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不稀奇,市府的一字要價 6 萬 3 千多元😱
去年定期會結束後,我再度發文詢問市府 110 年度藝文推廣經費增加 1 千萬元的主因,此經費用於兒童藝術節、新竹生活節、仲夏藝文季和新竹味市集等活動。結果市府花了將近三周才回文給我,而且只用了 157 個字來說明,理由也令人哭笑不得。
市府的意思是說,去年度因為有辦這麼多活動,可以減少疫情對市民休閒育樂的影響,促進在地消費,今年也應該繼續維持活動品質和場次,所以要提高預算。
看到市府這樣回覆議員,如果換作是你,會同意將原先就高達 2,400 萬的預算,再增加 1 千萬到 3,400 萬嗎?
究竟每年辦好幾場類似的市集,還有留不住東西的兒藝節,對於新竹市的文化推廣有什麼助益?甚至往往受益最多的還是來自外縣市的企劃單位和團體,對於協助在地藝文發展的成效更是相當有限。
其實新竹市早在 20 多年前就已經有成功透過藝文活動推廣在地文化的案例,像是民國 85 年開始舉辦的全國文藝季。
當時的新竹市文化中心(文化局前身),在每次辦活動前都會花上一年的時間進行田野調查,然後將調查結果當作是文藝季活動的主軸,展演內容也因在地且有深度。
前後舉辦過的文藝季包括新竹玻璃藝術節、新竹電影史和戲院誌、新竹眷村味文藝季、新竹米粉節、新竹風文藝季等等,且不是辦完活動就結束了,而是將收集到的史料、文獻及田調結果,透過活化新竹市的閒置館舍成立一個個的博物館,像是新竹玻璃工藝館、影像博物館、眷村博物館都是當時相繼成立的。
藝文推廣不應該是「人進得來,新竹發大財」放煙火式的思維,而是應該透過每次活動累積的成果,凝聚在地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感。
看到文化局過去藝文活動的花費,真的不禁會讓人感到困惑。過去6年來,每年花超過 2、3 千萬舉辦各種一次性活動,#究竟為新竹市留下了什麼?
本周開始的臨時會將繼續審查 110 年度新竹市政府總預算案,時代力量議會黨團會堅持主張刪減過度編列的預算,如果各黨團依然協商不成,就應該針對未有共識的項目進行逐條表決。
到時,我相信,各位市民朋友就可以更清楚分辨,誰真的在為你們的權益把關,確保你們辛辛苦苦繳的納稅錢每一分都被市府花在刀口上。
PS 想進一步了解市府過去兩年藝文活動經費究竟是怎麼花的,可以參考市府給我的這份支出明細:https://reurl.cc/R6dNMz
#第十屆第13次臨時會
#監督市政絕不放水
#為民把關不遺餘力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