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評論 110學測社會科 @巫師地理
提供給未來學弟妹、學生家長的指引。
歡迎老師們留言交流~
題本頁數高達19頁。最後一屆99課綱舊教材範圍,考題整理難易適中,史地公更加整合,朝向下一步111學測素養生活情境。
希望社會科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世界、更加生活應用,也希望可以讓社會大眾越來越重視社會科學的價值,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
以地理而言,時事內容有考了(第33題,地理的第1題) COVID-19在疫情與地理資訊的應用,第36題問了彰化縣社頭鄉的襪子轉為「口罩工廠」。2020年貝魯特港口大爆炸,是黎巴嫩首都,在第54題問到該國家的木材,若有看過黎巴嫩國旗,是一棵大樹(雪松)。
地理的試題沒有很難,反而偏簡單。這次學測沒有出氣候圖表、地圖投影、等高線、邱念理論、中地理論、土壤等一些重要理論。大部分都是基本觀念,而且融入生活情境的例子。也就是社會科不是知道理論或概念本身,重點是你要怎麼應用在生活當中,能夠抓到關鍵線索,並且連結例子。
高一通論地理題數:大約13題,高二區域地理題數:大約13題。(大概各一半,有的區域地理題目,其實高一基礎夠好也能回答)
地理考點與相關概念:
33. 「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GPS與GIS的應用
34. 臺灣中油公司的工業區位
35. 人口老化的社會政策
36. 布口罩的「即時生產」
37. 中國黃河流域的上游與中下游
38. 苗栗苑裡的土地利用變遷(臺灣堡圖)
39. 河流地形的截彎取直之影響
40. 澳洲大陸氣候分布圖與「自流井」位置
41. 洋流性質:西澳涼流
42. 西非國家的當前人口趨勢
43. 非洲氣候與自然景觀:熱帶莽原
45. 美國大都市,推論都市特徵
47. 全世界愛滋病罹患比率與致死比率(分布圖)
49. 臺灣本島的經緯度,都市相對位置與氣候
50. 伊斯蘭穆斯林的習俗文化
51. 世界重要航道:海峽與運河的位置
52. 從題幹敘述,推論印度的咖啡豆種植位置
53. 黎巴嫩的針葉林木材之環境特色
55. 臺灣地名(史地整合)
56. 臺灣的石灰岩地形(臺灣地形)
57. 薩赫爾
59. 農業流程
62. 中南美洲的災害類型
66. 都市內部空間的應用
69. 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
72. 臺灣梅雨(滯留鋒)的氣象圖
彙整各大媒體報導的評論內容:
今年學測社會科題目,如 #新冠肺炎、#美國大聯盟、#西非郵票、#台灣流行歌曲、#台灣寺廟整理運動、#愛爾蘭馬鈴薯欠收歷史事件 等均入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產業工會解析目指出,題目偏易,但仍有鑑別度。
闈場內高中教師評析,社會分歷史、地理、公民三科,公民中間偏難、歷史難易適中、地理中間偏易。
試考生也說,全卷閱讀題組題多,有利平時就有閱讀習慣的考生作答,也在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不要拘泥、侷限於教科書的內容。
補教老師張雪雲表示,今年社會科共72題,但從第44題到第72題共28題(約占4成)是跨領域,有的是公民和地理、有的是歷史和地理、有的則是歷史地理公民的跨科的混合題,這提醒考生的讀書方法必須改變,不能只著重在單一單元,必須整個融會貫通。
補教老師李威立則說,今年社會科地理題難度不高,但在簡單背後卻潛藏陷阱,考生必須小心應對。不過,比較讓考生為難的氣候圖、農牧業流程圖今年都沒有考,導致今年地理題算是簡單。在公民方面,張雪雲說,今年完全沒有圖表題,而且素養題也偏少,讓人意外。
第40題雖然是澳洲氣候圖,但考題限定是自流井,氣候分區不代表農牧業分區,考生要熟悉地理位置才能回答。
李威立也提到,第47題考愛滋病,若以課程範圍來說,疾病是應用地理的指考範圍,但考生只要抓住南部非洲的重點就不會太難;第53、54題分別考歷史、地理,若考生沒有仔細看,很容易選到A,但在溫帶高山也會出現針葉林,黎巴嫩國旗中間就有雪松,因此答案要選D。
有考生說,今年沒計算題,著重在推論與理解,起先覺得難,但靜下心來想一下,就會了。考生也認為,今年社會科考題出得很靈活,較有深度,鑑別度會比較高。也有考生覺得歷史部分出得很拐彎抹角,若不仔細閱讀與分析,很容易被誤導。
中一中廖姓考生是社會組,他說,社會科應該是最擅長的科目,考完覺得很難,主要是「答案不確定感很重」,尤其公民科要反覆閱讀題目,答案的邏輯要搞清楚,才能判斷,單選第10題在風景區內的違規敘述,四個選項的觀念都有教過,但還是很難判斷。
資料彙整: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
熱帶莽原氣候國家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野地 正在大規模消失!短短13年內,就有190萬平方公里原始自然地景被人類活動所改變,幾乎 #等同於一個墨西哥的面積😰
將自然環境轉變成棕櫚油等經濟作物,是損失的重要原因。
在快速 #氣候變遷 的時代,完整的生態系統更可以幫助地球儲存二氧化碳,還可以阻止物種繼續滅絕。但縱觀全球221個國家,只有26個有起碼一半的土地完好無損。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熱帶莽原氣候國家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口密度 #經濟發展 #環境負載力 #核心邊陲
各個國家的經濟核心與人口稠密區
撰文:巫師
1. 加拿大🇨🇦,聖羅倫斯河、魁北克、多倫多、渥太華,加國總人口約三千萬,多數緊鄰美國五大湖這一側,由於當時英國與法國開墾因素,也是氣候條件跟航運位置較佳。
2. 英國🇬🇧,工業革命起源的英國,隨著英國病,工業區老化,產業區位移轉,後來經濟重心在英格蘭,M4走廊的高科技產業。
3. 德國🇩🇪,德意志帝國、德國納粹、二戰的西德與東德、蘇聯瓦解後的德國統一,整個德國的經濟發展仍在於萊茵河流域,也是歐盟的香蕉核心區,像是法蘭克福是歐陸金融中心之一,然而德國的政治中心在東側的柏林。
4. 日本🇯🇵,日本群島山多平原少,是環太平洋火環帶多地震與海嘯,歷經軍國主義、美援、重化工業、泡沫經濟等,日本仍然是東亞經濟核心,全日本目前有一億人口,首都圈包含東京、千葉、神奈川、琦玉就達三千五百萬人,再加上名古屋、京阪神奈的都會區,日本人口高度集中。
5. 南非共和國🇿🇦,南非最著名是開普敦、約翰尼斯堡,由當時歐洲白人航海發站的貿易口岸,就氣候與地形條件,南非東北側,非洲大陸的東南側,是龍山山脈攔截東南信風吹拂的水氣,相對是整個南非比較溫暖潮濕的環境,夏雨型暖濕氣候,相對而言,開普敦市區面對溫帶地中海型氣候,乾季缺水的風險很高。
6. 菲律賓🇵🇭,菲律賓群島主體,分成北側的呂宋島及南側的民答那峨島,北側以天主教信仰為主,南側則以伊斯蘭教為主,整個發展歷史脈絡與族群結構不同。菲律賓歷經過去西班牙帝國的殖民,日本侵略與美國的接管,使得菲律賓存在多元樣貌,英語能力也非常好,因此在近十年來是亞洲四小虎之一,成為外商投資的選擇,人口稠密在首都的馬尼拉市,但是存在龐大的貧民窟。
7. 澳大利亞🇦🇺,澳洲面積廣大,是大洋洲陸塊最大,是當年英國殖民時代罪犯的流放地,內陸是乾燥嚴熱的沙漠,著名的烏魯魯位於內陸,北側屬於熱帶莽原氣候,是澳洲牛放牧區域,草飼牛的經營型態,全澳洲人口相當於中華民國,二千三百萬左右,超過一半以上位於大分水嶺東南側,東澳暖流與東南信風的吹拂,形成夏雨型暖濕氣候,首都坎培拉,介於雪梨港到南方的墨爾本之間。
8. 紐西蘭🇳🇿,與澳洲同是英國殖民背景,國旗常常被認錯,紐國紅色四顆星,象徵南十字星,曾經公投想換奇異鳥的國旗沒有通過,跟澳洲都是資源出口導向,可是紐國位於火環帶上,地質年輕多地震,不像澳洲是古大陸多礦產,紐西蘭北島是火山地形,南島的南阿爾卑斯山脈,是冰河地形,南島西高東低,西側是溫帶雨林,皇后鎮是著名觀光區,但是因為氣候因素,像是毛利人跟歐洲白人後代,都是在北島為主,最大城是北島西北側的奧克蘭,也可以說是全球大型城市跨年煙火秀最早的城市,紐西蘭的時區中央經線是國際環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