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一篇。
《愛了》有沒有收錄這一篇?我竟然唔記得咗。
————————————
【在遠方於西雅圖天空】
如果Sam最後冇陪個仔返上帝國大廈拎書包,只怕Annie最後就不可遇上那個一開波就令她撞邪、只聽過把聲連樣都未見過的人……
1.那麼,Annie餘生怎麼過?走返去同未婚夫Walter一齊?不可能吧。
2.又抑或,只需繼續等待命運,命運總會安排她與那個活在西雅圖的失眠人遇上(但不排除命運改為安排他與那個笑聲極度恐怖的Victoria度過餘生)……
3.我明明睇過《緣份的天空》成億次(這當然是一種修辭手法),Why這一夜,睇到最後那一場,依然擔心這兩個(應該)命中注定的人不能遇上?
4.唔到你唔認,我們對愛情的不少觀念都來自一些擺明虛構的Love Film,就像《緣份的天空》裡的Annie(以及戲中所有女人),都中晒《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的毒。而我,早在「前青春期」(即仲未昂然踏入青春期),已大致明白當一個人突然愛上另一個人,學名叫做「觸電」——但「觸電」大概是當你兜頭兜面動用肉眼看見某一個人時,才會發生Suddenly。Yes,「觸電」,比較物質性。
5.Annie的情況,應該要用另一個借用自玄學界的愛情術語來形容:撞邪。
6.大佬,咁仲唔係撞邪?明明啱啱先同未婚夫開心食完Dinner,席間還向家人宣布我們已經訂婚,更連隨試埋婚紗,但就在同一晚,當她獨自駕車與寂寥隨處蕩,唔覺意聽見電台節目裡的一把聲音,一把來自一個西雅圖失眠人士寂寞的心的聲音,失眠和寂寞是因為一直忘不了亡妻,然後,眼淚就自然地由Annie眼眶滾下來——她撞邪了。撞邪後,Annie開始籮籮攣瞓唔著(反而佢嗰位對小麥敏感的未婚夫瞓到隻豬咁),即使不太了解心裡想著甚麼,但她的心,已不自覺地漸離那個睡在身旁的他,飄咗去咫尺天涯的西雅圖。
7.當撞邪到不能自拔了,Annie甚至寫信(是白紙黑字的信)相約對方,情人節那天在帝國大廈見面;甚至呃埋未婚夫,以採訪為由,飛到西雅圖,不為甚麼,只為可以離遠望望那個令自己一夕撞邪的人。結果,當電影剩番大約30分鐘時,(淒美的命運終於安排)她與他在熙來攘往的馬路遇上,互望,說了一聲「Hi」——無奈是,Say Hi前,(殘忍的命運也安排)她目睹他跟另一個女子,攬埋。
8.她同自己講,是時候脫離這種(似乎)由命運設置的撞邪狀態,畢竟她是個就快結婚的幸福女人;偏偏就在情人節那一天,未婚夫約佢食飯,餐廳(咁啱)位處一幢大廈的高層,而餐廳(咁啱)安排他們的座位臨窗,一望出窗(咁啱)就是當年Cary Grant與Deborah Kerr在《金玉盟》相約重聚的帝國大廈——Annie終於鼓起勇氣,向未婚夫道出自己那個不能說的(撞邪)秘密。這一個舉動,是命運安排?還是來自她的自由意志?
9.Destiny is something we've invented because we can't stand the fact that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s accidental.
10.Annie曾經這樣說。命運是真實存在?抑或只是我們給予塵世間所有偶發事件的一個合理解釋?我們都不知道,只知道的是,如果你命中注定會中六合彩,你是絕對需要在攪珠前親身前往投注站(當然也可以選擇電話投注),這舉動,完全是你意志的落實——就像Annie,如果她沒有寄出那封信,沒有向未婚夫說明自己的心……以上種種就不能產生一種作用力,令她終於在帝國大廈見到那個當晚令自己撞邪的人——而且她還Keep住望實對方,既要望個夠,也似要望清楚這一場命運背後的千絲萬縷。
#愛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入秋後天色在黃昏已轉暗,黑夜中的街市即使在疫情下依舊熙來攘往,除了買菜的街坊,還有一班人推着手推車,領頭的男子架着眼鏡,他斯文的氣質與街市的粗豪爽直似是格格不入,但他卻沿路與商販親切的打招呼說笑,商販也自動自覺的將菜放進手推車。男子不是搬運工人,而是收集餘菜再向基層派發的民社服務中心社工Kenny。...
「熙來攘往解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熙來攘往造句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熙來攘往注音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熙來攘往注音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熙來攘往解釋 在 Magic Beauty 魔力美學 的評價
熙來攘往解釋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跟大家談高雄海味,今天要來跟大家談高雄海業了!
大港橋,最近很夯。但我要來逆風一下。
請問,大家知道大鵬灣有一座可以打開的跨海大橋嗎?
夏天的時候,週末和國定假日下午5點會有開橋秀。
那大港橋呢?
每天下午3點會旋轉一次,周五〜週日,晚上七點會增加一次旋轉。
然後呢?沒有然後了。
🛶⛵🚤🛥🛳⛴
這周我接到一份高雄港務分公司的公文,上面寫,#為確保大港橋的安全,大港橋所在的第三船渠,#不開放任何船隻進入。若要進入,必須專案申請。
好,其實大港船在規劃設計之初,我跟一些海洋產業的朋友,就擔心,大港橋一旦完工,#禁航 這件事就可能發生。結果,果不其然,真的發生了。
🛶⛵🚤🛥🛳⛴
這會造成什麼事情呢?
理論上,第三船渠,在未來,應該是很好的海洋航行體驗區 / 駕駛訓練基地。
包含第三船渠兩側的棧三到棧六庫,可以規劃成一系列的 #海洋展場 、 #航行vr體驗 、 #簡易駕駛訓練 、 #遊艇船庫 、 #遊艇簡易維修展示 … 等等,讓高雄市民有機會體驗海上航行,以及讓外國私人遊艇靠港時的船舶位(包含岸泊及船庫)及船舶維修中心 … 等附加價值非常高的海洋產業園區。
🛶⛵🚤🛥🛳⛴
但是,規劃成海洋園區的前提是,要有船,是吧!
但以目前港務公司的一紙公文通令:第三船渠這一帶,只會有人,不會有船。
那麼,船渠剩下一個可以旋轉的橋;
這個橋,可以維持多久的熱度?
我悲觀地說,很可能半年後,就逐漸被遺忘;就跟世運主場館,在五月天來時會被想起,大港橋很可能在將來,只有大港開唱時,會被想起。
一個 #沒有船的船渠,就等於:#紅豆餅裡沒有紅豆、丹丹沒有皮蛋瘦肉粥 (喔 ~ 是麵線羹)
🛶⛵🚤🛥🛳⛴
因為大港橋的橋墩很低,如果沒有旋轉,一般的船隻是沒有辦法通行的。所以,船要能走,橋要保持常態性的旋轉。
但,目前,大港橋平日一天,只有下午3點,總共19分鐘的開放旋轉時間,轉完,就又轉回來了。那一座橋,就等於是大型的玩具而已。
我打電話請教了港務公司,港務公司的解釋是: 如果橋太常轉,遊客會沒辦法走。
聽到這番話,有點 懂了,原來是我 想太多。
原來:船渠,是要留給人走的,不是給船走的。
🛶⛵🚤🛥🛳⛴
如果,從陸域來思考港灣發展的思維不改變,那麼,高雄已經在過去十年打底好的,亞灣區周邊的大場館、輕軌臨港線、西子灣景觀再造、四隻小鯨魚、未來的愛河灣遊廷碼頭 … 等非常具備觀光潛力的 #海洋產業鏈,將跟大港橋一樣,成為 #中看不重用 的裝飾品。
以目前的規劃方向 + 高雄獨特的海洋地理位置,以及目前香港遭遇的政治動盪,高雄未來十年,很有機會發展海洋經濟,而前提,是要打破的陸域思考格局:
蘇貞昌院長說的 #向海致敬 ,應該就是:從海的視角,跨出陸地的疆界!
高雄,從謝長廷市長時代的「海洋首都,快樂起航」,到陳菊市長時代的「港灣城市」、「興濱計畫」,接下來,該是真正的,從 #車頭 到 #碼頭 的面狀串聯了!
捷運環狀線總是會完工,那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遊客,在亞灣區熙來攘往;而其中有一部分的的遊客,是來自於海上。
有船來船往的城市,才是名符其實的海洋城市。
熙來攘往解釋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你對山神不敬了嗎?】
這年頭許多雞毛蒜皮的事都能吵,最近戰火竟然延燒到了「那些年,我在山頂做的事」。我一開始以為自己也只是旁觀看熱鬧的人,但仔細一想,不對不對,這麼說我似乎也在無意間冒犯過山神?😅😅
這讓我想起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在2012年接受訪談時所說的經典名言:「我在14歲的時候超級中二。但你看看,我14歲的時候沒有Twitter跟Facebook,所以我只有私底下中二啦。」
是吧,不管14歲、28歲或42歲,這年代只要上傳任何東西到網路都不安全,就一群人看來稀鬆平常的照片,給另外一群人看卻可以掀起軒然大波,但我這一篇想討論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被民眾和媒體濫用的「山神」兩字。
比如說,有些人在山頂做了一些行徑,竟然常成為網路上的話題,最常看到的就是有批評者認為某些舉動「對山神不敬」。
.
【山神山神知多少】
我知道世界上有些地區之中,存在著傳統信仰與登山健行活動的衝突與互動,特別整理如下,讓大家在看臺灣之前有個參考基準。
⛰️〈喜馬拉雅山脈諸國與西藏〉
位於不丹的岡嘎本孫峰(Gangkhar Puensum, 7570 公尺),就因為政府從1994年出於尊重信仰的理由,禁止攀登6,000公尺以上的山峰。隨後,更在2003年再因環保因素完全禁止登山活動 (應該是看到了鄰國尼泊爾的慘況),據信使之成為現在世界上最高的未登峰。
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 8586公尺)於1955年英國首登之時,兩位登山者由於尊重當地錫金人(Sikkimese)的信仰,刻意在離山頂數公尺的地方打住,保持極頂處不受凡人侵犯,這不只流為後世佳話,也成了日後攀登這座山峰的默契 (至於其他隊伍有沒有嚴格遵守,就不知道了)。類似的情況也可見於1957年的魚尾峰(Machhapuchhre, 6993公尺)英國遠征隊,在距離峰點150公尺處刻意折返,但此後就禁止攀登了。
著名的西藏健行行程「轉山」所繞的岡仁波齊峰(Mount Kailash, 6638公尺),同時是四個宗教的聖山,又鄰近幾條亞洲大河的發源地,一來尊重信仰,二來保護水源,所以禁止任何登山活動。8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曾發給傳奇登山家萊茵霍爾德‧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攀登許可,但這位義大利人拒絕了;2001年曾有謠言指出一支西班牙隊伍申請到了許可證,引發國際輿論沸騰,當時梅斯納就表示:「如果我們登上了這座山,就等於是攻取了人們靈魂的一部分。岡仁波齊峰既不高又不難,我會建議他們去尋找別的挑戰。」隨著中國政府出面闢謠,此事不了了之。
‧ 岡嘎本孫的原意:神靈三兄弟的雪白之峰(white Peak of the Three Spiritual Brothers)
‧ 干城章嘉的原意:高山白雪的五個寶藏(the five treasures of the high snow),當地信仰中女神尤瑪‧三芒(Yuma Sammang)的居所。
‧ 岡仁波齊的原意:雪之珍寶(precious jewel of snows),印度教中是濕婆神一家的住所、佛教中他是宇宙的中心須彌山,等等 ...
※照片正是岡仁波齊峰喔!一座超美的聖山。
.
🗻〈日本的山岳信仰〉
日本有著獨特的山岳信仰,從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富士山和紀伊山地即可見一斑。自中國大陸傳入的佛教與本土神道教結合之後,僧侶不只開始將山林當成靈修的場所,足跡還進入深山蠻荒地帶,認為此舉可增進修行的效果。素有東方馬特洪峰之稱的槍岳,即是由播隆上人首度登臨,甚至為了保障信眾的安全建立了山小屋和鐵鍊。由此可知,宗教信仰並不一定會封山,反而還可能是個開山的力量。
.
🌄〈馬來西亞的神山〉
看玉山裸照的新聞中,玉管處副處長說2015年曾有外國遊客在馬來西亞神山山頂拍裸照,然後發生了大地震,就被當地居民認為是觸怒了神靈。無獨有偶,我今年去神山健行的時候,就和帶攀岩徑道活動的當地嚮導聊到此事,結果那位膚色黝黑的大哥笑著說:「這兩件事情之間從科學上來看毫無關聯啊!地震怎麼會跟山神有關哩?大概只有村裡的老人會碎碎念吧!」
整體而言,可能是年輕一輩的緣故,擁有不同的觀念與知識,讓他對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再說,神山是一座徹底觀光化的山,也是當地社群的重要收入來源,怎樣對山才是不敬,他們解釋上自然會有很高的靈活性。
‧ 神山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一個的意思是受尊敬的亡者之地(the revered place of the dead)。
.
🧗〈美國的魔鬼塔案例〉
美國的情況可能是另一個極端,身為一個原住民沒什麼地位的自由國度,幾乎無人在乎他們的傳統信仰。在懷俄明州東北的魔鬼塔(Devils Tower)是個國家紀念區(national monument),同時也是個攀岩勝地,曾帶領美國隊遠征K2未果的登山家弗利茲‧威斯納(Fritz Wiessner)就在1937年以現代攀岩技術首登其高達265公尺的火成岩石壁,而且全程只用了一個岩釘。
然而,這個地標同時也是周圍數個平原部族的聖地,所以近年興盛的攀岩活動引來了原住民領袖的批評。那攀岩的人回覆是啥?答案是「誰管你」,這個地方是國有地,我們有權這麼做。(但如果是在印地安領地的話,情況就對原住民有利)
最終經過協調,攀岩群體才同意在每年6月,也就是部族舉行儀式的時候暫停活動,但這充其量也只是個無強制力的君子協議,少數人認為政府不該因宗教信仰妨礙自由,甚至對國家公園發起訴訟呢。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初步瞭解了山岳信仰的多元背景,以及與現代登山活動、體制文化的衝突。然後我們就可以繼續往下看臺灣的情況。
.
【那麼,我們有山岳信仰嗎?】
讓我們將目光移回臺灣,面對一個事實:在台漢人的山岳信仰十分淺薄,或者極端一點說,還留著漢人先民對原住民的偏見殘跡。
許多人連山岳信仰都解釋不清楚,倒是很懂魔神仔、紅衣小女孩、黃色小飛俠、嘉明湖外星人。血淋淋的事實就是:沒人知道山神是什麼,鬼故事懂得還比神多,大家操持著「老佛爺要放在心裡尊敬」概念,道聽塗說、人云亦云。
相較之下,世居此地的原住民擁有與山林緊密結合的泛靈信仰,跟人們口中的山神較有關連,但將其名號掛在嘴邊的傢伙,又瞭解原住民的信仰系統嗎?多半不是,或根本99%不是,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版本的山神,才是真相。看到別人的行為不順眼,看到人人都在罵,就也跟風抬出神的名號,搏扶搖而直上到一個空虛的道德制高點。
所以說,在山上發生了何事,就以公共場合的禮儀與公德心面相視之,所謂的「山神」對在台的漢文化圈來說,只是個虛無飄渺的概念,不似他國的聖山,是真的有個完整的信仰系統在其後撐腰。
三角點的基石亦同,比起大肆宣稱踩上去會觸怒山神,不如就單純當成一個公物或遺跡來看待。莫忘了,在日、台政府接力搬運各式石柱上山之前,那裡什麼都沒有喔。
.
【凡事講個尊重】
在我的觀念中,我們入山就只是講究個「尊重」兩字,尊重彼此、尊重環境、尊重他人信仰。山下應是如此,山上也無不同。
我本身無宗教信仰,先祖更不住在臺灣,但我知道這是原住民的老家,我願意跟著你一起在香菸、米酒之前默禱,向祖靈打聲招呼,助我們行程順利;我知道你的獵場也是我所關懷的環境,所以願意付出一份心力共同守護他。
公共場合講究的是禮貌,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行為模式,尤其是玉山這種熙來攘往的健行熱點,想要赤身露體拍照留念,就必須考慮到社會觀感如何。很麻煩我知道,但在公共場合就是如此。
當然,信仰是個人自由,但假如信仰只是建立在以一己好惡為準的口舌之快,那麼還有值得尊重的價值嗎?見仁見智。或者哪一天,我們的社會真會出現個「拜山教」或「基石派」宗教團體,發展屬於漢人的山岳信仰,統數十萬教眾號令江湖,那我想倒是值得 ... 期待?
🤔🤔
-------
Photo Credit: wallpapercave.com. Original author unknown. No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s intended
熙來攘往解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入秋後天色在黃昏已轉暗,黑夜中的街市即使在疫情下依舊熙來攘往,除了買菜的街坊,還有一班人推着手推車,領頭的男子架着眼鏡,他斯文的氣質與街市的粗豪爽直似是格格不入,但他卻沿路與商販親切的打招呼說笑,商販也自動自覺的將菜放進手推車。男子不是搬運工人,而是收集餘菜再向基層派發的民社服務中心社工Kenny。
Kenny成立這個「糧朋好友」計劃的初衷十分簡單,只是將本身浪費了的食物分發基層,然而實行上卻遇上困難,首先是要尋求商販合作,「我哋去收菜唔係個個都一定要捐給,可能佢唔理解我哋嘅理念係咩,佢以為我哋拎去賣。」
幸而經過解釋,有檔販開始支持,更將這好人好事與其他檔販分享,現在街市有十多個檔參與,「檔販與檔販之間嘅溝通比我同佢講更有效,所以過程中雖然有困難,但我都好感動。」
疫情之下生意難免受影響,Kenny指近期受收的食物也少了,「都共度時艱,檔販或是商戶都盡咗力捐,頭先有檔販話畀條葱你,就算佢畀條葱,嗰份心意都喺度。」
這份心意正正是Kenny所透過行動在社區傳遞的,「食物係個過程,我覺得好重要嘅係人與人之間嘅關懷,係透過食物傳遞畀不同街坊」,他希望改變傳統派發的模式,「我想有更多居民參與,或者佢知道邊個街坊有需要可以送畀佢,希望可以畀到街坊有自主,鼓勵更多街坊在義工上參與。」
Kenny指,街坊的凝聚都需要經歷及過程,因此服務需以數年計,而他申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有助提供資源如協助推廣計劃及支援義工服務費用,保證計劃可以運行一段時間,「我哋知道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嘅目標,其實都希望社區有社會資本同埋人情味,我覺得呢個同我哋嘅計劃的初衷好似。」
計劃充滿人情味,是因為除了牽頭的Kenny外,幫手的街坊與員工也重視鄰里之情,「同事喺收菜過程從來都無話辛苦,我同街坊或者同事傾,點解你肯做,佢哋都會話係因為幫到街坊,盡量做,呢個都很觸動到我。」
Kenny亦強調不希望行動成為一種施捨,不希望街坊拿食物時多謝他們,因為食物根本是浪費了,街坊只是幫忙解決社區問題,「唔好令街坊嚟就覺得我係受助者,我希望打破呢種局限,所有街坊又好、同事又好,我哋都係為咗社區有更多關懷。」
在Kenny眼中的社區又豈止有街坊,他又在一些大專院校招募一些學生成為義工,冀在街坊間的互助之餘增加創造力及活力等新元素,「呢種互動會令街坊參加嘅動機會再強啲,唔只街坊之間自己去做,原來出面都有同學會願意就住社區嘅需要嚟中心回應,令街坊都覺得受關心。」
城大學生Tiffany是計劃的義工,在不同的服務後與長者黃婆婆成為好友,「我對長者服務情有獨鍾係因為我眼見長者係好需要人陪伴。」她希望可以將年輕的想法與生活進入長者的世界,「我最想係可以拉近長者同所有人嘅關係」,亦期望社會有多一點關心。
Kenny認為幫助別人不用找一個特定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出發,多啲關心身邊嘅人其實就足夠。」
熙來攘往解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走在牛頭角熙來攘往的街頭,不難發現有一群建築物依山而建,它們數幢密度不高,只有矮矮的十數層,與工業區密密麻麻的工廠大廈群在區內形成兩個折然不同的世界,而走進那群舊群矮小建築物的懷內,即可感覺到鬧市中難得一見的清幽,這地方就是「觀塘花園大廈」。
花園大廈是觀塘區首個廉租屋邨,第一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拆卸重建成現時的玉蓮臺,而現存矮小的建築群則是第二期,它們均有超過50年歷史,第二期預計將於5年後展開重建計劃,屆時數幢大廈將會分階段拆卸,居民在工程完成後將原區安置。
因應花園大廈的重建,社工Bowie服務的社區中心早前展開了社區支援計劃,「係想社區凝造,保留街坊嘅鄰里關係」,Bowie介紹自己的工作說。
而她服務的對象不限於住客,也包括邨內的小店,「重建上小店嘅問題我哋都會去關心,總之關乎社區嘅事我哋都會關心」,從這樣就可以看見Bowie對「社區」的定義,「社區係需要一啲點嚟凝聚街坊,等街坊可以聚首、傾偈。」
Bowie平日的工作就是在花園大廈各幢間跑來跑去作家訪,「街坊見到我都認得我係袁姑娘,會捉住我傾偈,我會好開心。」她認為屋邨固有的環境都令這裏的倫理關係好,「係畀人一種感覺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係我可以喺度居住、好舒服,亦都係打開門唔會好壓迫,係有種空間感,大家住係舒服。」
她舉例說,建築物的設計就是有一條很長、很闊的走廊,「望出去會見到陽光同個天,唔係新型公屋嘅走廊咁窄,淨係得光管。」Bowie認為,住客打開門有一個空間,不感覺到很壓迫,就會好自然和隔離左右打招呼。
除了開放的走廊,Bowie指花園大廈的騎樓也是一大特色,「騎樓每一個好唔同,都係好強生命力的植物」,覺得這些都是街坊自主的創造,是珍貴的。訪問期間有老住戶在騎樓與Bowie攀談,不難理解珍視人情味的Bowie酷愛花園大廈騎樓的原因。
重建工程5年後才展開,今日就進行社區支援計劃會否太早?Bowie解釋指現時重建計劃比原定的延遲,因此社區支援早就開展。她續指整個社區規劃其實很早就會有,「唔係話依家拆,就早一、兩年先規劃。」
Bowie指早些開始支援,就可以掌握街坊更多需要,亦認為街坊在重建上有知情權及參與權,所以希望房協在整個規劃入面可真的聽聽街坊意見,覺得指現時居民接收有關重建的資訊太少,而且缺乏諮詢,「諮詢點解重要,係因為區入面有好多老人家,住咗好多年,其實佢哋掌握資嘅能力係弱嘅,敞若重建真係嚟嘅時候,佢哋會好措手不及。」
「我哋做過一個簡單嘅街站統計,即是係問如果真係重建,你最想保留花園大廈啲咩,好多(街坊)係話露台、騎樓同休憩空間,其實呢兩樣背後都係話,我好想同人有多啲接觸、有啲空間。」Bowie認為,「社區最重要嘅就係人。」
Bowie希望重建後的花園大廈可以保留充滿特色的騎樓,也希望街坊可以參與在內,共同建構屬於大家的花園大廈,她更想留人的是不同人之間的鄰里關係,「無論係我同街坊之間嘅關係,定係街坊互相嘅關係,都希望傳承畀下一代。」
#觀塘花園大廈 #牛頭角 #觀塘 #公屋 #社工 #左鄰右里 #人情味 #街坊 #公屋 #香港 #舊香港 #舊香港情懷 #香港情懷 #懷舊系列 #懷舊香港 #重建 #社區 #長者 #老人 #房協 #住屋 #土地問題 #港故
熙來攘往解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如孤島般的「地帶」,好像摯親都無法明瞭。偏偏英國的某位詩人如是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不少人說小島孤獨,卻鮮有人親身體會孤島的感受,因為都市人禁不起,放不下,走不來。外人走進島內,島民踏出島外,經年來往的渡輪看盡離合。島上的「祺森冰室」負責人林耀山(Gary)生於斯,長於斯,闊別孤島逾十年後回歸故地,不為甚麼,只為年邁父親背起擔子——好好經營冰室。他只望將冰室一代傳一代,交給兒子再交給孫子,世世代代得以保守家族的心血結晶。念念親情,看來孤島不孤單。
緩緩地流淌的靜謐時光
島與城的距離原來僅僅約半小時的里程,渡輪在浪花與浪花之間顛簸,不一會兒便來到彼岸。實實在在踏足於一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純淨清新的海洋氣息撲面而來,慣於急速的步伐不期然放慢,放輕鬆。赫然發覺孤島,原來一點都不孤獨,因她正正被溫柔的海洋圍抱著。坪洲,外形彷如一個「凹」字,半點兒都不平坦,地形與其名字不相配,煞是有趣,陷下去的地方像是埋藏着隱世秘寶,或是世外桃源,遠眺還看得見青翠山嶺。坪洲在七、八十年前是繁盛的工業中心,全盛時期更有逾百家廠房。
從昔日繁盛到今時今日的平靜,坪洲的面貌經歷多大的轉變,在島上不難發見歷史痕迹。如今,小島沒絲毫熙來攘往的壓迫感,沒有車子,沒有擠擁人潮,大街小巷彌漫悠閒靜謐的氛圍。每分每秒在城市如江河奔流的時光,在島上卻是緩緩地流淌。踏出碼頭,一座古廟映入眼簾,沿着永安街直行,偶爾有腳踏車擦身而過,街頭巷尾迴盪着微妙的窸窸窣窣,夾雜清脆的叮叮噹噹。店鋪之間隔着一道「楚河漢界」,店家卻會互相打招呼,談談天氣陰晴,說說生活瑣碎。
一塊牌匾牽繫兩代心血
巷尾,便看得見「祺森冰室」牌匾,一塊牌匾四個大字連繫兩代親情與心血,負責人林耀山(Gary)說:「爺爺名『祺』; 爸爸名『森』, 結合在一起就變成冰室的名字。他們都是行船,都是做廚房,懂得甚麼便做甚麼工。」原來,「祺森冰室」坐落的屋子早在一九六零年已經存在,Gary太公那代就已經在這裏居住,直至Gary的那一代已將近是第四代,經歷了數十載風霜的屋子見證着林氐四代的家族歷史,「之前是太公來到這個小島,買了這一棟物業,最初都是供別人做餐廳。坪洲那時有很多廠,人多了,食的需求就變大,就會有冰室及餐廳的出現。 他們想到不如就做餐廳生意,就收回餐廳。」
生於斯,長於斯的Gary繼承衣缽,經營島上的家族餐飲業生意,孝順的他從小便在冰室幫忙,亦與小島有着深厚感情,「坪洲這個地方,比較寧靜。最大分別是這裏沒有車,空氣好。坪洲人較淳樸,但睦鄰關係好很多,都是土生土長。我們從小就在這幫手,上午就幫手做早餐,放學後冰室已經關門,就回來掃地清潔。那時候,日常生活,包括吃飯、做功課等所有事情都在店裏做,記得有些人會拿五毫子給我,叫我拿給媽媽。」
離開終究是為了歸來
畢業後,Gary毅然離開長大的地方,出外尋找工作,移居近十年,曾與家人討論過「接手」的問題,他的內心亦經歷過幾番掙扎,徘徊於拒絕與接受的邊緣,反思過去梳理思緒有助填補未來的空白,他憶述:「那時心想不會接管餐廳,結了婚到有小朋友之後發覺 ,以前家人對我們真的好。慢慢就去理解,他們老人家可以撐起這間餐廳,真是厲害。中間也有很多時候,是星期六日或者星期五晚我也有回來,爸爸的年紀都差不多退休,經營餐廳,做了大半生,又供到我們、我、妹妹都長大自立,反思都應該是時候回來幫手 ,二零零一年便回來了。」 終究,冰室對Gary充滿了兒時回憶與深厚感情,可想而知難捨難斷。
於港人而言,冰室是香港歷史遺留下來的昔日印記,可理解為茶餐廳的前身,流行於一九五零至一九六零年代,隨着西餐業發展而起,最初因售賣的食品又以紅豆冰、咖啡、奶茶等西式飲品為主,以「飲冰」為賣點,故取名「冰室」。Gary解釋:「做冰室賣的食物很簡單 ,會有奶茶咖啡,只賣幾種粉麵。最早期我們有上海麵賣,雞蛋及肉片。我們的肉片是煎香了的肉片。那時是媽媽想食,爸爸就說拿一些回來賣,說這樣食就食了幾廿年 ,直到現在我都保持有上海麵賣,做一間冰室要茶靚咖啡都靚,兩者必須要做得好。」
片片蝦多士皆有血汗
歷久不衰的是情懷與傳統,雖然Gary 認為肯變肯去接受就會更好,但他並非一味主張顛覆過去的變革,而是選擇奠基於優良基礎上推陳出新。他細心地把過去的種種保存下來,「茶底沿用以前爸爸留下的,那味道由那時到現在沒有很大轉變,其實要煲一壺好的奶茶是很簡單,但要保持到十年是同一樣的味道,就是功夫。還有一個以前有、現在也有的就是紅豆冰。裝潢仍保留一派老式冰室格局,店內一枱一椅一磚一瓦均與開業時無異,還保留所有卡座椅子,這些椅子於一九六零年已經存在,因經過好些時日,木材腐朽,需要不停翻新修補。」蝦多士,是祺森冰室的「招牌菜」,不少人趨之若鶩來嘗鮮。
Gary坦言:「蝦多士以前是沒有的,以前麵食為主,而且沒有一種較有特色的菜式,就想到蝦多士不錯,將蝦放進麵包,再用餡包起。其實不是我構思,五十年代的蝦多士就是這樣做。」蝦多士滋味香口,然而製作蝦多士的過程竟血汗交融,因為當中有一個剝殼挑腸的工序,「我們剝得很快,很容易會刺到手流血,還有個漿,要用很多香料去炒,將幾樣混合放到麵包裏,再浸蛋漿,再沾麵包糠,再炸。」
情鍾爸爸烹調的早餐
經營餐廳的擔子沉重得很,Gary卻沒有後悔當初的承諾與決定,他憶起一件引以自豪的往事,「有一個時刻十分感動,平時我們收的錢會放起來,通常我就會全部拿給爸爸。有一天,爸爸突然跟我說不是啊 ,今日你第一日接管 ,你拿吧。那種感覺是我終於真正地接手了,是一種認同。」從爸爸身上,Gary學到了堅守原則,絕不馬虎,「本身有些客人喜歡爸爸的食物。有時我們會分得出是不是舊街坊回來,一家人來食四碗五碗上海麵。
不想失去這批客人,我會有少少要求,再做下去慢慢加東西,要求不能變,這是從我爸爸身上學的。因為爸爸做事的方法是慢工出細貨,當他口說隨便的時候才是最令人害怕,其實都是有要求的。」爸爸煮的食物,是Gary孩提時代的世間美食,他想起讀中學時,每日七時走下來客廳,便會看見一杯奶茶,一件腿蛋治已準備好在枱上,「爸爸一定先做好放在這,我從未食厭。」
冰室拉近了Gary與親人的距離,Gary爸爸放手後就沒有再理會餐廳生意,轉而在背後支持子女。 至於,Gary的兒子現時也會到餐廳幫手打點,「冰室令到自己和家人關係更親近 ,但當你太親近時也會有很多摩擦 ,我們的溝通方法可能就是先罵先吵架。有時工作上不滿意也會發他脾氣,吵完就算了。一家人,開心不開心全都在這裏,回憶都全在這裏。」承傳下來數十載的冰室是多代人的心血結晶,Gary一心希望能夠將冰室繼續傳承下去,「保存招牌和心血,再交給兒子再交給孫子 ,一代傳一代。」
撰文:文朗琛
攝影:胡浩賢
祺森冰室
地址:坪洲坪洲永安街3號地下B鋪
電話:2983 0554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 8am-4pm(星期一休息)
詳情: http://bit.ly/2VnXidp
熙來攘往解釋 在 熙來攘往注音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熙來攘往 - 教育百科注音:. ㄒㄧㄌㄞˊ ㄖㄤˊ ㄨㄤˇ. 漢語拼音:. xī lái ráng wǎng. 解釋:. 播放. 形容行人來往眾多,非常熱鬧。 【例】夜市熙來攘往的人潮,突顯了都會 ... ... <看更多>
熙來攘往解釋 在 Magic Beauty 魔力美學 的推薦與評價
手刀預約Line@ @clq9122q ✓熙來攘往的東區✓提供平實的價位✓與最完整的服務✓單 ... 一邊霧眉還邊讓你談笑風生的紋繡師有幾個 專業無須多做解釋,有影片有真相 ... <看更多>
熙來攘往解釋 在 熙來攘往注音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熙來攘往 - 教育百科注音:. ㄒㄧㄌㄞˊ ㄖㄤˊ ㄨㄤˇ. 漢語拼音:. xī lái ráng wǎng. 解釋:. 播放. 形容行人來往眾多,非常熱鬧。 【例】夜市熙來攘往的人潮,突顯了都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