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紐約時報
*【冠狀病毒實時更新】
#儘管死亡率呈下降趨勢,美國病例仍在上升。亞利桑那州,佛羅裡達州和德州等州的人數達到了迄今為止的最高水準,隨著進入夏季,這種激增幾乎沒有停止的跡象。在4月和5月,Covid-19每天導致多達3,000人死亡,並導致大約7%至8%的已知被感染美國人死亡。現在,即使大多數州的病例在增加,每天的死亡人數也接近600,死亡率不到5%。
#美國感染激增,但川普仍將前往Rushmore國家紀念公園出席當地的國慶煙火秀,這場活動預計將有數千人參加。
#7月4日的華盛頓,抗議和慶祝活動交集著。Black Lives Matter DC和其他兩個團體,Sunrise和Black Youth Project 100,週末舉行旨在為員警撥款的事件。instagram帳戶#dcteensaction列出了星期六至少9次抗議活動,與此同時,也有慶祝活動,聯邦政府發布新聞稿,警告遊客注意社交距離,同時指出四個安全入口將可通往購物中心的觀景區域。
#巴西的總感染人數就達到了150萬。自6月中旬以來,巴西一些主要城市放寬了預防措施。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的大型購物中心已經重新開放。海灘開始再次吸引人群。力拓在週四允許體育館和酒吧以50%的產能重新開放,而一些醫院系統的重症監護病床卻快要用光了。如果該國的趨勢線保持不變,一些流行病學家預測,到7月底,巴西大流行的死亡人數可能會超過美國。
#秋天開學後,不願授課可能是大學復課的問題之一。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都被警告說,秋季的校園生活將發生巨大變化,對學術大樓進行溫度檢查,在半空的演講廳戴口罩,甚至可能沒有足球比賽。
#英國將結束對來自50多個國家的遊客的隔離。美國不是其中之一。從7月10日開始,英國將取消對來自50多個國家/地區的遊客的14天強制性檢疫措施,但對來自美國的旅行者保留限制條件,從而加深了對美國的孤立感。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實行自己的旅行政策,可能不會遵循英國的寬鬆政策。
#特勤局有人感染,這讓潘斯在亞利桑那州的訪問有所改變。官員表示,特勤局曾陪同潘斯出訪的特勤人員測試呈陽性或顯示症狀後,副總統潘斯改變了在亞利桑那州的訪問計劃。
#宏都拉斯總統因Covid-19住院治療後,已逐漸康復在家休養。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3/world/coronavirus-updates.html
亞利桑那州病毒激增,但傳統的牛仔競技活動仍要舉行】
亞利桑那州感染病例激增,原本傳出可能會取消Round Valley Rodeo,這是一個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將吸引大批牛仔騎手湧入斯普林格維爾山區小鎮。但州長Doug Ducey將宣布新的防疫禁令,一度讓外界以為活動會取消。但州長並沒有下令停止此類活動,牛仔競技表演和遊行定於週六按計劃進行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3/us/virus-arizona.html
*【川普的拉什莫爾山之旅強調與病毒激增脫節】
冠狀病毒病例在美國激增,全國各地的衛生官員都在呼籲美國人縮減其“七月四日”計劃。大多數政治人物,包括前民主黨副總統,被推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拜登,取消了傳統假日遊行活動。而各大城市和農村小城鎮中的慶祝煙火秀也大部分都已被取消。但川普總統則和大家相反,不惜一切代價,要繼續舉辦他的活動。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3/us/politics/trump-coronavirus-mount-rushmore.html
*【簽證申請驟降,移民官員面臨困境】
美國公民身份和移民服務局員工中有近70%將被停職,因為為該機構提供資金的移民手續費已大幅下降。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3/us/politics/immigration-furloughs-coronavirus.html
*【馬克洪政府內閣總辭】
法國總統馬克洪週五進行內閣改組,將任職三年的菲利普撤換,以應對嚴竣的冠狀病毒爆發後,如何重新振作法國經濟。新上任人選是相對鮮為人知的技術專家Jean Castex,他曾幫助法國擺脫了醫療緊急狀況。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3/world/europe/france-prime-minister-resign.html
*【英國首相強森的“全球英國”:啟發遠見還是一廂情願?】
英國脫歐後,全球化退步之際,英國將獨自行動。當中國對香港實施一項新的安全法時,強森僅譴責中國政府,還向近300萬的香港人打開英國大門。這是一個強大的力量,有人甚至說是勇敢的,在一個久違的殖民政府的支持下,反對不斷崛起的超級大國的壓迫。但也有聲音指出,中國將會威脅報復,英國官員承認,如果中國拒絕允許這些人離開香港,他們也無能為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3/world/europe/johnson-brexit-hong-kong.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週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不自由,毋寧死」,是人權還是毒藥? 我以前最討厭有人講什麼民情不同。比如民主在中國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禁槍在美國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禁掉蹲式馬桶在台灣,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那麼多民情不同,人不都是一樣的,認真想做就一定行得通。而且,沒錯,我真的很討厭...
特勤局有人感染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週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不自由,毋寧死」,是人權還是毒藥?
我以前最討厭有人講什麼民情不同。比如民主在中國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禁槍在美國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禁掉蹲式馬桶在台灣,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那麼多民情不同,人不都是一樣的,認真想做就一定行得通。而且,沒錯,我真的很討厭蹲式馬桶,我每次蹲下去就站不起來,不小心還會尿不準。
但是這一次肺炎疫情,我真的同意,民情真的不同。像台灣,在對抗疫情三個半月後,最近台灣終於傳出好消息,一個月沒有新增本土病例,社區安全第一階段達標,過去這段時間,大家犧牲了一部分個人自由,換取盡快回到原本的自由生活,才能有這樣的好成績,也就是以自由換自由,我好像在繞口令,不過對於許多西方國家的民眾來說,要他們犧牲一點點個人自由,就好像割肉一樣痛苦,連戴個口罩都不要,更別提保持社交距離,甚至還拿知名口號「不自由,毋寧死」,當作抗議政府封城行動的標語。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這句話來自1775年,美國當時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一名美國人發表演說,喊出「不自由,毋寧死」這個口號,呼籲大家不要當奴隸苟且偷生,應該挺身而出,為自由奮戰,精神等同於「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咦!這好像是對岸的禁歌。
總之呢,這句話現在竟然被當成歐美放仼自由主義者的示威標語,改編成「給我自由,不然乾脆給我Covid-19」,但偏偏這種個人自由凌駕一切的觀念,成為防疫工作一大絆腳石。我們先看美國。
要談美國的自由,就必須從他們的憲法講起。1791年美國憲法修正條款,保障人民有1.言論、2.集會、3.宗教及4.結社的自由,也使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在憲法中明文設立國教的國家,「自由」可以說是美國的建國基礎,也根深蒂固在老美的心中,不過隨著時代演變,美國個人自由主義也逐漸膨脹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我小時候有一首廣告歌非常流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現在聽起來「中二」到令人白眼翻到後腦勺,但這句話真的是美國這一派精神的最佳寫照。
世界各地實施不同程度的封鎖政策,美國拖拖拉拉的終於在3月19日由加州開始,各州陸續發布禁足令,封城封得比別人晚,解封又解得比別人早。還有一堆人上街抗議政府封城令,包括賓州、密西根州、科羅拉多州、維吉尼亞州等地,都爆發反封城示威潮,說強制隔離違反憲法啦~影響他們的人身自由啦~還說1918年西班牙流感那麼嚴重,當時也沒封城啊!我們的川貴人還帶頭搖旗吶喊,推文「解放明尼蘇達」、「解放密西根」、「解放維吉尼亞」,這是嫌美國人太多啊?
而示威者當然沒在戴口罩,也沒在遵守「社交疏離」政策,果不其然,北卡州的活動發起人(Audrey Whitlock)沒多久就確診了,直接打臉示威訴求。要自由還是要病毒?
「小孩子才做選擇,他們全都要!」
這就很像政府規定騎機車要戴安全帽、開車要繫安全帶,全都為了民眾的人身安全,但就是會有人覺得,哎唷~我才不會這麼衰咧,而且就算撞死了也是他家的事!
I will do what I want. 是很多美國人的口頭禪,但很多美國人在這次疫情中,卻也真的就有這種態度。
像一位三十歲的女性Katie Williams一個爆紅的推特,就說:我們美國人,本來就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如果我們給人們壓力要他們待在家裡,或是出門就像壞人,我們就失去了一些我們的民族性,我們對權利的概念。
結果是什麼呢?截至台灣時間5月12日,美國確診人數137萬8548人,穩居世界第一。病毒甚至侵門踏戶,直接殺入白宮,川普隨從、副總統彭斯發言人、第一千金伊凡卡個人助理,都相繼確診,就連負責白宮維安的聯邦特勤局,也傳出至少34人感染。讓堅持不戴口罩的美國防疫指揮官彭斯,終於鬆口說他會開始保持「一咪咪的社交距離」,很多評論家就指出,這跟很多美國人這句:I will do what I want 很有關係。
我們剛剛看到的是全球第一名,死亡人數第一名,我們現在再來看看歐洲的第一名。
英國首相強生是自稱「自由」的擁護者,然後他就中鏢了。3月27日,強生宣布自己確診,10天後還把自己送進加護病房(4/7),帶頭免疫做得真成功啊。英國自由主義雖然不像美國那麼強烈,但1980年代後勢力逐漸抬頭,尤其近期右派崛起,今年的「脫歐」就被解讀為,英國重返放任自由主義懷抱,回歸小政府以維護個人自由。而病毒奪走全球28萬人性命,英國還是有示威者認為病毒根本不存在,甚至指控5G會傳播病毒,放火焚燒基地台。
愛爾蘭政治評論家奧圖指出,個人自由被英國人視為民族的象徵,導致當局遲遲不肯實施社交禁令,例如上酒吧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古老且不可剝奪的權利」,也就是傳說中的「自古以來就是英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過英國目前確診人數已經衝破20萬大關,排名全球第三,死亡人數3萬2065人,甩開義大利成為歐洲最多。直到最近5月10日強生才終於宣布,未來入境英國的旅客必須居家檢疫14天,被網友大酸,「太好了!只慢了兩個月!」、「噢!原來是為了秋冬二次爆發的超前部署啊!」。
但不只美國和英國,現在世界各地都爆發「反封城、討自由」的示威浪潮。
歐洲模範生德國,因為歷經過納粹教訓,在政治上高度重視人民權益,最近就有部分民眾不滿政府封城令,趁著二戰紀念日發動示威,指控梅克爾是希特勒2.0。
斯洛維尼亞則是發起單車示威,同樣指控政府假藉疫情限制人民自由。
而澳洲逐步解封後,再度爆發屠宰場疫情,導致維多利亞州延後鬆綁,結果氣憤的民眾指控政府捏造疫情,企圖繼續掌控人民。
《經濟學人》曾經指出,任何社會出現戰爭或瘟疫時,政府的權力都會擴張。在緊急狀態下,政府不會依照原來的法律、憲政體制統治,所以過去全球瘟疫恐慌後,人類往往都會迎來專制極權的時代。我們曾經討論過疫情衍生出的威權,人民擔心把權力借給政府防疫後,有去無回,但一味主張個人自由,難道不會釀成另一種危機嗎?
在民主社會中,人民當然有權不受政府干預,但是在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有義務不要讓身邊的人暴露在病毒威脅中。自由的尺度,在個人與國家之間,一直存在矛盾,你認為在對抗大規模疫情的時候,個人自由應該要重於國家自由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個人濫權 #自由釀危機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