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紐約時報
*【基地組織與ISIS威脅揮之不去,美國反恐難題再現】
即便在塔利班還沒有重新掌權之時,阿富汗將成為恐怖組織的溫床就已經是讓反恐專家們寢食難安的噩夢,特別是基地組織(Al Qaeda)和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簡稱ISIS)。週四,ISIS在喀布爾製造了兩起爆炸,導致數十人死亡,其中包括13名美國軍人,這讓人們更加擔憂這場噩夢會迅速成為現實。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827/afghanistan-isis-qaeda/
*【阿富汗局勢實時更新】
#美國軍方宣布自喀布爾機場遇襲導致13名美國軍人和多達170人死亡後,在阿富汗展開首次報復性打擊,美國官員警告美國人恐有安全威脅離開機場。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Bill Urban上尉聲明中說:“美國軍隊今天對一名 ISIS-K 策劃者進行了超視距反恐行動。
#美國官員表示,美軍在喀布爾摧毀了機場外的最後一個中央情報前哨基地,旨在確保沒有任何設備或信息落入塔利班手中。
#英國官員停止接受阿富汗盟友新撤離的請求,並開始準備在美國設定的8月 31日撤軍截止日期之前,讓約1,000名英國軍隊和文職官員撤離。
#阿富汗前政府官員說,塔利班武裝分子繼續尋找他們,讓喀布爾居民引起恐懼。
#由於機場被封鎖,阿富汗難民湧入巴基斯坦。正常情況下,大約有 4,000 至 8,000 人越過那裡的邊界。據巴基斯坦官員和部落領導人稱,自從塔利班佔領喀布爾以來,進入巴基斯坦的阿富汗人數量增加了三倍。他們擔心喀布爾機場的襲擊會促使更多人轉而使用過境點。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7/world/afghanistan-taliban-biden-news
*【當美軍搜查阿富汗人時,人群中的一名炸彈手進入】
在喀布爾機場外造成數十人死亡的襲擊事件中,包括13名美國軍人在內,官員們仍在拼湊一系列事件。一大群人爭先恐後地想進入國際機場,他們聚集在Abbey Gate,這是一條由海軍陸戰隊和其他服務人員把守的主要入口。部隊知道他們可能成為攻擊的目標;就在前一天,美國國務院警告說,機場的三個大門處有“可信”的威脅。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5000多名美國士兵幫助疏散了10多萬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7/us/politics/marines-kabul-airport-attack.html
*【拜登在變異病毒蔓延之際加快了加強劑的施打速度】
白宮淡化了總統的言論,稱政府沒有改變最初的提議,即在第二次注射八個月後對大多數接種疫苗的成年人進行第三次注射。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7/us/vaccine-booster-shots-biden.html
*【提交給拜登總統的病毒溯源報告沒有確切的結論】
根據提交給白宮的報告的部分解密,美國情報機構無法確定冠狀病毒大流行是實驗室意外洩漏的結果,還是來自自然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表示,因沒有中國的更多合作或新的信息來源,所以不太可能得出結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7/us/politics/covid-origin-lab-leak.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佛羅里達州法院駁回了州長Ron DeSantis禁止戴口罩的努力。
#根據英國的一項大型新研究,感染高傳染性 Delta 變體的人住院的可能性是感染 Alpha 變體的人的兩倍。該研究於週五發表在《柳葉刀傳染病》上,對英格蘭 40,000 多例冠狀病毒感染進行了分析。它增加了證據表明 Delta 可能比其他變體引起更嚴重的疾病。
#拜登建議可以在接種疫苗後八個月內注射加強針。
#美國網球公開賽將要求球迷提供疫苗接種證明。
#白宮說,美國有一半的青少年至少接種了一劑冠狀病毒疫苗。
#迄今為止發表的關於某些疫苗接種後副作用的最大研究發現,人們在接受阿斯特捷利康或輝瑞 BioNTech 注射後發生血栓的風險略高於正常水平。但研究發現,在感染冠狀病毒的人群中,發生相同凝血條件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時間更長。
#加拿大授權為12歲及以上的人接種 Moderna 疫苗。
#美國高度傳染性的 Delta 變體,造成許多地區的兒童醫院面臨崩潰,在大量病毒傳播的地方,兒童還沒有資格接種疫苗。與大流行期間的任何其他時間相比,傳播現在面臨更高的感染風險。
#緬甸軍政府發言人佐敏敦將軍表示,緬甸將為羅興亞人接種冠狀病毒疫苗。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7/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
*【Ida增強為颶風,路易斯安那州要求居民疏散】
氣象預報員說,熱帶風暴Ida週五在向美國墨西哥灣海岸進發的途中增強為颶風,預計將在周日,在Katrina颶風16周年災難紀念日當天,以威脅生命的4級風暴登陸。
https://www.nytimes.com/article/tropical-storm-ida-hurricane.html
*【拜登在會見貝內特時誓言與以色列建立“不可動搖的夥伴關係“】
拜登總統週五與以色列總理貝內特的首次會晤,他強調,與中東的長期盟友密切合作仍是未來重點。但兩位領導人在政策上有顯著的分歧。貝內特在會面前幾天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反對美國恢復與伊朗核協議,並將擴大拜登反對的約旦河西岸定居點。拜登則堅持美國會確保伊朗永遠不發展核武器的承諾。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7/us/politics/biden-naftali-bennett-meeting.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歐洲出現接種AZ疫苗後血栓致死的個案,多國陸續暫停施打AZ疫苗,但仍無證據兩者有因果關係;疫情以來,攻擊和歧視亞裔的事件不斷,拜登直言這是仇恨犯罪;美墨邊境移民潮再現,單獨跨境的...
無疫苗造成血栓的證據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少讀者在澳洲生活或者將會移民澳洲,或許會對以下內容有興趣。
最近上了幾個COVID management的課,臨床上遇到不少COVID個案,跟同大家分享下澳洲COVID現時的情況
***以下內容只作參考、分享和討論用途,實際臨床治療請根據個別醫院的指引)***
【澳洲現時狀況】
主要爆發在於NSW,其他States每日確診數目前仍然為個位或雙位數,但Victoria有急速增長的潛力。所以地區的爆發個案以Delta為主。
NSW經歷兩個月封城後,並未能成功把Delta壓下來,現時每日400+個案,累積個案已8000+,ICU使用量約60+。全個NSW有約500到600張ICU病床,政府宣佈如有需要可double ICU病床數量。不過目前已有約11-14%的ICU被COVID病人佔用。未來兩星期及往後的兩個月專家預計每月確診數會升至1000+的四位數字。
為什麼封城好像沒用?很多專家有不同解說,可能是疫苗覆蓋率太低、部分民眾繼續馬照跑舞照跳開BBQ Party、封城以唧牙膏方式逐個Suburb逐個封、一年半後都仍然有人不肯戴口罩或戴不好個口罩、一年半後仍然可以出現院內交叉感染等等。
【臨床上我們學會了什麼?】
最新的研究仍然顯示重症大多是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值得注意的是Delta除了傳播率更高外,似乎造成重症的機會比起original/alpha更高,特別是針對年輕群體。不過目前數據很多confounding factors,到底是因為年輕群體大多未打疫苗/未排隊打到疫苗,所以比較容易出現重症定還是delta的殺傷力比較大,相信過多幾個月有更多數據便會更清晰。
感染後一般的disease course是怎樣?
大約80%會是輕症、10-15%會是moderate to severe(大多需要住院治療)、5%是重症(Critical,或需要ICU)。Incubation period大部分3-5日就開始病發,delta似乎更短,但可長至14-21日不等。
具更高風險的群體為男性、長者、本身有心臟病、肺病、免疫系統不良、糖尿病(1/2型)、長期腎病、吸煙等等。
病發後通常day 5-8開始惡化,9-12日就開始peak,常見併發症有肺部、心臟、血栓、炎症性反應等等。
肺部如大家都相當了解,常見的為非典型性肺炎的bilateral peripheral lower zone pattern,但這種pattern亦在老人/COPD群體上的atypical bacterial pneumonia較為常見,所以並不能只靠CXR去判斷,CT Chest的話有更多defining features。不過早期病發的話,imaging未必好conclusive。歐美甚至現時澳洲,基本上你發燒或有呼吸道徵症都會幫你驗COVID。
心臟的話如任何病毒性感染,都有myocarditis的風險,同時如果嚴重的cytokine storm和multi organ failures的話,T2MI亦相當常見。臨床可疑的話ECG和troponin都不會少做。
血栓風險其實不低,如任何嚴重炎症性疾病或感染,COVID的PE風險視乎人種和Studies,都有差不多1-3%。歐美加澳等白人為主的國家以往多數有hospital policy, for any hospital admission > 24 hours都會建議打40mg SC enoxaparin作DVT prophylaxis,但有趣的是亞洲人血栓的風險其實低好多,亞洲地區甚少打prophylactic enoxaparin,但somehow日常都會照幫亞洲病人打,到底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不過因為COVID,現時不少臨床建議感染COVID住院的話都打prophylactic enoxaparin。不過therapeutic enoxaparin (1mg/kg BD)就發現似乎對outcome沒有重大影響,更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亦有個別指引建議如有臨床懷疑的話定期驗一驗D-dimer,但不少不幸染上COVID的病人都有underlying disease本身都會增加d-dimer,如果你d-dimer positive你都基本上要CTPA,但CTPA你照完1個COVID病人又要deep clean間房,下個照CT的病人便要等一輪,到底驗還是不驗,仍然是臨床上不簡單的選擇。
【目前治療的選擇】
目前有較多證據支持的藥物有Dexamethasone,類固醇似乎永遠不會令人類失望。NEJM鼎鼎大名的RECOVERY Trial發現6mg PO/IV daily可以減低重症患者28 days mortality,特別對於需要氧氣支援和插喉患者最為有用,亦可減小ARDS的機會。但對沒有氧氣需求的患者來說並無重大分別。所以輕症並不建議使用Dexamethasone
Remdesivir早期被譽為神藥,NEJM研究發現對輕症並無重大作用,但對中等至嚴重患者來說則有縮短住院時間的好處,特別在需要氧氣支援的患者上。但似乎對已插喉的患者身上無重大幫助,可能由於插喉已是最後手段而插得喉時抗病毒或許已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應對那可惡的ARDS
Tocilizumab (IL-6 inhibitor),以往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近一兩年在COVID的臨床研究其實都相當controversial,有些研究顯示有用,有些顯示無重大分別,但最近似乎又有新數據對於重症病人來說在控制cytokine storm上有不錯的效果。不過仍然需要更多數據、在使用時機和跟其他藥物配合上。
另外亦開始有研究使用Baricitinib (JAK inhibitor),跟Tocilizumab一樣,原是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目前研究亦是似乎有控制cytokines storm,在重症上有正面效果。不過仍然需要更多數據、在使用時機和跟其他藥物配合上。
在美國亦有時會用到Regeneron的monoclonal antibodies,不過美國外的地方基本上都未引入,相信一來天價、二來貨量亦不足供應全球。有興趣可以自己google一下。
最後就是回歸病毒感染大多都是依賴支援性療法,人類到目前為止都仍然未有方法可以有效地殺死病毒,大多只能靠免疫系統,用藥物抑制病毒生成速度,讓免疫系統和抗體清除病毒。
於COVID治療中最常見的便是氧氣,如mild to moderate的一般只要nasal cannula支,大部分病人aim saturation >90%。但嚴重或重症時便要考慮high flow或NIV或插喉。不過NIV或插喉大多需要ICU支援,而插喉後比較麻煩的是好多時都wean不甩條喉,所以一般除非到最後階段都避免插喉,而當病人惡化到必須插喉時,Tocilizumab和Baricitinib似乎未有非常好的效果,可能已經miss the boat?這需要更多數據和研究
另外就是有趣的是intermittent prone position似乎對血含氧量有改善。不過到底對預後有無幫助就仍然未明。
今日暫時講到呢到,最近澳洲大爆發,作為前線醫生都遇到不少COVID病人,如果大家有興趣,下篇跟大家分享一下前線醫護面對的困難和壓力。
無疫苗造成血栓的證據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晚沒有跟到直播的朋友們,我把問題整理如下!
有跟到的也可以看一下就是了,因為昨天後來整個在閒聊XD
Q:打完疫苗才發現懷孕了,需要等滿三個月後再施打第二劑嗎?
不需要,目前並無證據顯示任何肺炎疫苗需在懷孕滿三個月後注射。但若你仍很擔心或被旁人極力勸阻,延遲至三個月後施打也無妨,尤其目前已經有證據顯示,AZ疫苗第二劑時間延長並不會影響保護力。
不過若是妳第一劑施打莫得那疫苗,我仍強烈建議盡可能在 6週內施打(須滿28天)避免影響保護力。
Q:打完第一劑AZ,發現懷孕了,第二劑可以打AZ嗎?
可以。目前孕婦施打coivd-19疫苗的首選是莫得那主要是因為有較大規模回溯性的研究支持,認為疫苗對早產、胎死腹中、胎兒生長發育並無影響,但不表示AZ不適合。事實上,英國目前仍建議第一劑打AZ的人,懷孕後第二劑仍應施打AZ疫苗。而國內CDC目前也尚未針對孕婦是否可以混打發表看法。
另外,目前已經有研究證實,AZ疫苗造成血栓的原因是免疫反應與血小板低下所產生,和雌激素無關,因此不只孕婦,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異位寧,放置蜜蕊那等女性均可施打AZ疫苗,無需停藥。
Q:假使台灣CDC開放孕婦混打,我該怎麼選?
兩種都能選的狀況下,我會建議孕婦不要混打仍選擇施打AZ。因為雖有部分研究證實混打的中和抗體濃度高,安全無虞,但副作用也可能較強,且這些實驗暫時並無納入孕婦族群,抗體濃度高也不盡然能表示真實世界下,保護力就一定較高。因此我認為在孕婦身上混打仍需更多證據。
Q:和施打百日咳、子宮頸癌疫苗需間隔多久?
目前台灣CDC仍建議要相隔十四天。在施打時程安排上,我會建議以covid-19肺炎疫苗為優先,假設因此無法在36週前施打百日咳疫苗產生抗體過通過胎盤,則可考慮讓其他會接觸到新生兒的人,好比先生,長輩施打百日咳疫苗,利用家戶內的群體免疫保護新生兒。
至於產後子宮頸疫苗施打,相對不那麼急迫,我會建議完成兩劑肺炎疫苗後再安排施打。
Q:快生了,第二劑疫苗時間怎麼安排?
先提醒,雖然靠近預產期和產後這段時間很忙亂,但任何疫苗需施打兩劑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因此千萬別放棄自己施打第二劑疫苗的權利。即使莫德那第二劑確實副作用較明顯,但並不會影響胎兒,胎兒也不會覺得不舒服。
只不過很多媽媽會擔心,施打日期靠近預產期,萬一打完後立刻有產兆,全身痠痛又發燒沒有力氣生產,也害怕因此無法打無痛。要先澄清的是,打疫苗後不能麻醉是毫無道理的謠言,因此不用擔心無法進行減痛分娩。
因為疫苗產生的副作用通常三天左右會緩解,因此可與醫師討論後將計畫性的催生、剖腹安排在施打疫苗三天以後。但若你已經有產兆,好比規律宮縮、破水或落紅那就延後到產後再施打。
若是以週數來考量,如果打第二劑的時間在38週前,我會建議在產前施打。38週後因生產機率高,則可考慮將施打時間延至產後。
不過,假設真的剛施打完疫苗就有產兆需要待產,也無須過度擔心。雖然各種副作用好比全身無力、痠痛,可能會讓待產過程較辛苦,但不至於影響到產程和胎兒安全,如果發燒甚至腸胃不適,待產中也可使用藥物緩解。
若第二劑施打時間是產後,我會建議安排在生產傷口疼痛指數降低,初步癒合沒問題時施打,避免傷口痛又行動不便還得承受疫苗可能的副作用。另外因莫得那第二劑施打後可能會發生手酸痛到舉不起來、發燒、頭痛,須考慮是否有人能協助育兒。若是在月子中心坐月子,也可能因發燒而得暫時和寶寶隔離。
@根據本週指揮中心記者會指引,第一劑以孕婦身份施打者,第二劑生完則需間隔十週,但仍能使用孕婦專案。因政策滾動式調整,若有疑慮,我會建議在預約前詢問第一劑施打之院所。
Q:懷孕後一直咳嗽,流鼻水,需要先篩檢才可以打疫苗嗎?
懷孕後因胃食道逆流,鼻黏膜擴張,過敏反應明顯,很常出現慢性咳嗽,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如果這些症狀過去就反覆出現,無須過度擔心仍可施打疫苗。但假使症狀合併發燒,或有相關接觸史,或這些症狀忽然出現非孕期慢性不適,我就會建議先進行快篩或PCR確認無感染,再考慮接種疫苗。
無疫苗造成血栓的證據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歐洲出現接種AZ疫苗後血栓致死的個案,多國陸續暫停施打AZ疫苗,但仍無證據兩者有因果關係;疫情以來,攻擊和歧視亞裔的事件不斷,拜登直言這是仇恨犯罪;美墨邊境移民潮再現,單獨跨境的兒童數量比往年增加,共和黨批拜登政府鬆綁移民政策帶來移民危機;緬甸反中情緒高漲,中資工廠遭縱火,中國籲「不法分子」不要損害中緬友好關係。
#無疫苗造成血栓的證據
#移民潮再度考驗白宮
#頻道會員招募中
無疫苗造成血栓的證據 在 接種後血栓歐洲多國停打AZ疫苗陳時中:尚未有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歐洲至少有10國宣布暫時停用新冠牛津AZ 疫苗 ,由於我國首批到貨的就是AZ的 疫苗 , ... 目前沒有直接 證據 顯示 血栓 是 疫苗造成 的,呼籲仍要接種 疫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