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們的海上人生🌊拼一場百年的文化傳承!
世界僅存的古老捕魚法:金山蹦火仔🔥
掌握潮汐可以仰賴科學根據,但有沒有魚就得靠老天爺賞賜,金山保留巴賽族流傳的焚寄叉手網漁法,使用電石蹦火,碳酸鈣遇水,產生乙炔氣體,經過點火瞬間產生火光,十秒內定勝負,用叉手網捕撈,俗稱:蹦火仔。
眾人站在船頭屏氣凝神,蹦火仔的話語權都在拿著火把的火長,就算有探魚機的輔助,但蹦火仔的目標是有趨光性的青鱗魚群,得仰賴火長多年的海上經驗,與觀察天上的海鳥方位。
一艘船出去一趟就是上萬元,能不能找到魚群就是火長的責任,整艘船的生計,依靠的是火長幾十年來的海上人生。
捕魚完,還得卸魚,讓捕獲的青鱗魚能至南部的養殖場,成為石斑魚的飼料,船員回到家都是隔天早晨,每年還需要找買家,保證被收購,如此辛苦的行業,沒有年輕人要接,蹦火仔的船員平均幾乎都是六十歲上下。
青鱗魚躍起的一網星光,雖在2015年列入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保護,但在船員的歲數與生計考量下,古老捕魚的蹦火仔,依然在前途茫茫的風火中,隨時都會消失的文化景觀。
👉 金山磺火季怎麼玩:https://lihi1.com/tHYTN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最後一位泰雅族的文面國寶耆老,柯菊蘭,在這個月過世了。 文面是泰雅族一個傳統文化,其實跟刺青有點類似,只是它是刺在臉上,而且它的文化意義是不一樣的,一般是泰雅族他們在成年之後,男生如果善於狩獵或是女生如果很會織布的話,就可以接受文面,文面紋得越漂亮,代表他的技術越好;不同的家族也有不同的文面圖...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鹿途中旅遊書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在印尼日惹的日子。Kehidupan di Yogyakart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保存無形文資有功屏縣文化資產保護所獲表揚【客家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有關如何搶救、保護、傳承與發展無形文化資產的課題 的評價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鹿途中旅遊書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週六去參加了”金山磺火季”活動。
「蹦火仔」磺火捕魚方式為北海岸金山古老的捕魚法,
也是即將消失的捕魚文化,
今年目前僅有一艘磺火船捕魚。
徐正成老師帶我們繞了一圈金山磺港,
介紹現有的捕魚船及捕撈法。
然後就出海去看看周遭的景點,
還有料超多的海鮮粥可以享用!
等到天一黑,重頭戲就登場。
俗稱的金山「蹦火仔」只在夜間進行作業,
是北海岸漁民利用當地生產的硫磺石,
加水產生乙炔當燃料,
點火瞬間爆出強光,利用青鱗魚的趨光性讓魚兒集中,
然後把漁火迅速拉高,
「青鱗魚」群就隨著漁火的拉高而集體往上跳躍,
這時船員就用魚網把往上跳的魚群迅速撈起來。
因點火瞬間發出蹦的聲響而稱之「蹦火仔」,
這樣的捕魚作業從農曆四月開始,
一直到中秋節前結束。
大概四個小時的時間,
我們的船長盡責的追著磺火船跑~
但磺火船當然不是每次都那麼順利的可以找到魚群。
徐老師也開玩笑說青鱗魚要等到晚上八點過後才會跳比較高!
這次體驗這種古老的捕魚法真的很驚艷,
火光、聲響及瞬間魚群衝出水面的畫面,
都是非常衝擊感官的美!
接下來六七八月都還有場次可以參加~
快來體驗古老的捕魚法吧!
#金山磺火季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蹦火仔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在印尼日惹的日子。Kehidupan di Yogyakart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賀! 好事連連~
蔡宗德教授受封為梭羅宮廷親王之外又一喜事~
----------
台南藝術大學為強化與東南亞國家文化教育連結,校長詹景裕前天率教務長黃翠梅與學務長蔡宗德,親赴印尼梭羅宮廷,致贈名譽博士證書與博士服予德裘烏蘭總理,表彰他對印尼爪哇傳統藝術文化的提升,更研商雙方進一步的實質合作。
南藝大指出,這次詹景裕親赴梭羅宮廷致贈名譽博士,同時也與宮廷文化藝術協會討論未來與梭羅宮廷就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保護合作的可能性,期待雙方能有更進一步的實質合作。
恭喜名譽博士德裘烏蘭(K.G.P.H.P.A.Tedjowulan)先生!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最後一位泰雅族的文面國寶耆老,柯菊蘭,在這個月過世了。
文面是泰雅族一個傳統文化,其實跟刺青有點類似,只是它是刺在臉上,而且它的文化意義是不一樣的,一般是泰雅族他們在成年之後,男生如果善於狩獵或是女生如果很會織布的話,就可以接受文面,文面紋得越漂亮,代表他的技術越好;不同的家族也有不同的文面圖樣,他們過去的審美觀認為,有文面的才是好看的,沒有文面後代就可能不會受到祖靈的祝福,雖然最後一位文面國寶逝世了,但其實文面的技術並沒有失傳,只是受到文化衝擊和審美觀改變,現在已經沒有人繼續文面。
在現代全球化的環境裡面,想要保存這些傳統文化更加的困難,因為當你跟跟外來的文化交往得越多的時候,傳統文化被沖淡的機率也會更著增加。
目前文化資產局把文化資產分為有形跟無形,有形的話就是像我們平常能看到具體的空間跟樣貌,古蹟、古物、歷史建築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有形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就比較像是非具體存在的東西,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就是來自某一個文化地區的一個創作,它就把它視為是一種無形的文化資產,但這些文化傳統,因為你看不到它,所以你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破壞,所以它是比較難保存的。
但現在也有許多方式可以讓傳統文化被重新認識,像是有一位原住民的年輕歌手,舒米恩,他就每年都舉辦阿米斯音樂節,用這樣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去接觸到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讓大家更認識去更接納這些東西。
這種無形的文化保護資產,它雖然聽起來非常的抽象,但其實一直在我們的身邊不斷發生,像是各種的繞境都是珍貴的資產,雖然它沒有被登錄,但這種文化習俗要怎麼樣被保存下來也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不過在美國的時候我有去美國印地安原住民的保留區參觀過,當時我有一個非常大的心結,就是「保存文化固然重要,但堅持使用傳統生活方式,卻會讓部落與外界社會落差加大」,像是語言、典章制度這些都不接軌的時候,可能會讓部落有重被隔離的感覺;傳統文化要如何與主流文化接軌,是非常難平衡的,或許有些傳統文化還是應該要適時的跟著演化,像是現在有很多新的科技,生活的方式,這些都應該是可以和傳統文化一起進步。
雖然聽起來很像社會達爾文,但傳統文化也必須適時的演化,不然文化確實會像生物一樣會面臨絕種。
👩🏫文面、紋面、黥面才不一樣呢
原住民文面有深厚的文化淵源與禮法,並不是單純的紋上圖樣,所以用「文面」取代「紋面」;黥面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又稱為黥刑,會在犯人的臉上刺字,記得不要用錯了喔!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琪斐大放送】戰火波及無辜百姓 人道干預有多人道?
✭【動眼看熱鬧】拍到解放軍大集結 李孟居遭中國居留
✭【世界都在看】馬雲告別阿里巴巴 被退休陰謀論四起
✭【漏網東西軍】泰雅族文面國寶病逝 無形文化資產怎保護?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位於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一段65巷1至93號,興建於1960年代,曾住過多名政大教授,保留初期政大復校的教育文化記憶;建築群分為甲、乙兩區,住宅為二層樓加強紅色磚造雙拼建築,建物內部空間精簡,反映1960年代經建條件,而區間留設小公園,形成極富特色的鄰里景況。
不過,由於政大學院空間不足,校方擬在化南新村興建法學院大樓,當地居民反對,向文化局提報文資,訴求全區保留,文資委員也多次前往會勘
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辦法
中華民國106年7月27日文化部文授資局綜字第10630079121號令訂定
第一條本辦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聚落建築群之修復及再利用,應基於文化資產價值優先保存之原則,並保存主要紋理、原有建築式樣、風格與外在形貌或重要之開放空間、環境與景觀。
第三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應符合其聚落建築群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之規範,優先保存聚落建築群原有生活形態與無形文化。
第四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包括下列標的:
一、聚落建築群之建築、構造物。
二、聚落建築群整體空間紋理。
三、聚落建築群保存再利用之必要公用設備、公共設施。
第五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其辦理事項如下:
一、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二、規劃設計。
三、施工。
四、監造。
五、工作紀錄。
六、其他相關事項。
第六條前條第一款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依據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之保存強度分區、分級設定,擬定修復或再利用範圍及內容。
二、現況調查,包括擬修復或再利用範圍內建築物群之環境、景觀、結構、構造與設備、損壞狀況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調查。
三、文化資產價值與再利用適宜性之評估,原有建築形式工法之調查。
四、景觀維護方針、修復或再利用原則、方法之研擬。
五、必要之現況測繪或圖說。
六、修復或再利用所涉建築、土地、消防與其他相關法令之檢討及建議。
七、依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第四條所定因應計畫研擬之建議。
八、修景、環境設施整建整備、防災系統設施之設置建議。
九、修復或再利用實施期程及經費概估。
辦理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應置執行主持人一人,並應具開業建築師、相關執業技師或經依法審定之相關系、所助理教授以上資格。
第七條第五條第二款規劃設計,應依前條修復或再利用計畫為之;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必要調查之資料整理分析。
二、規劃及設計方案之研擬。
三、現況之測繪、圖說繪製及必要差異分析。
四、必要景觀與設施保存之設計。
五、必要之結構安全檢測及補強設計。
六、施工說明書之製作。
七、工程預算之編列。
八、依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建築法、消防法及其他相關法規適用之檢討。
九、依前條第一項第七款之建議研提之因應計畫。
辦理規劃設計,應置執行主持人一人,並具開業建築師或相關執業技師資格。
前項所定之開業建築師或相關技師,其參與執業之範圍,應依建築法、建築師法及技師法之規定辦理。
第八條第五條第三款施工,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原有構件、文物種類及數量之統計。
二、各項現況之清理、清點、核對及設計書圖與現況不符事項之記載。
三、依修復原則及設計書圖執行各項保存、修復及仿作等工作。
四、有關施工之傳統匠師或專業技術人員、重要分包廠商與設備商資格文件及名冊之備置。
五、修復構件之量測及彙整。
六、原用材料之保存、修復或更新及品質之管理。
七、原有文物、重要風貌、設備保護措施之執行。
八、施工中因重大之發現所為對業主之通報。
九、依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第六條第二項規定,將竣工書圖及因應計畫送土地使用、建築及消防主管機關建檔。
施工廠商於第五條第三款施工中,應置工地負責人,並依其他法令或契約規定置相關人員。
第九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之施工工地負責人,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一、具一年以上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或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相關工程經驗。
二、參加中央主管機關自行或委託其他機關(構)、學校或團體辦理之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訓練,並取得結業證書。
前項修復或再利用工程經費達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上者,並應領有營造業法所定工地主任執業證。
工地負責人於施工期間,應確實到場執行業務。
第十條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工程內容中,其保存強度分級高者,原有建築與景觀形貌,應由具備傳統匠師資格者施作。
第十一條第五條第四款監造,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施工廠商辦理之原有構件及文物種類、數量統計之監督。
二、清理、清點、核對各項現況之督導,並查對設計書圖與現況不符事項及其後續之建議。
三、傳統匠師或專業技術人員、重要分包廠商及設備廠商相關資格文件之查對。
四、對施工廠商執行修復構件量測成果之校驗。
五、施工廠商辦理原用材料保存、修復或更新與品質管理工作之督導及查驗。
六、施工廠商執行原有文物保護措施之監督。
七、施工廠商依修復原則及設計書圖,執行各項保存、修復及仿作等工作之監督。
八、施工廠商現況施工中重大發現提報之查對及建議處理。
九、施工廠商依第八條第九款規定,辦理竣工書圖與因應計畫建檔之協助及督導。
第十二條第五條第五款工作紀錄,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修復或再利用範圍之建築物群之環境、景觀、構造與設備、損壞狀況施工前後修復狀況之紀錄。
二、參與施工人員與匠師施工過程、技術、流派紀錄及其資格文件。
三、採用科技工法之實驗、施工過程及檢測報告紀錄。
四、修復工程歷次會議紀錄、重要公文書、工程日誌、工程決算、驗收紀錄及其他必要文件之收列。
五、修復成果綜合檢討與建議。
第十三條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工程之進行,應受主管機關之指導監督。
前項指導監督,主管機關得邀集機關、專家或學者召開工程諮詢或審查會議。
前項諮詢或審查會議,得為規劃設計之審查、協助審查廠商書件、指導修復工程進行、審查各項計畫書圖及其他必要之諮詢。
第十四條因應聚落建築群之特殊性或非屬聚落建築群整體性之修復或再利用者,經主管機關審查核定後,其修復及再利用得依實際情形簡化,不受第五條至第十二條規定之限制。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有關如何搶救、保護、傳承與發展無形文化資產的課題 的推薦與評價
我國於2005年修正公布「文化資產保存法」,正式啟動對於「傳統藝術」與「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產的保護工程,逐步推動調查研究、紀錄出版、保存維護與教育推廣工作。 本系列 ... ... <看更多>
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在 保存無形文資有功屏縣文化資產保護所獲表揚【客家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有心者的努力,屏東縣許多 無形文化資產 ,才能流傳至今,像是高樹鄉大路關地區,流傳上百年的石獅公信仰跟四孤搶粄活動,就由於當地順天宮管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