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許就是《離騷》中的那匹馬
在你前往的軀體裡卻扭過頭來,
它嘶鳴著,要回頭去夠
那泥濘的鄉土……
3
唐人街一拐通向索何紅燈區,
在那裡淹死了多少異鄉人。
第一次從那裡經過時你目不斜視,
像一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抵抗著塞壬誘惑的奧德修斯,
現在你後悔了:為什麼不深入進去
如同有如神助的但丁?
4
英格蘭惡劣的冬天:霧在窗口
在你的衣領和書頁間到處呼吸,
猶如來自地獄的潮氣;
它造就了狄更斯陰鬱的筆觸,
造就了上一個世紀的肺炎,
它造就了西爾維婭•普拉斯的死
——當它再一次襲來,
你聞到了由一隻絕望的手
擰開的煤氣。
5
接受另一種語言的改造,
在夢中做客神使鬼差,
每週一次的組織生活:包餃子。
帶上一本卡夫卡的小說
在移民局裡排長隊,直到叫起你的號
這才想起一個重大的問題:
怎樣把自己從窗口翻譯過去?
6
再一次,擇一個臨窗的位置
在莎士比亞酒館坐下;
你是在看那滿街的旅遊者
和玩具似的紅色雙層巴士
還是在想人類存在的理由?
而這是否就是你:一個穿過暴風雨的李爾王
從最深的恐懼中產生了愛
——人類理應存在下去,
紅色雙層巴士理應從海嘯中開來,
莎士比亞理應在貧困中寫詩,
同樣,對面的商販理應繼續他的叫賣……
7
狄更斯陰鬱的倫敦。
在那裡雪從你的詩中開始,
祖國從你的詩中開始;
在那裡你遇上一個人,又永遠失去她
在那裡一曲咖啡館之歌
也是絕望者之歌;
在那裡你無可阻止地看著她離去,
為了從你的詩中
升起一場百年不遇的雪……
8
在那裡她一會兒是火
一會兒是冰;在那裡她從不讀你的詩
卻屢屢出現在夢中的聖詠隊裡;
在那裡你忘了她和你一樣是個中國人
當她的指甲瘋狂地陷入
一場爵士樂的肉裡。
在那裡她一順手就從你的煙盒裡摸煙,
但在側身望你的一瞬
卻是個真正的天使。
在那裡她說是出去打電話,而把你
扔在一個永遠空蕩的酒吧里。
在那裡她死於一場車禍,
而你決不相信。但現在你有點顫抖
你在北京的護城河裡放下了
一隻小小的空火柴盒,
作為一個永不到達的葬禮。
9
隱晦的後花園——
在那裡你的頭髮
和經霜的、飄拂的蘆葦一起變白,
在那裡你在冬天來後才開始呼吸;
在那裡你遙望的眼睛
朝向永不完成。
冥冥中門口響起了敲門聲。
你知道送牛奶的來了。同時他在門口
放下了一張帳單。
10
在那裡她同時愛上了你
和你的同屋人的英國狗,
她親起狗來比親你還親;
在那裡她溜著狗在公園裡奔跑,
在下午變幻的光中出沒,
在起伏的草場和橡樹間盡情地追逐……
那才是天底下最自由的精靈,
那才是真正的一對。
而你楞在那裡,顯得有點多餘;
你也可以搖動記憶中的尾巴
但就是無法變成一條英國狗。
11
在那裡母語即是祖國
你沒有別的祖國。
在那裡你在地獄裡修剪花枝
死亡也不能使你放下剪刀。
在那裡每一首詩都是最後一首
直到你從中絆倒於
那曾絆倒了老杜甫的石頭……
12
現在你看清了那個
仍在倫敦西區行走的中國人:
透過玫瑰花園和查特萊夫人的白色寓所
猜測資產階級隱蔽的魅力,
而在地下廚房的砍剁聲中,卻又想起
久已忘懷的《資本論》;
家書頻頻往來,互贈虛假的消息,
直到在一陣大汗中醒來
想起自己是誰……
你看到了這一切。
一個中國人,一個天空深處的行者
仍行走在倫敦西區。
13
需要多久才能從死者中醒來
需要多久才能走出那迷宮似的地鐵
需要多久才能學會放棄
需要多久,才能將那鬱積不散的霧
在一個最黑暗的時刻化為雨?
14
威嚴的帝國拱門。
當彤雲迸裂,是眾天使下凡
為了一次審判?
還是在一道明亮的光線中
石雕正帶著大地無聲地上升?
你要忍受這一切。
你要去獲得一個人臨死前的視力。
直到建築紛紛倒塌,而你聽到
從《大教堂謀殺案》中
傳來的歌聲……
15
臨別前你不必向誰告別,
但一定要到那濃霧中的美術館
在凡高的向日葵前再坐一會兒;
你會再次驚異人類所創造的金黃亮色,
你明白了一個人的痛苦足以
照亮一個陰暗的大廳,
甚至注定會照亮你的未來……
1996
-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高中畢業後在鄉下務農,1978年就讀武漢大學中文系,組辦詩社,參與大學生刊物《這一代》的編輯。1985年至1990年任職於《詩刊》(北京)。1992年旅居英國,1994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教育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著有詩集《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王家新的詩》(2001)、《未完成的詩》(2008)等。另有多種詩歌隨筆和詩論集出版。
-
◎小編柄富賞析
9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寫作,有一個很大的主題是知識分子對於自我存在的反思,這個反思必然結合著他們所閱讀過的,跨越東西方的知識與詩歌小說,他們會拿自己的「處境經驗」與這些「文本經驗」交疊、對話。王家新的〈倫敦隨筆〉正是這樣的作品。不只一次,王家新在文章裡多次談到「互文性」的觀念與問題,他把互文性當作90年代詩歌的重要特徵,其實,這個特徵更尤其屬於90年代的知識分子寫作群(詳見責編文)。
這是一首蠻長的組詩,就不便逐節說明了。在詩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典故,這些典故串連起了一個「文本的倫敦」。根據學者趙璕的整理:有「狄更斯筆下『霧都孤兒』的陰鬱悲慘的地下室生活(4、7、12節);詩人普拉斯用乙炔的自戕,以及她在乙炔味的『倫敦味』中絕望的囈語──『我/是一個純潔的乙炔/處女』(普拉斯〈發燒103°C〉(4節);奧頓活畫下『倫敦霧』的死亡氣息的『死亡那不便言及的氣味』(W.H.奧登〈1939,9月1日〉,4節第3行),以及『向日葵』自『清晨薄霧中』的〈布魯塞爾美術館〉滲出的光輝(W.H.奧登〈美術館〉,15節);T.S艾略特〈大教堂謀殺案〉中的『寬恕之歌』(14節))……客居倫敦寫作的馬克思及其所揭示的『階級意識』(12節)、『查泰萊夫人』的『白色寓所』及其『資產階級隱藏的魅力』(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2節)、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李爾王』(莎士比亞,《李爾王》,6節)。」
倫敦之外,還有《奧德賽》裡的奧德修斯,在木馬屠城的特洛伊戰爭勝利後,歷盡艱難返回家鄉的處境,以及屈原《離騷》中的馬(「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王家新使用這些典故以表達他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時旅居倫敦,遭遇一個複雜世界的經驗,當中有對於由資本主義完成的新世界體系,所造成「民族/國家」這一壁壘的批判,也抒發漢語作為他旅居英國時的弱勢語言,在心中拉扯而來的一種懷鄉的軟弱,這種異鄉人雙腳離地的心情。
他在倫敦,抵抗著這些「倫敦文本」的光輝,也從中反思漢語所形成的集體記憶(母語即是祖國),那塊絆倒了杜甫的石頭此時也會絆倒他,石頭象徵著也許是杜甫使用漢語完成詩歌的技藝,王家新肉體上遠離了中國,精神卻從中重新感受到了漢語的光焰與能力,而感覺自己與杜甫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的心情。
互文性的寫作使得這一首詩在內容層次上的解讀顯得複雜,另一方面,學者姜濤則說這首詩的許多作用是來自「想像力的發生」,他說「王家新的許多詩的想像力的發生,都是這樣的在文本和現實之間發生的。這個距離給了他一個好像是修辭的空間。」這個說法也是理解王家新,及許多90年代尤其是知識分子寫作的中國當代詩的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王家新 #倫敦隨筆
特洛伊戰爭 簡介 在 瑪碁斯老師的占星聖碼x智者星象學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打算以不騷擾大家的方式把FB封面換了就好,
沒想到還是有貼心的粉友給了這個新封面熱情的讚,
真是感動啊!
所以我想,還是跟大家介紹分享一下吧!
****************************************************************************
這次新封面的圖,我前後大概找了四個多月,
直到兩個多月前看到「她」。
查了一下才發現,
原來這幅圖-“Sibilla Cumana e putto (1651)”,
跟Astro Code網站上那幅-” Personification of Astrology(1655)”
是出自於同一位畫家-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 (1591 – 1666)
了解這些後這才清楚自己愛上的,原來是一種風格。
****************************************************************************
歷史上與「Sybyl」或「Sibilla」相關的畫作不算多,但也不少,
唯獨「她」讓我無法忘懷…
「她」的構圖非常完美、體態生動、眼神淡定、氛圍靜謐…
油畫所展現出厚實飽滿的色彩、膚觸、衣服的質料、
還有她那隻腳所抵住的位置與角度都像是完美的句點…
她很完美、非常完美…
但惱人的是,該如何把「她」嵌入橫幅的封面呢?
為此,我又頓了兩個多月…每天看她一眼兩眼…三眼…
直到有個爽快的朋友幫我痛下決心…把圖給截了。
****************************************************************************
英文「Sybyl」、法文「Sibile」、德文「Sibylle」、義大利文「Sibilla」、拉丁文「Sibylla」等皆源於古希臘文「Sibulla」,依據史料記載,是在西元前5世紀由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首次提及,但現今歷史學家的考證這個名詞可能起源於更早的巴比倫時期,原指某個地區或場所,例如神廟、祭壇等,之後,其意義才被衍生應用為各地區說預言的女巫、女性靈媒或祭司等。
歷史上與「Sybyl」相關的謠言故事不少,除了預言「特洛伊戰爭」的神奇傳說外,還包括太陽神阿波羅迷戀「Sybyl」的美麗,以「長生不老」作為條件交換「她」的貞操,但「她」卻忘了要求「青春永駐」,以至於後來「她」雖然活了千年、但卻如行屍走肉般的蒼老而離群索居。
這則故事後來被衛道人士以歧視骯髒的口吻用來攻擊說預言的女性,諳指「瘋狂骯髒的妓女」,但另一方面也有歷史學家推論當初大天使加百列傳達救世主「耶穌基督降臨」時,也是透過「Sybyl」,類似這種宗教戰爭間的諷刺與矛盾,多不勝數,真是令人不禁搖頭唏噓。
****************************************************************************
但比起「Sybyl」好似通靈般說預言的能力,
最讓我想關注的,還是她們「觀星象」的能力。
「靈性」的感應能力雖是「預言家」較常人稍強的特徵,
但若是光靠感應,很容易就會像斷線的風箏、飄到不知去向,
因此,就如占星家Bernadette Brady所比喻的「老鷹與雲雀(Eagle and Lark)」-
占星師不能單靠靈性將歌唱得好聽,
還要有一雙理性所建構的強健翅膀、才能將生命的美詮釋到更高的境地。
共勉之。
圖片來源:
www.atlantedellarteitaliana.it/artwork-8004.html
參考資料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byl
http://en.wikipedia.org/wiki/Cumaean_Sibyl
****************************************************************************
©瑪碁斯 著作權所有 歡迎轉寄分享 但請勿刪減改作 謝謝
個人簡介:
美國開普勒占星學院畢,取得專業占星師文憑
台灣「新月祈願法」發起人,鑽研中世紀「魔法占星學」,同時為全球第89位、亞洲首位取得Jim Lewis基金會之A*C*G地理換置專業認證占星師。
特洛伊戰爭 簡介 在 翠基斯少女》、《艾阿斯》、《菲洛帖》與《伊烈翠》 的推薦與評價
索福克里斯全集II:特洛伊四部曲(The Trojan Tetralogy) 索福克里斯Sophocles 著/ 呂健忠譯注/ 書林出版內容簡介《索福克里斯全集II:特洛伊四部曲》... ... <看更多>
特洛伊戰爭 簡介 在 因被戴綠帽引起的史詩級大戰 特洛伊戰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特洛伊戰爭 大家可能都有聽過但到底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怎樣?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綠帽仔,而引起的史詩級戰爭最後真實的特洛伊是怎樣? 真的有這場戰爭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