生教授
●網路直播┃https://youtu.be/_isseGKrquc
🍞搶救糧食危機大作戰🍞
#如何餵飽多出來的20億人口?
世界糧食供應與人口成長曲線,
逐漸來到一個危險臨界點。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
2050 年的全球人口數將超過90 億人。
未來40 年內,
全球糧食生產需再增產60%,
才能滿足人類對糧食的需求。
#為增加糧食產量付出高昂的代價
「農業」對環境帶來最大的衝擊,
人們 #大量使用殺蟲劑和合成肥料,
孟山都「農達」除草劑🌽,
甚至加重了抗藥性。
該如何餵飽不斷成長中的人口,
又不至於繼續破壞環境,
是當前最大的挑戰。
#尋求農業新轉機
現前農業景況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然而,全球各地也出現蓬勃的農業改革手段,
如公平交易、有機農耕、精準農法、
精準育種、耕地控管、廚餘再利用。
本片走訪全球各大農業區,探求現代農業的新轉機。
#珍惜食物 #精準農法 #自給自足🍱🌽🥕🥦🍗
#當我們扔得比吃得還多....
#我們沒有浪費的本錢
#最貧窮的人將再也買不起任何食物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本片受訪者特拉姆.史都華的著作)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38696
揭露全球食物醜聞,清楚描述世上關於吃的不公平。
👉了解更多:http://goo.gl/Vn3zyi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2:00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13:00;重播周一凌晨1:00
為增加糧食產量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要誘因。
在此局勢緊張之時,台灣對於糧食的儲備似乎不如預期。旺詮追本溯源,找出根本原因。他指出在全國國土計畫中,將糧食問題列為國安問題,可見問題的重要性。
旺詮也肯定農業局在取締農地違規使用上的努力,在2019年臺南市的農地面積有小幅增加,應該就是取締成果,但取締畢竟有限,在台南市的國土計畫書中並未提及其他增加農地的舉措,實在令人憂心。並質疑,在台南市稻作面積逐年減少的狀況下,考量到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還將農地用於種電,是否有欠考慮?
強調並非反對種電等環保能源,而是農地種電的政策不夠完善,如漁電共生在遮蔽率有40%的限制,漁獲也必須保持70%以上的產量,農地方面卻沒有太多的詳細規範,只一味大規模的投入種電,只會排擠農地使用。此外,旺詮也擔心農戶人口流失的問題,種電帶來土地價值提升,有些地主有炒作哄抬地價的嫌疑,連光電業者都望之卻步,何況一般人。現在想要投入農漁業需要大量資金買地,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農漁業者漸漸退休,未來誰來接續這些產業,也是一大問題。
旺詮也提供確切證據指出,在台86線往光電園區兩公里處,發現有不明人士傾倒廢土,他提到不少農地在傾倒廢土之後就轉作種電用途,其中是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關於這點,經發局長陳凱凌也允諾,將與環保局聯手調查,查明真相。最後再呼籲綠能是國家未來發展大計,糧食是國安問題,當兩者面臨衝突時,不得不慎重考量,市府應審慎評估。
為增加糧食產量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要誘因。
在此局勢緊張之時,台灣對於糧食的儲備似乎不如預期。市議員蔡旺詮追本溯源,找出根本原因。他指出在全國國土計畫中,將糧食問題列為國安問題,可見問題的重要性。而在台南市109年提報中央的國土計畫書中提到,宜維持農地面積為78,699公頃,但台南市的耕地面積卻有92,450公頃,蔡旺詮質疑,這其中少報的14,000公頃,是否早已規畫投入種電? 對此,農工科張順得科長則說明,目前台南的宜維持地面積為92,137,將「國土保育地區」也計入其中,與蔡旺詮所提到的「耕地面積」不同,似乎沒有搞清楚狀況。
蔡旺詮也肯定農業局在取締農地違規使用上的努力,在2019年臺南市的農地面積有小幅增加,應該就是取締成果,但取締畢竟有限,在台南市的國土計畫書中並未提及其他增加農地的舉措,實在令人憂心。蔡旺詮質疑,在台南市稻作面積逐年減少的狀況下,考量到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還將農地用於種電,是否有欠考慮? 蔡旺詮強調並非反對種電等環保能源,而是農地種電的政策不夠完善,如漁電共生在遮蔽率有40%的限制,漁獲也必須保持70%以上的產量,農地方面卻沒有太多的詳細規範,只一味大規模的投入種電,只會排擠農地使用。此外,蔡旺詮也擔心農戶人口流失的問題,種電帶來土地價值提升,有些地主有炒作哄抬地價的嫌疑,連光電業者都望之卻步,何況一般人。現在想要投入農漁業需要大量資金買地,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農漁業者漸漸退休,未來誰來接續這些產業,也是一大問題。
蔡旺詮也提供確切證據指出,在台86線往光電園區兩公里處,發現有不明人士傾倒廢土,他提到不少農地在傾倒廢土之後就轉作種電用途,其中是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關於這點,經發局長陳凱凌也允諾,將與環保局聯手調查,查明真相。最後蔡旺詮也呼籲綠,能是國家未來發展大計,糧食是國安問題,當兩者面臨衝突時,不得不慎重考量,市府應審慎評估。
為增加糧食產量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陳儀真的運米赴陸嗎?】
有人說:「國民政府在光復初期掠奪台灣米糧送往大陸打內戰,導致米糧稀缺、米價上漲。」此一說法不僅在網路瘋傳、更透過教科書被寫成「標準答案」。
但其實,最新的證據證明過去的研究是有疏失的。歡迎分享轉發!宣導正確歷史!
一定有人說電報是假的。那請拿出證據或其他史料,證明陳儀真的掠奪台灣米糧到大陸。
為什麼跟你學習的、跟網路上聽到的不一樣?
答案很簡單,教科書真的寫錯了!
我希望要反駁的,拿出證據,不要只會人身攻擊或轉移焦點,說國民黨其他地方很爛或日本其他地方很好,我們在談的只有一件事:陳儀有沒有將台灣的米糧送至大陸。
※
(史料內容繁多,大家可以只看影片。)
一、缺乏米糧之歷史背景
關於1945年臺灣稻作生產情形,日本殖民當局分析,由於寒害、乾旱、暴雨等天災因素,及美軍空襲轟炸等原因,第一、二期稻作大幅減收,未來的糧食需求將出現大問題。亦即,日本殖民當局不但精準預知1945年的嚴重糧荒,事實上他們於陳儀抵臺之前,就已經確切知道1945年上半年米穀收成的悲慘情況。1945年臺灣稻米的總產量只達到747萬公石,未及1937年的一半。
又由於美軍大肆轟炸,臺灣肥料工廠殘破不堪,肥料生產可說幾乎完全停頓。1945年全臺肥料施用量為0.2萬公噸,僅及日據時期的1938年肥料最高施用量38.9萬公噸的0.5%, 可見肥料的稀缺。戰爭時期,農村之少壯者均被徵調參加侵華戰爭,農村的勞動力極端缺乏,又因農產品被日本殖民當局低價強制收購,等於無代價被搜刮,農民對米穀增產已失去興趣。在缺乏肥料、天災、戰爭缺乏勞力等因素之下,1945年的臺灣糙米產量一落千丈,大為減少,約僅63.8萬公噸 ,僅及前一年1944年產量的59.8%。比全省最低消費量還少22萬噸,出現嚴重米荒。
然而,就在糧食已經非常不足,臺灣需施行米糧嚴格配給的情形下,日人仍強將大量的臺灣米穀(糙米)運往日本。1943年自臺灣運往日本的糙米達25.8萬公噸,1944年運往日本16.6萬公噸。1945年上半年日人又將3萬公噸糙米輸往日本、沖繩與華南。 同(1945)年6、7月時,日人還以臺灣的糧食供應其在東南亞作戰的日軍,雖然到了後來,運糧船一艘艘地被美軍炸沉,連漁船運米也遭炸沉引 。凡此種種,更加重了臺灣地區米糧不足的情形。
當時學者即評估,到了1946年春,如果依正常消費標準,即如果米糧是在市場自由買賣,則臺灣缺糧約超過一半。「臺灣將超過一半的人在市場上是有錢買不到米,無米糧可食!」
1945年,日本殖民當局已完全掌握臺灣即將面臨嚴重糧荒大災難,但就在要將臺歸還中國前的九月上旬,日本人放棄對各項物資的管制 ,導致民間大量消費糧食。據9月22日《臺灣新報》報導,從萬華車站到龍山寺間馬路兩旁的店家內,都高高地堆著牛、豬、雞、鴨等肉在販售,市民們完全可以買到他們想要的商品 。又由於日人管制鬆綁放任不問,全島耕牛頻頻被偷屠宰。據陳儀抵臺當天10月24日《臺灣新報》的報導,當時全臺耕牛總數的三分之一遭屠宰,故影響未來耕作與糧食生產尤大。
據當時專家估計,日人投降後一、二個月間所大肆浪費的糧食,可維持臺灣半年份的食用量 。就臺灣整體社會而言,米穀專家們則估計,依當時臺灣現存米穀與第二期的收穫量,到了1946年的二、三月,臺灣社會就將進入饑餓狀態。 糧食不足必然帶來社會的動亂,已可預見類似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不遠矣。
屋漏偏逢連夜雨,1945年缺糧,1946年,第一期稻作遭旱災,中部水田因缺水而未能播種者即達萬餘甲,第二期又於9月25日遭逢臺灣十四年來未有的巨大颱風。 故1946全年稻作收獲僅89.4萬公噸,遠遜於日據時代產量,在稻作收成勢必銳減的預期心理下,米價再度高漲。
二、陳儀積極解決糧荒
糧荒如此嚴峻,陳儀抵臺後,積極努力解決糧荒問題。例如陳儀於1945年10月24日抵臺,僅一星期後的31日,長官公署就公佈〈臺灣省管理糧食臨時辦法〉。
11與12月時,花蓮港廳與農林處即宣佈禁止米穀釀酒製粉,臺北市開始實施食米配給。翌(1946)年春,長官公署、臺灣省糧食調劑委員會、臺灣省貿易公司(1946年2月7日改為臺灣省貿易局)、警備總司令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及花蓮、臺南、臺中、高雄、臺北、基隆等縣市皆有諸多解決糧荒問題之命令及方式。在光復後直到二二八事件爆發前,陳儀政府不斷嘗試各種方式,欲解決糧荒。
當時陳儀採取重新整治農田水利、加強化肥供應、調整土地關係等措施,使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農業生產力逐漸得到恢復。到1947年,全省受戰爭和自然災害破壞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修復,並進一步加強了河患的防治與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農田灌溉面積有所增加。化肥產量也逐年增加,部分緩解了「肥荒」問題。
在此同時,中央政府曾多次向臺灣徵米,但陳儀鑑於臺灣人民亦缺米糧,所以反對將米運往大陸,極力抗拒,以致中央無法徵收。 如1945年12月28日中央行總秘書長向景雲,致電行總臺灣分署錢宗起詢問:
「臺灣食米全年生產及銷費量各若干,目下有無餘糧可資出口,供給華南各地。署如大量購運有無困難。盼即電復滬福州路120號善後總署。」
行總不僅催促分署,也直接去電長官公署詢問是否有辦法糧食出口。陳儀在12月29日以亥艷電向行總署長回覆如下:
臺灣素以產米著名,唯近年因肥料供給缺乏,收穫逐年遞減,估計自本年十一月至明年五月需要四十九萬三千餘噸,而本省可能供給者祇三十七萬九千餘噸,尚短十一萬四千餘噸,雖目前尚未缺糧,而轉瞬即感糧荒頗為嚴重。為今之計,首在輸入大批化學肥料,使勿失農時,來年收成方有把握。次則在青黃不接時期,運濟糧食以資過渡。報載聯總明年一至六月運米七十三萬噸接濟我國。此項糧食如何分配,當在藎籌之中,務祈將臺灣列入分配糧食區內,於明年二、三月間接濟五萬噸以維民食。一面並請分配大批化學肥料來臺,藉利農事,實所企禱。至臺灣糧食產銷數字,已由救濟分署另電詳陳,佇盼電復。弟陳儀亥艷親印。
陳儀不僅明確表達了沒有餘糧可供出口,更要求中央行總能盡速撥糧食、肥料來到臺灣,以解決臺灣方面缺糧之急。
此外,長官公署於1946年5月25日下令查緝嚴禁糧食出境,並積極籌購外米。1946年1月31日,越南西貢米五千袋運抵臺灣 。同年夏天,內地福建曾運米364公噸、穀281公噸及麥32公噸至臺灣 。此外,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止,貿易局以交換物資為主併採購的方式,自上海、天津、青島等地進口大量臺灣所缺的物資,例如肥料8,457公噸、麵粉90,900袋、布123,664疋、汽油26,500加侖等共二十三類之多,並大量配銷予一般人民及合作社。
由上述資料可知,「長官公署運輸大量米糧到大陸而導致臺灣米荒」之說,應該僅是「傳聞」,並非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