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魔粉,今天江魔跟大家討論『洗碗液』、『沙發床』、『市場行銷』和『婚姻幸福』的關係。
其實很多人進入一段感情,到底是為了甚麼?
你在感情中得到的,是你要的嗎?
既然我這樣來問你,是否代表還沒有進入一段感情之前,就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
答案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簡單。
這個現象在行銷界最常被討論的,只有幼稚的人認為行銷是可以隨著自己的設計而成功,因為真正的市場比你想像中更加的難以預測。簡單來說,市場是有自己的生命和獨立意識的。
其中出名的一些行銷研究是發現問客戶群他們喜歡甚麼口味的意粉醬料,問出了答案後再去依客戶答案設計出來的,銷量根本不好。
當中最大的原因是在科學界裡面稱的Self- Report Bias(自省匯報偏見),就好像你問女生們喜歡的男人是怎樣的,沒有人會說我喜歡渣男或有老婆的男人,都是喜歡童話故事式、快樂到永遠的結局,但人生就是很喜歡跟妳這種計劃開玩笑,而且成為小三小四的女人為數不少,難道這些女人自己安排要愛上已婚的男人嗎?
意粉醬料實驗先弄出了四十五種意大利粉的蕃茄醬料來讓人品嚐,然後再由他們打分數。結果他們發現最多人選的醬料有三種:原味、辣味和多質。
問題是,過去有整二十多年中一直用問問題的方式做過多方客戶口味調查,都沒有人說過要多質的!而市場的三分一,則是喜歡咬下去有肉碎番茄碎塊的多質醬料!
從這個行銷歷史,我們可以學到的是:人很難預測自己喜歡甚麼,人比較可能知道自己不喜歡甚麼。你吃過了麻辣意大利粉醬料,吐過槽了,你以後就會明確知道要把這個口味在你的購買清單中刪除。
換句話說,你經歷過了哪種渣男渣女,你以後的過濾系統才會精準。你才知道那種只會用錢來追求妳的網紅,其實不是完整的男人,同時也知道哪種公主病的網紅是瘟疫。
另外一個行銷教訓是,很多人長期購買洗碗液或牙膏,並不是廣告或產品資訊上所承諾的益處。
蛤?
你可能會問:『江魔,我們買洗碗液不就是要洗乾淨油膩骯髒的碗碟咩?牙膏就是要保持口腔牙齒的乾淨啊!』
哈哈,這個就是你們這些用戶事後用理性去合理化自己購買的解釋。但,行銷學家們從你們購買的數據中就會發現其實你們買這些東西是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當年的洗碗液行銷是發現人們喜歡的,固然是必須能夠清洗油脂,但他們發現同樣清洗力的洗碗液會有不同的銷售量 —— 皂泡比較多的那個版本銷量比較好。
換句話說,人們不是完全理智的用手指去搓洗乾淨後的碗碟來判斷哪個洗碗液厲害,而是喜歡洗的過程中有沒有看到和摸到很多泡沫。足夠的泡沫量,人們就會覺得好像洗得很乾淨了。
同樣的牙膏的銷量中,他們發現薄荷口味的牙膏銷量是偏高的。同樣的,牙膏固然有其輔助刷牙的功效,但人們為何喜歡薄荷口味呢?
實際上更多的人只是喜歡刷呀後口中有微微的薄荷清涼味,主要不是要覺得乾淨,而是讓自己覺得在跟其他人互動的時候,自己沒有口氣。與其說這是為了保健,更精準的應該是牙膏刷牙時個社交需求!
所以不少人在約會、面試或重要的應酬前就會刷牙,而薄荷味是在一個產品之上,附加給你的社交信心。
所以從洗碗液的泡泡和牙膏的薄荷味,我們可以學到甚麼關於男女關係的智慧呢?
很多人都抱著先入為主的成見進入一段婚姻或感情,所以就會明明買了個絕對可以清洗乾淨碗碟的洗碗液,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泡沫好像不夠,你甚至還用攪拌器打一打那混上一點水的洗碗液,他媽的也就只有那一點點的泡沫!為何上一次我到朋友家吃飯,看到他們的洗碗液泡沫可以滿到洩的?
發現對產品不滿的時候,已經是不能退貨,而且麻鬼煩的地方是 —— 你當時買這洗碗液時,已經簽單是要一生人都用這個牌子的。
洗碗液和婚姻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要換牌子的話,是沒有甚麼成本,婚姻要換的話,成本是很大的。
男女關係是甚麼呢?
基本上雙方互為對方的買家和賣家,互相以為買到自己要的,也互相以為自己有提供到給對方所要的。
我先給女人知道一個真相,男人喜歡燭光晚餐嗎?
答案:不夠女人喜歡。
他們會提供燭光晚餐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女人喜歡的東西。男人的紅酒是可以用茶杯來喝,牛排是可以用筷子夾著來吃的,然後還會覺得整個環境所謂的氣氛是一點效率都沒有。
我也要為女生上訴一下,理性的效率和感性的效率是不一樣的。理性的效率會覺得牛排紅酒餐廳是很浪費的,感性的效率是指一個女人會從男人對她的付出中,判斷對方的承諾度。
不過男人如果被他心儀的女神告知她最喜歡去到男人家中吃了即食泡麵,然後在擁擠的小床上打炮是最浪漫的事情,他是不會跟女神說:『我明白,但我很享受紅酒牛排的浪漫氣氛,我先請妳吃了,我們再回家吃出前一丁宵夜好不好?』
同樣的,男人也需要知道一些女人的真相,女人喜歡男人告白嗎?
答案:不是不喜歡,而是誰告白?
她們是喜歡自己已經喜歡上的人對她告白。
那位所謂擲了6萬元馬幣來向女網紅告白的男網紅,就會落得最後分手的時候,繼續講一大堆精神上打飛機的話來安撫自己,而女網紅則說其實6萬元也不算太多的鳥話。
我要轉廣東話頻道說:條女本鳩來就唔撚系鍾意你啦。
這個告白的道理跟到餐廳喝紅酒吃牛排的浪漫氣氛一樣,男人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別以為女人會因為你帶她去燭光晚餐就會喜歡上你。實際上在對方喜歡上你後,你帶她去燭光晚餐或其他『沒效率』的地方,才會為她的潛意識更強烈的印證她喜歡上你是對的。
另一個真相,很多男人進入一段感情,更多的時候其實只是要解決性慾,所以只要這個能夠達到後,他就會開始懶下來。但他以為自己是對女方是認真的,所以也會花心思去追求,得手後也會安守本分,不去跟其他女人曖昧,其他時間就是打電玩。既然他要的東西已經得手,就用最低的付出來維持。但除此以外,所謂的經營感情都可省則省。
女方在這時候就會慌張了,因為你除了只是跟我上床和因為有小孩而拿錢回家,你實質上不是要一個老婆,你是要一個肯解決你的性慾的女傭兼保姆。
男人在一段關係裡面久了,卻也發現雖然當初很想搞這個女的,所以才把她追回來,但得手搞了幾個月,就覺得還好。所謂『還好』的好字,就是好過沒有得搞。所謂『還好』的還字,就是搞久了還不外如是,呵欠~
這兩個人就好像以為自己要一個清洗力很強的洗碗液,買回來後發現為甚麼洗碗的時候泡沫不夠多?不夠爽啊!再不然就是以為洗碗液的泡沫就是王道,豈知買到的就是很多泡沫,卻他媽的洗了幾個小時,那些碗碟卻還是油膩的。
這兩種情況發生時,前者需要的是看清楚現實,洗碗液最重要的是洗乾淨。後者則是需要換掉洗碗液,不然長期下來你每一餐都是用著有一層微薄污穢的碗碟來吃飯。
我這樣講好了,男人以為自己是要解決性慾問題,然後認為女方雖然也要性慾,但更需要的是愛情。男人進而假裝自己也能提供愛情,結果給他追到了。他以為可以解決性慾問題,但只是解決了早期一段時間,之後的性生活就是苟存而已。
女人的感情問題,往往是她是個甚麼都要的『感情膠』。感情膠的意思是一個女人把所有的需求都捆綁到感情上:要婚姻、要愛情、要性愛、要家庭幸福,要男人做她的輔導員,也要男人做她的提款機。
因為女人甚麼都要,男人為了要解決自己的性慾問題,就會裝甚麼都可以。這種裝甚麼都可以的思維,也會在行銷上看到。
就好像一種家具叫做沙發床,看起來是附加價值的一物二用,折起來可當沙發,攤開可當床。不過如果你用過沙發床的話,你會知道它不是一張舒服的沙發,也不是一張舒服的床,是一個兩頭不到岸的產品。
男人在這時候若為了要想要得到自己要的女人,誤以為女人是甚麼都要,他們可能還會想一物三用,我稱這種人為活得不耐煩,因為他想把自己弄成一個『沙發床餐桌』,又可以坐又可以睡覺又可以用來吃飯。
所以如果你有辦法閱讀到這裡,我們可以做甚麼總結呢?
1)你講得出口你要的感情,未必是真的,你有很大的機會是騙自己,你以為你很關心自己牙齒的健康而買牙膏,但實際上你是更關注自己會不會口氣逼人。
2)假如我們把買牙膏比喻為婚姻,很多人認為牙膏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牙齒的乾淨,薄荷味的口氣清新是附帶價值。
這也恰恰的表示了不是每個人是需要婚姻的。
有些人是意識到自己更關注口氣的清新的話,為甚麼我們一定要她買牙膏呢?她能不能買另一種產品是更符合她的需求,牙齒乾淨反而成了附加價值?
3)目前我看到的是,不是每個人適合婚姻。甚至不是每個小孩是需要一對不適合在一起的父母,為了孩子硬硬的維持婚姻。
4)為了新鮮感進入一段新的感情的人,除了不適合婚姻外,也不是一個可以理解自己感情需求的好方法。新鮮感的動力都是外在的,你沒把問問題的專注力導向內在,你就沒機會深度了解自己的需求。
5)因為了解到自己內心感情的真正需求而跟伴侶分開,反而不是壞事,這個會讓你下一段感情的過濾系統更精準。
6)了解自己的感情需求,知道自己在感情上最拿手是能提供甚麼,才是你的市場定位。
明白了你的市場定位,你才不會要去硬硬附加價值而做沙發床或沙發床餐桌。
多種用途的瑞士軍刀只是一個形式上的東西,不是每個人有興趣購買瑞士軍刀。而且就算你擁有一把瑞士軍刀,我敢擔保你也很少用它。你難道要你的另外一半當你是把瑞士軍刀,擺在家裡不用嗎?
7)好的婚姻,需要愛嗎?
我不敢說愛不重要,但很多人把愛在婚姻裡面有過高的估價,認為只要大家有愛,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更多的時候,一段好的婚姻是兩個有故事的人,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認清楚了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能力(不是社會告訴我們的需求和能力),然後遇上了對方而擦出火花,雙方的感情需求和能力基本上跟對方的相應。
溝通技巧不是不能用來解除摩擦,它更重要的地方是讓你們還未成為情侶夫妻前,讓大家知道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就算你學了再多的夫妻溝通技巧,你不能溝通到另一個人違反他的靈魂放棄自己的需求。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為甚麼 用 完 會 起 擦 膠 碎 在 白肚肚模型工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墨線應該是現在很多玩模型的人會最先接觸到
比起組裝再"進階"一點的技巧
今天要來談談這個有趣的東西
墨線相對於模型也就是1:1物體的陰影
看看門縫,打開手邊的書本,甚至是低頭看一下你的鍵盤
不難發現物體在光照下產生的陰影,而縮小成模型
會因為相對高度差不足,並不會產生前面所說的"自然陰影"
這個時候的墨線代表的就是這件事了,要先瞭解這點才能靈活運用,步驟這件事也是一樣,要先了解為甚麼這麼做才不會進入死背的程序喔
[正題開始]
滲墨法
大部分用的是砝瑯漆,這與主流的噴塗漆性有關,利用漆性及毛細現象來達到簡單完成細節的做法
[注意事項]
1.砝瑯漆的滲墨法只適用於"非砝瑯漆噴塗"的模型表面,這跟前面講的漆性還有操作方法有關,想一下其實很好裡解
2.先瞭解一下"凡事無絕對" 像在選色的時候要達到不同效果不一定會依照實技顏色陰影下去選擇如黑件用淺灰色或是白色,或是用墨線來表現沙土,流銹等等的,當然很多技法都是從這邊開始衍伸出發的
3.棉棒別省,髒了就該換,不然會越擦越髒喔
4.砝瑯漆溶劑對於塑膠的侵蝕性相對高,除了注意量的掌握之外,以ABS材質鑄成的零件遇到了會高機率直接碎裂,要特別小心(如果不確定材質請檢查框架或是說明書)
5.受力處(關節,接合區) 操作時盡量拆開作業,否則也容易碎裂
為甚麼 用 完 會 起 擦 膠 碎 在 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幾時都咁好睇~
《自殺了的鄰座同學》
我感到鄰座的座位依然有人。
那是一個奇怪又強烈的第六感,正如有人站在自己身後,不用親眼見到,也會感到很不自在。
我告訴自己,她已經死了,我知道今天她不可能坐在座位上。
平常的日子裡,她每隔一兩星期總會缺席一次,我會把自己的書包放在她椅子上,好讓我坐得舒舒服服,但現在,我卻覺得這個做法會冒犯她。
坦白說,我不敢開罪她。
她昨天在家的天井跳樓自殺。根據住在她同一個屋村的同學聲稱,由於她的遺體在飛墜過程中撞擊到冷氣機等硬物,弄至肢離破碎,警方用了整整兩個小時,才勉強「撿回」所有殘肢。我在晚飯前接到這消息,一整晚吃不下嚥。
我坐在座位上,只感到渾身不自在,總覺得她會像平日一樣,步入課室後,會走過來很熱情地拍拍我的肩膊才坐下。
想到這裡,好像有一隻無形的手搭在我的肩頭上。我的心不斷噗噗亂跳,深恐她會回來。
坐在前兩排的女同學站了起來,我想她要上洗手間。我坐在最後一排,椅背貼近牆壁,為了予人方便,我把椅子稍稍拉近桌子,好讓同學可以順暢通過,再走出課室門口。
但是,那女同學卻沒有領情,她臉帶慌張,走到黑板前繞一個大圈才走出課室。
她見我盯著她,如見鬼魅似的,慌忙避開我眼神,正眼也不敢再看我了。
忽然間,我覺得整個班房也是光亮的,只有我和鄰座的空位變暗淡。
──難道,我已經被其他人遺忘了嗎?
上課時,老師派回上星期的測驗試卷,她的一份由前排傳來,沒有一個同學敢提醒老師說:「她已經不在了。」測驗卷放在她桌上,分數31。
她是因為成績不好而自尋短見嗎?沒有人知道。
她並沒有留下遺書。
老實說,雖然我倆坐得近在咫尺,但我和她也不太熟絡,不知道她有甚麼煩惱,我們只是相處得融洽的鄰座同學而已,我沒必要承受這些恐懼啊!
我借給她的那本鄭梓靈愛情小說,我記得,她說下周一──即是今天──一定會還給我,可是現在不能了。她曾經揚言自己是守信用的女生,說過的就是一言為定,是承諾就不會抵賴,想今次是例外了。
──可是,我真有種感覺,她就在我身旁。
我的右邊──也就是她坐著的位置──有著一種彷如對著冷氣吹風口的寒意,把我半邊身體凍得麻痺。
我簡直忍受不了這種陰森的折磨,拍拍前座同學,她整個人彈了起來,驚愕地啊了一聲,轉頭一看是我,她的臉色難看,瞪大眼睛問我:「甚麼事?」
我料不到她的反應會如此強烈,我只想問她借件毛衣來穿,課室冷得很呀!
同學皺了一下眉頭,馬上把本來掛在椅背上的毛衣穿到身上,說:
「我也覺得冷,你問其他人借吧。」
然後,她又急急把頭轉回去了。
小息的時候,有個讀鄰班的女生走到課室門前,探頭進來,大聲嚷她的名字。
班裡本來在傾談、玩耍追逐的同學們,一下子停了下來,大家不約而同的回過頭盯著門前的女生。三秒鐘之後,大家都回復了原來的動作和聲音,但神情都好像改變了。
門前的鄰班同學一怔,大概未得知她死訊,才以為會找到她吧。
那女生看見我,知道我是她的鄰居,便追問我說:「知不知道她在哪裡?」
我呆坐,搖了搖頭。
「是不是去了小食部?我在哪裡可以找到她?」
我感到大家的眼神全都投到我身上了,要看我怎樣回答,難道我直說「妳要去地獄才找到她」,還是答「不知道」敷衍過去?
這時,一個也是鄰班的男生路過我們課室門口,聽到女生的詢問,他神情凝重地在她耳邊說了幾句話。
女生聽完,面色驟變成中毒似的青苔色,張大了的嘴巴不能合上,呆立在原地。
我明白她心情,我得知她自殺死了時,反應和她一樣。
女生怔了足足十多秒,才好像如夢初醒,一陣風的慌忙離開了。
大家見狀,誰也不發一言。
表面上好像漠不關心,但其實心裡的震盪,眼神是無法掩飾的。
課室,突然像鬼域一樣。
尤其接近我的位置,相隔十呎的範圍內,根本沒有人敢走近。假如說課室真像個鬼域,我這裡就是最猛鬼的地點了!
這真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心理折磨。
我開始有幻覺。當我側著頭,總好像會瞄到一縷像長髮的黑絲。她其實是個頗玩得的女生,最愛披散頭髮擋住四分三的臉扮貞子,引得我吃吃大笑。
我定過神來,黑絲又不見了。
是幻覺。
只是幻覺。
算了,那本鄭梓靈我不要了,請不要再若隱若現的打擾我了。
放學時,她父母來了。
他們的面色是那麼的慘白,白得像影印機裡的A4紙。他們請校工把她桌子抽屜的鎖撬斷,把抽屜打了開來,取出裡面所有的書本和雜物,放進一個巨型的膠袋內。
班裡的同學都放學離開了,只剩下我站立在窗前,感受著微弱的陽光。本來,我也想出去操場透透氣,脫離好像在殮房裡的感覺,但老師說她的父母想見我。
想見我?難道懷疑我謀殺了他們的女兒?
她的母親穿得十分端莊,打量我一下才說:
「妳坐在她旁邊,應該很了解她。」
我一時間聽不明白,她繼續的問我:「你知道她為甚麼要尋死嗎?」
我頓時反感了起來,身為她的母親,從不知道女兒腦袋裡想什麼,出事了就只懂急急向她身邊的人追究責任。
我忍不住說:「我不知道。反正她也不在了,毋須為死因翻案,她是怎樣也不會回來了。」
她大大地一愕,料不到我竟如此說話,即時擺出一副被冒犯的面孔。
我就知道,有一種母親喜歡把「誰弄死我的女兒」的責任推到學校、教師、同班同學的身上,再把事情鬧大,怨天怨地的。
她母親沒有再跟我說話了,轉過身來,幫丈夫收拾女兒的東西,說:
「啊,我從不知道她喜歡看漫畫,這張是漫畫租售店的會員證。」
我只留意抽屜內有沒有我那本鄭梓靈的愛情小說,如果把它找回,我便會和她沒拖沒欠,我也不會感到忐忑不安了吧,但我找不到小說影蹤。
把她所有遺物放進膠袋,她父母便默默離去了。我不想跟他們同行,只有目送兩人離開課室。
關燈離去之際,我感到背後傳出一陣涼飈飈的,我真的不敢回望。
整個班房已沒有任何人,我卻彷彿聽到腳步聲。
我匆匆提起了書包,便衝出班房。
走到校門前的巴士站等車,我從書包內取出筆記溫習。翻倒書包,我也找不到它。這才察覺自己慌忙離開時,大意地遺下了筆記。我要準備明天的測驗,今天一定要把它帶回家溫習。
我心裡暗暗叫苦,想了一會,最後決定硬著頭皮返回學校。
空盪盪的課室很灰暗。我三步拼兩步的走回座位,準備拿回筆記就速逃。
當我打開抽屜,見到眼前的影像,我整個人不由自主地顫抖了起來。
我看見我借給她的那本鄭梓靈。
她回來了?
真的回來了,把書還給我?
我整個人嚇瘋了,把小說扔回她桌上,慌忙拿起筆記,立刻想離開。當我衝出課室之際,抬頭只見黑板上有她獨特的清秀字體:
「謝謝妳替我出了一口氣。書還給妳,我是守信的人。」
呆視著黑板上這一行字,平日與她相處的種種小片段,一下子湧上心頭。
我的心情平靜下來了,而事實上,她對我很好,我知道她不會害我。
我深深歎口氣,用粉刷把白粉筆字擦去了,寫下一句:
「不用客氣。書已收到,好好安息。」
把字句寫完後,我走回我倆的座位,拿起她還給我的小說,再轉頭,黑板上的字句彷如被擦掉了般,不見了。
我有種預感,她不會再回來的了。
我心裡湧起一陣莫名的悲傷,為了一個年輕生命的從此消失。我把小說緊緊抱在胸前,慢慢步出課室。
我決定明天請假一天。
後天,回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老師要求調位。
不是因為害怕,只想給自己盡快忘記。
如果坐在你鄰座的同學死了,你也不會若無其事。
※ ※ ※
繼《倒抽一口涼氣》後,阿峯第二本不會出版實體書,只出電子書的靈異短篇鬼故事精選《愛情鬼故事》。
10個鬼魅與情感兼備的恐怖故事,挑戰你的膽量,誓要令你看得心寒之餘,又會感受到一種陰陽交接之人間鬼味。
╳ ╳ ╳
梁望峯小說合集 iOS 版
http://itunes.apple.com/app/id903702998
梁望峯小說合集 Android 版本
http://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