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星期三🌻早安大家😊
夫妻教养态度不一致是否发生在你家呢?
你家孩子会 “ 投其所好 ” 选择靠边站吗?
你们会如何处理呢?
#温馨提醒文字留言便好
#无需贴上早午晚问安图
#更无需贴上大大的emoji或gif
#感谢体谅与合作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39-/?fbclid=IwAR3gQxZpy2QEAfjjQ8M-V0NUDTPwMCZgTl6GwxgmG0VFy_ZlgulN_H3_Xm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5的網紅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一對情侶帶著原生家庭及生長經驗共組家庭,兩人有小孩後,過去的經驗就會交織在孩子的教養上... 在實務工作中發現,父母之間的觀念差異如果沒有覺察、溝通和協調,經常展現出不一致的教養行為,這樣的不一致將造成孩子許多的行為困擾,上學困擾可能就是其中一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
父母教養 不一致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同理孩子】實踐正向教養的家長都知道要「同理孩子」,但是當孩子使壞不受控制,甚至挑戰你的規矩時,要如何同理你無法理解的事?
今天的V友案例來練習該怎麼先同理孩子後解決問題~趁著外出辦事不帶嬰即時分享跟大家討論。
#不急著看我的說法請跟著文字揣測你要怎麼做?
📍來訊照刊:
我小孩1y5m,她就像你說的「永遠只發摟他的心」,一定要先做她想做的,她才有可能願意做你原本想要她做的
舉例來說,我希望他可以喝水,一直跟他說要不要喝水,先喝一口水等等的內容,但她就是哭鬧地指著桌上的饅頭,我跟他說你先喝口水,媽媽拿饅頭給妳吃,,她就是一定要拿到饅頭,其餘都不要!真的拿饅頭給他了,她也不一定會喝水,請問如果是您的話,您會怎麼做呢?
另外,她有時候能自己把飯吃完,有時候吃飯吃到一半會拿湯匙敲碗,總會把碗內的飯打的四處都是,我跟他說湯匙說要拿來吃飯的 ,所以不可以這樣敲,不順她意的時候,她就會把東西往下丟,她偶爾也會故意把她手上的東西往下丟,像是她一定要拿走我的鑰匙,當我跟他說媽媽要開門囉/媽媽要騎車囉,可以把鑰匙給媽媽嗎?她心情好就把鑰匙給我,不想給的時候就握的緊緊的,不然就會故意將鑰匙往另一邊放掉!真的很不懂為什麼!?
今天我自己心情很差,忍不住的就對她大聲了,甚至把她自己留在餐椅上,任她哭泣,大概1分鐘後,我就回到她旁邊,再次訊問他要不要吃飯,僵持幾分鐘後,她願意張開吃飯了⋯⋯
但我的作法很不對,我想聽聽大V您的建議
夥伴又追加了以下問題
剛剛她拿著水杯,我請她先放在桌上,她也聽得懂桌上的指令,但是她一聽到就把手鬆開,讓水杯掉在地板上。
我沒對他生氣,但就沒有理會她,她下餐椅後,看到水杯在地上,有自己撿起來。
剛剛我請她幫我拿手機,因為我在曬衣服,讓她有點小幫手的事情做,結果她拿給我之後,我請她幫我拿著,她也是故意放手讓手機掉下去。
我一樣不理會這件事情,轉身繼續曬衣服,
接著我請她幫我收一件衣服到房間,她就直接故意丟在地板上。
一早三次這樣故意的行為,我剛剛忍不住拿起她丟在地板上的小毛巾甩了他一下,她哭了,我也很自責難過,自己沒控制好情緒,但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用正面教養的方式面對她故意往下丟的行為!
📍你們都有想過上面的案例了嗎?接下來是我的部分囉。
我常收到你們的慚悔訊息,真的不要責怪自己啊~
正是你很愛孩子,很在意與孩子的關係,才會有的負面感受,為什麼我那麼努力了,孩子仍然無法走向期待的軌跡呢?
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教養需要時刻練習,每一次都會比上一次更好的喔!
以第一個案例「喝水」你覺得他犯了什麼錯?
1⃣️沒有將心比心
2⃣️不一致的規矩(孩子拿到饅頭後喝不喝水都可以)
為什麼孩子不想喝水?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不夠口渴啊!
如果你希望他多喝水請多運動,流汗喘氣後自然願意多喝一點。
🔸設下讓他口渴的陷阱
第二個案例也很常見~吃飯不專心吃。
忠實夥伴應該知道我是怎麼處理的吧😝
我家只要不認真吃飯就是收餐(沒有水果也不會給牛奶)到下一餐之前只有水。
於是我問了夥伴:為什麼孩子不專心吃飯要敲碗呢?
「因為想玩」
『可能是想下去玩或是覺得敲碗好玩,因為沒下去就敲碗,覺得敲碗也好玩』
「合理,那在孩子不想吃了想下去玩而敲碗的情況下,你做了什麼?」
『問她還想吃嗎?不吃就下餐桌』
「那為什麼你要不開心呢?」
『因為他吃很少,感覺像等等還有奶喝』
🔸找到問題了嗎?是大人過不去心裡那關,並且沒有做到對應的因果關係(不吃飯=肚子餓)
有些孩子食量就是比較小,何必追求他的食量,比起來喜歡吃飯,享受餐桌是更重要的事。
夥伴表示這部分他理解了,但想知道早上的行為該怎麼同理孩子呢?
📍我要先鼓勵你,你願意讓孩子當小幫手很棒,但是在挑選工作時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後面聊)
💡先來聊你對於孩子幫倒忙(掉水杯、手機、丟衣服、毛巾)的心情。
『為什麼你要不理會孩子呢?』
「因為我怕我會忍不住唸/罵她,我之前跟他講「不可以這樣往下丟,這樣就沒辦法再吃/喝/玩了」,她會笑著轉移焦點,然後我再說一次,她下次還是這樣」
「我也在想,是不是要盡可能不用到「不可以」這個詞彙,盡量正面引導她,但我真的覺得他有時候會故意這樣做,我在想他是不是想測試我會怎麼做」
孩子做每一件事都是有其目的,他可能想知道東西掉下來的聲音,想知道他掉落速度,想知道大人反應,想知道東西反應。
當你選擇「不回應」
孩子就會試試看再多做幾次,事情會不會改變?孩子只是很單純的想要知道自身與環境間的關係。
夥伴苦惱的詢問我,那他要怎麼反應好呢?雖然看過許多次大V說要同理孩子,仍然不知從何下手。
🌟請你先默念一次「孩子最愛的人是我,他做了什麼都絕對不是為了惹我生氣」 #大V的神奇魔咒
回到剛提到交辦工作的注意事項。
我鼓勵大家讓孩子加入生活,但在品項的挑選是得注意的,千萬要避免你單方面的交付任務。
#下方有案例
孩子永遠只發摟他的心,這件工作必須是他想做的,而且要讓他有成就感。
以夥伴的拿手機案例,媽咪忙著曬衣服,請孩子拿手機。
孩子配合的拿給媽咪了,媽咪要求他繼續幫忙拿,於是孩子放手摔落手機。
這次的交辦工作我認為不恰當
1⃣️孩子沒有藉由拿手機學習到什麼
2⃣️他已經拿來了卻沒有下一個工作(他想要學習更多)
如果是我會改讓他幫忙跟曬衣服相關的,以1y5m來說,配對襪子是不錯的工作。
請他兩兩一組配對好,再大一點可以讓他練習永夾子夾好。
💡再聊到心理層面,孩子會不會有不想幫忙的可能性?
夥伴告訴我,從來沒想過孩子是不想幫忙啊!
因為孩子一開始是配合的,但是幫忙一下就破壞或是走掉了。
📍這真的很常見,我們來舉個例:
在社會中,你有沒有遇過其實沒有很想幫忙,但因為被交辦而做的不甘願的時候?
我相信一定有,只是社會化的關係我們不會拿資料翻桌。
孩子也可能在接下任務的當下是「想幫忙」而走到一半「不想」
孩子總是隨心所欲,除非是他自己選擇的,才有可能比較專注(是可能不是一定)
💡夥伴們又問了「我如果都同理她,會不會很容易養出一個公主病或是容易心裡脆弱的小孩呢?」
同理不等於放縱,我們同理合理的部分,不合理的則由規矩承擔。
📍舉個例,超想要買愛馬仕好了,老公要不要同理我,買給我?
你的好友超喜歡你老公,你要不要同理他,把老公讓給他?
同理是有限度的~每個人家標準不一樣,有人能接受買奢侈品,有人能接受一夫多妻(亂說)
🌟這兩個誇張案例,讓我們明白~同理不是予取予求是有條件的。
為什麼不買愛馬仕給我?是因為不愛他嗎?
▶️不一定吧,很可能是他沒有錢,或是不覺得愛馬仕值得買
為什麼不把老公讓給他?
▶️因為有法律制約一夫一妻制(規矩)
「嗯,大V妳舉的例子很好理解啊~比教養的書還淺顯易懂啊」
聽到這句話我就開心了❤️❤️❤️
能把書上的理論讓你們理解吸收,是我寫教養文的主旨!
希望有天也能出版大V教養書吶~(想考個蒙特梭利證照增加專業度😝)
這次的夥伴對話真的好長,還有一些我沒有寫上來的~今天也有在群組跟大家討論以後V友案例怎麼呈現恰當,想聽聽你的想法:
你們會想看到完整的我跟他的對話,還是我精簡後的版本?
完整對話可能會內含許多媽咪們的焦慮心情,但是文章就變得很長,怕你讀不下去。
也有想過,還是臉書分享精簡的,但是詳細的連結到blog 有興趣的自己看?再告訴我啦!
#大V聊教養
#難得不帶嬰兒的少女心自拍😝
#好亮育兒日誌
父母教養 不一致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贊成打小孩的人主張打小孩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犯行與懲罰直接相關,打完之後就可以繼續過日子,不像沒收與禁足等長時間的懲罰所帶來的那種揮之不去的恨意。反對打小孩的主要論點則是:打小孩會讓暴力成為做錯事情得到的搭配回應。研究則支持「打小孩會帶來錯誤教訓」的觀點。
無論你對於特定懲罰的優缺點有什麼看法,都應該採用幾條大原則。
第一,懲罰應該跟犯錯的程度成比例。
第二,過程必須公平,類似的情況有類似的回應。
第三,假如要讓孩子心智維持健全發展,就需要有界限;要是沒有規則也沒有後果,你可不是在幫他們。
第四,使用任何力量都必須有節制,而且要適合當下的情況;絕對不能在氣頭上處罰。
取自《為什麼你這樣想,他那樣做?日常倫理學的思辨與解答》
***********************
講真的,很多父母使用體罰的時機點,就正是自己在氣頭上的時候。可是,這一點自我節制,其實父母很難做到,所以打小孩很容易流於發洩父母本身的情緒。
然後,只要家庭中使用體罰,常會有父母教養不一致的情形。即便是同一個父母實施體罰,也常因情緒波動有高有低,有不同的體罰強度。
還有一些父母,因為體罰孩子出手過重,自己內在會有罪惡感。所以之後會再搭配寵溺的教養手段,容易自己破壞自己的原則,類似「打你一巴掌再給你一顆糖」。
所以為什麼體罰不利教養,其實不難判斷。更別說體罰常造成身心創傷,容易對孩子的自尊自信有負面影響。
不過,也許將來時空環境轉變之後,我的想法也有要調整的地方。這便是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常幫助我們省思,不輕易下結論。
這一篇是這系列最後一篇了,藉著教養議題,練練頭腦是不錯的事情。昨天晚上又濕又冷,還有不少父母一起來討論青少年議題,跟大家一起笑一笑,一起感受現在教養孩子的困難,也有家長流了淚,幾位家長給予我正面的回饋。
我很珍惜我的工作,我也很珍惜跟不同朋友連結的機會。願我能提升父母的價值,父母也能在回家之後提升孩子的價值。祝福大家!
***********************
小孩子與管教
【文/ 賽門‧隆斯塔夫】
我父親跟我說,以前他回家時,有時候會覺得我怎麼生了癬。事情是這樣的,我母親偶爾會拿木頭湯匙打我,而我腿上那一圈圈洩漏秘密的紅圈,就是湯匙的圓邊弄出來的。相較於後來其他人的處罰,這還算相當輕。我在家「被拖鞋打」,在學校挨皮帶抽、棍子打,還有一回讓牛在錯的時間跑出去,結果被親戚拿手上的烙鐵燙。就我所知,受體罰從來沒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疤痕,身心皆然。
但我從沒打過我的孩子。不是因為他們乖得不尋常,才怪。他們各個都是頑抗的搗蛋鬼,但通常他們就只是做小孩子─挑戰界線啊諸如此類。儘管如此,我有一回還是忍不住對我兒子大發脾氣,衝他吼:「別像個小孩!」「但我就是小孩啊!」他回嘴。這話讓我完全沒了脾氣。
我太太跟我選擇不打小孩,但這不是施行某個我們討論過、有共識的政策所造成的結果,純粹是其他方法似乎奏效。比方說,我們有時候會把不乖的孩子留在他們自己的房間,把門關上,但沒有鎖上。我們還有別的作法,例如沒收心愛的玩具,不給他們。
儘管大量證據顯示打小孩會有反效果,但法律(全澳洲皆然)仍允許父母用有節制的力量打小孩。理想情況下,打不是為了讓孩子怕父母,而是讓孩子了解做錯事會造成不舒服的結果。贊成打小孩的人主張打小孩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犯行與懲罰直接相關,打完之後就可以繼續過日子,不像沒收與禁足等長時間的懲罰所帶來的那種揮之不去的恨意。反對打小孩的主要論點則是:打小孩會讓暴力成為做錯事情得到的搭配回應。研究則支持「打小孩會帶來錯誤教訓」的觀點。
無論你對於特定懲罰的優缺點有什麼看法,都應該採用幾條大原則。第一,懲罰應該跟犯錯的程度成比例。第二,過程必須公平,類似的情況有類似的回應。第三,假如要讓孩子心智維持健全發展,就需要有界限;要是沒有規則也沒有後果,你可不是在幫他們。第四,使用任何力量都必須有節制,而且要適合當下的情況;絕對不能在氣頭上處罰。最後,要耐心教導你的孩子了解你訂規則的根據,以及這些規則為何合理,這樣對他們有一輩子的好處;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的孩子將能接受好的、合理的規則,同時能挑戰以強迫方式實施的無理規則。
***
問題
你有沒有考慮過:你制定規則、實施處罰的方式,將形塑孩子如何看待正義與暴力之間的關係?
***
明確來說:
◆ 你是否有讓自己跟上與體罰孩子的功效相關的最新研究?
◆ 你確定自己在家實施的規矩不僅公平,你的孩子也能理解嗎?
◆ 根據你孩子的情況─年齡、性別、過往經驗等等,你的處罰恰當嗎?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懲罰男孩跟女孩,是否公平?
◆ 決定出手懲罰時,你是否冷靜節制?
◆ 你是否根據成長過程中的時間與地點,為你的孩子制定適合的界線?太多家長試圖複製自己小時候的情況,但世界已經不一樣了。
◆ 你是否尊重你孩子的尊嚴?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什麼你這樣想,他那樣做?日常倫理學的思辨與解答:劍橋哲學博士親擬96道日常選擇,519個延伸思考,揭開生活大大小小決定背後,不同的哲學思考運作!
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840523
.
免費雲林斗六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31518593550668/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父母教養 不一致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一對情侶帶著原生家庭及生長經驗共組家庭,兩人有小孩後,過去的經驗就會交織在孩子的教養上...
在實務工作中發現,父母之間的觀念差異如果沒有覺察、溝通和協調,經常展現出不一致的教養行為,這樣的不一致將造成孩子許多的行為困擾,上學困擾可能就是其中一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追蹤我的youtube頻道,或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即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父母教養 不一致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父母教養態度的不一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音/曾正奇諮商心理師一對情侶帶著原生家庭及生長經驗共組家庭,兩人有小孩後,過去的經驗就會交織在孩子的 教養 上...在實務工作中發現, 父母 之間的 ... ... <看更多>
父母教養 不一致 在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分享:夫妻教養不一致是常態,很正常!... 的推薦與評價
的是父母,夫妻結婚本來就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原生家庭培養的個性影響教育,應該學會放手及尊重。 第一父母給的教育是建議,而不是決定,教育方針不同考量經濟預算和孩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