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最常見的病因雖是泌尿道感染或尿路結石,但若患者已洗腎三五年以上、有吃止痛藥、中草藥或來自烏腳病流行地區如嘉南一帶等病史,除了血尿外,還有貧血、腰痛、體重下降等症狀,甚至可摸到腹部腫塊,則必須高度懷疑罹患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可能。
—————
☆訂閱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KctXQ
◎免費註冊,網路掛號一指搞定!
https://www.careonline.com.tw/p/map.html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urgeon.life/
◎超過79萬LINE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烏腳病症狀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南私房故事】#鍵盤時空之旅 #臺南北門 #烏腳病
❝ 我們知道截肢是為了減輕目前的痛苦,但這也是不容易的決定。❞
今天來介紹一個流行於 80 年前的「怪病」,一旦發病,你的四肢會刺痛、發麻,末期甚至發黑潰爛......,痛苦更讓你失眠、憂鬱、食慾不振 ── 這是俗稱的「烏腳病」。
1920 年代,臺南嘉義沿海一帶的人們開始出現上述症狀。當時醫學找不出病因,也無法治療,得烏腳病常被視為中了妖魔鬼怪的邪,甚至被認為「報應上身」,遭到街坊鄰居的排擠。
身心飽受折磨,傷口持續潰爛的病患,為了活下去唯一的方法是 ── 截肢。
#身體或心靈都需要被重視的患者
「烏腳病患根本的救濟問題不是單純醫療問題。」有「臺灣烏腳病之父」之稱的王金河醫師深深知道,截肢的宣判將會徹底影響病患此生的命運。
照顧烏腳病患者並不容易,因截肢失去自由,不論是身體或心靈都需要好好被對待。治癒後技能訓練,使烏腳病患者自立更生,增進生活樂趣才是最為重要。
#草蓆與烏腳病患者 #疾病之下人與人的同理和支持
1963 年,在王金河醫師診所的後方,妻子毛碧梅女士為病患搭起一座避風港。他們設置手工藝工場,讓病患學習藺草編織技能、並提供工作賺錢的機會;基督教芥菜種會更資助工作者的食宿費用,讓病患能安心住在診所,透過編織展現他們重拾生活的動力。
隨著自來水管線與公共設施普及,人們漸漸脫離烏腳病的威脅。過去這一年來臺灣水情告急,讓我們感受到水資源寶貴與現代化水道設施的重要性。
而這兩個月,升溫疫情讓人面臨流行疾病當前的不安與恐慌,回顧烏腳病醫療史漫長的奮鬥歷程,更提醒著我們,面對疾病時,人與人之間同理、互助支持的重要。
今年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與成大歷史系合作,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支持下,啟動一系列展覽更新計畫,前期特別透過行動工作坊「藺一種織事」,在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邀請北門國小師生透過導覽與擬真體驗,同理病患的不便之處,認識病患視角下的烏腳病歷史。
*本篇與臺南市文化局南博ONE合作
【存起來!以後去臺南這樣玩!】螢幕之旅第二站
── 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
烏腳病症狀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敬悼曾文賓教授,兼談台灣砷中毒研究對全球衛生的貢獻
曾經獲頒「醫療奉獻獎」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教授,前晚安逝家中,享嵩壽98歲。他是台灣烏腳病研究的先行者,也是一位「教學、研究、服務三卓越」的內科教授。我曾經向他請益過烏腳病與皮膚砷癌的研究,他的仁心仁術、誨人不倦令我景仰欽佩,他是享有「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的學者!
烏腳病(圖1)是盛行在台灣西南沿海的北門、布袋、學甲、義竹等鄉鎮的地方病。烏腳病一開始並沒有明顯症狀,只有手腳末端會因血液循環不良,感到麻痺、發冷及發紺等症狀,受到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有時亦會有間歇性跛行。病情進一步惡化,會產生劇烈疼痛,讓活人生不如死,常會痛到顏面變形、身體扭曲。此時症狀為腳趾發黑、潰爛、發炎,甚至變成壞疽再自然脫落。症狀更嚴重者,腳部可能完全壞死,只能以手術切除。
該地區早從1920年起,就有零星的烏腳病病例發生,被稱為「自發性脫疽症」,當時患者不多而未引起注意。直到1954年才由高聰明、高上榮兩位學者,以「特發性脫疽」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1956年臺南縣安定鄉復榮村傳出神秘怪病,當時全村553人,有490人出現皮膚色素沉著症、掌蹠角化症,才引起衛生單位注意。當時就把復榮村村民,集體遷至3公里外新建的大同村。
1960年,基督教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在台南縣北門鄉設立免費診所,又稱「憐憫之門」,治療烏腳病患者。免費診所最初設在王金河醫師診所,由王金河出力,孫理蓮出錢。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謝緯醫師,每週從埔里來為病患免費動手術。他們還教導截肢患者編織草蓆、竹簍,讓他們有獨立謀生的能力。孫理蓮、王金河及謝緯免費醫治病患近25年,被稱為早期烏腳病醫療的「鐵三角」,謝緯和王金河也獲得醫療奉獻獎,表彰他們的仁心仁術、視病如親。
不過,他們三人無法確定烏腳病的病因,對於烏腳病的預防束手無策!於是邀請台大研究團隊(圖2)前去調查。烏腳病盛行鄉鎮靠近海岸,淺井水質過鹹不適飲用,當地居民引進挖掘深井的方法,以粗徑竹筒連接打入地下100~200公尺,汲取低鹽分的深層地河水飲用。陳拱北和吳新英教授調查發現,只用深井的村里,烏腳病盛行率最高;併用深井和淺井的村里,盛行率較低;只用淺井或地面水的村里,並沒有任何烏腳病例發生!
國防醫學院的戚以徵教授和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的Blackwell教授調查353名烏腳病病例和353名健康對照,發現在過去15年間,100%烏腳病病例都使用過深井水,健康對照只有66%使用過深井水。我的研究團隊,比較241名烏腳病病例和759名健康對照的飲用深井水年數,發現飲用深井水年數越長,罹患烏腳病的風險越高。
陳拱北和吳新英教授進一步發現,深井水砷含量的中位數值是0.78 ppm;淺井水砷含量的中位數值是0.04 ppm。曾文賓教授在烏腳病盛行地區,調查了37村里的40,421居民的烏腳病及皮膚癌盛行率,發現飲用水含砷量越高,罹患烏腳病(圖3)與皮膚癌(圖4)的風險也越高。美國環保署引用曾文賓教授的研究數據,修定飲用水的砷含量標準為50 ppb。
從1985年起,我的研究團隊發表慢性砷中毒引起的各種疾病的系列研究,發現慢性砷中毒會引起肺癌、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內臟癌,缺血性心臟病、腦梗塞、高血壓、微循環障礙、頸動脈粥狀硬化、小血管疾病、勃起不全等循環疾病,白內障、眼翳等眼科疾病,以及糖尿病、行為發展遲滯、和周圍神經病變等。這些疾病的風險,都和飲水砷濃度、累積砷暴露量,呈現劑量效應關係,砷暴露量越高,發病風險越高!由於台灣砷中毒引起內臟癌的研究數據最完善,美國環保署再次引用台灣數據,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和成本效益分析,重新訂定飲用水砷含量標準,由原本的50 ppb 降為10 ppb。
烏腳病症狀 在 【16釐米膠卷】台灣人60年前的痛...「烏腳病」實紀衝擊重現 的推薦與評價
華視迎來48週年台慶,展開「16釐米膠卷影像出土計畫」,修復庫存的膠卷底片,其中也包含1950年代台南地區「 烏腳病 」的專題報導底片,紀錄了當年 烏腳病 ... ... <看更多>
烏腳病症狀 在 敬悼#曾文賓教授。讓臺灣人不再受烏腳病所苦的大醫王。 的推薦與評價
學甲、義竹等鄉鎮的地方病。烏腳病一開始並沒有明顯症狀,只有手腳末端會因血液循環不良,感到麻痺、發冷及發紺等症狀,受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