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記者|扎根社區化照顧與經營 銀髮就業搭建不老夢想的舞台】
傳統社會總認為年長者工作就是「老歹命」,但對於許多長者來說工作不只是賺錢,更像是賺健康及賺夢想,藉由工作活動身軀,也能做些有興趣的事情,何樂而不為。位於台中的不老夢想125號 BULAO 125,希望擴展社會對於銀髮族的定位和可塑性的想像,推動銀髮就業實踐及青銀共融行動,邀請大家在人生下半場,為自己出征!
來看看 #社區記者 紀可恩這篇有趣的投稿吧~
╔═════════════════╗
►寫下台灣角落的社區實踐,投稿社區力
╚═════════════════╝
═══《社區力徵稿啟事》═══
■ 稿件需求:
1.1200-2000 字為宜,請附上圖片2-3張。
2.來稿請在文末註明真實姓名與職銜,如欲使用筆名也請標註。
3.若來稿有涉及抄襲、盜用或侵害他人著作權等,作者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 審稿與稿酬說明:
1.本站保留選稿、文章修潤,以及大小標修改之權利。
2.本站投稿無支付稿酬,來稿者請告知地址,若經刊登,將寄送一本社區力年度專刊。
3.徵稿使用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投稿信箱:cceditor@mustard.org.tw
#真人圖書館
#每個長者都像一本好書
#社區照顧
#銀髮族
為自己出征 作者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日深夜省思時,我統整這八年的生涯。
2012年拿到碩士學位,進入第一份外商管顧全職工作,也取得諮商師證照。
2013年工作了一年多,太多營運行政工作非常不開心,又乏成就感,每天都不想上班,老闆幫我從三萬五加薪到四萬八。
2014年我依舊不開心,老闆調整我的工作讓我迎接更多挑戰,但我依舊不滿足,加薪到五萬多,在成就感低落下,我問了老闆,如果我再繼續工作五年,有沒有可能成為co-trainer?老闆回答我:沒可能,因為你沒有管理經驗。
認清事實後,我們分道揚鑣,同年,我第一本書出版《圖解大人的心理學》,也自己創業,正式開啟諮商師生涯,也站上講台講我想講的主題。
2015年,創業半年後,第一次付費課程招生成功,接著固定招收公開班,開始有自己的網站。
2016年,開始開辦系列性課程,接受家族治療訓練,跑遍各個大專院校、企業演講。
2017年,開始在電視節目擔任專家來賓,開始與大陸合作錄製線上課程,出版第二本書《做自己最好的陪伴》,並嘗試線上學習,也因為書籍開始跑廣播節目。
2018年,開啟線上學校,錄製更多心理線上課程,開始接廣告業配。出版第三本書《關係界限》,一樣持續開課、進修、演講、節目、影音媒體採訪。
2019年,出版第四本書《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也讓愛心理作者出版第一本書,雖然我一直把它當我第五本書《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不安?》同時開始嘗試國外僻靜營,帶了兩梯次印度團。第二、三本著作在大陸上市。
2020年,疫情之下還可以活蹦亂跳,真是萬幸!還好還有緬甸僻靜營梯次有辦成。瑜伽師資進修、督導班進修、設計新課程新工具,第六本書《走出關係焦慮》出版。著手第七與第八本書綱。
一晃眼八年過去,兩個大學時期的時長,覺得人生不停在快轉,也許人生真要好好走下去,才會真正慶幸,並沒有讓別人話語中的「沒可能」決定我是誰,決定我要什麼,決定我想要變成什麼樣子。
當環境沒有提供給你舞台,那就自己去創造舞台,那是在創業那一年,我對自己說的話。
#走出關係焦慮 #創業心路歷程
#我也曾是茫然愛抱怨的小資女
#加薪50%也填補不了心中的洞
#好好為自己的渴望活一回
#人生有多少個八年
#即使是最後的八年也值得放手拼搏
--
為自己出征!
1.11/28.29 安全感訓練:成為自信與肯定的自己https://www.iiispace.com/insecure/ (第41期)
2.12/19.20 關係界限訓練:建立自尊與原則的人生https://www.iiispace.com/limit-new/ (第12期)
《走出關係焦慮》現正熱賣中
博客來:http://tinyurl.com/y2qub7w4
誠品:https://tinyurl.com/y6qtgwap
金石堂:https://tinyurl.com/y644zb32
讀冊:https://tinyurl.com/yxbxjse8
momo:https://bit.ly/3mqZ86X
墊腳石:https://pse.is/wdx6r
三采:http://tinyurl.com/y42bzzed
為自己出征 作者 在 Luli-我與憂鬱症的2500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活著的意義是?》
昨天的文章中分享了我想法上的改變
從想死、想消失、到想活著
首先,我想說明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
不是絕對就是如此!
我覺得活著是有意義的存在於世界上
那什麼是有意義?
對我來說,人生是一本超厚的筆記本
從受胎,出生,5歲,10歲,15歲⋯⋯一直到死亡那天
每一分一秒都在上面留下文字
而看這本書的人,只有自己
一種球員兼裁判 作者兼讀者的概念
重點只在於「我喜歡這本書嗎?」
有權利買單這本書的就只有自己
如果書上的內容都是別人說這樣寫比較好
或是看到別人的作品好像很棒
所以就照著寫上去
作者會很喜歡這本作品嗎?還是只是不討厭?沒特別想法?或是讀得難受?
試想⋯設計師必須配合客戶,就算沒美感 醜到爆也要照做。
又或者硬要穿不適合自己的衣服,連自己看了都醜哭。跟風買老爹鞋,也真的還不錯看,可是不太喜歡這種鞋款。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我大概在2020/3月發現
長年以來,我是一個很常在評量「別人希望我如何」與「我想做的事」應該怎麼做的人。
或許,說成在夢想與現實間拉扯更容易讓人了解😂
但我的狀況更擴大到連要吃什麼東西
我都會思考對方希望得到什麼答案
我最常說「看你,我都可以」
(啊~不選擇總不會做錯事吧😂😂)
意識到這點之後
我才明白「想消失」「我不覺得活著」是為什麼
什麼都參考別人的
就像操偶娃娃 沒有靈魂的活著
這樣是活著嗎?
看著一本都是參考別人題材、別人想看的書
都是我不想看的內容
想到 以後也會繼續寫喔
(像是接手寫爛的文案、畫壞的畫)
應該很多人會想撕碎這些討厭的東西吧!!
可是 可是 可是!
人生不可以重來啊!怎麼辦?
後來我意識到過去是寫爛了
但是我可以搶回這本書的寫作權!
我依然會聽聽別人的建議與想法
也很和別人談談我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可是我不會再直接照做
甚至是覺得說急著選擇一個看起來好的選擇
我想說的事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唯一主角、作者、讀者。
能評價好壞的也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面滿是齒輪的牆
雖然只是把一個小小的齒輪轉向
說不定整面牆的走向都會改變喔!!
*當然~我不是馬上就能這樣樂觀
也不是逼自己這麼樂觀
是偶然發現的~
以前也試過正向思考
但是時時刻刻督促自己強迫自己
我做不到
回頭看過去的傷痛
發現自己曾經是什麼樣子
承認自己人云亦云
真的領悟到我希望過有意義的人生
2300萬人就有2300萬種想法與人生
我的文章不是要教大家怎麼做才對
或是照著我的方式做就能怎樣
我希望的是可以讓大家看到改變是可能的
就算很慢很慢
其實是有再進步的
最後推薦大家可以看
「公主向前走」「為自己出征」這兩本書
我從國一看到23歲
才真的略懂了這兩本故事書要表達的事情~
#以上僅代表個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