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自戀與自愛,心理學怎麼說?
"恰到好處的自愛對親密關係至關重要。首先,如果你不能毫無保留成為自己的朋友,那麼你怎麼可能毫無保留地成為別人的朋友呢?"
--
嬰兒陛下的自戀
文/Mark Vernon
1914年頭幾個月,正值歐洲戰爭醞釀之時,皇家藝術學院展出的一幅名畫吸引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注意。
這幅畫展現了一個街頭場景:兩名警察阻礙了交通。馬和馬車在街上擁擠穿梭,車間的空隙裡,保姆和她照看的小孩在閑逛。小孩兒身著做工精致、質地柔軟的衣服。保姆手拿孩子的玩具。畫面意在表達:世界必須停下來好讓孩子通過。其標題為《寶寶陛下》。
弗洛伊德當時正在寫他最重要的論文之一:關於自戀。文章探討了人類與生俱來的自愛。它會引導人們像對奴隸一般對待他們最初的照料者(父母或者保姆),要求他們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弗洛伊德認為,自戀是愛的一種必要形式。其原因正如我們目前所理解的,人們出生得過早。一項進化生物學的近期理論認為:我們必須在出生很久後才有能力照顧自己,好讓我們超大號的頭能擠出產道。而狗、貓、海豚以及猿並不會面臨這樣的難題,因此它們很快便可以自立。
從嬰兒到青少年,我們需要父母如奴隸般的辛勤照料,不是幾個星期,幾個月,而是幾年。這便是“嬰兒陛下”或者“嬰兒女王”。
於是,自戀是我們知道的愛的第一種形式,並且對我們來說這種自愛似乎很神奇。
你覺得口渴然後哭喊。不可思議的是,鮮甜的乳汁就會淌在你期待著的舌頭上。 你感到不舒服然後嗚咽,潮濕和寒冷就會一掃而空。你困了,溫暖的被單和毛毯會將你包裹住。
整個生活似乎就是為了嬰兒而存在的——在某種程度上,生活就是嬰兒。他和世界融為一體。
然而,自戀這個詞暗含著醜陋和蔑視。類似的同義詞還有虛榮、狂妄、自大和自我專注。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理解令人遺憾,正如弗洛伊德認為的,嬰兒的各種表現都是正常、健康和有益的。對小孩子而言,當他感覺自己不是關注的焦點時,心理上會失落。沒有了安慰和保護,小孩就會長期陷入恐懼中,同時認為生活是有威脅的。
嬰兒必須首先知道自己是被人愛著的,然後才會冒險去愛別人。生命中的第一份愛伴我們茁壯成長,帶給我們自信和勇氣,自發性和主動性,安全感和踏實感。
恰到好處的自愛對親密關係至關重要。首先,如果你不能毫無保留成為自己的朋友,那麼你怎麼可能毫無保留地成為別人的朋友呢?畢竟,人跟自己是最親密的。我記得自己在少年時期,與人初相識的時候會感到焦慮。現在回想起來,才明白問題不是新朋友,而是我對自己感到很陌生。
良好的自愛是一種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後,你可以無拘無束地去體會周圍的世界。你不是國王,也不是女王。相反,你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大多數人都會去相愛和相處,去了解和被了解。你有時間和別人相處,因為你不必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自己身上。和自己相處會非常快樂,從父母那兒你得到了第一份愛,現在你有能力愛別人了。
冒險去愛別人是關鍵的一步,也許第二步僅僅是冒險允許別人愛我們。總的來說,這是值得的。它使生命變得圓滿。
心理動力學的人生啟發~延伸閱讀:
新書 “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如何出版)”
博客來:http://bit.ly/1jwghv8
誠品:http://bit.ly/1jwfZ7e
金石堂:http://bit.ly/1jwg62O
圓神書活網:http://bit.ly/1jwgbDw
(圖及原文出處 http://select.yeeyan.org/view/14748/330942)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