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聊作品 #七之四
作品名稱:五米高的空間
作品介紹:
緊鄰這個作品的西藏路在成為柏油路前曾經是一條直通新店溪的圳溝,曾經曾經清澈可見魚蝦,60年代時也曾經因遍設的工廠排放廢水而污臭不堪,80年代後水溝加蓋成馬路後因交通繁忙成為汽車維修、保養相關產業聚集。這些存在於口述以及為數不多的圖文資料中,我在這眾多人文風情的堀江町一隅中用聲音以及布料想像那曾經的過往。
與堀江町的關係:
建設發展中的過程中能夠傳達相當多當地生活以及文化訊息。實地參訪過程中,我能捕捉到的資訊大多為口述以及零碎的圖文資料中;萬華以前是水運樞紐中心而成為重要成衣買賣中心、而西藏路前也曾經有一個寬約25公尺的特三號排水溝作為當地居名的交通幹道,當地居民說颱風時牲畜、魚蝦會被沖到這裡讓他們加菜。這個都市總有說不完的曾經,所以我想試著透過布料的輕易加工性以及當時人們在這生活時所聽到的環境聲音表達無法復原的都市樣貌。
作者介紹:
楊政,現為電聲演出以及配樂工作者。使用電腦音樂為創作媒材,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透過現場表現聲音產出的過程傳達不同的歷史/生活狀態,使用物件、語言、音響在空間的不同位置將聲音作為敘述故事的一種形式。
//
萬華堀江町藝術季
Wanhua Horiechō Art Festival
展期|2019/09/02 - 2019/10/10
地點|萬華堀江町(範圍約為今頂碩里、雙園里、和平里)
作品地圖與集章活動說明|https://reurl.cc/XvEoa(要登入才不會看到簡體字喔XD)
作品剪影|https://youtu.be/4z2DFV3AlCY
IG|https://www.instagram.com/studio_bha/
活動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71736326515471/
#萬華堀江町
#萬華堀江町藝術季
特三號排水溝 在 萬華社區小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堀江町藝術季,自己人藝起走,走起來!!!
堀江町是日治時老地名,以萬華車站鐵枝路(後來的艋舺大道)為北界,南到特三號排水溝(後來加蓋車水馬龍的西藏路),是依鐵路運輸帶動民生工業發展而興的地方。民國八零年代後隨工廠外移、產業變遷,堀江町因為發展的消退,反而至今能維繫了過去的風貌,也成就了辦理藝術季的因緣和獨特的環境。
這次自己人名單公布如下,6/13(四)早上10:00,在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集合喔。小學會去跟堀江町媽祖報告這連串活動,祈求萬事如意。萬一藝起走的時候下雨了,不擔心,就是一起在有萬華淺草之名的地方上躲雨吧XD
----------
2019萬華堀江町藝術季自己人名單
1.林O賢
2.林O萱
3.黃O村
4.蔡O錚
5.王O萍
6.潘O仁
7.劉O孜
#萬華堀江町 #2019萬華堀江町藝術季 #大橋頭藝術工作室
特三號排水溝 在 萬華社區小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巷弄裡的豆漿早餐店,小學上週貼文後,收到熱情豆漿控粉絲回饋說:豆漿味道很好!並且,沿著這條巷子,''直直走''可以一路從莒光路走到西藏路,民國60年前俗稱''黑龍江''的大水溝-特三號排水溝!
粉絲説,買了豆漿,站在巷弄的圓弧彎處,老闆還熱心的追過來説''對對,直直走就對了!''
萬華的巷弄,就是如此風情。''直直走'',代表的是熟悉、放心、相信、串連,那是一種感覺,出於生活、聚集而自然形成的空間。走進巷弄,是走進舊時光、舊村落,請相信小學,這兒找得到家的感覺。
*豆漿店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莒光路283巷2號
特三號排水溝 在 走過西藏路一甲子[臺北市西藏路今昔對照] 1958-1973-2017 的推薦與評價
1969年,升格為院轄市的臺北市為了改善市容與交通,開闢特三號排水溝兩側的溝側道路,並以中國大陸的西藏地方為之命名為「西藏路」,而成為臺北市雙園地區的第一條橫貫道路 ... ... <看更多>
特三號排水溝 在 這是水溝還是陷阱? 新設排水溝有如"坑洞"引民怨水利局 的推薦與評價
新設 排水溝 有如"坑洞"引民怨水利局:施工未完成已擺放三角錐警示|記者薛仁宏何正鳳|【台灣要聞】20230521|三立iNEWS. 7.2K views · 3 months ago ... ... <看更多>
特三號排水溝 在 看板Geography - Re: 螢橋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eslite12 (recta sequi)》之銘言:
: ※ 引述《mintap (fool)》之銘言:
: 43
: : 此溝更上游可追溯到河堤國小旁邊(特三號排水溝加蓋的年代應該在十幾廿年前,
: : 我小的時候曾在廈門街這附近住過幾年,那時這條水溝就已經很臭了).特三號
: : 排水溝往西流入新店溪,加蓋之後改築為今之三元街與西藏路.
: : 的螢橋殊異甚鉅,顯為改建之故.
: 有一點小bug 特三號排水溝加蓋是萬大計畫的一部分 開始施作於1973年 離今天三十多年
: 二十幾年前的"加蓋"只是把路中央的水溝也全部蓋起來 也因為特三號大排全線加蓋之故
: 過去關係較密切的古亭與加蚋仔 反而各別與城中/大安和萬華產生更密切的關係
: 特三號排水溝原為天然水圳 日人稱為赤江 台灣人稱為無尾港(又叫魔神仔港)
歹勢 歹勢 又是我沒講清楚,先自打兩個耳光賠不是
e兄所指的萬大計畫之中有關特三號排水溝部分加蓋,於1973年開工的工程
應該是指現在的三元街 西藏路那一段的原特三號排水溝.
小的所講十多年前加蓋的特三號排水溝指的是強恕高中後面到河堤國小旁邊這一段,
小人約在1978到1982年間住在晉江街,然後搬到廈門街的巷子住到1984年,這段期間
附近這段特三號排水溝(當時年紀還小,又是處在戒嚴時期,還不知道這個名字)已是
一條污水積留 發出惡臭的臭水溝.後來搬到大安的龍安陂錦小(今之龍安國小)後面,
就沒注意特三號排水溝的情況,直到1990年左右的某一天經過這裡才赫然發現已經
加蓋了.
又想到一個問題不知道該不該在本版發問,記得日本時代的台北市地圖中標示今天
的晉江街西段是沿著特三號排水溝接到牯嶺街南端的,我小的時候現在的牯嶺街60巷
還沒拓寬(此巷為60號計畫道路,現已拓寬完成並打通到水源路),當時此巷過了跨越
特三號排水溝的橋往牯嶺街方面是一個大陡坡;右手邊也就是日本時代的地圖中所畫
應該有一條路從晉江街斜切過來的情形,說實在的,雖然廿多年前常常經過這裡,
但詳情實在是記不清了,只記得這裡有一個小廣場,廣場東側有一排老舊矮房,
其中一間就是家母常常光顧的洗頭店,印象中好像不記得有一條路從這些矮房中
穿出來的樣子.
現在重回當地,樣貌已迥異從前,特三號排水溝已加蓋改為巷道,當年的大陡坡可能
經過填築,現在看起來沒那麼陡了(也有可能是小孩眼中的陡坡到了長大以後再來看
本就會覺得比較不陡),老舊矮房當然是不在了,連小廣場也被劃為建地連同老舊矮房
一併改建成高樓大廈了.繞去走晉江街往西,撞牆之後轉出來就是特三號水溝改建成的
牯嶺街95巷,而且這裡有一個坡,可看出以前這裡位於水溝旁邊的地勢,但這不可能是
舊地圖中直通佐久間町通(今之牯嶺街)的路.
無奈何只好查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網站中的詳細地圖,發現當年的路遺留至今的痕跡
只剩下一條地籍界線(同時也是鄰界).為此曾請教母親家族的親戚,只是長輩生活的
年代大多是以填飽肚子為第一優先,哪有這種美國時間懷念舊街道 舊房舍,而且小的
隱約感覺到生長於在戰後初期的長輩之中有一部分提到當時窳劣的環境,可能是觸及
兒時困苦生活的不愉快回憶,並不見得想要多講什麼.
不知道有無古亭庄的耆老或是熟悉當地街路市容變遷的專家可解答小人的疑惑?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06.108
※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106.108 (09/19 06:49)
※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117.27 (09/20 22: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