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開幕大家瘋 #藍瓶咖啡,同為具有經營特色的 #瑞幸咖啡 以 #線上線下結合 的特殊商業模式殺出一條血路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中國瑞幸咖啡挑戰星巴克
前陣子台灣突然流行報導中國咖啡店新創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並拿來與星巴克對照。正好我過去曾分析過藍瓶咖啡,因此也注意到這個題目。
瑞幸咖啡的切入點是手機下單與外送。根據商業周刊 報導:
📑📑「瑞幸擁有結合線上平台和線下的店面,所有門市不能以現金交易,消費者必須下載 app 點單,之後選擇自取咖啡,或是外送。目前其推出旗艦店、快取店等店型,其中以快取店最大宗,在北京,八成的快取店進駐辦公室大廈一樓,瞄準白領族群。
. . . 初期 . . . 以補貼和社群傳播的行銷策略,找來明星湯唯、張震代言,快速累積線上會員,只要消費者加入線上,就能享受優惠,並透過致贈好友咖啡的方式,快速進入客戶的朋友圈內。這讓其 4 個月就累計超過 130 萬客戶。」📑📑
文章的結尾是星巴克深感威脅,因此也將與「餓了麼」外送平台合作推出外送咖啡。
☕☕☕
我想科技島讀的老會員看到這則報導會有種熟悉感:新創發起補貼戰。其實瑞幸與星巴克都在競爭地段。只不過星巴克搶的是實體世界的黃金店面,而瑞幸搶的是手機螢幕上的 app 地段。不論是補貼、明星代言,目的都是爭取用戶下載瑞幸的 app。
然而,線下的黃金店面少,手機卻可以下載無限的 app。因此瑞幸真正的競爭者不是星巴克,而是未來千千萬萬個其他的外送咖啡品牌。事實上我今天在台灣打開 Uber Eats,就可以看到辦公室附近超過 10 家咖啡店外送。要如何在這一眾品牌中脫穎而出,才是瑞幸的真正挑戰。甚至很可能「餓了麼」眼看市場大,也自己推出外送咖啡。就像台灣的 7-11 推出咖啡打擊星巴克一樣(兩家在台灣都由統一營運)。
☕☕☕
瑞幸如何在外送市場維持領先呢?開實體店面。瑞幸在不到 4 個月內開了 525 家店,大部分都是辦公大樓內的快取店。從這個角度,其競爭的是超商與自動販賣機。
星巴克會受傷。至少其沒有看見外送咖啡市場的空白,就是一大失誤。而瑞幸能從外送中切出一塊市場,串連 app 與現場製作也是很出色的創新。但雙方比較像是交錯而不是正面碰撞。
因為星巴克的商業模式是由店內的體驗驅動 ,其定義了家與工作之間的「第三空間」概念。外帶是店內體驗的延伸。換言之,顧客選擇星巴克咖啡是選擇一種文化意涵,不只是單純挑選咖啡口味。人們在星巴克排隊買咖啡,不是因為沒有別的外送選擇;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想站在星巴克裡。
☕☕☕
星巴克沒看到外送市場,是因為外送無法彰顯星巴克的獨特價值。星巴克也理解這點。根據數位時代報導:
📑📑「『我們在考慮外送業務時,我們也必須考慮顧客的體驗、情感連接,跟實體店是否能一致,這一點是我們非常審慎。』星巴克中國執行長王靜瑛說。」📑📑
所有產品透過外送平台遞送,體驗都會變得扁平化、同質化,只能靠產品(咖啡口味)稍微做出差異化。如何創造差異化的體驗是關鍵。若做不到,那麼星巴克就會輸給瑞幸,而瑞幸會淹沒在外送平台成千上萬的其他咖啡品牌之中。
☕
🌟參加試閱,新的一年站上商業趨勢制高點🌟
https://daodu.tech/threeposts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Erin's Diary 艾琳的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免費從零開始學習YouTube賺錢👉https://pros.is/U9Q5C Erin X Influencer Academy自媒體大學開課了! 我們將這幾年在線下的教學統整成完整的線上教育, 有興趣的艾醬可以參考這裡👉https://pros.is/JSV29 這集無私公開全職自媒體工作者...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Erin's Diary 艾琳的日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4分鐘帶你了解#網路銀行 ... 的評價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選擇留言設定- YouTube說明 的評價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中文實測Facebook 搜尋公開貼文,看新功能七大特色 - 電腦玩物 的評價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閒聊] SM、JYP、YG三大社部分公開計劃|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Youtuber排名大公開!各類台灣Youtuber名單整理 的評價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2分鐘瞭解Facebook新功能帶來的衝擊
#誰有權力影響政治輿論
🔶🔶🔶
#Facebook推連署功能
➡當各國在抱怨 Facebook 的政治影響力過大的同時,Facebook 勇敢的推出連署的新功能。根據 INSIDE 報導:
📰📰📰經過幾週的測試後,Facebook 即將在美國推出新功能「社區行動」(Community Actions),讓民眾能夠透過 Facebook 請地區的官員們和政府機構了解民眾的想法並進行變革,同時也有可能會增加這些政治家一定比例的壓力。
使用者能夠在他們的社區行動中添加標題、描述還有照片,並標記將被通知的相關政府機構和官員。目標是讓這個新功能擴散到固定的地區,讓這個地區的使用者點擊「支持」的按鈕;使用者可以在這裡發表評論、創建募捐活動、組織活動等等。Facebook 能夠顯示社區行動支持者的人數,但使用者只能看到自己的朋友或者是 Facebook 公眾人物或是一些公開的粉絲專頁。📰📰📰
➡這有點像現在 Facebook 的「活動」(event)頁。提議者可以創建提案,如「訂閱內容業者應免徵所得稅」,然後邀請朋友支持,還可以標籤政治人物,例如國稅局局長。
🔸🔸🔸
➡Facebook 此時推出這項新功能,很符合其無視輿論的風格。不過單純看功能倒是相當出色。在產品上,此一功能符合 Facebook 的特質。Facebook 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訊錄,特別適合發起活動。而參與連署活動就跟參加社團一樣,有助於提高用戶互動。更多主題的互動也讓 Facebook 能更精確的理解用戶需求,提供更客製化的內容。
➡然而,用意良好仍可能帶來副作用。Facebook 的最重要問題都不是在功能設計,而是在於會放大人性。Facebook 既會放大人性的優點,也會放大缺點 — 但 Facebook 常常疏於提防後者。
🔸🔸🔸
➡比如說,我擔心的第1⃣個問題是增強同溫層效應。Facebook 規定只有支持連署提案的人才能在其中留言,因此肯定會有同溫層效應。而連署又比「社團」更具目的性,因此同溫層效應更強。極端的連署項目,如「支持虐童、酒駕、吸毒與走私豬肉者唯一死刑」可能會讓用戶變得更極端。
➡第2⃣個問題是資料將更集中於 Facebook。連署有一個「選民」(constitutent)功能。用戶可以申請「選民」勳章,代表有該提案選區的投票權,而不是外地來湊熱鬧閒聊的。但要真正執行這個功能,代表用戶必須告訴 Facebook 所處的行政區、年紀等。而 Facebook 當然也會掌握用戶的政黨傾向、意識形態。誰知道 Facebook 會不會把這些資訊換成利潤?
🔸🔸🔸
➡或許很快的,連署網頁將夾雜政黨廣告?若中國政府下廣告,試圖影響台獨的連署書,我們找誰負責?
第三個問題是平台的文化輸出。設計反映價值觀,在這個新功能上尤為明顯。連署功能非常清晰地呈現了矽谷崇尚的「開放民主」(liberal democracy)價值觀:一群鄰里人士與其代議士共同決定該區域的未來。但這種思維不一定普世適用,如今卻潛移默化地出現在內容平台上。
➡➡➡回到台灣的角度。台灣才剛開始嘗試直接民主。許多人對上一次公投的作法與結果都不滿意。要調和代議制度與直接民主,本來就需要一段磨合過程。但現在 Facebook 等於加速了「公投」的頻率,讓政治人物每一天都得面對新的提案、新的政治壓力。會不會讓台灣的政治更反射動作、更激情、更短線?
➡從廣播、報紙、電視到 Facebook,每一代的內容平台都促成新的政治環境。只是這一次發動改變的平台來自矽谷。
🔺🔺🔺想看更多 Facebook 策略分析嗎?歡迎試閱 🔺🔺🔺https://daodu.tech/threeposts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學校學店化
#真的是壞事嗎
#從新創公司的商業模式討論
🏫🏫🏫軟體學院新創 Lambda School 最近其成功募資 3 千萬美金。根據紐約時報報導:
「在 Lambda,學生一開始不用付任何學費。但當他們畢業後找到年薪高於 5 萬美金的工作後,必須要付 17% 的薪水給 Lambda,為期兩年(Lambda 說 83% 的學生在畢業後 6 個月內找到中位數 7 萬美金的工作)。若他們沒找到工作,或是薪水低於此數,就不用付錢。最高付到 3 萬美金為止,因此高所得學生不會為了成功而受到懲罰,若學生失去工作,學費也會暫停。」
我其實一路都在注意這一家新創。 Lambda School 提供 8 個月的線上課程,目前集中於軟體與資料科學兩個主題。拿到 3 千萬美金之後,他們將擴張到更多學門,例如需求孔急的護理以及資安。值得一提的是若學生畢業 5 年後都沒有找到超過 5 萬美金的工作,學費自動免除 — 學校賠錢。
✒✒✒✒✒✒
此一制度的最大優點是學校會努力讓學生成功:
「Lambda 的共同創辦人與 CEO Austen Allred 說:『沒有任何其他學校有誘因讓學生成功。』『因為學校一開始就從政府或學生手中拿到錢,還是收現金。』
『要達到更好的結果,學校也必須承擔損失。』他說。」
美國大學生深受高學費與學貸之苦。許多學生畢業後,肩上都多了一個「債主」。因此 Lambda 格外有吸引力。Lambda 比較像是股票投資人,期待從學生身上獲得超額的回報。
其中一個癥結正如 Allred 所說,在於大學的營收與畢業生的就業沒有直接相關。美國大學的主要營收來自「副業」,包括校務基金(endowment)的轉投資、經營醫院、政府專案、專利與新創公司的股份等。美國頂尖大學如哈佛,學費只能支應每年支出的 10% 而已。若把哈佛視為一個「知識工業複合」集團,那麼「教育」的部分幾乎可以忽略,最大的貢獻只是品牌效益而已。
當然,哈佛的畢業生出路不會太差,所以學校也不用太費心。但二、三、四線的大學為何也不在乎學生的就業率?因為有政府背書的平價就學貸款,因此不論學費再高,學生仍然源源不絕。這有點違反直覺:若政府不提供低息貸款,更少學生能自費上大學,學校反而會控制成本,降低學費。學校也會更強調畢業後的就業率,以吸引學生。
✒✒✒✒✒✒
台灣的狀況稍有不同,但也有「出錢的不是使用者」的問題。公立大學學費低,是因為政府補貼。結果造成公立大學真正的顧客是政府,而不是學生。於是大學不斷追求各種政府評鑑的排名,卻不甚關心學生的出路。
Lambda 回到最資本主義的概念 — 投資學生,收穫回報。此時我們赫然發現過去由政府統一付費的結果,是各科系混雜在同一套「大學」體制之下。一旦引入市場,就會看到各科系其實非常不同。有需求火熱的科系,如醫學、會計、電機、軟體、資訊科學等。有基礎科學的生物、物理、數學等。也有職缺少,但具有社會價值的哲學、歷史、中文等。
Lambda 真正的顛覆性在於拆分(unbundle)了大學。把「教育」的業務獨立,把需求最大的科系與最有動力的學生「拉」出來,直接交給市場投資。就像把集團的子公司獨立上市一樣。這將牽一髮而動全身,最終導致整個大學系統的崩塌。
但對眾多背負學貸、心不在課堂、求職困難或是學非所用的學生來說,這樣的顛覆或許來得太晚了。
✒✒✒
👨🎓想看更多精選文,歡迎參加試閱👩🎓https://daodu.tech/threeposts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Erin's Diary 艾琳的日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免費從零開始學習YouTube賺錢👉https://pros.is/U9Q5C
Erin X Influencer Academy自媒體大學開課了!
我們將這幾年在線下的教學統整成完整的線上教育, 有興趣的艾醬可以參考這裡👉https://pros.is/JSV29
這集無私公開全職自媒體工作者YouTuber賺錢的12種方法!
和Ms. Selena一起拍的影片(下集)全職自媒體工作者賺錢的10種方法
👉https://youtu.be/RjAOPmxqlLY
Influencer Academy 自媒體大學 2020 開課了!
和我一起從零開始學會做YouTube👉https://pros.is/U9Q5C
由於我做旅遊全職自媒體工作者YouTuber, 很多人會好奇我們沒有正職上班,
旅費從哪裡來? 在這裡一次和你們分享!
大部分人知道全職自媒體工作者有業配或者是平台廣告收入
因此這集會和投資理財全職自媒體工作者YouTuber- Ms. Selena一起分享除了業配還有廣告收入以外的其他賺錢方法, 並且每隔人都可以透過經營社群還有知識分享, 為自己帶來主業以外的其他收入!
艾琳Erin的line官方號服務
韓國小幫手line@: https://line.me/R/ti/p/%40dtd1839l
聯誼團line@:https://line.me/R/ti/p/%40uoa4117p
▶在其他地方看見不一樣的Erin~
FB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ErinDiary/
IG放美照:https://www.instagram.com/erindiary_0904
艾琳認真寫的部落格: https://erindiary.tw/
-------------------------------------------------------------------------------------------
如何支持我的頻道?
▶來我的蝦皮賣場逛逛吧! 台韓精選好物
https://shopee.tw/erin0904
▶購買Erin 合作韓國/日本旅遊4G網卡, 比大廠低價, 收訊也穩定,
以下連結訂購會隨貨附贈一個韓規電源轉接頭喔!
https://www.sim2world.com/?utm_source=youtube&utm_campaign=erin
▶看完影片開始前的youtube廣告, 不要五秒略過喔!
用
你們的大大小小的支持都可以協助我繼續創作這條路!
-------------------------------------------------------------------------------
▶協作字幕連結: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6NOmGMdA1uF7b9gYEiBHlw&tab=2
拜託做完一定要讓我知道, 可以寄信到我的gmail聯絡信箱
我會準備小禮物和明信片感謝你!
-----------------------------------------------------------------------------------------
▶contact me : erin@cooljapantv.biz
▶使用硬體軟體:
相機: SonyRX100 / Sonya6500(慢鏡頭輔助)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um pro
音樂來源: epidemicmusic
------------------------------------------------------------------------------------------
我的近期熱門影片:
◈ 重大宣布,我...被求婚了🤭
https://youtu.be/g9pbLhDqHk4
◈意外被升等豪華經濟艙,卻在飛機上生病..|長榮航空兒童餐
https://youtu.be/0nW5eH-UFKc
◈馬來西亞早餐實在太瘋狂了!吃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https://youtu.be/1u_e4Ihexb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PjVtB2EpUQ/hqdefault.jpg)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b4lbI1neJ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698RFuIrqE2FebjiClSYqqGCblA)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免費送你 #LIKECOIN #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
https://like.co/register?from=hongkong6429
#高重建 ,土生土長 Start up 人,是港產 ICO 項目 LikeCoin 發起人。
隨着加密貨幣熱炒, ICO(#首次代幣發行 )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集資途徑,2017年,全球 Startup 利用 #ICO 集資金額,已經超越風險投資。LikeCoin 在今年1月初,完成 Early Believer 的集資階段,好比是 Pre-IPO,首階段籌得至少1,200 枚以太幣(ETH),即是超過800萬港元。
LikeCoin 不日公開發售,目標是籌集12,600 枚以太幣,用昨天市價看,相當於8,300萬元,比不少創業版IPO集資額還要多。如果你未聽過ICO,難免覺得集資額太誇張,但一個月前,另一家本地公司 Matrix ,透過 ICO集資,成功籌得相當於 1.2 億港元的加密貨幣。
新股上市前會做 Roadshow,高重建最近一周也忙於走訪全港,對象不是什麼基金經理或是分析員,而是走入大學、書店、Cafe,和學生、創作人和傳媒人推廣 LikeCoin。
只不過,將IPO 比作LikeCoin,高重建無論如何,是無法認同的。
因為對他來說, LikeCoin 的本質,並不是投資。
本質不是投資
高重建另一個身份是拉闊遊戲辦公室創辦人,在中港開發手機遊戲起家。去年他開發新平台 Oice,把拉闊遊戲過去創作遊戲角色、美術圖像、音樂等素材庫,開放供其他創作人二次創作視覺小說。他希望 #Oice 可成為「#課金 」平台,讀者能夠有途徑支持視覺小說,把收益拆帳予美術、音樂原創者。
可是問題接踵而來,「課金」多為小額,經過信用卡、支付平台抽佣,原創者剩不了多少,如果拆帳涉及在不同國家,既要兌換貨幣,又要從不同銀行海外轉帳,費時失事。
「我想公平、高效率拆帳,用法定貨幣無法做到。」
用加密貨幣做得到。
加密貨幣用到的區塊鏈,核心特性是「#分散共識 」,用數學演算法,令獨立的「#區塊 」能準確地記錄每一筆資料。聽起來沒什麼太不了,但實際卻做到「 #去中心化 」,數據庫不再是由單一機構或個人所控制,而是分散在每一個參與的個體上。透過加密貨幣錢包,在區塊鏈上收費拆帳,完全避開了支付平台、信用卡、銀行,效率快得多。
在區塊鏈上,高重建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區塊鏈不是萬能,也不是仙丹,但可以是切入點,解決存在已久的問題。」
LikeCoin是什麼?
LikeCoin 利用區塊鏈技術,用來紀錄內容(圖像、文字、音樂、影片等)。放在 LikeCoin 體系的內容,當有人引用、轉發等,區塊鏈紀錄便會修改,做到溯源的作用,它同時是創作者、用戶、內容平台等組成的生態圈,當網民向作品打賞俾Like,LikeCoin 便流入創作者電子錢包。就算是引用不同原創作的「二次創作」,基於溯源網絡,LikeCoin也可以分帳予原創作者。
LikeCoin 更大的野心,是解決創作往往無錢落袋的問題。
高重建也是創作者,他的文章多年透過 Creative Commons方式發布,放棄收入;他很清楚創作人有空前廣闊的發布平台,卻沒有行得通的收入模式。
「我不靠寫文章搵食,但其他創作者呢?我明白,有創作者覺得(互聯網的開放)模式好離地,開放作品授權,但又無答案(收入模式),咁我食蕉咩?」
高重建希望 LikeCoin 成為答案。
在 LikeCoin 發行的初期,讀者不用付出,便可在LikeCoin 的生態畀Like支持作者,創作者得到的LikeCoin,可兌換成其他加密貨幣或法定貨幣。和大部分加密貨幣一樣,LikeCoin供應會封頂,十年之後,新增 LikeCoin 供應會漸漸減少,讀者要打賞創作者,就需付鈔購入 LikeCoin,目標就是用十年時間,成就這種讀者願意付出,也有途徑付出的生態。
這刻你問高重建,有了LikeCoin之後,寫一篇文章會收到多少錢,他無法給你答案。
「但我希望,相對目前的生態,是 better off 的」。
區塊鏈就是「改變」
區塊鏈的核心就是帶來顛覆,尤其在權力越集中的地方,中介利益愈大,區塊鏈帶來潛在的改變也愈大,這是高重建最看重的價值。
所以當畢菲特說加密貨幣價格是泡沫,高重建毫不上心,「通常 disruptive 的技術,都會有畀人炒賣一刻,或者所謂泡沫化的一刻。」就像1999年的Dot-com bubble爆破之後,互聯網或者圍繞互聯網基建的價值,不但未有因價格泡沫爆破而受影響,今天這些行業的價格更是不斷上升。
作為 ICO 發行人的高重建,覺得自己的工作不應去捕捉加密貨幣的價錢,「我只在意區塊鏈帶來什麼價值,我只會在意它能解決什麼問題。」
LikeCoin 出糧不是為有型
高重建希望,參與團隊也可以相信加密貨幣的價值。因此,團隊以至他自己日後出糧,也不會收港紙,而是收 LikeCoin。
「這不是為有型。」高重建強調,要別人相信 LikeCoin 的價值,自己應該坐言起行,「舉個例,就算你有 1萬蚊人工,因生活需要,要兌返99%做法定貨幣,我覺得不是問題,你可以兌。」
「但你首先要認同呢個是有價值的 token,技術上要熟識在不同貨幣之間轉換等等,這當中有技術考量。」
這也是高重建堅持叫 #CryptoCurrency 作加密貨幣,而不是虛擬貨幣的原因 ,「我相信,不一定是法定貨幣,才是真實的。」
ICO這種新興集資模式,有不少弊病,無監管,無保障,項目質素良莠不齊,失敗率高,甚至有人集資後捲款而逃。內地去年更叫停首次代幣發行(ICO),南韓緊隨其後,美國開始出手嚴管ICO,連本港證監會2月也發表聲明,警告涉及證券投資的ICO違規。
高重建當然知道這些風險。說實在,他也覺得不少ICO項目很有問題。
高重建眼中,ICO好比一把刀,「在乎你怎樣用」。
「ICO如一把刀 在乎你怎樣用」
他提出監察 ICO是可行的,ICO 有社群監察,有技術方法可作盡職審查,當然有一定門檻,「但難道看招股書,看投資產品尤其衍生產品的分析,門檻就不高的嗎?」
在LikeCoin 而言,負責發行的 LikeCoin foundation 本身是非牟利,日後財務報表會公開,讓出資者及公眾知道錢用在那裡,還會引入兩名第三方董事監察。
高重建選擇用 ICO,最現實功能是提供開發資金,更大考慮的是,要集結更多的人參與。ICO 沒有股東這概念,有錢的你可以參與買入 LikeCoin,沒有出錢的你也可加入做創作者,用創作賺 LikeCoin。若項目成功,LikeCoin升值,不但出資的你賺錢,做創作的你也可以受惠。
那高重建以及參與 LikeCoin發行團隊,又有何得益呢?
長遠看,LikeCoin約一成發行量,是預留製作團隊的LikeCoin,「我們做好這件事,手頭有 LikeCoin,對 LikeCoin的 需求存在,LikeCoin 會升值。」
說到底,LikeCoin 升值與否是果,最重要還是它能否帶來#disruption ,是否能改變行業的生態。
「如果成功,我都是作者,當然有得益。」高重建說。
註:本周開始,全新〈金融中心〉專題將於《蘋果日報》逢周一刊出(公眾假期順延一日),敬請留意。
#區塊鏈
#小說
#有聲小說
#文字小說
#有聲文字小說
#視覺小說
#有聲書
遊戲類型:#恐怖 #搞笑 #實況 #生存 #多人 #美女 #美男 #卡牌 #娛樂 #開心 #行屍 #DEAD #遊戲王 #DUELLINKS #小三 #遊戲王 #生存 #戀愛 #推理 #現代 #惊悚 #恐怖 #冒險 #懸疑 #青年向 #女性向 #都市 #完結 #編推 #經典 #架空 #古風 #明星 #光影 #非遺 #對話故事 #民國 #諜戰 #大逃殺 #逆襲 #日系 #橙光
過往作品
#迷夢遊戲 #以罪之名 #猎鬼特工队
PAYPAL直播彈字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hongkong6429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437309_456983178008419_6452537168900830196_n.jpg?oh=8c6fb5ee6a3b09fc1228ec16f2fa1eb9&oe=59EE2713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8:00PM 未定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五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LKQ-F_5f70/hqdefault.jpg)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選擇留言設定- YouTube說明 的推薦與評價
如要進一步瞭解不同的留言設定,請參閱這篇文章。 ... 如要允許使用者對不公開的影片發表留言,請改為發布不公開的影片。 ... 選擇「熱門」或「最新」。 ... <看更多>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中文實測Facebook 搜尋公開貼文,看新功能七大特色 - 電腦玩物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目前台灣沒有開放,但是使用中文關鍵字已經可以搜尋到中文的內容,這部分我實際測試沒有太大的問題,搜尋結果很廣泛,也會依據熱門度或更新時間自動 ... ... <看更多>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4分鐘帶你了解#網路銀行 ... 的推薦與評價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4分鐘帶你了解#網路銀行 臺灣金管會將發出稀有的#純網銀執照,來看看到底什麼是純網銀 #網路銀行在台灣的真正價值網路銀行與傳統銀行有何差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