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力量選擇真實,才有勇氣面對自己】
文/張德芬、圖/無疑亭
(新書留言活動辧法請見文末)
選擇真實的勇氣,不是別人給予的
電影《無問西東》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片子,裡面有很多金句,廣為流傳。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是:「你怪她沒有對你真實,你給她對你真實的力量了嗎?」
這句話乍聽很有道理,我可以想像當面對我的孩子,它是非常適切的。
記得小時候,我對孩子的生活作息要求很嚴格,鑑於自己腸胃不好,小時候排便不正常,我要求孩子每天早上一定要上大號。有一天,當我們出去度假時,女兒騙我她早上已經上了大號,要出去玩。我發現真相後非常震驚,我感覺我在逼我的孩子對我說謊。
是的,我的種種嚴格要求和限制,的確會讓孩子對我不真實,因為我沒有給予她對我真實的力量和權利。所以為人父母真的要想一想,我們是不是在逼孩子說謊、不真實。
不過話又說回來,是否有勇氣真實,有時候也是天生的,這種勇氣和力量,別人給予不來。
就拿我的兩個孩子來說,我兒子跟我一樣,臉上藏不住事情,如果不真實,會很痛苦,所以他格外真實,什麽事情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我。當然,前提是他知道,無論發生什麽事情,媽媽最關心的是他的狀況,沒有其他。
二○一七年他和同學去老撾當志願者,發生車禍,他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我沒有抓狂,只是冷靜地問他怎麽樣,有沒有受傷。接下來就是關心他的心理狀態,沒有任何負面情緒加諸在他身上,只有關懷和支持。
別的家長可能心急如焚,自己加戲,演出一段心慌、意亂、擔心、譴責的戲碼,我不會。我讓兒子感覺非常舒服,只會願意和我分享心事。不過我的女兒就不同了,她個性溫和但是較內向,比較像爸爸。青少年時期,她常常對我說謊,後來我徹底改變態度,她就好多了。
然而最近我發現,她下課的時候會去餐廳打工,而且不想告訴我。原因是,怕我認為去餐廳打工是很無聊的工作,她應該去做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純粹為了賺錢去做事。去餐廳打工是跟同學一起去的,比較好玩,她沒有告訴我。哥哥知道了跟我告密,我才不經意地在她面前提起,沒有露出一絲不高興的神色。
我的態度讓兒女都和我非常親近,但是我知道女兒真的不像兒子一樣什麽事情都告訴我,這和一個人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
然而這句「你怪她沒有對你真實,你給她對你真實的力量了嗎?」我還是覺得有可商議之處。因為,它可能成為一個受害者的藉口。
當你有力量選擇真實,才有勇氣面對自己
於是我在微博上發了這一段話,測試大家的反應:
「你怪我沒有對你真實,你給我對你真實的力量了嗎?」如果是你的男人睡了別的女人被你發現了,拿這句話來回你,你會如何回應?
網友們的回答千奇百怪,有的很搞笑:
「那被你睡的女人給你力量了嗎?」
「你也沒給我真實的力量,我們都犯了一樣的錯誤,一直不知道如何坦白真實!」
「力量需要我給?你背叛我的時候,怎麽不需要我給你力量?」
「這種真實的力量都需要別人給你,你這是渣到爆了還是弱到爆了?」
「真實是對彼此的尊重,力量從來都不是對方給的,是自己對這份愛的堅定、包容……」
的確是,如果這句話用得不對,就會成為受害者拿來當藉口或是使壞的工具。真實地面對自己,有時候是不容易做到的。
所以我非常喜歡《靈性煉金術》的作者帕梅拉幾年前在上海工作坊說的一段話:「人生最大的痛,不是被其他人拒絕,而是對自己不真實。如果你能夠感受到你和自己的靈魂、自己的核心本質有非常深的連接的話,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人生最大的滿足和最大的喜悅不是來自其他人的認同和接受,而是來自能夠勇敢地做自己, 勇於成為自己。」
其實我覺得,我們所有的痛苦和糾結都來自無法和自己和解,不能接受真正的自己。
前陣子一個閨密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她小時候最怕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現在呢?」我問。
「年過半百,我現在這個樣子,就是很平庸了啊!」她說,帶著微笑。
她選擇了與自己和解,接受現狀,所以能夠安然地退休,享受田園生活。
也許,你永遠無法成為想要的那個自己,但是,做真實的自己總是比較舒服的。有些人離自己非常遙遠,因為,他想要別人看到的樣子,和他真實的樣子是有很大差距的。
因此,無論真相如何,他總是要擺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給別人看,最終完全扭曲了自己的本性,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個人越來越假,因為盔甲和裝飾品越來越厚、越多,連他自己都找不到自己了。那個真正的自己,已經消失在各種幻想和謊言之中。
所以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中,波洛涅斯對他兒子雷歐提斯的一句忠告就是:「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真實,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質之一,這個力量不是來自任何人的給予,而是來自我們的勇氣──面對自己陰暗面的勇氣和誠實。
【當你有力量選擇真實,才有勇氣面對自己】
請在留言區tag一位好友並分享金句圖,就有機會獲得《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新書精美好禮。
活動時間:4/13-4/17
活動贈品:《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專屬帆布袋,共5名,限寄送台灣本島。
💐張德芬老師2021全新力作《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
4/19開始預購‧4/26正式上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佛跳牆Buddha Jum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佛跳牆頻道:http://neverfall.piee.pw/BuddhaJump 🎵實體&數位:https://buddhajump.lnk.to/BJ4 🎫演唱會購票:http://bit.ly/2MSjpTb 《可有可無》描述的是一種對於人際關係的領悟,在充斥著情緒勒索的現代關係中,如...
無疑亭 在 張德芬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論結婚還是單身, 幸福都不依賴別人】
文/張德芬、圖/無疑亭
(新書留言活動辧法請見文末)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了?
現在不婚率越來越高,大部分都是女人不願意結婚。她們是聰明的。
這個社會對於女人還是有很多不公平的期望和待遇,難免讓有條件的女人駐足不前。
所謂「有條件」當然是在經濟上獨立自主,不需要靠男人生活。如果父母不催促逼迫,自己也沒有心理上、情感上的安全依托考慮,或是急於想要生孩子的打算,那自然就會一拖再拖了。
印度上師薩古魯是主張不婚的,他認為一個人可以好好地過,何必和一個愚者同行。但是他也尊重婚姻制度,他說,如果在經濟上、社會上、家庭上、生理上、心理上,你有一定的需要的話,那麽就結吧, 但有智慧的人是不會結婚的。
我覺得可以這樣解釋:
對不認真的修行人來說(只在表象上下工夫的修行人),婚姻是最好的磨煉他們的道場,也是會讓他們原形畢露的領域。
對認真、全心投入修行的人來說,婚姻中的種種責任、罣礙、牽纏,的確會影響他們修行的進度。
那對「普通人」來說,為什麽需要結婚呢?
除了養兒育女、家庭傳統觀念、社會價值觀的需求,很多人也需要把自己的心思、情感,掛在一個地方。
如果那個地方是一個人,我們就會想要安全、可靠地保有這個人,因為我們的情感、心思都在他那裡。那麽,結婚似乎是一個好主意,把對方套牢,名正言順地讓他只屬你一個人。
你童年的創傷,會在婚姻裡被「激發活化」
然而結婚之後,卻多了那麽多的義務、紛爭,往往令人措手不及。有些紛爭是因為從單身一個人,到突然需要面對兩個家族,以及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導致的。但大部分的紛爭,最後都是因為「婚後童年創傷爆發應激障礙」,這是我創新的名稱,不過大家應該不難理解它是什麽。
那就是,結婚以後,兩個人關係一旦穩固,各自童年經歷的創傷,以及和原生家庭父母關係中的痛點,幾乎都會在婚姻裡被「激發活化」。
人類大腦的發展,是從爬蟲類的腦(腦幹),到哺乳類的腦(腦邊緣區域和腦幹加起來統稱舊腦),然後進化出大腦皮質層(新腦)。
舊腦負責直覺、本能、情感等直接等反應,而新腦是掌管理智的。人們親密到一個程度,新腦就不由自主地會懈怠、鬆弛,任由舊腦掌管我們在親密關係裡面的行為和反應。
這說明了為什麽有些人總是把最惡劣的一面呈現給最親近的人看,在外面人模人樣的,回家後的嘴臉和在外面的嘴臉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會被伴侶激發起童年時候最痛的傷口(通常是父母造成的),並且以童年同樣的應對模式,或是童年想要,卻沒能或沒敢做到的方式去回應對方。因為當我們的新腦罷工的時候,舊腦分不清此刻在我們面前激發我們情緒的,是那個童年為我們帶來巨大傷害和失望的父母,還是現在不小心觸碰到你地雷的無辜親密愛人(甚至是路人)。
這個時候,新腦通常是進入休眠狀態的,分不出青紅皂白真可惜。所以說,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在親密關係中,重現童年和親密大人的互動模式,如果模式健康、正常,那就沒問題。如果不健康,甚至病態,那麽這個孩子長大以後,就會不自覺地在親密關係中, 重複同樣的模式。
一方面是他認為,這就是所謂的親密;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舊腦儲存了童年的各種記憶,尤其是不美好的、痛苦的、受傷的,內在,可能需要重新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療癒童年未能面對、接納、了結的傷痛。
比方說,對父母有很深的怨怒的人,都會不自覺地在親密關係中,把怨氣帶到配偶身上,結婚一段時間之後,甚至看到對方的身影都會覺得厭惡,更別說什麽親密的舉動了。
這就是婚姻中最糟糕的磨合期,其實過了這一段,也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
因此,我的觀點是,除非是那些命中姻緣很好的人,否則,把心思、情感、存在感全部放在親密關係上的人,是最為得不償失的。
你可以想一想,如果花同樣的精力、時間在「非人」事物上,也就是說,用心去學習一門技術,研究發明一種産品,發展事業,建立一個實體的東西,鍛煉雕塑自己的身體,那麽你的收穫是非常可靠、實在而且有保證的。
真正的成長,是不依賴別人提供幸福
但是為什麽那麽多人前仆後繼地進入婚姻呢?
前面說了,這是因為諸多不同的需求所致。那麽,有什麽辦法讓「婚後童年創傷爆發應激障礙」的現象能夠減緩呢?
當然,我們會說,自己需要成長。如果你能脫離自己孩童時期的那種受害感,認可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要為自己的行為、言語、感受負起大部分的責任,那麽,這種應激障礙就會獲得減緩。同時有意識地讓自己的「新腦」在每次衝突中發揮作用,不要打烊了,這也是很有幫助的。
我當然鼓勵大家多去我們空間裡面,選擇學習各式各樣的心靈成長課。但是根據我多年來的經驗和觀察,上這些課程,只有在自己「決心要改變」的前提下是有效的。
很多人為了婚姻問題來上課,其實,是想學會改變對方的招數,這種情形,就會造成表面上的改變,借此來「誘發」對方的改變, 如果一段時間之後,對方還是不改變,就會埋怨說,我都成長了、改變了,怎麽他還不變啊?
親愛的,這不是真正的成長。
真正的成長──尤其是有助於婚姻的成長,是認清你無法依賴任何人「提供」給你幸福。
你必須去尋得自己的「一手幸福」,找到那種情感上不依賴他人、能夠自給自足的快樂。
單身幾年以後,我終於感受到了「大齡剩女」都是自願留營的感覺:
因為沒碰到讓你覺得值得為他犧牲單身快樂的男人,所以寧可單身,這種狀況是最美的,不是嗎?
【無論結婚還是單身, 幸福都不依賴別人】
請在留言區tag一位好友並分享金句圖,就有機會獲得《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新書精美好禮。
活動時間:4/13-4/17
活動贈品:《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專屬帆布袋,共5名,限寄送台灣本島。
💐張德芬老師2021全新力作《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
4/19開始預購‧4/26正式上市
無疑亭 在 張德芬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會放手,優雅轉身】
文/張德芬、圖/無疑亭
(新書留言活動辧法請見文末)
生而為人,我們就免不了在關係中遭遇一種情況:控制!
也許是我們控制別人,或是別人控制我們,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千古流傳的議題,想要控制其他人的人,都是出於恐懼(缺乏安全感),沒有例外。
以愛為名的控制其實最為恐怖,因為所做的事情全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被控制的那個人,但是理由──因為愛你──似乎讓人無法反駁。
小心關係裡累積的「怨氣」
徐崢導演的《囧媽》,我原以為是一齣延續以往「囧」風格的笑鬧劇,沒想到最後竟讓我止不住地飈出了眼淚。
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好笑的喜劇,我好幾次笑出聲來。但是,這部電影的重要淚點其實是母子之間的關係,以「控制」為主題發展出的一系列劇情。
徐崢在片中飾演的徐伊萬是一個婚姻失敗的失意者,為了報復堅持要離婚的老婆(袁泉飾演的張璐),使出各種手段來解恨。同時,他又有一個固執又控制的母親。
他一方面痛恨母親對他的控制,但是又不自覺地「繼承」了母親控制的習性,對自己的妻子也是百般控制,最後老婆受不了,下堂求去。
故事最重要的矛盾發生在母子之間。母親固執地要坐火車去莫斯科演出,伊萬不放心,一直想說服她搭飛機,沒想到最後被迫和母親一起坐火車。
漫長的旅程,兩個人要在狹小封閉的空間裡共處,他不得不面對母親無時無刻不在的控制,但都是以「為你好」為理由,讓人無法拒絕,二人之間的矛盾也就集中爆發了。
為什麽相愛的人之間總有那麽多的衝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積壓了很長時間的怨氣。
面對親人的控制,一開始我們總是想要迎合對方,雖然不高興,但不願意就此發作,所以暫時隱忍下來。
但是那股怨氣,逐漸累積到一定程度,爆發出來的衝突就是高強度的、驚人的。片中張璐堅決離婚,也是積怨已久的爆發,一去不回頭。
所有控制,是為了「遂己願」
家人之間的「控制」,之所以難以擺脫,是因為它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像溫水煮青蛙,我們無意中被裹挾到控制之中,越陷越深,越來越難擺脫。
藉著電影,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不去控制別人,又如何不被別人控制。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正在控制別人,而且控制的目的其實是「遂己願」!大多數人,尤其是父母,總是覺得:
一、自己有資格「管」孩子;
二、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
三、我知道的比你多。
像作家三毛就說,她媽媽常常在家裡走過來就塞一大把維他命在她嘴裡,差點沒把她噎死,然後心安理得地走開。
三毛最後過世,當然和母親的養育方式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母親的這種養育方式,肯定為她帶來很多生命中的壓力和不歡──即使她知道後面都是愛。
這個場景,和《囧媽》中母親一直用各種強迫方式喂伊萬吃小番茄的畫面如此相似。伊萬同樣深惡痛絕,後來他一怒之下,把母親辛辛苦苦帶上火車的所有小番茄,一股腦兒地丟到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草原中。
好不痛快!
請學會得體地放手
控制,尤其是變相的控制,常常為關係帶來無比的傷害和痛苦,而且是互相的──控制方並不比被控制方好過。
所以,第二點就是:當你發現自己在控制你愛的人,效果卻並不顯著,反而把雙方關係弄得更不好之後,你是否願意學學優雅轉身、得體放手?
我的兩個孩子假期的時候,會從美國回來看我。
女兒愛美,大冬天的北京,她出門還是穿得不夠嚴實。我怎麽說、怎麽勸,她都不聽。我就允許她穿雙單鞋、裡面穿一件單薄的衣服、外面套一件厚夾克出門逛街。
結果第二天凍感冒了,我就找感冒藥給她吃。
日後,她體內的寒濕,尤其是大冬天還露肚臍的穿著打扮,會讓她有很多健康上的問題。我跟她說過,她不聽,我也就不說了。
因為,等到出問題的時候,我再來幫她想辦法解決就好了,就像我自己一直在解決年輕時不懂事留下的一些病根。她自己也需要去面對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吧,這個我不可能為她承擔。
但是,如果我天天為了這些事情和她爭論、說教,甚至脅迫,只會把這個女兒越推越遠,不但假期不想回來看我,以後問題出現的時候,她寧可自己吃苦也不會來找我,因為就怕我會說:「你看吧!早就告訴你,你不聽!」
所以,看到自己在控制,同時看到控制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對方,而且造成雙方關係的緊張,這時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咬著牙放下。
我寫過一本書,最早的書名叫作《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後來改名為《愛到極致是放手》,意思就是如此。
不要以愛為名進行控制之實,有太多的家庭悲劇、各種的關係緊張,都是因此而發生的。
【學會放手,優雅轉身】
請在留言區tag一位好友並分享金句圖,就有機會獲得《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新書精美好禮。
活動時間:4/13-4/17
活動贈品:《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專屬帆布袋,共5名,限寄送台灣本島。
💐張德芬老師2021全新力作《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
4/19開始預購‧4/26正式上市
無疑亭 在 佛跳牆Buddha Jump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佛跳牆頻道:http://neverfall.piee.pw/BuddhaJump
🎵實體&數位:https://buddhajump.lnk.to/BJ4
🎫演唱會購票:http://bit.ly/2MSjpTb
《可有可無》描述的是一種對於人際關係的領悟,在充斥著情緒勒索的現代關係中,如何全神而退的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去看淡一切,是一種學問。
這首專輯中第二波主打《可有可無》,可以說是佛跳牆第四號音樂作品【BJ 肆】專輯的結語,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龐大主題,劃下了一個階段的句點。
佛跳牆Buddha Jump 第四號音樂作品【BJ肆】11/7 正式發行
佛跳牆 Buddha Jump【BJ 肆】演唱會
演出時間:2019.12.07 (六) 19:30 pm (18:30 pm入場)
演出地點: 信義劇場Legacy MAX(新光三越 A11)
購票方式:iNDIEVOX獨立音樂網&全台7-11 ibon機台
《可有可無 Nonessential》
詞曲:戴佩妮|編曲:佛跳牆|導演:吳仲倫
特別演出:Tequlia、徐子洋、翁嘉薇、晏柔中、夏騰宏、康祥
嘿 有些話我沒說清楚 是故意讓它變模糊
也為了避免 過於理智的衝突
嘿 有些事我沒有宣布 是無疑讓它更懸殊
也為了減少 重覆彼此不舒服
因為太有感觸 所以才會如此反撲
任一時糊塗 違規的信徒 恍恍惚惚
誰當眾地退出 主動地刪除 都視若無睹
你才真的可惡 莫名傷得體無完膚
為認真演出 結束得倉促 吞吞吐吐
誰抱頭地痛哭 熱情地歡呼 都可有可無
嘿 有些傷我沒有修復 是故意讓它變領悟
也為了避免 情緒透支的地步
嘿 有些人我沒有記住 是無疑讓它更生疏
也為了減少 招惹多餘的關注
因為太有感觸 所以才會如此反撲
任一時糊塗 違規的信徒 恍恍惚惚
誰當眾地退出 主動地刪除 都視若無睹
嘿 要多少人欣賞你哭 才能慰勞那些失誤
卡進了你的齒輪 時而拉緊或加速
連肉眼都無法克服 勒索了一堆的安撫
有憐憫的人都說 你好無辜
但你才真的可惡 莫名傷得體無完膚
為認真演出 結束得倉促 吞吞又吐吐
誰抱頭地痛哭 熱情地歡呼 都可有可無
嘿 有些痛我沒有忍住 還故意包裝成禮物
即日的送你 紀念我可以很殘酷
– Song Credit –
製作人 Album Producer:佛跳牆 Buddha Jump
編曲 Arranger:佛跳牆 Buddha Jump
詞/曲 Lyricist/Composer:戴佩妮 PennyTai
主唱 Vocal:阿妮 AH NEE
鼓手 Drums:千千 ALIBULA
鍵盤 Keyboard:牙牙 YAR
吉他 Guitars:理事長 SMH
吉他 Guitars:豪豪 HOWE
貝斯Bass:奧迪 OD
樂器錄音室 Instrument Recording Studio:九太音響工程有限公司 Nine Tai Audio CO.,LT
配唱錄音室 Vocal Record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王永鈞 Chief
錄音助理 Recording Assistant:林冠勳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s:Dan Korneff
混音室 Mixing Studio:Sonic Debris Recording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Ted Jenson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Sterling Sound
– Video Credit –
製作公司 Production company:尖蚪映畫
主演 Starring:翁嘉薇、晏柔中、Tequila、夏騰宏、康祥、徐子洋
導演 Directo:吳仲倫 Chung Lun Wu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吳昭晨 Jauchen Wu
製片 Producer:鄭心愷 Jonathan Cheng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ter:賴亭妤 Tingyu Lai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吳昭晨 Jauchen Wu
攝大助 1st Assistant Cameraman:賴吉宏Lai Ji Hong
攝二助 2nd Assistant Camera Crew:簡靖宗、葉辰威
燈光師 Gaffer:馬銘財
燈光大助 Best Boy:高煜盛
燈光助理 Lightening Assistant:郭耿華 田峻榮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洪詩慧 Shih Hui Hung
場務 Grip:林龍輝 Bryan Lin
剪接 Editor:吳昭晨 Jauchen Wu
字體設計 Graphic Design :楊士慶 Yang Shi Ching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用力拍
燈光器材 Lighting Equipment:中影
服裝造型 Stylist:Eggrollboys
造型助理 Stylist Assistant:張乃文
藝人髮型 Hair Stylist:簡舒華 Joann
藝人化妝 Makeup Artist:陳聆薇 Venny Chen@彩妝苑 Diva Beauty
演員妝髮 Hair Stylist/Makeup Artist:曾國維
#佛跳牆BuddhaJump #BJ肆演唱會 #12月7日LegacyMax

無疑亭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程仁珮,1983年生於台灣高雄,當代藝術家,創作形式以表演及參與、計畫式藝術為主,媒材擴及攝影、錄像與表演,主題以關注食物為主,並探討在地文化風土與自身文化差異。
至今展演作品計有《餐桌上的小旅行》、《似曾相識的食物》、《Room1702》、《看不見的虛線》、《藝食之間-玩藝兒》、《今時直到永遠》、《秋月》、《無法剝離的關係》、《晚餐》、《混種現場-彈彈》、《UNE JOURNÉE DE LA VIE》、《關亭來了!戴紅瑁來了!張家鴻來的!魯芳來了!》、《膚慰》、《超身體》、《凝結與分化》、《Smooth》、《耳道》、《藏》等,場所遍及台灣台北、台南、高雄以及菲律賓Cubao、法國巴黎各地。
在法國,越南和菲律賓多次駐村經驗中,程仁珮針對各地飲食風俗提出許多展演計畫,聚焦於飲食文化和歷史記憶,經由訪談蒐集日常口述歷史,從生態環境與人文議題兩方面研究飲食文化在當今時代裡的姿態。
其飲食研究創作所探討的飲食文化層面,不單局限於食物或料理,更多是飲食文化背後的構成因素,如:物產種植,食材運輸,食品加工,產業歷史,政治性食物,民族遷徙等項目,試圖以視覺藝術,描繪飲食在文史中的樣貌。
2014年於法國巴黎展開與陌生人進餐的長期計畫《你的料理我的食譜》──公開邀請任何人和她享用免費的一餐。程仁珮會依據自己的想像去做一道受訪者想吃的家鄉料理,最後再與參與者一起對照其中差異。
2017年發展至今的《食譜演化運動》系列,則是透過「採訪─料理─攝影」三階段式方法進行,先是田調外籍新娘故事,其次將她們的經驗客製為專屬食譜,並實際做出精緻美食,再加入她們提供的個人物件,拍攝為照片,且在照片之後以文字記述新住民的故事。程仁珮意圖憑藉藝術形式的演示,打開人們對食物的不同想像,不僅僅侷限於既定習慣與制約口味,更能增進對他者飲食與文化的多元認識。她對食物與藝術的熱情,無疑帶著打破定義的壯志。
現於忠泰美術館展出的《食譜演化運動》,以懸掛方式呈現,並有多彩燈光照射,脫離牆面的相片亦含寓意,一方面導引觀者看見照片背後的人生故事(亦即,食物與人生是無可分割),一方面也具象化了異鄉人不落地生根的飄浮感。
相關新聞
https://goo.gl/24Dzak

無疑亭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台北未來辦公室裡,王姿雅和張亭玉是不可缺少的「庶務女王」!不論採買衛生紙或者訂便當,都是她們工作的項目,而七月中的超級任務就是籌備中元普渡的大拜拜!姿雅和亭玉兩個纖纖弱女子卻可以扛著好幾公斤的物資來回奔波,無疑是強韌都會女性的典型。
然而,除了訂便當、準備茶水外,姿雅和亭玉沒有其他想做的工作嗎?當團隊成員熱鬧地舉辦記者會,姿雅墊起腳尖在玻璃窗外偷看時,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呢?而當辦公室沒有了「庶務女王」時,有辦法運作嗎?
值得一提的是,本集的背景歌曲「出外人」是由霹靂鳥四號樂團詞曲創作完成。曲風輕快卻帶有異鄉遊子在大城裡求生存的惆悵,其中還有越南新娘演唱的段落,充分展現台灣社會已經是個多元融合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