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慘澹傳說】作者親身經驗
。
因為寫書,所以大略理解了出版過程與出版業的艱辛。
一本書,作者大約花半年或更久書寫,之後編輯、校稿、邀請推薦、排版來來回回至少3個月。可以這麼說,一本書耗費一群人一年才誕生出來。
後續半年是書的宣傳期,一般是網路推廣、簽書會及廣播節目,作者無償出席演講、接受訪談以負推銷之責,增加書的知名度,刺激購買慾。
那麼作者的版稅怎麼算?非書本定價,而以出貨價乘以一定比例(各出版社計算率略不同),每本版稅約可得20~30元間,比想像中少很多。有人會說,那就賣很多本啊,也沒有,以漫畫實體書來看,1997年《航海王》單行本第一集以一間書店計算年銷有萬本,但2020年很紅的《鬼滅之刃》一集也才大約300多本,所以你猜「都是字、很少圖的書」會賣多少?
。
不可否認的,網路時代讓閱讀、消費習慣都改變了,2010年新書首刷有7000本或上萬本,但近幾年一直往下掉,印刷廠說現在首刷降到3000本、2000本、1000本…。。書能賣幾千本就是暢銷書榜首了,更讓出版社感動不已,因為更多的書連千本都賣不到,而無論是國外翻譯書或新開發的作者書,都要2000-3000本才會收支平衡。那麼,出版社到底怎麼維生?實在是個都市傳說。
書的銷售策略不能再傳統下去,需要多角經營,或者養成作者個人品牌。不過我個人非常喜歡紙本書啊,尤其是帶去廁所閱讀幫助通腸,所以看到出版社統計的心靈療癒類銷量(網路或書店賣出去的),以新書出版半年間的計算,最好的不過數千或勉強近萬,最慘的還只有個位數,看了真是辛酸,一年的籌劃只有這樣,也難怪寫書的、作書的都相當灰心。
(上述為心靈心理類,其他親子童書和財經管理類的銷量會比較高)
。
坊間新書打完折多座落在300元以下,約莫一個中價位餐廳的套餐錢,是否愛書的大家來養成一個習慣呢?把一個月的其中一頓變成買書錢?
敝人在下我也要出書了,面對書市還真是膽顫心驚,希望不要首戰即終戰啊。
打廣告:
2021/1/17台北簽書會(金石堂信義店,近永康街、大安森林公園)
2021/3/20台中簽書會(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40246台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啦好啦我知道你還沉迷在亨利卡維爾比女主角還大的胸部之上,但其實NETFLIX的獵魔士是有原著的啊!而且你最近也看到原著作者大聲稱讚亨利演得好,影集拍得好,就知道他一定拿到了一大筆錢龍心大悅啊! 因為原作者其實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經濟學家啊! 永遠不爽的經濟學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Andrzej...
「版稅怎麼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如果是用實際銷售數量來計算版稅, 例如:1-5000本=6% 的評價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當作家到底會賺死還是餓死?揭開版稅的計算細節!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版稅怎麼算 在 [閒聊] 一般的輕小說作者收入推算 - PTT評價 的評價
版稅怎麼算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作者如何避免踏入合約雷區?】全文請見 Matters >> https://pse.is/R8AD5
著作合約的精神在於保障作者與出版社彼此與確立具體的權利(#我可以得到的)與義務(#我得付出的)。
為了讓合約可以有效運作,它必須儘可能設想到所有情境,並且白紙黑字地描述出來。
過去出版社與作者兩兩站在「文化」的陽光下,選擇以「默契」、「信任」帶過那些咬文嚼字、市儈的繁文縟節,卻投射出了巨大的陰影。
如今,看懂「著作授權合約書」已是所有寫作者的工作素養之一。
但它畢竟像法律文件一般,充滿拗口與劃分權益的字眼,總讓人在閱讀時感到「毛骨悚然」、甚至會讓人覺得:「難道你以後是要抓著這點告我嗎?」
但這樣的擔憂,也可說是雙方彼此彼此。
在閱讀合約之前,作者或出版方,都應該要先釐清各自的需求與認知,先知道自己有什麼權益要維護、有哪些風險要承擔,先做好預期的心理準備。
作者與出版社都可以透過各自的代理人來處理合約事宜,只要都先清楚掌握自己的需求即可。
作者要什麼?
身為作者,在寫作的當下或完成後,務必要思考這本書「為何要出版?」、「出版給誰?」、「自己想要從出版這件事中獲得什麼?」以此為發想,試著就以下的問題做出預期,再看看出版社的回答是否可以滿足你:
・我什麼時候要交稿?
・我要用筆名嗎?
・我要怎麼交稿?
・我要校稿嗎?
・我可以決定排版與封面嗎?
・我的書什麼時候會出版?
・我的書會賣幾本?
・我要出錢嗎?
・我可以拿到多少錢?
・我什麼時候才拿得到錢?
・出版社會偷印我的書嗎?
・我可以拿到贈書嗎?
・我買自己的書要錢嗎?
・我可以自己賣書嗎?
・我的親朋好友想買書,有打折嗎?
・我可以拿到排版電子檔嗎?
・我的書會做成電子書嗎?
・電子書的版稅怎麼算?
・我可以有免費電子書嗎?
・我的書賣得到中國(國外)去嗎?
・我要幫忙宣傳嗎?
・出版社會幫我約通告、演講嗎?
・我上通告、演講有錢拿嗎?
・我的書會賣多久?
・我的書賣完怎麼辦?
・我的書賣不完怎麼辦?
・我可以換一家出版社嗎?
全文 Matters>> https://pse.is/R8AD5
by #M編
------
為了檢視與再次提醒自己投身編輯與出版工作以來的所學與感受,開始了「編輯的事說來話長」寫作計畫。(https://matters.news/@Morphy)在Matters發表的文章中,會盡量整理出完整的編輯與出版工作流程,以實務的「#編輯術」精神,提供有志者參考。這些僅是一介菜鳥編輯的工作筆記,但期待以這些基礎的工作常識,讓所有編輯台上的出版人們,可以走得更久、更遠。 #和我一起成為編輯吧 #M編的出版鍊成陣
版稅怎麼算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只看見版稅好少,卻沒看見機會好多!】
最近書市特別熱鬧,
不過不是搶著買書,
而是在戰作者版稅
怎那麼少?
竟然只有10%!?
而且還是由
已經出書的作家點燃戰火,
果然,網上一片烽火燎原。
有人罵出版社黑心、
有人嚷著還不如自己出書、
有人慶幸還好沒當作家。
蹭熱喊燒的多,
深入了解的少,
願意佈局的少之又少。
你問我怎麼看版稅這事?
很簡單,問題拆成
三個面向看就懂了。
一、作家只拿10%,那90%去哪了?
其實那時,
我答應寫書時,
看到合約上寫版稅10%,
著實吃了一驚。
「原來作家的
版稅這麼少啊!」
但當我了解出版文化後,
才發現,出書就是
你和整個出版、營銷體系,
共同研發商品的過程。
作家版稅怎麼算?
簡單來說,就是:
定價*印刷量*版稅率
假設一本書300元好了,
版稅率是10%,
作家一本書就賺30元。
那其他跑到哪裡了呢?
首先是是經銷商,
經銷商跟出版社進書,
大概是5折左右。
所以300元的書,
經銷商就是用150元買,
一下子只剩150元利潤,
讓你和出版社共享。
但還沒結束,
因為成本都還沒扣完。
「老編垚順的出版手帳」
曾寫了篇文章探討其他成本:
紙張8%—10%;
印刷7%—9%;
製作6%—8%;
人事10%—12%;
行銷1%—2%。
用最低來算好了,
總共大約佔32%
當然,
這中間依據各出版社,
有不同的調整空間。
好,一本書出來,
50%成本用在經銷、
32%成本用在製作和行銷,
扣下來還剩多少?
沒錯,大約是18%,
你版稅8%,出版社利潤就10%;
你版稅10%,出版社利潤就8%;
你版稅12%,出版社利潤就6%。
雖然我覺得
出版社應該沒拿那麼少啦!
但說實在也多不到哪裡去。
二、那我自己出版自己賺就好啦!
也許你會說,
那我幹嘛給出版社出,
我自己寫、找人設計、
找印刷廠印、找通路鋪貨,
版稅全部自己賺,不是很好嗎?
是很好,
不過我懷疑,
什麼都你自己來,
你還有心力寫作嗎?
除非你未來想開出版社,
或者想體驗一本書出版的過程。
不然專業分工,會比較有效率。
當然,
我有朋友開公司,
自己出版,成效也不錯。
所以還真沒絕對對錯。
但我很喜歡
一個概念,叫做「讓利」。
把利潤讓給出版社,
看似你少賺了錢,
但你賺到更多的時間。
同時,
也賺到出版社的資源:
人脈連結、曝光度、一手資訊等。
這對剛要崛起的素人,很有幫助。
但如果你是知名網紅,
那就另當別論。
三、作家版稅這麼少,怎麼活啊?
欸,我得承認,
要靠版稅過好生活,
的確不容易。
但我喜歡把事業,
比做一支籃球隊。
「出書」像是「控球後衛」,
是你事業的發動核心,
他不會讓你一夕致富,
但會串連起整隊的攻勢。
好的控球後衛,
往往助攻大於得分。
助攻指的是「影響力」,
得分指的是「版稅收入」。
我常說,
書是「有價名片」,
你發名片,人家就只是收起來;
但你說出過書,人家為之驚艷。
我也常說,
書是你的「影分身」,
你不用費盡唇舌,
到處說你有多厲害。
書會幫你說,
而且全年無休。
我很多機會,
都是別人透過我的書,
才找上門來的。
這都是「版稅」
無法衡量的隱藏效益。
所以,別因為版稅低,
就覺得出版社對不起你,
就覺得滿腹才情受委屈。
第一,你不懂出版的背後成本
第二,你不懂版稅是可以談的
但前提是,
你得先寫出第一本,
證明你行!
再來爭取你想要的價值。
這點,我幫不了你,
但你可以先從
停止吐槽和抱怨開始。
相信我,
省下吐槽和抱怨的時間,
足夠你寫出一本書了!
#歡迎分享
#在誠品看見我的新書了耶
#關於出版成本部分歡迎補充
#我會持續寫書因為助人又利己
版稅怎麼算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好啦好啦我知道你還沉迷在亨利卡維爾比女主角還大的胸部之上,但其實NETFLIX的獵魔士是有原著的啊!而且你最近也看到原著作者大聲稱讚亨利演得好,影集拍得好,就知道他一定拿到了一大筆錢龍心大悅啊!
因為原作者其實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經濟學家啊!
永遠不爽的經濟學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喔他也是巫師系列遊戲的原著作家!
人生其實就是這樣,有的時候你會中,有的時候你不會中。安傑·薩普科夫斯基其實原來是個經濟學家,在波蘭的政府直轄的機關中工作,是個非常不錯的穩定公職。但忽然之間,波蘭改革開放,他很快就要失業了!對一個經濟學家來說,失業就等於沒有經濟可以分析了呀!
於是他把腦筋動到其他的營生上。
他決定要成為全職的小說家,但當時的波蘭沒有全職的小說作家這回事-當然更沒有人看好他。
就算沒人看好又怎麼樣!經濟學家的分析能力可以打敗一切!
於是他參加了雜誌的小說獎,身為經濟學家的他,經過精密推演,發現在當時波蘭的奇科幻小說界還是以科幻和政治諷刺小說為主,其實根本沒有經典的奇幻小說類別,要如何脫穎而出呢?
寫奇幻。
要如何在三十頁的規範內寫到得名得獎還有獎金可以拿呢?
最好是重新描述經典童話,讓大家能夠有熟悉的立足點來做比較,卻又能夠有翻案的驚喜。
要如何寫出讓人經驗的經典童話翻案文呢?
把經濟學的需求與供給代入:如果這是一個經常有各種妖魔鬼怪出沒的世界,那麼人們一定會需要專業的除魔士或是獵魔人。總不可能老是把工作交給毫無經驗的鞋匠之子吧?(或者住在與世無爭的樂園裡面只愛吃喝的小矮子吧!)
不知道人力銀行怎麼想這種超自然人資?
於是經濟學的那隻隱形之手,就推出了專業的超自然對抗從業人員,獵魔士這個職業就此誕生。
然後有一年,有一家波蘭的小小公司叫做CD Projekt跑來找當時已經非常有名的暢銷奇幻作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詢問可否拿小說裡面的主角和世界設定來做遊戲。安傑·薩普科夫斯基當時覺得其實不一定可以,所以就拿了一小筆授權金,著作系列隨便他們用。
然後,改編自小說【獵魔士】的巫師系列遊戲三部曲,全球賣出兩千五百萬套,銷售額突破兩億五千萬美金。
但是,安傑·薩普科夫斯基還是很不爽,不是因為小說作者是自己但大家不知道而不爽,而是因為他媽的他不是簽版稅約啊!所以不管遊戲賣再多套,他老兄一點都沒辦法多賺啊!
而且更怒的是,小說明明是遊戲的原著,1986年就出了,但是許多遊戲玩家因為是在遊戲之後才接觸到原著,所以就產生了【魔戒抄天堂】效應,安傑·薩普科夫斯基被大家誤認成改編遊戲的小說作家,所以他還是不爽!
以上這幾段都是他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當面告訴我的不爽。拿到2016年世界奇幻大會終身成就獎的老爺子真的很不爽,而且他不但不爽,也很樂意告訴所有人他的不爽。不知道是不是經濟學家看世事多了,滄桑的話語中依舊是非常的憤世嫉俗。
歐巴馬還我書!
好啦,2011年的時候,歐巴馬拜訪波蘭,波蘭總理把【巫師】第二集跟老爺子的奇幻小說原著當成國寶一併送給歐巴馬。這下子老爺子出人頭地獲得了國寶級的待遇了,照說應該很愉快吧!
不!老爺子還是非常不爽!因為波蘭外交部事出突然,要送給歐巴馬小說的時候才想到啊靠不對,我手上的【獵魔士】都是波蘭文的版本啊!一定要送英文的怎麼辦呢?於是他們就把腦筋動到老爺子頭上來!他們十萬火急的派了穿西裝打領帶的外交人員坐著專車殺到老爺子那邊,死求活求的要到了一套【獵魔士】英文版,才趕上送給歐巴馬的盛典。
那麼老爺子哪裡不爽呢?直到數年之後我跟他喝著啤酒聊天的時候,波蘭外交部還沒有還給老爺子一套英文版的【獵魔士】!所以這等於老爺子被占了便宜!就算只是一套小說也是不行!不爽就是不爽!經濟學家不能接受沒有等價交換這種事情!
但是,老爺子接下來一定是會比較高興了!因為NETFLIX宣布拍完了改編自【獵魔士】原著的影集!而且還聘請老爺子當創意顧問,老爺子在新聞稿中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跟NETFLIX合作,並且忠於原著的將小說改變成影像!但是老爺子啊,我很清楚其實你高興地還是終於有機會獲得合理的顧問費,而不是一次授權就把權利賣光光啦!補充一件事情,後來獵魔士上映之前老爺子忽然又大讚遊戲跟影集都拍得超好的:顯然你就知道念了那麼多年,遊戲製作公司終於受不了碎碎念,跟他重簽了一個顯然有版稅的合約啊哈哈哈哈~~~~難怪他最近都只會說好話~~~~
祝你能夠大發利市,安傑·薩普科夫斯基老爺子!乾杯!
蓋亞文化
http://www.gaeabooks.com.tw/events/2014_10_Blood_of_Elves/
版稅怎麼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們經常在商業雜誌裡,看到很多股市名人,他們接受專訪、分享投資的心法,好像喔只要學會投資,賺錢就永遠不會是一件難事。
但你知道嗎?有很多投資的老手都掉過一個坑啊,那就是當他們的資金部位,還太小的時候,就算帳面上有賺錢。
但是事實上,到了年度結算,他們就發現喔他們所賺的利潤,根本都被那些進出市場的手續費,所有都吃掉了!於是呢,等於一整年都白忙了一場。
這就讓我們學到一個經驗,要是想要投資操作,就一定要有某個程度的資金水位,跟避免頻繁的進出市場,以免你白白浪費心力。
不過說到這裡喔,我並不是說上班族啊、小資族啊,那些手上沒有大筆資金的人,真的就沒有辦法靠投資賺錢。
而是我想要邀請你想一想,投資、投資,你也得要先有第一桶金,有那個「資金」,才能夠去「投」嘛!
而那個最基本的「資金」要怎麼來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先「記帳」跟「踏實存錢」!
當你聽到這裡的時候,你可能會大翻白眼,心裡想~拜託,我以為裘老師要跟我講什麼厲害的東西,結果是這麼老梗的「踏實存錢」。
沒有錯喔!我知道「踏實存錢」可能沒有什麼樣的新意;但這件事情,可不是我個人的見解而已;我最近啊剛好讀到一篇報導,也非常呼應這樣的觀念。
在天下雜誌的一篇報導,叫做「跨國金融家的投資3秘訣」這裡面。這個受訪者是德意志銀行,前台灣區的總經理~吳均龐先生。
他就指出喔,年輕人常見的錯誤理財心態有3個,分別是「用耳朵聽、看故事模仿」,跟「從電視或電影,去想像富有的生活品質」。
我們先來看「用耳朵聽消息」喔!
這很好理解,就是聽到股市老師,或者有人跟你報明牌、內線消息這時候,你就閉著眼睛跟著買;但其實這種投資方法,它的風險很大,賠錢的機率也很高。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看故事模仿」。
就是按照理財書上面的經驗照著做,比如說「只要懂10檔股票就能夠致富」這樣的觀念;於是呢他跟著買。
但是吳均龐先生就指出喔,如果賺錢是這麼容易的話,這些理財專家還需要出這麼多書嗎?
他們大可以專心的投資,讓他們可以賺更多嘛,他何必去賺這微薄的版稅呢?
而接著的第三點,也就是最致命的,就是「學電視、電影這些主角,過日子的方法」。
所以呢,食衣住行,凡事注重氣氛、品味。在這樣的狀況底下,花錢、刷卡買名牌都不手軟;於是就造成習慣性透支的結果,難怪永遠留不住錢啊!
我知道喔「踏實存錢」這四個字,不是一個會令人開心的訴求,但我必須強調,我不是要你不要買衣服、不能喝手搖飲。
能夠「踏實存錢」的真正關鍵,是在於花錢之後,你要馬上的去「記帳」;否則啊你很可能不是沒有錢喔,而是搞不清楚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這會讓你一直活在,怎麼賺都沒有錢的「感覺」裡面!而這樣的「感覺」很抽象、很不具體。
就算你現在的薪水不多,當你學會記帳,最起碼就能夠清楚的去看見你的金錢流向,你知道自己錢花到哪裡去了!
而進一步就更能夠清楚,自己的資金缺口在哪裡,想要彌補這些缺口,你也才知道要補多少?
否則呢,你就只會「感覺」上,收入好像變多了,而幻想著財務狀就會變好。
但事實上,要是你沒有先學會踏實的存錢,你的收入一變多,只會讓你的消費慾望更大,於是花得更多;這樣子一樣留不住錢,甚至於變成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說到這裡喔,跟你分享金融投資市場上流傳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啊,亞馬遜集團的總裁~貝佐斯喔,他在一個宴會上面,就遇到美國的股神~巴菲特。貝佐斯呢,就趁機向巴菲特請教。
跟他說喔:「大家都知道你投資的秘訣,其實很簡單,但為什麼總是只有少數人,能夠跟你一樣,靠著投資變成一個有錢人呢?」
沒有想到喔,巴菲特他想都沒有想,他就回答貝佐斯。他說喔:「那是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有錢』」。
而巴菲特所說的「慢慢變有錢」,就是回歸投資理財的基本功啊!
務實的做功課,弄清楚自己真實的財務狀況;接下來找尋真正有價值的標的,並且長期的去持有它。
而回到你我身上,第一步就是先做好自己的財物功課,那就是「記帳」和「踏實存錢」。
你可能不知道喔,即使像巴菲特這麼富有的人,他也是靠著踏實的記帳,才能夠有效的去控制預算,讓他的風險跟報酬,一直在一個最好的平衡狀態裡。
也就是說喔,唯有「記帳」才能夠去區分出,哪些資金可以用在投資市場裡面?而有多少的資金比例,必須要存下來,才能夠去做好風險的控管。
所以說喔「記帳」和「踏實存錢」,雖然是萬年老梗,但是啊有用的梗,就算它再爛,只要能夠讓你變有錢,它就是好梗,不是嗎?
只是很可惜的是喔,我們一般熟悉的理財課程,它只會教你機械式的記帳,但是卻沒有教你理財背後的「心法」。
這也會造成有很多人,都有記帳的習慣,但是卻始終不知道如何去「運用」記錄下來的數字?
把這些數字做為每個月,甚至於是每年度的財務規畫的檢核點;透過這樣才能夠幫助自己,更有效率的去管理好金錢。
而再加上花錢享樂,本來就是天性,要是你不懂「理財理的不是錢,而是你的慾望」這個觀念的話,你自然就留不住任何錢。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你處理慾望的方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小測試喔,你馬上就會知道答案。
我想請你試著回想看看,在你的生活裡,當你看到一個很喜歡的東西,喜歡到捨不得把它放下來的時候。
你是會毫不手軟的直接買下來,把信用卡拿出來刷了再說,還是先理性的把它放下來,一定要貨比三家,確定選到最便宜的才買呢?
無論你選那一種喔,我想要問你的是這種花錢的直覺,會讓你聯想到你的爸爸,還是你的媽媽呢?
在你印象當中,他們花錢的習慣,是不是造就了你今天花錢的模樣?!
沒有錯!我就是在提醒你,你從小看著父母親他們到底是怎麼花錢;你很有可能就是照著做啊!
你並沒有去建立起,屬於你自己的金錢價值觀;所以呢,你要不是亂花錢、就是變成守財奴。
這也是一般坊間的理財老師,他並沒有辦法教你理財「心法」的最主要原因。這背後的道理簡單,一個是他們可能沒有心理學的背景。
他當然看不出來,理財的背後的心理動力,是要先面對慾望;而慾望影響一個人的模式,竟然要追溯回他的原生家庭。
再來,就算老師他懂心理學的因素,但他也不會真正的教你。因為啊,他要是把你教通、教透了…
原來你的很多行為,都是受家庭的影響;那大家就會開始清醒過來,可能就不會再拿更多的錢,來投資他所報的明牌啊!
要是你也想要清醒過來,願意開始管好自己的錢,那我會很鼓勵你,加入「啟點線上學苑」,我們最近推出的【理財心裡學】課程。
【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是嘉玲老師融合了「心理學」,和「財務管理」這兩個大架構。
札札實實的跟你說通、說透,那些一般在理財課程裡面他們不會教,讓你能夠從「知道」,也能夠「做到」的關鍵心法。
嘉玲老師還會一步步的陪伴你學習,所有「踏實存錢」你所需要知道的事情。像是呢,記帳的原則跟實作的技巧。
怎麼樣編列預算、怎麼樣去檢核自己的支出,去釐清自己用錢的模式,然後算出可支配的所得,並且控制自己的心理帳戶?
我們會用最務實的方法,培養你的富體質。
其實存錢的過程它很無聊,我們都知道。但要是你還搞不清楚,那些無明的慾望到底是怎麼來的?
你只會一直被慾望牽著鼻子走,這也是巴菲特他說,沒有人願意「慢慢變有錢」的最大障礙啊!
你想要穩定的慢慢變有錢嗎?還是你想要讓自己處在一個「為什麼這麼窮?」或者是「為什麼錢老是不夠用?」;處於一個很大的疑惑,這種狀態底下一直下去嗎?
【理財心裡學】會從最實務的操作,幫助你看見原生家庭為你帶來的金錢觀念,陪伴你穿越自己的慾望。
你不用活得很拮据,就能夠有效的存到錢;這才是這門課,最難能可貴的價值所在。
我常常說喔,投資自己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而其次是「現在」。健康的財務,更是越早起步越好!
歡迎你現在就加入【理財心裡學】的線上課程,幫自己打造一個富足的未來!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談到的這一個主題,關於你的財務。
【理財心裡學】是我們最新推出,為你準備的課程。我們的真實人生,財務它是我們跟這個世界接軌,的一個最重要的物質連結。
當你能夠圓滿它,你在自己的內在探索,和生命圓滿的路上,才能夠真正的完整。歡迎你的加入,關於課程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附上連結──
影片內容參考: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248&eturec=1&ercamp=home_hot
跨國金融家的投資3秘訣:你我皆窮人,別妄想單靠理財致富
版稅怎麼算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優質粉絲動員令!一人一問卷,讓我們做得更好!!】
讀者回饋問卷:https://goo.gl/xTDgOp
全文請見: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33839/
從卡帶、CD、mp3到網路付費下載,我們聽音樂的方式一直在改變,現在更興起一股串流音樂的大革命,除了KKbox、Spotify,最近蘋果、Google、Youtube都加入了這場戰局,其中,包月制的付費機制,讓我們一個月只要花不到150元的月費,就能把串流平台上的音樂都「聽到飽」。但我們都還記得,2014年,流行天后泰勒絲,因為不滿版稅的分配,先是大舉宣佈退出Spotify,後來卻又加入了Apple Music,到底串流音樂包月制的商業模式,對音樂產業是幫助,還是破壞?
要了解串流音樂平台,我們可以先從這個產業的營收分配模式來看,根據Spotify公佈的拆帳公式,營收的30%是平台的營運費用,剩下的70%,則是依照單曲點擊率佔總點歌曲擊率的比例,分配給歌手、唱片公司以及版權公司。
螢幕快照 2015-10-19 下午3.16.50
而串流音樂本來的構想,是希望能夠讓好的音樂,能夠更快的傳播出去,因為在月費固定的情況之下,多聽幾首歌也不用多付錢,大家也更願意聽聽看以前沒聽過的新歌,新人也有更多的曝光機會。雖然歌曲被聽到的機會變大了,但是音樂人真的能從串流音樂平台,獲得合理的收入嗎?螢幕快照 2015-10-19 下午3.17.20
「包月制串流平台」跟以往「單曲付費下載」或是「專輯購買」的消費型是,最大的差異在於,過去單曲或專輯付費下載,是有多少人買你的音樂,你就換賺到多少錢,但是包月制,則是看單曲點擊數佔總歌曲點擊數的比例來分配,所以雖然有2000個人聽你的歌,但跟你競爭的,還有點擊率更高的天王、天后,所以就算聽你的人很多,但和其他人一起計算,如果你只佔總點擊率的0.01%,你就只能分到「所有歌曲收入」的0.01%。而隨著總歌曲點擊數的增加,每一次收聽的成本就越來越低,稀釋了每首歌的價值。螢幕快照 2015-10-19 下午3.18.11
包月制的串流音樂,能讓消費者用很少的月費,聽歌聽到過癮,獨立樂團也增加了曝光的機會。但稀釋每首歌的價值,也可能讓小樂團、新歌手難以維持,大家也可能會對「音樂有價」的觀念更為薄弱。串流音樂,就像是音樂產業的兩面刃,要怎麼取得平衡,往更好的地方發展,都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版稅怎麼算 在 當作家到底會賺死還是餓死?揭開版稅的計算細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作家不一定是個吸引人的職業,但作家的收入有可能意想不到的高!我從進入寫作這行就關心 版稅 收入,不只是 版稅 算法,更是提高自己寫作的價值。 ... <看更多>
版稅怎麼算 在 [閒聊] 一般的輕小說作者收入推算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作家的主要收入來源無疑是實體書的版稅。版稅實際上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按照初版一刷的印刷本數支付(先支付版稅的模式),另一種 ... ... <看更多>
版稅怎麼算 在 如果是用實際銷售數量來計算版稅, 例如:1-5000本=6% 的推薦與評價
版稅 要怎麼算呢? 版稅原則上跟時間和錢有關。 跟時間有關的:大概分為「有期限」跟「無期限」。 因應書的產品週期,有期限的合約,建議可以訂定在3-7年之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