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085005.aspx
首先是,在一個民主國家中竟然大部分的知識分子看不出來這種官場話語術在行駛公務的重大瑕疵,真是匪夷所思。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台灣人受教時真的是完全沒有在讀公民或是邏輯,因為對於擁有投票權去參與民主政治的公民而言,這種能夠洞悉政客的立場應該是非常基本的自我要求。
而面對政客,我們要的答案不應該只是「是」或「不是」兩種而已。就好像這次我們要求的有效政策應該不是「解封」和「封鎖」兩種而已。而是要要求政客們提出合理而且符合科學常識的政策。
以這次三級警戒為例,歐美多國去年封城時,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將街上和公共運輸上的流量降至最低。娛樂場所、百貨公司關閉以外,上班族是不能夠進辦公室的。大家出門最多就只能去超市買菜,但在美國大城市其實生鮮外送很發達,基本上是可以足不出戶。
相對的,這次台灣的三級和四級警戒定義非常可笑。
三級警戒,百貨公司這種最容易群聚感染的地方還是可以逛、公司依然正常上下班。在台北市,基本上街上和捷運上的人流在前面兩個禮拜後就恢復、不斷增加了。基本上封城除了不能去外面吃飯、喝酒以外(喔,還有不能去按摩和上茶室),基本上完全沒有壓制社群接觸的作用。
四級警戒,就直接從正常上班(分流上班拜託不要拿出來談,也只有愚蠢的台灣業主才會想出這種毫無邏輯可言的「防疫措施」)進入「停班停課」。
試想,台灣的企業和經濟連第三級都沒有辦法承受了,根本不可能進入第四級。第四級的標準在台灣本來就是虛設的。
而疫調這部分更是愚蠢。
國際上許多公衛專家去年就一直在討論「防堵疫情」(Outbreak containment)和「壓制疫情」(Outbreak suppression)的差異。
台灣去年的外宣和內宣一直都圍繞在防堵上,以為只要持續進行疫調和採檢(註:在研究方法上這是一種雪球式取樣法),就萬事OK。
但是國外去年疫情爆發後,早就一直在研究討論壓制疫情的方法。此時去追蹤個別案例已經沒有意義,只會浪費癱瘓公衛和醫療資源,反而是要將資源用在追蹤群聚並且降低人流。
更重要的是要進行普篩,才能夠發現新的群聚。
而台灣在三級警戒時做的事情完全就是違反國際公衛過去一年半的討論結果,不但在拿一些「防堵手段」在唬嚨民眾,在資訊上不透明(明明通報數依然超越檢疫量,但是卻故意不公布校正回歸),政策上一直維持一種模稜兩可的態度:一方面一直釋放消息明指台灣疫情往下(有嗎?反正就是閉口不談死亡人數和每日檢疫量),另一方面又一直爆出大型群聚感染。
唯一這次看到沒有模稜兩可的兩樣事情,第一就是中央認為地方沒有做好疫調,地方就應該對自己的群聚感染負全責(笑);第二就是中央認為自己有 做一套實聯制系統,但是卻沒有提供有效的資料分享和分析方式,因此剩下也都是地方和政府各部門自己的責任了(大笑)。
個人以為身在台灣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對於這種將「卸責」置入語言的講話方式已經完全沒有感覺了,甚至會感到提出質疑的人大驚小怪。
回到這次三級延長的部分,如果還有人不了解政客是怎麼在思考這件事情的。從過去幾個禮拜的含糊,其實各級政府的立場非常明顯:
解不解封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把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
試想,城市街上的人流根本是正常流動,你覺得台灣解不解三級很重要嗎?台灣在爆的群聚感染,不用想也知道正常上班、可以逛百貨公司、可以進去果菜市場的模式下根本就「防堵不了」。
基本上政客的盤算就是:要如何讓人民感覺我有在做事,但是如果出事了,我又不需要為問題負責。
而在現階段答案只有一種:
反正你們人民都自主解封了,我維持現狀就好。我甚至讓大家「有感」,再解封餐飲娛樂。只要我嘴巴上說有封,事實上根本就沒有有效封城政策,而這事實大家是都心知肚明的。一旦發生災難性的問題,我卸責的方式就是:「封鎖沒有解除喔」。
到頭來,藍綠白等勢力都有麥克風可以帶風向,唯一沒有麥克風為自己喉舌的是人民。
要卸責,將一切推給人民不守法,是最容易的。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Shoppinglin歌唱教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僅供參考 #喉舌分離 #改善咬字 關於這首歌的歌手演唱分析網路上有一大堆 我就不湊熱鬧了 盡量以我自身會遇到的咬字鎖喉 以及如何改善作為例子跟大家分享看看 網路上也有需多關於 低喉位 喉舌分離 twang的教學影片 只是要小心的是有些人沒有特別注意自己是否 做成了舌根僵硬來擠壓空間的方式 影片中...
為自己喉舌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者真心話 Vol.5】用新聞台打口水戰! 老闆最愛自媒體💖
#為自己喉舌 #媒體互嗆
兩家媒體大打口水戰 💦💦,竟然不是捍衛民眾「知」的權利?網友有沒有發現過,兩家新聞台在播 #一模模 #一樣樣 的新聞?「你挺藍,他挺綠」誰是媒體幕後藏鏡人?
經營媒體不是很燒錢?據小編了解還有兩個單位,正在排隊要開新聞台...... 大家都想經營媒體,電視台被買來賣去,對閱聽眾有什麼傷害?把媒體當「自媒體」用不好嗎?媒體第四權,到底怎麼了?
#小編畫重點
📺 哪家財團經營媒體?
📺 媒體之間親家關係?
📺 媒體變成「自媒體」?
⚠ 預告|同業來檢討!公視有存在感嗎?(當我空氣...... 💭
#分享給長輩 #分享給朋友 #歡迎留言 #分享觀後心得
☑ 台灣的媒體還有救嗎?【記者真心話】Vol.1
https://youtu.be/-JNeBKlG0cI
☑ 「媒體洗腦」完全破解!紅色滲透是啥?【記者真心話】Vol.2
https://youtu.be/mVEItYOsXjM
☑ 您被媒體帶風向了嗎?【記者真心話】Vol.3
https://youtu.be/0JoMqP5UwQ8
☑ 假新聞出沒! 破解媒體與牠們的產地【記者真心話】 Vol.4
https://youtu.be/m3gLNa-fx_w
☑ 用新聞台打口水戰! 老闆最愛自媒體<3 【記者真心話】 Vol.5
https://youtu.be/w9djiBMY4WA
#沒看會後悔 #按讚 #搶先看 #分享
公視 P#新聞實驗室 X 媒體翻譯蒟蒻 Media Juro跨界推出「記者真心話」系列,媒體素養簡單說!
#追蹤我們 #公共電視 #pSharp #新聞實驗室
#財團 #媒體 #psharp_social_media
為自己喉舌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現在起,你要重視你自己還有你的願望、你的觀點、情感、想法和目標。它們對你來說應該至少要和你周遭的人或伴侶一樣重要。請為自己的願望和需求負起責任,切勿坐等伴侶從你的眼神中讀出它們;這對伴侶太過苛求。為自己喉舌的責任在你身上。如果雙方都能為自己的願望負起責任,就沒有人得要去猜測對方的心思,你們也就能開放且公平地相互對待。
如果你習於配合他人,你就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他人身上,而非自己身上。
具有內心的設限能力代表著:我覺得自己充滿價值,我可以感受自己,我可以為自己說話,我可以參與形塑我所擁有的關係。...
Continue Reading
為自己喉舌 在 Shoppinglin歌唱教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僅供參考 #喉舌分離 #改善咬字
關於這首歌的歌手演唱分析網路上有一大堆 我就不湊熱鬧了
盡量以我自身會遇到的咬字鎖喉
以及如何改善作為例子跟大家分享看看
網路上也有需多關於 低喉位 喉舌分離 twang的教學影片
只是要小心的是有些人沒有特別注意自己是否
做成了舌根僵硬來擠壓空間的方式
影片中會盡量示範拉開的喉部以及 沒打開的喉部
和 舌根僵硬擠壓的喉部差異
僅供參考囉~ 由於沒放音樂 音高大概每次示範都不同key吧...哈哈哈
=======
關於我:https://bit.ly/2K7pKcx
開課資訊:https://bit.ly/3bfeXIn
教學、講座、評審、其他服務請洽粉絲頁
FB粉絲頁: ShoppingLin歌唱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shoppinglin.f

為自己喉舌 在 田雅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議會特權?#李妍慧條款?
#審提案不准有意見
第12次臨時會審議提案-雅芳針對提案內容提出建議時,提案人是同為議員之李妍慧,竟說「田議員個人有意見的話,可以自己提案…」等限縮議員職權的荒謬之語。
而同為議員的曾資程對李國璋議員之提案表示相反的意見時,李國璋議員不僅感謝曾資程的指教,更表明自己不會生氣,相形之下,李妍慧是認為自己連任多屆議員,就自以為有李妍慧條款?李妍慧可以對大家的提案有意見,但大家不可以對她的提案有意見?離譜至極!
議會每次於臨時會都會審議提案,而這些提案之預算金額加起來每次都是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就以這次臨時會來說所有提案加起來就超過4億元,正常人可能都會認為要審4億多元的預算,議員們應該都是會很用心很嚴謹的在為人民的納稅錢把關,但相信有看過雅芳上次清點人數之影片的朋友,就能明白議會在審提案速度簡直可以用光速來形容啊…(https://youtu.be/ucpJAem9IJs )
議員的職責就是維護人民的權益,所以審提案(預算)是會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納稅錢,會不會被濫用,因此,雅芳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在細查每個提案是否合理,抑或是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在審議時提出建議;對於李妍慧不想盡議員之責又或是對提案沒意見,都是她個人的權利,但她沒有資格限縮其他議員行使職權的權利。尤為重要!
議員個人於議會開會時,依法本具有出席權、發言權、提案權、議決權、質詢權等為民喉舌的權利,每一個議員的權利都是一樣的,不是某人或某些人,可以剝奪同為議員的權利義務。
#建議大家應該多看議會直播,關心這些人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議員,如何在議會審提案時發揮職權,才不致於敢忽視 #議員的職責是監督市政 #維護人民的權益。
相關影片
陳治雄用錯誤的議事規則限縮議員職權 https://youtu.be/Mhr8zL84IYY
議會審議提案時,議員出席人數依法要過半 https://youtu.be/ucpJAem9IJs
「我是田雅芳,我以公益青年從政,堅持為無助人民發聲」
需要預約服務請點 https://forms.gle/6pMfXRsYXmrwNnnB6

為自己喉舌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27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J9ImAmKM7_w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抗疫不能政治化,必須上下一心。一度被認為是國際抗疫典範的韓國,最近疫情急轉直下,單日確診病例一再破新高,面臨全國大爆發,當地一個右翼保守教會無視疫情,出現集體感染,教會核心人物不斷宣揚政治陰謀論,認定文在寅政府借疫情打壓,未有盡早向當局交代教會成員名單,導致韓國防疫部門無法追蹤隱形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病毒四處擴散,當局縱有強大的病毒檢測能力和追蹤系統,也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半年來的抗疫成果,有可能毁於一旦。韓國抗疫勢危禍起蕭牆,教訓值得所有人好好記取。全球疫情爆發半年有多,多個曾被奉為抗疫成功典範的國家及地區,相繼出現問題,先是新加坡不敵疫情失守,最近則是韓國疫情大爆發,兩成個案源頭不明,文在寅政府為了遏阻疫情,重新收緊社交距離限制,除了室內室外限聚、關閉公共設施、公務員在家工作、高風險處所停業,當局本周更下令大首爾地區所有學校改為網上授課。
蘋果頭條
美國再對中國出招。美國商務部26日宣佈,將24間中國企業,包括在港上市的中交建(1800)旗下5家公司,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制裁,原因是它們協助中國在南海興建軍事用途的人工島及設施。中國官方暫時未對有關制裁作出回應,喉舌《環球時報》旗下環球網則在官方微博以快訊方式,並以「突下黑手!」為題,發佈有關消息。本報已聯絡中交建,惟暫未獲回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Twitter回應商務部新增中國企業制裁名單一事。他表示,美國正在採取行動維護海洋自由,反對中國脅迫美國的東南亞盟國和夥伴,強調絕不允許北京以霸凌行為,破壞南海生態環境和獲取當地的海洋資源。美國工業安全局(BIS)指中國無視國際反對,自2013年起快速在南海興建具軍事用途的人工島,破壞美國在南海地區的合作夥伴的主權,決定將24間參與興建、涵蓋工程、通訊和導航的公司,列入商務部制裁名單
東方正論
爭議多多的全民檢測將於下月一日展開,港府擺出嚴陣以待的架勢,惟最終有多少人參與,連林鄭也不敢訂下目標。說穿了,在政客肆意抹黑、醫護群起反對、專家帶頭杯葛下,港府無力應對,加上並非強制性又沒有禁足令配合,最重要是確診個案正在放緩,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市民根本沒有非驗不可的誘因。防疫專家及公院醫護跟港府對着幹早就不是新聞,繼港大專家何栢良公開表示自己不會參與全民檢測後,部分公院醫護又踩多腳提出諸多質疑,包括所謂的「DNA送中」私隱問題、採樣期間聚集有風險、隱形患者傳染性低、全民檢測沒有針對性、內地人員資格問題等等,所有輿論都將市民導向不參與檢測,結果惹來林鄭批評「所謂專家和醫生抹黑計劃」,引起一陣小風波。
星島社論
警方對涉嫌違法反修例示威者展開大搜捕行動,昨一舉拘捕十六名涉及去年元朗「七.二一」事件及「七.六」光復屯門公園的人士,當中包括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及許智峯,林更因涉嫌在元朗出言挑撥現場人群引發衝突,涉參與暴動。警方昨鄭重澄清,「白衣人無差別攻擊市民」說法,是個別傳媒選擇性報道造成公眾誤解,警方深入取證後,發現當晚兩派人士有互相攻擊,而且「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等人涉參與暴動被捕。在去年元朗「七.二一」事件中,報稱在列車車廂遇襲受傷的林卓廷等十三人(二十六歲至四十歲),在昨日警方搜捕行動中被捕,警方以涉嫌參與暴動罪名將他們帶署扣查,除林外,其餘人等分別報稱銀行副總裁、接聽員、社工、廚師、技工、倉務司機及無業等,部分人有黑幫背景;林卓廷亦與許智峯和另外兩男女涉「七.六」事件被捕。
經濟社評
深圳經濟特區昨天成立40周年,深圳從4個經濟特區跑出,不但躋身國內一綫城市和高新科技中心,GDP去年更首次超越香港。反觀香港經濟近年卻原地踏步,本港宜借鑑深圳奇迹經驗,反思如何在逆境中發圍,再顯神通,重拾經濟動力。回看40年如白駒過隙,深圳由原先一個GDP不足2億元人民幣的小漁村,搖身變成高達2.69萬億元的科創中心,期間屢創奇迹,企業有近323萬家,當中有1.7萬家高新技術公司,包括港人熟悉的騰訊 (00700) 、華為、中興和大疆等跨國巨企,專利申請數量佔全國3成等。深圳成功,固然是拜改革開放所賜,但跑贏珠海、汕頭和廈門其他3個特區,成為舉世知名的高新科技城市,卻是自身努力,從逆境中找出一條創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