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前,人人未必平等。
本能面前,人人平等。
舊文。
————————————
【本能~她一心要試驗我~】
回到28年前,我腦裡只得兩個字:本能。
1.我的本能話我知:我好想睇《本能》。
2.當年的電影資訊,主要是從《電影雙周刊》和報紙娛樂版得來。由第一次聽到「本能」——Sorry,應該是「Basic Instinct」,我便立即拿起那本紅色封面、厚到無倫的牛津大字典,去查「Instinct」的意思。當年我讀緊預科,OK沉迷電影,但我好清楚,呢齣連個名都未識讀的電影咁吸引我,跟我對電影的熱忱無關。
3.終於等到《本能》在港上映,偏偏我仲未等到自己夠秤入場觀看,頂……好彩,唔使等好耐,我已經在大圍某影碟舖租到美版LD,而且是Uncut Version!唔使查字典,我已經知道LD收錄的,是比起上映版更強橫的版本,Yeah(至於Why一個未夠秤的大好青年能夠租到《本能》?已超出本文討論範圍)。
4.睇完。咁兇手究竟係邊個吖大佬?我苦惱,於是我立即重睇一次兩次三次……而每逢到了那場「蹺腳名場面」,我的本能更加命令我要即時翻炒好幾次……
5.莎朗史東,好面善,但又講唔出睇過佢做過乜戲(後來才記起她主演過堪稱《奪寶奇兵》冇乜成本甩漏版的《所羅門王寶藏》)。她,一身純白衣裝,好型咁坐著,面對一班臭男人盤問(和鹹濕目光),毫不示弱之餘更不忘耍弄那一記蹺腳秘技,令成班男人睇到呆晒——她不再像過去電影般的女主角總是被迫扮演弱質纖纖,而是同眼前嗰班甚至塵世間所有臭男人,對等。
6.岔開一下。《本能》的迴響不止於美國,也影響了香港電影。最著名是《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除借用了《本能》中的著名兵器冰插,還就手地攞了那個結合懸疑 + 情慾的氣氛,而拍成一齣賀.歲.片。
7.《本能》導演Paul Verhoeven,來自荷蘭,到荷里活發展後第一齣作品,便是影響了我一生的《鐵甲威龍》(RoboCop),竟然在一齣科幻片中用毫不忍手的暴力處理,渲染出一個不知所謂的近未來;同時將「Identity」這一個明明好複雜的課題,用一個毫不艱澀(但又絕不膚淺)的方法拍了出來。踏入90年代,將科幻作家Philip K. Dick的短篇故事改編成(由始至終都沒有一條威龍出現的)《宇宙威龍》(Total Recall),原著探討的是記憶的可靠性:你的記憶真的是你本人的記憶?Really?電影版一樣處理了這個問題,但同時被Paul Verhoeven加入了適量的暴力處理(畢竟當時的阿諾已是一個受大小朋友愛戴的正氣演員),即使完全不理會那個深層次核心問題,單睇表皮,已經是一齣具備超級娛樂性的科幻大電影。
8.《本能》,沒有了科幻特技,只有由人類本能驅使的肉體絕技:一男一女造愛,不止於(造出來的)愛,反而是一場男女角力,也是一種暴力——你不妨留意Paul Verhoeven怎樣去拍那些Sex Scene,不是過去情慾片著力渲染的唯美,更加不是香港三級片求其叫男女雙方郁來郁去的亂嚟,而是真的有用過腦——用甚麼角度?男女雙方又採用甚麼姿勢?而當然,豁了出去的莎朗史東真的居功至偉。
9.《艷舞女郎》(Showgirls)被認為是Paul嚴重失手之作,當年被插到飛天,但真的咁差咩?實不相瞞,我鍾意到爆。電影依然延續那種男女角力的描寫,一班注定被剝削的艷舞女郎,奮力在臭男人主導的拉斯維加斯掙扎求存,男人既是敵人,也是工具。當中的男人,不是X街,就是廢柴。
10.而我估不到就快八十歲的Paul,竟然在廿年後拍出了《烈女本色》(Elle,法文中「她」的意思),一位一開場已遭暴力性侵犯的女子,以意志,面對那個被(廢和賤及精神失常的)男人所圍繞的荒謬世界。性與暴力,被提煉成一場對生命的真誠試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Agnes、Grace、Thomas) 第3節: Cinefan : 《烈女本色》顛覆性侵受害者的形象,敢與強姦犯正面角力。保羅韋浩雲與依莎貝雨蓓聯手,做齣保守界不敢直觀的好戲。...
烈女本色 在 電影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先回顧一下,上年我的十大最愛。其中有些是跨年上映/今年才上正場的電影,所以今年就不重複了。
2017最喜愛的十套新片 Ten Favourite Films in 2017
新年快樂,先談新片!
2017年觀影約210次,首次觀看的共有92套新片,100套舊片,其餘為重看。這年的香港電影/合拍片的確有點不濟,當中很多連入場觀看的意慾也沒有,較為喜歡的只有《明月幾時有》,幸好年尾看了幾齣很出色的台灣電影,算是為華語片挽回點分數。
這年有好幾套頗多好評的電影未有機會觀看,如《殘影》、《過去・現在・未來》、《血觀音》等,故未有納入考慮之列。另外,有幾套同樣是坊間評價很高的作品,如《一念無明》、《柏德遜》、《再見魅了緣》、《烈女本色》、《爸不得妳快樂》、《第三度殺人》、《情人眼裡巴基斯》、《訪・嚇》、《月亮喜歡藍》等,我有看但最後還是覺得不及以下的喜歡(有些我倒認為是頗差的),故亦未有出現在以下名單:
1.《情繫海邊之城》Manchester by The Sea (dir: Kenneth Lonergan)
堅尼夫的三套電影作品皆為自編自導(還有自演一個小角色),而在這些作品當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些相似之處。他們都是有過糟糕經歷的角色,總是擺脫不了心魔。堅尼夫很擅長利用這些角色心理上的特質,營造潛藏的戲劇張力,透過故事的發展而逐漸挖掘角色的內心深處,終令角色與及觀眾一起心碎。
全文刊登在香港01週報
2.《窮朋友・富朋友》Little Men (dir: Ira Sachs)
最好睇的drama,通常都是雙方正在面對著衝突,當中顯然無任何一方係真係有錯(當然亦非全對),但偏偏大家都身處在困局當中,問題無法得以解決。電影Little Men 以小朋友的角度看兩家人的衝突,看到大人生活上種種無奈,影響到他,「逼」他都成長起來。也許這就是年輕人必需經歷的殘酷......
3.《玻璃城堡》The Glass Castle (dir: Destin Daniel Cretton)
人物寫得好好,故事舖排、兩條時間線交代這個家庭的關係絲絲入扣,每次你對一件事一個人物產生了一種看法,下一場戲故事會有其他發展,令你對這個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微妙地改變你對這個人甚至整個家庭的觀點,隨之加強這套電影的感染力,好讓電影牽引觀眾走,好厲害!
4.《相愛相親》Love Education (dir: 張艾嘉)
張艾嘉執導的電影看過四五套,從來不是其粉絲,但今次《相》實在拍得太好了吧。五位主要主角嘅內心掙扎,他們之間的情感細膩到不得了。看畢電影,真的猶如上了一課Love Education。其實我們看電影,就不是為了學習愛嗎?
5.《謎情日記》The Sense of an Ending (dir:Ritesh Batra)
這部電影所包含的情感及反省暗藏於電影故事之中,讓觀眾慢慢細味。這部多麼豐富的電影作品,試問又怎能用「故事性不足」、「故弄玄虛」等字眼來形容?
全文: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1015
6.《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dir: Martin McDonagh)
近年看過其中一套寫得最具爭議性同最大膽的電影。尤其在荷里活,一般都好少會出現這類故事,即使有相近題材都好少會出現如戲中的處理。
幾個要角都有不討好的一面,沒有哪個真的在做百份百正確的事情,大家各自Justify 自己行為,自不然產生了好多衝突。再加上電影設計了好多好令人啼笑皆非的巧合,令到本來好平庸的角色設定(憤怒母親、末期癌症警長、白痴大脾氣警察等)會走出一條條始料不及的命途。你未必同意戲入面任何一個角色,但你會理解他們,甚至同情他們。不是很多電影能夠做得這樣。
7.《時代偽證者》Denial (dir: Mick Jackson)
這是一齣香港人一定要看的電影。《時代偽證者》是英美的合拍片,故事主角皆為真實人物,分別是美國的歷史學家兼大學教授戴伯爾,以及英國二戰歷史書暢銷作家艾榮,內容主要圍繞一場牽涉到二戰時期納粹屠殺的誹謗案,驟眼看似乎跟香港和香港人都甚無關係。不過,電影從中探討的幾個命題,包括真實與虛假、言論自由以及其底線等等,與香港近年所發生的事情及爭議具有一定的關連。看這套電影可以讓觀眾了解這些問題及釐清邏輯思路,有助看清楚現在社會上各種議題。何況這套電影本身就是一齣佳作,實在沒有不看的理由!
全文: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957
8.《伊朗式遷居》The Salesman (dir: Asghar Farhadi)
主角所面對的矛盾沿自他與妻子對事件的分歧、藉此產生的懸念,以及埋藏於正義裏頭的灰色地帶,引發起來的劇力非同小可!
9.《風河谷謀殺案》Wind River (dir: Taylor Sheridan)
編導Taylor Sheridan 的「美國邊境三部曲」最終章,電影非常好看,比前兩部曲寫得更入肉(Sicario 及Hell or High Water)。以觀眾看過這麼多五花八門的離奇兇案故事,《風》中的謀殺案的確並不複雜。捕獵專家歌利在風河谷雪山上意外發現了一具印第安少女的屍體。FBI探員珍接報到場,珍便請求歌利的幫忙,著手調查這宗案件。歌利的前妻及其家人皆是聚居於風河谷的印第安人,而他的女兒更在數年前有過跟這宗兇案很相似的遭遇,最終不幸身亡,可是案件真相卻一直成謎。數年之後又一名少女被殺身亡,歌利不能不勾起過去傷痛的回憶,使他在協助調查案件時,猶如半個局中人一樣,既要很理性輯兇,亦要壓制著自己的情緒,構成了一種內心的複雜性。這種「戲味」穿聯整齣電影,亦帶出整個故事的主旨,使《風》遠比單純不斷扭橋的兇案電影豐富。
全文: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1213
10.《槍狂帝國》Miss Sloane (dir: John Madden)
說到今年的奧斯卡遺珠,《槍狂帝國》Miss Sloane 必定榜上有名吧。Jessica Chastain 精湛的演出拿不到一個最佳女主角提名實在是有點可惜。看畢電影,我不只被Jessica的演出所吸引,更令我佩服的是精密的劇本,如何透過故事上的描寫加深/改變觀眾對Miss Sloane這個角色的印象,比一般荷里活電影只著重劇情上的發展要厲害得多。
全文: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830
其他推介 (in alphabetical order):
・《廿四格》24 Frames (dir: Abbas Kiarostami)
・《巨幅寶麗萊大師》The B-Side: Elsa Dorfman's Portrait Photography (dir: Errol Morris)
・《男女單打戰》Battle of the Sexes (dir: Jonathan Dayton, Valerie Faris)
・《巴黎影舞者》The Dancer (dir: Stéphanie Di Giusto)
・《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 (dir: 黃信堯)
・《戀愛病發》Heart Attack (dir: 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
・《非正常械劫案》Hell or High Water (dir: David McKenzie)
・《我,不低頭》 I, Daniel Blake (dir: Ken Loach) 全文: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729
・《馬克白夫人的誘惑》Lady Macbeth (dir: William Oldroyd)
・《盧根急轉彎》Logan Lucky (dir: Steven Soderbergh)
・《魔樹奇緣》A Monster Calls (dir: J. A. Bayona)
・《心跳紐約》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 (dir: Marc Webb)
・《佔.誘神奇女俠》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en (dir: Angela
Robinson) 全文: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1241
・《紅海龜》The Red Turtle (dir: Michaël Dudok de Wit)
・《沉默》Silence (dir: Martin Scorsese) 全文: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852
・《無名女孩》The Unknown Girl (dir: Jean-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
・《嫲煩家族2》What a Wonderful Family! II (dir: 山田洋次)
・《奇蹟男孩》Wonder (dir: Stephen Chbosky)
Golden Scene Co. Ltd. - Film
Edko Films Ltd. 安樂影片
20th Century Fox
Bravos Pictures 巴福斯影業
Intercontinental Films Distributors (HK) Ltd.
烈女本色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屆奧斯卡,如果沒有政治因素左右,最佳電影應該是《廣告牌殺人事件》或《黑暗對峙》,最佳女主角肯定是「廣告牌」的女漢子法蘭西絲麥多曼(Frances McDormand)。
蘇子情(Gabby So)小姐看了此片的觀後感:
以《冰之驕女》迎冬奧,以《犬之島》賀狗歲,盡顯荷里活電影發行適時而作的本色;但《廣告牌殺人事件》令佛羅里達州再度捲入罪惡風雲,必然是個意外。
說再度的用意,該談前度:編劇兼導演馬田麥當奴的創作意念,其實來自他對於十七年前坐巴士途經佛羅里達州一帶,看到路邊幾個廣告牌對當地警察執法失責的控訴,念念不忘。
對於愛女被先姦後殺,天下間凡為人母的都必有迴響,更何況是 Frances McDormand 這種烈女本色演員。故事中,她一口氣包下小鎮外的三大廣告牌,懶理街坊好言勸阻、前夫暴力脅逼,直指鎮內警長領導無方查案不力。但真正讓兇手逍遙法外的,豈不正是導演本人的意圖嗎?
衝著「殺人事件」四字走進戲院的人一般都期望電影故事會畫上「邪不能勝正」的完美句號。可是,戲中的正反派最終聯手開車往不知名的地方找不知名的疑犯還不知道殺不殺他,似乎他們內心仇恨的束縛已被釋除,這把向來深信惡有惡報的觀眾牽引到多重的灰色地帶……難道因果報應不是一個定律嗎?
觀眾的執念所以被動搖,全靠導演對戲劇性的拿捏張弛有道。出身於舞台編劇的他,巧用了德國戲劇革新家布萊希特的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使看戲者不至於沉溺於局部角色情緒,而忽略了整體創作思維--善惡對錯並非絕對的。先聽貫穿連環報復事件的配樂,還不是幾首走優閒風、渲染反戰色彩的美國民謠嗎?最典型的例子,要數是警局那幕縱火:這邊廂女主角狠狠放火,那邊廂男配角悠悠讀信,畫面烈火熊熊,配樂卻是扣人心弦的--美。猶如港產警匪片慢動作的中槍、飛身動作,視覺聽覺節奏的強烈反差,為觀眾產生了可遠觀之壯闊美感。由於隔岸觀火,頭腦才有冷靜思考的空間,才可以放下妄定別人罪行的慣性思維,覺察戲中大小角色的行為因果相連,憤恨只會帶來更多的憤恨。
戲外,近日佛州的校園槍擊案過後,已有三輛客貨車引用廣告牌問責官員的句式上街抗議,把矛頭指向當地參議員馬可‧魯比奧。從歐美其他地方相近的公民抗命形式可見,導演今年所種的「因」,即便未能給他橫掃奧斯卡的「果」,也為 "me too" "time's up" 這年代創立了新 # 口號。
烈女本色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Agnes、Grace、Thomas)
第3節: Cinefan : 《烈女本色》顛覆性侵受害者的形象,敢與強姦犯正面角力。保羅韋浩雲與依莎貝雨蓓聯手,做齣保守界不敢直觀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