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犯罪了嗎:開車撞到違規阿公還要被判刑?
——
除了酒駕之外,最常出現在社會版上的新聞應該是「肇事逃逸」。你隨便問一個人什麼是肇事逃逸,大家都會跟你說「開車撞人然後逃跑」。
但是,如果發生車禍的責任不在我身上,離開現場也是「肇事逃逸」嗎?甚至你知道刑法已經沒有「肇事逃逸」了嗎?
——
以前的刑法規定,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是犯罪行為。
2014 年,嘉義太保某個人在準備右轉的時候,被一台違規逆向的阿公騎腳踏車撞到,阿公受傷,開車的人下車把他扶起來,沒等警察來就開走,後來被判決犯肇事逃逸罪確定。
在從前,法律叫做「肇事逃逸罪」,但「肇事」兩個字意思應該是「是你幹的」,像上面的嘉義阿公受傷,並不是開車人的故意或過失,說他「肇事」好像有點奇怪。
——
最高法院 2013 年曾經針對這個問題作出決議,不管車禍能不能算在你頭上,有人死傷你還跑,你就是肇事逃逸。(不過,最高法院排除了「故意」發生事故的情形——像是故意開車撞人,畢竟故意開車撞人已經是其他更嚴重的犯罪了。)
而在媒體的渲染下,肇事逃逸差不多等於僅次於酒駕的惡性,立法院為了回應民意,也在 2013 年將刑度往上調。
後來,包括上面的嘉義汽車駕駛,也有很多法官認為「肇事逃逸罪」有問題,因此聲請大法官解釋。
——
後來,大法官在 2019 年作出解釋,認為如果把「不是你犯的錯」也算入「肇事」,和一般人的認知有落差,簡單來說法律規定「肇事」兩個字不夠明確。如果也要把「駕駛人沒有故意或過失致人死傷」而逃逸的情形納入刑法處罰,必須用更精確的文字。
另外,2013 年的「肇事逃逸罪」刑度是 1-7 年有期徒刑,已經到了一定會被關的門檻,大法官認為法條從輕傷到有人死掉都要關,太重了,因此宣告違憲。刑度的部分,最晚 2 年失效。
——
立法院在今年 5 月的時候回應大法官解釋而修法,把「肇事」改成「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的刑度下修到 6 個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的刑度維持原本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規定駕駛人對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無過失」的情形,減輕或免除其刑。
這樣的修法算是解決了「肇事」兩個字不夠明確和刑度太重的問題。
簡單來說,如果真的不小心發生交通事故了,保險一點的作法還是等警察來,不要隨便離開喔!
——
🛒 逛逛法白商店 https://plainlaw.me/store
——
📖 延伸閱讀
疫情期間的刑法修正:肇事逃逸該怎麼罰?打擊不夠全面的N號房條款?|白目觀點 https://plainlaw.me/2021/05/26/hitandrunamendment/
——
#法律白話文運動
無過失責任法條 在 台中立委候選人黃朝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逃逸罪,修正為「交通事故」逃逸罪
♦️先說結論:本次修正
1、將「肇事」之要件,修正為「發生交通事故」。且,縱「無過失」,其逃逸者,亦予以處罰。
課以交通事故當事人應停留在現場,向傷者或警察等有關機關表明身分,並視現場情形通知警察機關處理、協助傷者就醫、對事故現場為必要之處置等責任,以免發生二次事故,確保公眾交通安全及人身保障,並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
2、復依法益侵害之結果,分別規定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就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之情形,設有「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以兼顧個案情節輕重之適當處罰,並合於憲法罪刑相當原則之要求。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777號解釋,宣告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逃逸罪部分違憲,違憲部分有二:
1、法條用「肇事」用語,可能包含兩種情形:「因駕駛人之故意或過失」或「非因駕駛人之故意或過失」(包括不可抗力、被害人或第三人之故意或過失)所造成之事故。
基此,法條規定「肇事」,到底有無包含「非因駕駛人之故意或過失」?大法官認,並非一般人可以理解或預見,在此範圍(當逃逸者對車禍之發生並無故意過失時),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立即失效。
2、102年修正之刑度,是1年以上7年以下,大法官認為如果在犯罪情節輕微,卻無法易科罰金之情況,亦即要判超過6個月的時候,對這種情節輕微個案構成顯然過苛之處罰,於此範圍內,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則、比例原則。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至遲於屆滿2年時,失其效力。
無過失責任法條 在 瑩真律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常常有新聞播出車輛在轉彎時不小心撞了人,但行為人根本不知道有撞到人,就逕自開走了;或者當下被撞到的人說沒事,然後之後發現有小擦傷,行為人就被提告肇事逃逸!可想而知,肇事逃逸罪發生過很多問題,造成民眾動不動就違反肇事逃逸罪!
因為肇事逃逸罪的法條規定得太過簡略了:「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所以只要發生車禍,有人受傷或死亡,肇事者卻沒有留在現場,就會構成肇事逃逸。不論車禍的發生是否可歸責於當事人,或只是發生輕微擦傷,都有違法的可能。
但也因為這樣會過於浮濫入罪而形成很多不當問題,所以大法官釋字第777號就對肇事逃逸罪的「肇事行為」限縮了適用範圍。依據大法官釋字第777號解釋,「肇事」限於因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行為所致。如果行為人本身沒有肇事責任,就不會有肇事逃逸的問題。
但是這樣的限縮解釋仍無法解決肇事逃逸罪過於使人入罪的問題,所以,如果真的不小心發生車禍了,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被告肇事逃逸呢?簡單3撇步,報給你知:
(1)留在現場等警察到場。
(2)若有人受傷打119留下報案紀錄。
(3)如果有事要先離開,留下自己的聯絡資訊給對方,並自己錄影存證。
以上的方式,都是要留下自己「並無逃逸」的紀錄及證明,避免自己被反咬的風險。
最後呼籲大家,出門在外難免有意外發生,遇到車禍千萬別慌亂,報警可以保護自己,避免被無理的索求,也可以保障對方的權益,對雙方都好!
至於最近新聞熱播之警察壓到腳事件,到底警察提告有沒有道理呢?相信大家應該都很有興趣吧!今天中午十二點,敬請鎖定瑩真律師頻道,和瑩真律師一起來聊聊囉!
無過失責任法條 在 締約上過失類型與責任構成 陳聰富教授 元照出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主講人: 陳聰富│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講綱】 締約上 過失 之起源與演變締約上 過失 之類型化: (1)依締約上 過失 的發生時序(2)事締約協商而未締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