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書展不停歇之大家一起來看書
我一直覺得,能夠好好了解自己、跟自己相處,是減少人際或親密關係焦慮的重要關鍵之一,也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步驟。不過,很多人都會提到:「我不知道怎麼跟自己相處。」除了我常常在書中推薦的寫日記之外,我還很推薦兩件事:
看書,以及料理。
料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看書不用。所以,趁著今天是婦女節,也恰巧是 博客來會員日最後一天。讓我來為大家推薦幾本書,不論是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好好的了解自己,練習跟自己相處,調整隨時都想拿手機、想與跟他人連結以減少空虛感與焦慮的習慣。
推薦書:
首先我當然要自肥的推薦我自己的三本書:《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這本書,常遭受一個誤會是:「 #這本書是拿來罵情緒勒索者的。」(大人冤枉啊!)
特別是,我時常在演講的時候,遇到一些聽眾,在結束後跑來告訴我:「老師,我原本很氣你出這本書,因為有人買來給我/買送我的重要家人,我覺得他憑什麼說我們情緒勒索,所以我就覺得很生氣,想來聽聽作者到底是怎麼說。結果我發現,你根本沒有認為都是情緒勒索者的問題,而是去討論這個互動會造成關係的傷害,跟我想像的完全不同。而且聽完(或讀完),我覺得真的收獲很多。」
我:「沒關係,你不是第一個這樣說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遠目)。」
或許是因為後來「 #情緒勒索」這個詞變得很為人所知,所以不知怎麼的,這個詞變成了一個「罵人的詞」。但實際上,我所討論的「情緒勒索」,是一個互動方式。有些時候,「情緒勒索者」也可能曾是、或還是「被勒索者」,大家會一直重複使用這些「招數」,最常見的,無非是兩個原因:
1. 有效
2. 彼此關係夠深厚,用這個方式可以影響到對方,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
因此,這個互動方式會出現,大部分並非是因為情緒勒索者想要傷害對方才會這麼做,而是,他也處於他的不安全感、焦慮當中。
不過,的確在這本書裡,我提到的大多是「被勒索者」的狀況(主要是與當時的實務經驗值有關)。因此,若想要更清楚情緒勒索者的形成,以及如何理解不安全感怎麼影響我們,推薦大家接下來這本書--《 #關係黑洞》。
《關係黑洞》這本書,我用三個角度討論不安全感:愛情、親情,以及自我的不安全感。
包含愛情中的奪命連環扣、因不安而產生的各種懷疑與衝突、所謂的 #焦慮上癮循環 的情緒成因與緩解方式(一不安就狂打電話、想要控制對方行動等等的舉動);親情的各種糾結與拉扯,包含情緒勒索、控制等,怎麼把愛變成了傷害關係的行為,要如何了解彼此,以及增加彼此的空間及對關係的信心;以及自我懷疑、自我責備與傷害,陷入焦慮與憂鬱時可以怎麼辦,要怎麼了解自己、增加對自我的安全感......
這本書比較是涵括了當時我在實務工作時,遇到的一般常見困擾。如何在不安時,更加理解自己的狀態與情緒,有助於我們減低焦慮與安在,也減少做出會讓我們事後後悔、或是傷害自我與他人的行動。因此,想要更了解自己情緒、想知道情緒勒索者的不安全感是什麼,或是想要知道怎麼修復關係、增加對自己的安全感,不被挫折與焦慮打敗.......都很推薦這本書。
另外,我的最新一本書:《他們都說妳「應該」》,雖然看起來像是只適合女生看的書。但其實,裡面寫了一些關於父女關係、夫婦關係、母子關係的內容。有些人在沒看書時,可能會誤以為這是一本「說女生很慘,男生很壞」的書,但實際上,我從教育、愛情、結婚後、以及生兒育女後等幾個場景去討論女性的處境時,在對面的男性,很難被忽略。當我們就社會脈絡等去討論女性的困難:
■ 為什麼「弱弱相殘」?為什麼在愛情中很容易沒有安全感?
■ 為什麼覺得自己要「有用」才有價值?
■ 為什麼害怕衝突、希望維持氣氛和諧、不表達憤怒?
■ 非常重視關係........
■ 與父親關係如何影響對權威與伴侶關係的看法。
我們就會發現,男性與女性的不同,就在其中被彰顯。包含:
■ 社會期待,男性是成就取向(工作),女性是關係取向。
■ 婆媳問題,是夫妻問題與母子問題的延伸。
■ 夫妻或伴侶關係的互動,有時可能成為母子互動方式的複製版。
■ 社會期待與文化訓練下,可能會影響男性不擅長溝通、甚至逃離親密關係的可能性。
........
在這樣的「文化纏足」下,誰都不是完全的既得利益者,每個人都受困在自己被期待的角色與形象當中,而沒辦法建立自己真正放鬆而想要的親密關係。唯有當我們意識到這些綑綁,而能有所選擇時,我們就有機會掙脫、開始有不同的互動關係。
另外,這三本書也都有提到如何建立情緒界限、自在與他人和自己相處的方法,所以,推薦給大家這三本書!!
❣《他們都說妳「應該」》bit.ly/2GjJiaN
❣《關係黑洞》:goo.gl/QyaBBT
❣《情緒勒索》:goo.gl/4A12pM
自肥完畢後,另外跟大家推薦幾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我想要更了解自己的情緒>
闇黑情緒
理性的情緒化
當下,與情緒相遇
心靈療癒自助手冊
與焦慮和解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脆弱的力量
你,其實很好:學會重新愛自己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
<童年關係與創傷>
童年情感忽視(一二冊)
深井效應
都是為你好:揭開原生家庭的幸福謊言
幸福童年的秘密
與過去和解
修補生命的洞
你受的傷,大腦都知道
從創傷到復原
這不是你的錯:對自己慈悲,撫慰受傷的童年
<愛情與依附關係>
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
依戀障礙
療癒親密關係,也療癒自己
信任的療癒力
婚內失戀
#關係黑洞
<想更了解自己/我想更了解他或她>
男人玻璃心
男人的四個原型
該隱的封印
82年的金智英
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
#他們都說妳應該
<面對失落>
沒關係,是悲傷啊
比句點更悲傷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
<性格特質>
高敏感是種天賦(系列)
高敏感者愛自己的19個練習
我只是假裝不在乎(系列)
好的,覺得再推薦下去我可能要寫到明天,然後優惠就結束了.....所以如果大家還有想知道怎樣的書籍主題,希望我推薦,可以寫在留言,我再補充上來!!
==========
心曦心理諮商所 預約諮商:http://goo.gl/qWfd2O
💘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 reurl.cc/zyd88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成為你想要的改變》搞定拖延與分心,找回掌控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9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09k1c-8GUg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g4mjq ...
焦慮上癮循環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安撫焦慮,信任感、安全感與愛,是不二法門】
#莫急莫慌莫害怕台灣醫療好棒棒
#保護醫療人員健康就是保護自己保護台灣
昨天晚上,大家的手機應該都有收到這個訊息吧?關於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遊客到台灣哪些地點的通知。
收到訊息後,我身邊的朋友家人,反應不太一樣,不過有些人稍微會變得有點恐慌,甚至會覺得因為這個訊息,而變得更焦慮。詢問過身為醫療人員的家人後,幾個大家常見的問題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發這個訊息,不會讓大家更恐慌嗎?
⭕ 有些人可能覺得,都已經那麼久了,要發生什麼也發生了,一點用也沒有,反而讓大家更恐慌。但實際上,政府的確大可以直接封鎖這個消息(有些政府的確是這樣做),但台灣到現在之所以可以成為防疫圍堵數一數二好的國家,就是因為「不隱瞞、不錯放」。所有的「不夠」與「疏漏」,需要被知道,才能好好的反應跟處理。
所以,當你有中港澳旅遊出國史,當你有去過這些地方,而你又有這些症狀時,能夠清楚地告知醫師,讓醫師有更多資訊可以判斷,對你來說,可以讓你更快速地得到最適合的治療;對醫療體系與社區來說,也會因此避免低規格看待、而導致群聚感染的可能性。
因此,這個訊息,是一定要的:這可能會讓有些人對政府印象不好、沒有粉飾太平、沒有安到民心;但可以增加預防疫情擴散的機會。
令人放心的是,政府選了後者。
❓那我有去過這些地方,我就要居家隔離14天?
⭕ 請大家留意一下訊息內容,內容是寫:「#自主健康管理」,不是「居家隔離」。請1/31有到這些地方的朋友,留意一下自己的健康狀況、如非必要不要出門,出門請戴口罩;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除了須戴口罩、與1922聯絡外,在就醫時,向醫師說明你有到過這些地方,增快醫師判斷的效率,也可以更快獲得需要的醫療協助。
🎯 什麼是 #自主健康管理 ?
(此段文字轉自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
1. 盡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應全程配戴外科口罩。
2. 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3. 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
4. 期間如出現不適症狀,請立即撥打防疫專線1922依指示就醫。
❓買不到口罩,可是感覺很多危險群在外趴趴走,我好怕被傳染,覺得好焦慮......
⭕ 會焦慮是正常的,因為我們一直擔心著最糟的結果:「如果染上了怎麼辦?」加上新聞報導一直報導一些他國很糟糕的現象與病例,不停觀看,也會增強我們的焦慮感。
不過請記得一件事:目前台灣還沒有出現社區感染的現象。也就是說,只要你不是去醫院、或是去人口太過密集的公共場合,「#你身邊的人大多是健康的人」。所以,如果你並非需要常常去密閉的公共場合或醫院,不需要一直擔心買不到口罩,也不用因為身邊的人咳一下就非常緊張。
且,台灣的口罩生產線已經建起來了,口罩實名制推行之後,相信再半個月之後,口罩的生產量應該可以追上來,因此請大家一起稍微靜心等候,狀況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比起口罩,更容易發生的其實是接觸傳染。所以「#勤洗手」絕對是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
🎯洗手秘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請參考: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6617
⭕ 另外,別忘記我們已經有一個治療成功的個案。#台灣的醫療體系是我們最大的後盾,所以我們的預防、謹慎,以及不隱瞞自己的旅遊出國史,不過度焦慮囤積口罩等,都是在「保護我們的醫療體系」,#讓第一線的醫療人員能夠放心發揮自己的效能。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安心來源。
不要把醫療人員神人化,也不要因為被多問幾個問題就想隱瞞或覺得不耐煩、麻煩;因為,#唯有醫療人員保護好自己的健康,才有可能保護好我們。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可以適度謹慎,但不要過於焦慮。焦慮會讓我們緊張、憤怒以及想要過度控制而做出錯誤判斷、進行無效行為;
(例如不理性地買很多不需要的東西,或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跟著群眾做其實沒有必要的事)。
只是,原本你是因為擔心疫情所以去買口罩或消毒用品,買不到口罩或消毒用品(或排隊的時候)就變得 #更焦慮,然後覺得更應該要囤積這些東西(還包含最近的衛生紙之亂等)...... #焦慮上癮循環
或者是,開始抱怨,抱怨一切政策的改變,藉此抱怨抒發自己的憤怒與焦慮,或是用抱怨來感受:自己有能力控制一些事情、自己有做一些事情...... #負能量滿滿引發情緒動盪不安而更焦慮
但實際上,這些控制行為,對我們的焦慮都沒有幫助,這些強迫思考、強迫行為、抱怨與企圖用一己之力控制或避免未知的可能等,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焦慮。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未知的結果,#它還是未知;於是你可能會企圖花更大的力氣、與進行 #重複的無效行為 去控制,弄得自己累得要命、卻對自己的身心安頓、對事情發展毫無幫助。
因此,焦慮的時候,冷靜下來,#減少看重複的新聞內容 ,相信台灣的醫療,相信目前有的、官方與專業人員給的正確訊息,做自己目前能做的事。有些生活上的不方便,提醒自己:
「這只是暫時的,只是為了渡過這段較為辛苦的時光。」
可以減少出入公共場合,但不用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你還是可以好好過你的生活,因為目前,#台灣仍然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信任感 與撫慰自己、讓自己生活舒服點的 #安全感,是我們這段時間對抗焦慮感、對抗未知的恐懼與企圖做無效控制的最棒武器。
以及,這段時間,#給自己與他人一點愛: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給照顧台灣的人一些感謝與支持,了解這一切「只是暫時的不方便,且這些不方便具有讓我們更健康、更安全的意義」,就會讓我們減少無效的擔心、焦慮與抱怨。
捍衛台灣的健康,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點什麼,一起互相鼓勵支持,我們一定可以度過這段不容易的時光。
台灣人民是很堅強的。
圖片來源: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註:本文醫療保健相關訊息,徵詢過專業醫師意見。
焦慮上癮循環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安撫焦慮,信任感、安全感與愛,是不二法門】
#莫急莫慌莫害怕台灣醫療好棒棒
#保護醫療人員健康就是保護自己保護台灣
昨天晚上,大家的手機應該都有收到這個訊息吧?關於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遊客到台灣哪些地點的通知。
收到訊息後,我身邊的朋友家人,反應不太一樣,不過有些人稍微會變得有點恐慌,甚至會覺得因為這個訊息,而變得更焦慮。詢問過身為醫療人員的家人後,幾個大家常見的問題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發這個訊息,不會讓大家更恐慌嗎?
⭕ 有些人可能覺得,都已經那麼久了,要發生什麼也發生了,一點用也沒有,反而讓大家更恐慌。但實際上,政府的確大可以直接封鎖這個消息(有些政府的確是這樣做),但台灣到現在之所以可以成為防疫圍堵數一數二好的國家,就是因為「不隱瞞、不錯放」。所有的「不夠」與「疏漏」,需要被知道,才能好好的反應跟處理。
所以,當你有中港澳旅遊出國史,當你有去過這些地方,而你又有這些症狀時,能夠清楚地告知醫師,讓醫師有更多資訊可以判斷,對你來說,可以讓你更快速地得到最適合的治療;對醫療體系與社區來說,也會因此避免低規格看待、而導致群聚感染的可能性。
因此,這個訊息,是一定要的:這可能會讓有些人對政府印象不好、沒有粉飾太平、沒有安到民心;但可以增加預防疫情擴散的機會。
令人放心的是,政府選了後者。
❓那我有去過這些地方,我就要居家隔離14天?
⭕ 請大家留意一下訊息內容,內容是寫:「#自主健康管理」,不是「居家隔離」。請1/31有到這些地方的朋友,留意一下自己的健康狀況、如非必要不要出門,出門請戴口罩;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除了須戴口罩、與1922聯絡外,在就醫時,向醫師說明你有到過這些地方,增快醫師判斷的效率,也可以更快獲得需要的醫療協助。
🎯 什麼是 #自主健康管理 ?
(此段文字轉自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
1. 盡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應全程配戴外科口罩。
2. 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3. 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
4. 期間如出現不適症狀,請立即撥打防疫專線1922依指示就醫。
❓買不到口罩,可是感覺很多危險群在外趴趴走,我好怕被傳染,覺得好焦慮......
⭕ 會焦慮是正常的,因為我們一直擔心著最糟的結果:「如果染上了怎麼辦?」加上新聞報導一直報導一些他國很糟糕的現象與病例,不停觀看,也會增強我們的焦慮感。
不過請記得一件事:目前台灣還沒有出現社區感染的現象。也就是說,只要你不是去醫院、或是去人口太過密集的公共場合,「#你身邊的人大多是健康的人」。所以,如果你並非需要常常去密閉的公共場合或醫院,不需要一直擔心買不到口罩,也不用因為身邊的人咳一下就非常緊張。
且,台灣的口罩生產線已經建起來了,口罩實名制推行之後,相信再半個月之後,口罩的生產量應該可以追上來,因此請大家一起稍微靜心等候,狀況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比起口罩,更容易發生的其實是接觸傳染。所以「#勤洗手」絕對是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
🎯洗手秘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請參考: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6617
⭕ 另外,別忘記我們已經有一個治療成功的個案。#台灣的醫療體系是我們最大的後盾,所以我們的預防、謹慎,以及不隱瞞自己的旅遊出國史,不過度焦慮囤積口罩等,都是在「保護我們的醫療體系」,#讓第一線的醫療人員能夠放心發揮自己的效能。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安心來源。
不要把醫療人員神人化,也不要因為被多問幾個問題就想隱瞞或覺得不耐煩、麻煩;因為,#唯有醫療人員保護好自己的健康,才有可能保護好我們。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可以適度謹慎,但不要過於焦慮。焦慮會讓我們緊張、憤怒以及想要過度控制而做出錯誤判斷、進行無效行為;
(例如不理性地買很多不需要的東西,或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跟著群眾做其實沒有必要的事)。
只是,原本你是因為擔心疫情所以去買口罩或消毒用品,買不到口罩或消毒用品(或排隊的時候)就變得 #更焦慮,然後覺得更應該要囤積這些東西(還包含最近的衛生紙之亂等)...... #焦慮上癮循環
或者是,開始抱怨,抱怨一切政策的改變,藉此抱怨抒發自己的憤怒與焦慮,或是用抱怨來感受:自己有能力控制一些事情、自己有做一些事情...... #負能量滿滿引發情緒動盪不安而更焦慮
但實際上,這些控制行為,對我們的焦慮都沒有幫助,這些強迫思考、強迫行為、抱怨與企圖用一己之力控制或避免未知的可能等,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焦慮。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未知的結果,#它還是未知;於是你可能會企圖花更大的力氣、與進行 #重複的無效行為 去控制,弄得自己累得要命、卻對自己的身心安頓、對事情發展毫無幫助。
因此,焦慮的時候,冷靜下來,#減少看重複的新聞內容 ,相信台灣的醫療,相信目前有的、官方與專業人員給的正確訊息,做自己目前能做的事。有些生活上的不方便,提醒自己:
「這只是暫時的,只是為了渡過這段較為辛苦的時光。」
可以減少出入公共場合,但不用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你還是可以好好過你的生活,因為目前,#台灣仍然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信任感 與撫慰自己、讓自己生活舒服點的 #安全感,是我們這段時間對抗焦慮感、對抗未知的恐懼與企圖做無效控制的最棒武器。
以及,這段時間,#給自己與他人一點愛: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給照顧台灣的人一些感謝與支持,了解這一切「只是暫時的不方便,且這些不方便具有讓我們更健康、更安全的意義」,就會讓我們減少無效的擔心、焦慮與抱怨。
捍衛台灣的健康,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點什麼,一起互相鼓勵支持,我們一定可以度過這段不容易的時光。
台灣人民是很堅強的。
圖片來源: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註:本文醫療保健相關訊息,徵詢過專業醫師意見。
焦慮上癮循環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成為你想要的改變》搞定拖延與分心,找回掌控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9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09k1c-8GUg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g4mjq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8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8/17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topic/10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新平台露出】受夠YouTube廣告?!
這裡讓你專心學習:https://odysee.com/@%E5%95%9F%E9%BB%9E%E6%96%87%E5%8C%96:c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_5tHW35-D0/hqdefault.jpg)
焦慮上癮循環 在 你負面情緒上癮了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然後自己要有所警覺因為長期處在負面情緒狀態的人身心的狀態一定是不健康的有的時候這會導致自律神經受損 焦慮 、失眠、憂鬱、 甚至精神官能症等等申 ... ... <看更多>
焦慮上癮循環 在 社群焦慮斷捨離:30日不碰臉書與IG!我的戒斷實驗報告 的推薦與評價
紐波特在書中並非勸讀者完全拒絕科技產品,但科技產品應該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助手,而不是相反地成為我們上癮、被控制、帶來資訊焦慮的來源。 ... <看更多>
焦慮上癮循環 在 #焦慮上癮循環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焦慮上癮循環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