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
絕對值得大家進影廳,在大銀幕與環繞音效的環境,享受這技術精湛的偉大作品。
要我說,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2017)就是非常難啃的實驗性戰爭片,更有那種「技術宅」鑽牛角尖的成分在其中;而【1917】雖然實驗性也極強,但卻一點也不減其中強大的娛樂效果。
【1917】:89分-救人,永遠來得及!
(1917,2020)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
故事講述在一次世界大戰的西方戰線,兩名英國士兵,布雷克與史考菲,接到緊急命令,必須在一天之內,徒步穿越危機四伏的「無人區」,走到前線去向部隊傳達退命令,避免友軍的一千六百多條人命落入敵人的陷阱。
整部電影(幾乎是)一鏡到底,將視角聚焦於兩個穿越戰場的小兵,讓觀眾身歷其境地走過這片「死亡之地」,你會看到除了戰火留下的滿目瘡痍,以及無數的生靈曝屍荒野,什麼也沒有。
不同於【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1998)那種死亡與暴力的血腥當下,讓你看到一個個士兵轉眼間就在你面前死去;本片更多是寫實地呈現這片已被「堅壁清野」的不毛地帶,讓觀眾知道,原來戰爭的可怕,不在於死亡與危險的本身,而在於事過境遷後的「無人生還」,是在那足以燎原、寸草不生的「仇恨」!
電影透過兩個為了拯救友軍而鋌而走險、穿越火線的小兵,與德軍種種「至人死地」、「不留活口」的手段作為強烈的對比。雖然是同一場戰爭,但是從「希望」和「仇恨」這兩種不同的立場出發,便呈現出「殺人」與「殺人」的巨大差異。
我不敢說【1917】的故事是多有深度或內涵,不過除了令人不安的戰爭場面之外,本片在文戲的安排確實也都有其用意,包括主角二人對於戰爭獎章價值的辯論、櫻桃樹的談話、法國村莊的奇遇,乃至於那烽火無阻的兄弟情,多少都象徵了人在面臨戰亂時的各種處世態度。
至於大家最關注的表現手法方面,這次的【1917】則可以說是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前所未有的巔峰!除了簡單但卻不膚淺的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所有技術方面的成果,包括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的攝影、湯瑪斯·紐曼(Thomas Newman)的配樂,乃至於場景、服裝的美術設計等等,都只能用「精湛」來形容。(本片絕對應該拿一個「最佳攝影」)
電影的後段,畫面看著男主角心急如焚地在壕溝邊跑,後面的士兵開始往戰場上衝,配上磅礡而悲壯的背景音樂,雖然鏡頭是如此的沉穩,但當時的氛圍簡直讓人緊張得咬牙切齒。因為你知道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那一個一個往前衝的士兵全都是去送死,而那全都是男主角的責任。我想前面鋪陳了那麼久,描述了這麼多戰爭的殘酷,所有的劇情設計、呈現手法,都意在將張力堆疊、累積到最後這一段,要觀眾感受到,那讓人喘不過氣的「來不及」的壓力!
光就這段的營造,本片就可以說是娛樂性十足了。
眾所周知的,導演初期其實是以【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1999)這樣文藝向的劇情片而受到影壇關注;即便是接下來也有拍黑道片或戰爭片,但【非法正義】(Road to Perdition,2002)、【鍋蓋頭】(Jarhead,2005)這樣緩慢深沉的故事節奏與對鏡頭語言的重視,仍被認為是藝術性較強的創作者。而一直到【007:空降危機】(Skyfall,2012)時,他便展現出了對於商業娛樂片與眾不同的眼光,在華美的畫面與精彩的動作場面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即便接下來的【007:惡魔四伏】(Spectre,2015)不甚理想,但開頭那將近五分鐘的長鏡頭,也已經可以看出山姆·曼德斯在技術、娛樂,以及視覺美學上的野心,他絕對不只是一個自溺、軟綿綿的文藝青年。之後能有【1917】這樣的大膽嘗試,也不會太出乎意料。
要我說,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2017)就是非常難啃的實驗性戰爭片,更有那種「技術宅」鑽牛角尖的成分在其中;而【1917】雖然實驗性也極強,但卻一點也不減其中強大的娛樂效果。
在我看來,【1917】最不簡單的是,在這個無腦爆米花大片氾濫的世道,還有電影人願意老老實實地用「畫面」來說故事。而看完電影之後,相信我,山姆·曼德斯以及其團隊所展現的深厚的說故事功力,比任何華而不實的運鏡、剪接和空洞的感官刺激,都來得震撼人心!絕對值得大家進影廳,在大銀幕與環繞音效的環境,享受這技術精湛的偉大作品。
#宥影評 #1917 #SamMendes #KrystyWilsonCairns #GeorgeMacKay #DeanCharlesChapman #RogerDeakins #ThomasNewman
#92ndAcademyAwards #Oscars
#最佳影片 #BestPicture 提名/ #最佳導演 #BestDirector 提名/ #最佳原創劇本 #BestOriginalScreenplay 提名/ #最佳原創音樂 #BestOriginalScore 提名/ #最佳音效剪輯 #BestSoundEditing 提名/ #最佳音效 #BestSoundMixing 獲獎/ #最佳美術設計 #BestProductionDesign 提名/ #最佳攝影 #BestCinematography 獲獎/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BestMakeupAndHairstyling 提名/ #最佳視覺效果 #BestVisualEffects 獲獎
延伸閱讀:
【電影名人堂-山姆·曼德斯】
https://www.facebook.com/…/a.23331224867…/2595720207128476/…
【山姆曼德斯真的在學諾蘭嗎?】
https://www.facebook.com/…/a.14320876868…/2978615552172271/…
【007:空降危機 - 黎明、鏡子、新龐德】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1950455061654997/…
無人 生還 2015 在 紀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的直升機費用為何最貴
實際成本到底是多少
他不是法律人 邏輯卻如此清晰
想想自己到底曾受了什麼毒害至今還餘毒未消
(事實上邏輯清晰跟法律人沒有絕對關係)
拜託你不要再看主流媒體
珍惜自己腦袋
把失去的邏輯找回來
前年在尼泊爾坐過一趟直升機
從加德滿都到喜馬拉雅登山口Lukla
不到1000美金
(這還是營利單位的價格)
#哀悼岳界最近折損一名大將
#保守主義彌漫加上媒體愚民台灣回不去了嗎
《 為什麼“台灣的”直升機這麼貴? 》
這兩天新聞都在報導G哥的事件,也很感謝媒體朋友大都朝正面報導,更有許多記者編輯和我討論他們報導的細節是否正確,也向許多山友求證,非常謝謝你們!
但是,近年來只要發生山難,一定會出現的「直升機又花了幾百萬」的新聞,果然開始出現了。這是一種非常聳動而且去頭去尾的報導方式,我想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討「直升機真的有那麼貴嗎?」
這篇不討論有沒有違規,單純只討論直升機收費合不合理、該怎麼收,而且很長喔。
-\-\-
始作俑者:馬英九的一個決策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43827
2015年,馬英九決定將15架本來是軍用的「黑鷹直升機」移交給空勤總隊,變成今天的「紅鷹」,就是照片這台,單一架造價就高達11億元。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當時痛批這根本是「缺少腦袋」的決策。
為什麼呢?
因為明明空勤的勤務,只要黑鷹造價1/3的「海豚」直升機就能完美滿足任務需求(也是李鴻源說的,但我覺得完美稍嫌浮誇),但國家卻給了三倍造價的黑鷹,買經濟艙卻免費升級頭等艙。
但事情真的有這麼爽嗎?一般人被免費升等應該要興高采烈,怎麼當時的內政部長卻痛罵總統呢?
恩,因為被強迫升等的是「交通工具」,需要耗材、保養,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拿車子來比喻,你覺得一台100萬的Toyota Camry,和一台300萬的保時捷凱燕,保養錢和油錢會一樣嗎?
這也是為什麼高級車的中古車二手價都折很大,因為不好養啊~(生活豆知識)
高級的直升機性能超強是事實,但軍規直升機專門拿來救難,所費不貲也是事實。雖然李鴻源的發言其實有點爭議,但綜觀軍事與航空方面專家的說法,「黑鷹太貴」是一件沒有爭議的事。
有沒有必要所有任務都出動「高級」的直昇機前往救援,這是完全可以討論的事情。而拿貴的直升機出動救難,產生貴的費用,然後每每發新聞稿說這次出勤又花了幾百萬幾百萬,好像花這麼多錢都是山友害的,政府一點責任也沒有,怪哉。
-\-\-
超規格的待遇,等於保障搜救人員的安全?
https://www.new7.com.tw/NewsView.aspx?i=TXT20180213173510LMV
確實,我們光看性能,可以說黑鷹比海豚的安全係數來得高,應該能有效保障救難人員安危,但這是絕對的嗎?
請別忘記2018年初為了緊急救援蘭嶼病患,沒有裝載「緊急落海浮筒」的黑鷹直升機卻發生意外落海,機上連同病患6人無人生還的憾事。
更別提如果用「統計學被當掉」的笨方式來看,空勤總隊目前轄下有9架海豚(10架掉1架)、8架黑鷹(9架掉1架),好像變成海豚比黑鷹更加安全了呢!
當然絕對不是這樣看的,我只是想表達:不是貴的就最好,安全取決於非常多因素,而非純粹性能規格。
就好比,賓士又貴又豪華又比神A安全多了,怎麼沒看計程車都採用賓士,難道司機大哥們都不重視自己生命安全嗎?要不要考慮用賓士營業,安全之外還有很多其它考量,否則我們不會偶爾攔到賓士計程車就覺得好新奇,而應該是隨手攔都是賓士計程車。直升機雖然不是計程車,但以工作載具角度來看,邏輯是一樣的。
而其實,G哥罹難位置海拔為1500多公尺,在海豚直升機能夠好好作業的海拔中。
-\-\-
台灣旋翼機隊亂象,與不透明的費率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
這篇海大航管所碩士的文章,非常值得大家參考與思考,到底台灣的直升機制度,出了什麼系統性的問題,導致於費用如此高昂,領先全球。
另外,黑鷹直升機的出勤費用「每小時19萬4727元」,其組成是這樣的:
1. 工時:60,416
2. 航材:122,430
3. 燃油:11,881
https://www.ysnp.gov.tw/…/documen…/20190109_155534.53342.pdf
工時高了點而且不知道細項,燃油原來這麼便宜。
但重點來了,佔比最大的「航材」,究竟包含了什麼,空勤總隊從來沒有說清楚。
這就好比你開著車進廠保養,結束後老闆在工單上只列了三項:
1. 工資:3600
2. 油水:2000
3. 耗材:10000
你拿著工單問老闆「啊耗材有哪些?」,結果老闆叫你不要問,乖乖付錢就是了,這樣你會不會生氣?
好了,喊「直升機要收費」又願意理性討論的人,看到這裡可能稍微有點頭緒,為什麼我在前篇文會寫「錢收的不公不義」了。
因為只要直升機變成收費制度,他必須適用於每一個使用者;而開出來的收據,每一個條目都必須清楚合理,而不是寫一個「航材」費用,含糊帶過使用了哪些花費。
這錢收下去,直升機就已經變成對價行為,是可以要求收據與細節,並且一條一條討論是否合理、是否該由當次使用者負擔的。因為這是使用者「買」的。
假如「航材費用」包含了直升機折舊,那麼我想問,山域救援僅佔黑鷹的飛行總時數不到一半,為何只有在山區遇難求助的人,需要幫全部的人負擔飛機的折舊費用呢?
-\-\-
不收費,責任小;開始收費,責任重大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2400…
承前段所說,只要變成收費行為,搜救就變成可以檢討的「服務」,是「買」來的。而今天最有資格檢討搜救隊有沒有花費過多不必要經費、有沒有效率的,就會變成山難受難者本人。
你去公家機關辦事都可以申訴承辦人態度不好了,我花了鉅款不浪費國家一毛錢「買」了救援服務,為什麼我不能檢討搜救隊專不專業?
如果你點了一碗牛肉麵,結果老闆給你牛肉湯麵,你會不會跟他說忘了放牛肉?台灣山搜現況還遠不止如此,來的可是滷肉飯,上面還灑了金箔,結果老闆卻跟你說「不要抱怨,一樣是食物,吃就對了。」
......花錢買東西,送來的跟點的不一樣,還貴隔壁店10倍,甚至被逼結帳,有這樣的事?
我想問,台灣的消防隊,你們原本就是被這不健全的體制,逼得上山搜救的,為什麼要開始大喊收錢,把「專業山搜」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呢?
「收了錢,就得專業」,這是毫無疑問的普世價值。
如果消防弟兄們已經準備好扛下「專業山搜」責任的話倒還好,但問題是,你們真的願意嗎?真的還有餘裕嗎?我想答案不會是肯定的,這本來就是被硬塞給你們的爛攤子。
山域救援本來就應該是一門獨立的專業,不該把政府錯置的責任當作理所當然,也是大家努力想為消防弟兄解套的一件事,才會督促成立專責山搜。
再來,每小時19萬多的直升機費用不含搜救隊員,完全是一個超英趕美世界最高的費率,在這段連結內我有引述到喬安代的資料:
1. 瑞士紅十字會搜救直升機自費救援一次大約2500~3500瑞郎(約新台幣7萬~10萬)
2. 芬蘭直升機自費救援平均3605歐元(約新台幣12萬)
3. 奧地利直升機每趟2000歐元(約新台幣7萬)(留奧友人補充)
更別提美國有些州是免費救援,日本官方基本上也是免費,高喊直升機收錢的人們,我希望大家看看世界各國的費率,再回來看台灣「每小時19萬」的費率,真的合理嗎?
而且救援直升機是空勤總隊的獨佔事業,山難者完全無法選擇,就要承擔政府決策後,所有人一致認同貴到靠北邊走的黑鷹的使用費用嗎?
台灣的登山人,真的比較次等,只配被收全世界最高,高別人十幾倍的搜救費用嗎?
-\-\-
最後,「違規才收費,合法免費」這個論調是完全不成立的,畢竟如果一個政府服務要收費,從來沒有「違法才收」這個前提,至少我還沒聽過。而且合法,就不會浪費嗎?不對吧?
違法才收的,那叫「罰款」。
但今天「救援行動」產生的費用,居然變成了「罰款」,這是不是哪裡怪怪的?這是兩碼子事,搜救本來就是不問原因的工作,雖然很幹,但他們依然會把人救出來,因為要處罰是事後再用相關法規另外處罰,不是他們會考慮的事。
你何曾看過忘了關瓦斯,引發氣爆燒了自己和鄰居房子的人,被消防單位求償出勤費、消防車耗材費?
你可曾聽過酒駕撞得唏哩花啦的駕駛,被追討消防隊員加班費和救護車費用?
你有聽過消防隊向八仙塵暴的業者求償救護費用嗎?
都沒有。
那為什麼今天消防隊可以向山難的人,「代位求償」空勤總隊的直升機費用呢?空勤總隊是真的很缺這筆錢嗎?還是只是想要「懲罰」呢?
消防隊,應該是一個「負責懲罰」的單位嗎?
而且,為什麼僅僅只有「山難」的人,需要被懲罰呢?
-\-\-
結論:
1. 台灣直升機頂天貴的費率,是一個錯誤政策使然,只針對山難者指責浪費資源,是非常沒有意義的事情。
2. 我,還有支持我的朋友們,從來不反對山域救援收費,重點一直都是「費率合不合理」、「服務與價錢有沒有等值」。
3. 「合法」、「不合法」,從來就不是「收費」、「不收費」的依據。要收費,無論如何都得收;不收,就都不要收。不合法的看違了哪些規,就罰哪些錢,可以一條一條算。
4. 「收錢,就得專業」,南投縣消防局應該先檢討去年葉姓山友事件中,派了菜鳥消防員上山馬上高山症失溫以為自己要死翹翹的過份行為。這樣的決策對得起基層嗎?對得起所收的費用嗎?
5. 台灣的登山險費率和外國登山險差不多甚至更高,但是「不賠直升機費用」、「不賠直升機費用」、「不賠直升機費用」,這只是一個官商勾結,用來應付自治條例的官僚保險而已,幾乎沒有實質效用,大約等於旅平險,為什麼要逼大家當盤子花五倍費率買87%像的東西?
6. 從頭到尾完整看完的人,我打從心底尊敬你,謝謝你願意多了解一點台灣直升機與山域空搜的荒謬現況。
最後,希望媒體朋友們未來不要再報導「直升機又飛了幾趟花了幾百萬」了,去除政府錯誤決策造成的每趟任務鉅額花費,只著眼在不到一半的山搜任務裡,是一件有違媒體專業的事情,而且數字也只會挑起不懂的人對山友無端的仇恨,整體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希望每個人都能一起讓正確的知識傳得更廣更遠,一起努力,讓未來更好囉!
無人 生還 2015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開播12週年經典回顧:之六
【堅持視野,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2015年 率領團隊訪問世界頂尖的人工智慧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CSAIL中心 】
歡迎你收看今天的文茜世界周報,過去如果你長期看,文茜世界周報的人會發現,過去兩個禮拜,我人都在美國,為大家製作文茜世界周報,跟文茜世界財經周報,今天在國慶日的時候,我們要為大家端出,我們到波士頓,採訪麻省理工學院,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科技重鎮,麻省理工學院CSAIL中心,為大家所帶回來的整個報導的成果,也希望今天一整個小時的專題裡頭,讓大家好孤的省思。
第一個,我們未來的世界,會改變成什麼樣子,第二個,你該為未來的世界,做什麼樣的一個韋備,第三,未來那個世界裡頭,你有沒有足夠的想像力,第四,你現在如果還是一個,在學的學生,或者你正在工作,你所學的東西,跟未來這樣的一個世界,它的關連性是什麼,你所學的東西,是不是還有它足夠的意義,你來得及重新學習嗎?
在CSAIL這個中心裡頭,我們特別為大家介紹,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為我們導覽這個,相關的CSAIL中心的時候,他特別告訴我們,如果你從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學校園裡頭走進去,一開始就提19世紀,當時的高科技,分別是造船跟土木工程,然後你一步一步的往裡頭走,它就代表了整個工業產業的,一個改變,走到底的時候,就是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電腦跟軟體,他就是把硬體跟軟體,兩個結合的,在美國現在是兩個完全都要結合的,CSAIL中心,而旁邊都是生物科技的中心,這就代表現在最重要的,尖端產業。
而CSAIL中心,它成立的時刻,就是希望所有的人的思考,能夠跳出框架,所以他就不希望它是一個,看起來像一般大學的建築物,他希望它看起來,作為這個建築物,你走進這裡頭,你就要知道,你要跳脫你的思考,你在裡頭工作,它的窗子也跟一般建築的窗子,方方格格的是不一樣的,於是他們找來了,最著名的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蓋了這棟CSAIL,法蘭克蓋瑞就是,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著名的一個美術館的建築師,那麼他馬上就打破了很多的框架,讓很多人在裡頭,有了非常不一樣的一個思考。
同時現在CSAIL的中心,也跟Toyota一起合作無人駕駛,但是他們的無人駕駛,不是不要你開車,而是你繼續開車,但是你遇到任何的狀況裡頭,整個城市的軟體是幫助你可以,不要開車,你不想開車的時候,或者是你遇到了事故的時刻,該怎麼樣反應,這個是CSAIL現在正在發展的,幾個東西。
那麼另外我們特別專訪了,前任的主任,在100多位的科學家裡頭,只有一位華裔,他就是舒維都 Victor Zue,那麼他在整個CSAIL中心裡頭,他也特別幫我們簡介了,整個CSAIL中心的所有的發展,那麼另外我們也訪問了Fredo Durand,他所發明的這種顯微鏡的運算,就是在影像裡頭,可以偵測到你的脈搏的跳動,你的血液的改變,所以美國曾經有一場總統大選裡頭,本來想跟他合作,因為政治人物都可以看起來很冷靜,但是很可能你的內心,正在心臟砰砰砰跳,你正很緊張 正很憤怒,所以希望跟他合作。
這個中心裡頭,而我們訪問了Victor Zue,一開始的時候,舒維都,他特別提醒我們,整個未來的一個整體的趨勢,我們訪問他的時刻,他也特別談到他的背景,跟台灣息息相關,他過去在台灣長大,在建國中學,之後因為他的父親,到了邵氏電影廠裡頭,擔任了廠長,所以他們就舉家搬到了香港,搬到了香港之後,他的父親就覺得他,你一定要去美國讀書,因為你要做一個,不一樣有創意的人,所以他本來是跟林百里,在香港中學的時候,兩個人同班同學,他本來想說,他來台大讀書,他爸爸堅持,他就是要去美國,後來他再回頭看台灣的教育制度,它可能太僵化了,沒有辦法改變一個小孩,或是說他收學生的時候,對於這些創意就會,拒他們於千里之外。
那麼舒維都,擔任CSAIL中心主任的時刻,他最大的一個創舉,把一個19歲的摺紙天才,聘任為他們來教書的教授,他就說這個人,他比學生還要年輕,他什麼學位都沒有,但我就敢聘請他,我問他說為什麼台灣做不到,他說因為台灣一旦聘請進來,你要請他離開就很困難,而在MIT的話,我可以嘗試,然後我可以有淘汰制度,那麼他談到了一個,你希望建立一個天才的基地,你要如何的開放,可是你要有一定的淘汰制度,而且你對各國國籍的人,通通都開放,那麼另外就是尋找要跳出框架,跳出框架思考的人,我們來看一下關於舒維都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