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在一個很微妙的全球貨幣環境里:美國把基準利率降到了0,而美債收益率這幾個月越漲越高,全球市場逐漸形成一個共識:美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在未來幾年里,都可能要維持2%-5%的通脹水平。
這些數字聽著很讓人頭大,但它們全都很重要。
原因我們講過,在過去幾十年里,美國國債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美債收益率被稱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美國基準利率對全球的貨幣環境和經濟環境都有巨大的影響;美債收益率波動又會帶動其它風險資產的價格波動。所以,我想要幫你理一理,這兩個指標未來可能會往哪個方向變化。
找誰請教這個問題呢?交易員陳凱老師。今年以來,我經常聽他念叨說,有兩條政策線的變化要非常重視,一條是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傾向,這塊我們之前已經解讀過了。另外一條線就是美國今年的貨幣政策思路。
後面這條線,我想要請陳凱老師幫我們拎一拎重點。
以前的陳凱欄中欄,都是邀請陳凱自己來講,這講開始我想做個調整,改成我來請教他,我來轉述。這個調整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陳凱老師自己也在帶學生,我不太好意思總佔用他太多時間;另外一個是,我自己消化再講一遍,對我來說也能有更深的理解。
那我們開始了。
值得你注意的事實
近期有三條公開消息你得先知道:
第一條公開消息,10年期美債收益率今年以來在加速上漲,這個我們講過了。它在剛進2021年的時候還是1%以下,到3月18號的時候已經1.75%了。
第二條公開消息,新發行美債的認購熱度在下降。
講一下背景知識,美國國債有一種發行方式是:美國財政部確定一批新國債的規模和期限,然後放到市場上來公開拍賣,感興趣的投資者就會來競標,拿利率來報價。然後利率低的人就優先中標,因為你要價越低,政府的債務成本就越低,他就更願意賣給你。所以哪怕同一批國債,王富貴可能是1.5%中標的,Tony老師可能是1.51%中標的。
在過去很長時間里,美債都是全球資本爭搶的資產,因為無風險有收益,大資金都願意買它。
但最近幾個月,美債的競拍熱度在下降。比如說,2月底美國財政部拍賣了620億美元的7年期國債,結果認購倍數只有2.04,這是一個歷史新低的數字,7年期美債此前六次的平均認購倍數可是2.35。進到3月份,美國財政部又啓動了三輪總共1200億美元的新國債拍賣,認購倍數也沒到過去一年的平均倍數。你看,市場看待美債這種資產,沒有以前積極了。
這是第二條公開信息,你先存個印象,我們先不解釋,跟著我再來看第三條。
第三條,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在3月初分別有過好幾次公開講話。
鮑威爾說,最近長端利率上漲值得關注,但美聯儲關注的是「方方面面的金融環境」。
長端利率就是十年期以上的美債收益率。它上漲意味著什麼?我們上一講講過,意味著市場感覺通脹要來了。而鮑威爾這話是在說什麼?這是在說,市場可能通脹這事,我們美聯儲不打算管,我們要關心的東西更多。
市場一聽:央行不管,那通脹肯定要來啊,趕緊繼續賣國債。所以鮑威爾一說完話,10年期美債的實際收益率就更高了。
緊接著,美國財政部耶倫也出來說話了。但她也不是為了讓美債收益率冷靜一下。耶倫說,雖然長端利率上升了一些,但她認為背後的原因是市場有強勁復蘇的信號。不是通脹,是復蘇。
陳凱說,這三條公開消息擺在一起非常有意思。它們說明,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聯合表達了這麼一個官方態度:比起抑制通脹,我們現在更擔心市場陷入衰退和蕭條。所以我的放水動作不會停,通脹什麼的請你們忍一忍,用積極心態接受這個現實吧。
我們來展開講講陳凱老師這個企業級的理解。
市場的通脹預期如何加劇
本來市場有兩個預期:第一個預期是,疫苗在接種了,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也落地了,美國經濟未來的一段時間應該會加速恢復,並且有可能進入過熱階段,乃至引發通脹。第二個預期是,通脹是要加劇,但是一加劇美聯儲就有可能收緊貨幣政策,比如通過提前加息來收緊流動性,打壓通脹。
美國經濟在加速恢復這件事,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一些跡象了。過去幾個月在美國,像大豆、玉米這樣的農產品價格漲了30%-40%。美國的房屋開工數量和房價也都在漲,去年美國建造的獨棟住宅數量達到了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去年四季度的時候有16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房價漲幅都超過了2位數的百分比。
大宗商品和地產這樣的支柱行業都在漲價,這是市場的通脹預期加劇的原因。
美聯儲的行動標記點
那第二個預期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市場有了通脹預期,大家就覺得美聯儲必須得做點什麼呢?
這是因為,抑制通脹是美聯儲的天職。
這可不是一句修辭。美國有一部《聯儲法案》,裡面規定說,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尋求就業最大化」,另一個就是「抑制通貨膨脹」。
美聯儲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乾這兩件事的。為了達到這兩個最終目標,美聯儲在平時設置有一些行動標記點。就業情況的標記點主要是觀測非農就業人數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這兩個指標;而通脹的標記點就是核心通脹率的變化。
我們重點說說通脹。在以前,對美聯儲來說,面對抑制通脹這個目標,美聯儲的行動標記點是這樣的:核心通脹率要是達到2%,美聯儲就得開始加息。但是去年8月份,美聯儲把這個行動標記點給改了,改成「允許核心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適度高於2%」。為什麼去年要修改這個行動標記點呢?因為疫情對經濟傷害太大了,不救市的話就要衰退了,衰退會帶來大量失業,這又影響了美聯儲的另一個目標,也就是尋求就業最大化。
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對抗經濟衰退和對抗通脹面前,美聯儲決定先把通脹風險放一邊,集中用流動性來對抗衰退。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們也講過,為了救市,美國政府背上的債務已經堆太高了,要是通脹到了2%就加息,政府自己都還不起利息,這可能帶來的更嚴重的後果就是政府破產和國家信用破產。
這也是為什麼,鮑威爾要一再強調,美聯儲會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而且他也很有理由。因為美聯儲的另外一個使命是擴大就業。鮑威爾說,美國的就業崗位比新冠大流行之前減少了約1000萬個,要恢復到最大就業率還需要一些時間。
這種情況下,陳凱的結論是,美聯儲今年的貨幣政策思路大概率還是以寬松為主,而且會力保美國股市的穩定,因為美國的股市是美國老百姓的核心利益所在,股市穩定,人心就能穩定。
美聯儲如何干預流動性
可是,美股會這麼聽話麼?
你可能要說,這有什麼難,美聯儲持續印鈔,錢不斷地進入股市,那不就把市場托起來了麼?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放在全球資產的賽場上看,美股已經很貴了,和實體經濟背離很嚴重,積蓄的泡沫風險很大。就算美聯儲不斷地印鈔,新放出來的流動性也可能會流出美國市場,去尋找更有性價比的資產。比方說中國。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陳凱在解讀央行那篇文章的時候,他推測說,今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可能會升到6.2。
你看,以前講過的,中國今年的金融系統管網加固工程,在這裡跟這條劇情線接上了。
不過,外資湧入可不完全是好事。今天的全球貨幣體系仍然是美元主導的。美聯儲的無限貨幣寬松操作,可不僅僅會影響美國。要是大量資本往中國湧,中國就需要提防輸入性通脹了。
國際資本還有一個不確定性是,它可不像你對A股和港股那樣有堅定的信念。要是它自己的本土市場出現了風險,或者在全世界發現了更有活力的地區,它就會毫不猶豫地賣掉現有的持倉,大量流出中國,去做全球範圍內的資產配置再平衡。
這也是為什麼,在鮑威爾、耶倫說話的前後腳,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在國內不點名地評價了這件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宏觀政策副作用已經逐步顯現,很擔心國外金融資產泡沫哪一天會破裂。
郭樹清還說,目前外資流入中國的規模和速度還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內,中國正在研究怎麼採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跨境流動,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
所以我們這些年一直在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防範匯率波動的風險。
說到這個,我們找兩天聊聊數字人民幣的推行進度吧。
好,以上是陳凱老師幫我們梳理的,關於美國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理解:
第一,美國還會持續地貨幣寬松,並且容忍通脹發生;
第二,這會給美股帶來背離實體經濟的風險,我們需要留心看看資本市場怎麼消化這些泡沫;
第三,對中國來說,國際資本湧入是大概率事件,中國當前快馬加鞭地在做金融管網加固,就是為了防止資本的大進大出,傷害我們自己的市場。
你可以記住這幾個結論,未來一年里不斷地提醒自己。
我聽完這套解釋有一個感受:以前中國有嚴格的資本管制,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還算有一個緩衝屏障。而現在,中美雙方對彼此的影響,已經越來越立竿見影了,這可能是我們將來要慢慢去適應的變化。而這也正是中國所追求的歷史級成長。
這樣的重大變化,我們應該在場,借助這些世界不斷向我們打開的新維度和新信息量,攀爬到更高的高度上去理解世界。
在私底下,我經常跟陳凱老師開玩笑說,他的願景應該是「成為資本市場里活到最後一集的男人」。因為他做了20多年的交易員,他攢下的對市場的閱歷,讓他在看到新變化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想到與之關聯的其它信息,和與之相似的某段歷史。這些都能幫他躲過風險、穩定情緒,作出對應的推演和判斷,從而在誘惑和風險都很多的資本市場里,以個人之力一集一集地活下來。這個戰績保持下去,他就能拿下這個很帥的人設標籤「活到最後一集」。
我看到留言里有不少同學對交易和更縱深的投資問題感興趣。你們可以在知識城邦里搜索陳凱的ID向他提問。另外,他的公眾號名叫「跟著諸葛學交易」,你通過公眾號也能找到他。
再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四十五歲的我在工作低谷,尋找人生選擇權」介紹 訪問作者:Vito 內容簡介: 如果有一天,你被老闆宣告只剩下60天的工作期限, 你會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放手一搏?就此放棄?或是活出新的人生? ★臉書粉專「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爬錨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四十五歲的我在工作低谷,尋找人生選擇權」介紹
訪問作者:Vito
內容簡介:
如果有一天,你被老闆宣告只剩下60天的工作期限,
你會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放手一搏?就此放棄?或是活出新的人生?
★臉書粉專「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真實人生故事首度出書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業績的表現還是沒有起色,就只能請你離開了!」
2020年,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失業人口不斷攀升。
在電商平台擔任業務主管的Vito是個跟你我一樣平凡的上班族,
認真勤奮跑業績,擁有自己的小團隊,卻在某日收到老闆的最後通牒。
他必須在短短兩個月讓業績提升到老闆的目標,否則就必須走人。
在高度壓力下,他面臨的不僅僅是失去穩定工作所帶來的生活動盪,
更必須面對人生裡反覆找上門來的隱憂──
當好不容易在社會上累積了成就,卻突然遭逢變故,一切歸零時,
我們還能怎麼走下去,應該要走去哪裡?找到下一個去向,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嗎?
人生過到一半,被迫掉進誰也不想掉進的低谷,
他無法逃避,那他要怎麼面對?
Vito將這殘忍的60天倒數,活成了一場自我覺察之旅。
除了試圖找出破解困境的辦法,重新回顧出社會至今經歷過的成功和失敗,
更細細體會處於低潮時的複雜情緒,釐清人生和工作之間的關係。
全書從倒數60天開始,詳實記錄他收到通牒時的驚慌心情,
面對人生可能再次失敗,隨之而來的迷惘和自我懷疑,
以及倘若真的失去工作,是要創業?找下一份工作?乾脆放一場長假?或是……
明明是被迫開始探索各種可能性,沒想到,
他反而找到了打滾職場幾十年來,未曾想像過的目的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即使失敗,即使看似失去了所有,選擇權永遠都握在自己手裡。」
一邊進行職場生存戰的Vito,一邊在網路上連載日記,和網友分享這段日子的真實經過。
起初是為了紓解自己,卻因字句誠懇溫暖,撫慰了上千同樣在職場中迷航的人們。
在本書,讀者將跟著Vito的腳步,面對失敗、走過失落,最後拾起重新定錨人生的勇氣。
作者簡介:Vito (蔣宗信)
大學讀的是工業工程,研究所選擇了企業管理。因緣際會下歷經了電子製造業、連鎖餐飲業、創業加盟業、新創電商平台等跨部門職務的歷練,不知不覺中成了一位跨領域、擁有多項職場技能、實踐由線下走向線上的O2O品牌工作者。
待過一些不錯的大公司,也窩過一些很有趣的小公司。累積過的失敗經驗遠比成功經驗豐富,曾創業失敗一無所有過、失業幾次砍掉重練過,但每回都幸運地從地獄裡重新爬起,至今依舊是個平凡的大叔。
2020年中開始斜槓寫日記,決定透過自己的故事,幫助在職場上迷航的人們找回自己、找到方向、找出下一步,跟著自己一起重新再出發,向人生的下一站幸福邁進。
作者粉絲頁: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出版社粉絲頁: 采實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爬錨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陪伴者常常很委屈:「我花這麼多時間在旁邊做他的啦啦隊,我一直不厭其煩地鼓勵他加油,他總是聽不進去,我陪他這麼久完全沒有意義。」
很多人鼓勵鼓勵著,就跟對方翻臉成仇。結果是有病的沒好,沒病的也一肚子惱。沒錯,所有意義被「加油」兩個字澆出火了。
憂鬱症患者不是運動選手。運動選手有自己天賦具備的爆發力,當他累的時候,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呼喊,就可以激勵他突破自己的底線,因為他身體維持著活火山的能量。
憂鬱症患者本身最大敵人就是沒有動力,內外都熄火了,他甚至連植物都不如,植物會獨自豎立,他完全像爬藤,不但找不到攀附的支撐,而且整個生命體都像在停機、關機、當機狀態,他不是沒有努力,可是他對自己就是無能為力。
加油這兩個字說得太簡單、涵義太簡單,簡單到像是冰冷的外交辭令,沒有鼓勵價值。
取自《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
*********************************
各位朋友,早安:
高姊的文風真厲害,儘管憂鬱症議題被寫了許多次,高姊就是能用文字營造出一種「人」味深重的氣氛。概念變得更有生命力,更能入心。
其中,「無動機症」是高姊常切入的核心概念之一。這一點能放在心上,我們便能對出現憂鬱或憂鬱症的朋友多些理解。
我自己這段時間有間歇性無力的狀態,靜靜一坐,或者緩緩地做些家事,腦袋放空,時間便飛快而過,所以能進行的事不多。高姊儘管會有憂鬱症這個朋友來拜訪,但她感覺起來真的能量旺盛,也許藉著今天晚上8點的直播,我也能被喚醒一些內在力量。
祝願您,能吃飽睡好精神飽滿,那是內在能量的基礎!
*********************************
這些勵志格言,並不是安慰
【文/ 高愛倫】
我們不能只做別人的酒肉朋友。對朋友,除了挽著手尋歡作樂,也要懂得察言觀色,提前關注與協助需要幫助的對象。
陪伴憂鬱症病患最好的方法就是「陪」與「伴」。
陪,用的是耳朵,專注聽他專注的事物。
伴,用的是同理心的伴同,如果他想的說的做的路數太偏差,就小角度的一寸一寸把他拉回來。總之,不要失之用力。
鼓勵憂鬱症患者最怕大量運用勵志格言,勵志格言對他們(也是我們),是一句讓人「立刻致死的格言」。患者內心常有很多無法肯定的矛盾,但卻非常確定他們有最厭惡的肯定句,諸如:
❶「加油再加油!」
陪伴者常常很委屈:「我花這麼多時間在旁邊做他的啦啦隊,我一直不厭其煩地鼓勵他加油,他總是聽不進去,我陪他這麼久完全沒有意義。」
很多人鼓勵鼓勵著,就跟對方翻臉成仇。結果是有病的沒好,沒病的也一肚子惱。沒錯,所有意義被「加油」兩個字澆出火了。
憂鬱症患者不是運動選手。運動選手有自己天賦具備的爆發力,當他累的時候,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呼喊,就可以激勵他突破自己的底線,因為他身體維持著活火山的能量。
憂鬱症患者本身最大敵人就是沒有動力,內外都熄火了,他甚至連植物都不如,植物會獨自豎立,他完全像爬藤,不但找不到攀附的支撐,而且整個生命體都像在停機、關機、當機狀態,他不是沒有努力,可是他對自己就是無能為力。
加油這兩個字說得太簡單、涵義太簡單,簡單到像是冰冷的外交辭令,沒有鼓勵價值。
我是一部車,你也是一部車,五臟六腑就是油箱,你有油,我也有油,但是我拋錨了,而且一時沒辦法找到關鍵解決的方法,如果只是不斷加油,就是溢油讓車子爆炸。
每個人看到患者都說加油,對患者而言,這往往是沒有情感的應酬話,不聽不怪罪,聽了嫌討厭。鼓勵患者也要「因材施教」,真的有心,鼓勵話就要說得有點心情與感情。
❷「想開一點吧!」
對憂鬱症患者說:「想開一點。」真的是滔天大罪的攻擊性形容,足夠讓他覺得你夠可恨。
他不是因為想不開而入鬱,他是因為入鬱才一臉想不開的樣子,甚至,他根本無警覺地已切斷思考判斷的念頭。
你以為他是哲人放空?不,他是空白犯傻,記憶相對減弱。
憂鬱症是負面思維與負面行為較多的模式,但這不是他的個人「選擇」,而是他沒有能力修正的「受制」。
一個討厭的人或事讓我不舒坦時,狀況好時我會在心裡大笑:「有這麼嚴重嗎?」相對的,當情緒不好時,我會在心中冷哼,盡快當他不存在。
可是遇到嚴重的障礙等級時,我就會念頭快速一百八十轉:「幹嘛這樣?」、「欺負人嗎?」、「你以為我不敢發作?」、「是哪一次事件讓他不滿意要整我了?」芝麻小事,轉眼讓你墜入漩渦黑洞。
歷經極好與極壞的日子,我非常能分辨:有些事的失分,是因為做了錯誤的選擇;有些事的失分,則是因為行為選擇了你。
❸「是你跟自己過不去。」
大量指導患者該如何如何,說多了,實在像指責患者是在跟自己過不去才會受困現狀,讓患者的挫折感更強。幫他開題,讓他腦袋靈活起來,最棒就是他能用申論題作答,這同時是他了解自己問題的方式之一。
對於不擅表達的患者,給他出選擇題,而且差異性盡量大一點,不要幫患者找答案,當他願意思考,他就有機會點燃能量。有些功課必須靠他自己繳作業,有些作業也要不斷溫故知新
❹「說出來就好了!」
半強迫誘導患者說話,以為患者說話就是最好的情緒宣洩,那真的只是你以為,你哪知患者很可能正蹲在情緒障礙閘欄裡,並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交談」。
陪伴者要伺機而言。憂鬱者既然形同植物,一個姿勢可以靜止很長時間,相形之下,拉起他就是活化他,但是不要催得太急,他沒有力氣坐起來、站起來、走起來、動起來……,你催得急他就乾脆不耐的放棄。
他不是你的運動員,你不是他的專任教練,你是陪跑員,能跑下去的基礎在於「你讓他願意」、「你讓他可以」,速度路線由他決定,如果他決定不了,你可以帶領,但這終究不是牽牛到溪邊喝水,如果你沒照顧好,到了溪邊牠還是不肯低頭喝水的。
笑匠也會演悲劇,你不觀察他內心的障礙,你就很難成為一個好的陪伴者,你的陪伴甚至是壓力。
❺「你瘋了嗎?」
當你指出他胡思亂想很沒有意義的時候,小心,他正在面對自己是不是瘋了的疑慮,你別闖禍了!
厲言是有勵志作用的,因為激發鬥志真的能產生童話般的神奇力量。但是陷入憂鬱症的人通常沒有競爭或致勝的意圖,請不要訓練他強大,不要用激將方式當作推動力,只要給他溫和的認同,讓他隨著心裡的吊橋擺動,或逐漸平穩吊橋擺動的弧度。
因為走在橋上要過橋的,終究是他。
❻「人在福中不知福。」
這句讚美很像打耳光,因為你把他的痛當成包裝漂亮的糖果。
他如果感受得到「福」,怎會鬱卒呢?
如果有福是實,鬱卒也是實,那很可能就是腦裡、心理、生理的內分泌失調。
當他需要調節傳導神經的螺絲鬆緊度時,就需要藥石配方的支撐,
如果重複強調「這裡沒有問題」、「一切都是好的」,
會讓他誤會自己被當成無病呻吟的矯情者,
他並不會因此而得到正面的拉力。
你要告訴他的是:「確實有點問題,但在醫療範圍內是可改善的。」
.
以上文字取自
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微笑下隱藏的其實是不安!一個微笑憂鬱症患者寫給自己的和解之書
博客來: https://linkingunitas.com/2juh4
誠品: https://linkingunitas.com/OTlLU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KLNiT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jtSqc
讀冊: https://linkingunitas.com/nseBj
三民: https://linkingunitas.com/YSOgB
聯經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linkingbooks/
.
已額滿 6/14已額滿_免費台南新希望健康講座_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83251235180580/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爬錨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四十五歲的我在工作低谷,尋找人生選擇權」介紹
訪問作者:Vito
內容簡介:
如果有一天,你被老闆宣告只剩下60天的工作期限,
你會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放手一搏?就此放棄?或是活出新的人生?
★臉書粉專「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真實人生故事首度出書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業績的表現還是沒有起色,就只能請你離開了!」
2020年,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失業人口不斷攀升。
在電商平台擔任業務主管的Vito是個跟你我一樣平凡的上班族,
認真勤奮跑業績,擁有自己的小團隊,卻在某日收到老闆的最後通牒。
他必須在短短兩個月讓業績提升到老闆的目標,否則就必須走人。
在高度壓力下,他面臨的不僅僅是失去穩定工作所帶來的生活動盪,
更必須面對人生裡反覆找上門來的隱憂──
當好不容易在社會上累積了成就,卻突然遭逢變故,一切歸零時,
我們還能怎麼走下去,應該要走去哪裡?找到下一個去向,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嗎?
人生過到一半,被迫掉進誰也不想掉進的低谷,
他無法逃避,那他要怎麼面對?
Vito將這殘忍的60天倒數,活成了一場自我覺察之旅。
除了試圖找出破解困境的辦法,重新回顧出社會至今經歷過的成功和失敗,
更細細體會處於低潮時的複雜情緒,釐清人生和工作之間的關係。
全書從倒數60天開始,詳實記錄他收到通牒時的驚慌心情,
面對人生可能再次失敗,隨之而來的迷惘和自我懷疑,
以及倘若真的失去工作,是要創業?找下一份工作?乾脆放一場長假?或是……
明明是被迫開始探索各種可能性,沒想到,
他反而找到了打滾職場幾十年來,未曾想像過的目的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即使失敗,即使看似失去了所有,選擇權永遠都握在自己手裡。」
一邊進行職場生存戰的Vito,一邊在網路上連載日記,和網友分享這段日子的真實經過。
起初是為了紓解自己,卻因字句誠懇溫暖,撫慰了上千同樣在職場中迷航的人們。
在本書,讀者將跟著Vito的腳步,面對失敗、走過失落,最後拾起重新定錨人生的勇氣。
作者簡介:Vito (蔣宗信)
大學讀的是工業工程,研究所選擇了企業管理。因緣際會下歷經了電子製造業、連鎖餐飲業、創業加盟業、新創電商平台等跨部門職務的歷練,不知不覺中成了一位跨領域、擁有多項職場技能、實踐由線下走向線上的O2O品牌工作者。
待過一些不錯的大公司,也窩過一些很有趣的小公司。累積過的失敗經驗遠比成功經驗豐富,曾創業失敗一無所有過、失業幾次砍掉重練過,但每回都幸運地從地獄裡重新爬起,至今依舊是個平凡的大叔。
2020年中開始斜槓寫日記,決定透過自己的故事,幫助在職場上迷航的人們找回自己、找到方向、找出下一步,跟著自己一起重新再出發,向人生的下一站幸福邁進。
作者粉絲頁: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出版社粉絲頁: 采實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