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專訪:行山達人出書 推介香港百條路綫 義務淨山見盡行山醜態
零的突破後,估唔到仲有媒體願意搵唔出鏡的我做訪問,仲要喺報紙上有全版篇幅!
哩類小眾題材,有人肯報導已經難得,所以先不論媒體背景,喺度同大家分享一下
記者十分用心,將我長氣的訪問內容幾乎全部涵蓋,言簡意精地表達出來!非常感謝 🙇🏻♀️
在訪問的同時,也正好回顧檢視一下自己,回想開page初衷,與大自然連結越來越深,至今天出書、關注垃圾及環保議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這幾年間累積的成果。
甚麼達人、KOL就不敢當了,只希望繼續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與大家分享這類訊息,一個傳一個宣揚開去,人人都更注重 #源頭減廢,那就好了!
專訪詳情:
// 行山達人出書 推介香港百條路綫 義務淨山見盡行山醜態
相信不少港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都有到訪過郊外或行山本地遊,逃離市區喘息,令行山再次成為熱潮。可惜近來新聞中常見行山友沒公德的行為,口罩垃圾滿布山徑。行山達人「香港山女」最近推出新書,除了在書中介紹100條路綫外,亦在文中灌輸大量環保信息,希望行山人士自律,愛惜山野及大自然。
「香港山女」是一個網上行山資訊平台,由阿珊於3年前創立,平時常見行山KOL去一些美景打卡影靚相,她的照片卻不是蒙面就是只得背影,相當神秘。阿珊解釋:「其實我只是一名辦公室OL,因為工作關係不能露面,故低調行事。」
由OL變行山KOL
當初開設專頁正值行山熱潮高峰期,坊間有不少行山網站及社交平台冒起,不過資訊較零碎不夠全面,於是阿珊決定自己整合文字、地圖及相片,自行在網上發布,在2016年機緣巧合下,更開始在報章上撰寫專欄。
跟很多人一樣,6年前阿珊因為厭倦了周末「行街睇戲食飯」般公式化娛樂,於是決定試試行山。「行山成本低,不用太多器材,而且是運動亦很健康。第一次行山是油塘的魔鬼山,當時柴娃娃即興出發,看到優美的景色、路綫又不困難,經驗良好,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行山生涯,不時去發掘新路綫。」
集香港百大路綫
阿珊將6年來的行山經驗,以及新加了一些未介紹過的路綫結集成書,在上月推出了首本著作《山系手記-香港100條行山路線》。她精心挑選的行山路綫都是自己親身行過,分成不同難易度及地點,有齊適合普羅大眾的IG打卡位,或較少人的冷門路綫,以及給初心者的入門級至高手級數,讓讀者可以多點選擇。
書中收錄了路綫介紹及解說、路綫圖、標高圖及實用資料,如長度、時間及交通等,還有她親身經歷的小故事,令內容生色不少,就像跟朋友行山般。每條路綫也有植物、昆蟲小知識,更添趣味。「以前行山大多看風景,行得多就會更加留意細微的動植物,於是拍下來再上網找資料。前年我曾參與蝴蝶普查課程,對蝴蝶也有一點認識。」
山上垃圾糞便滿布
現時疫情嚴峻,阿珊亦暫停行山,她回想起疫症初期即大約3月時,很多人一窩蜂擁到山上避疫,更導致生態大災難。「我認為只要山路夠闊及能承受到人潮,行山人士又有公德心及自律,基本上是沒有問題。不過眼見山上隨處都有紙巾、口罩及煙頭等垃圾四處丟棄,不單在陰濕位,連樹下、景點周圍都有,明顯是刻意亂掉,令我相當憤怒。於是我舉辦了『行山抗疫不留痕』淨山活動,與義工們去大帽山清理垃圾。」
之後阿珊亦有參與其他淨山活動,即使自己行山也會帶備垃圾袋及鉗,邊行邊清理。不時有人見到她執垃圾,索性將垃圾遞給她。「我會叫他自行帶走,但這些人只求貪方便就手,經常會惡言相向。更誇張的是每次我都會執到糞便,香港郊野公園比起外國已算多廁所,港人大多沒有這個意識,但不代表可以隨處便溺,人糞 [山女加按:及廁紙] 並非天然肥料!」
行山緊記不留痕
自經營了「香港山女」後,阿珊更加留意大自然生態,希望可以透過平台將行山資訊、應有的行山禮儀及環保信息等帶給讀者,一個傳一個宣揚開去。最簡單的就是山野不留痕:「自己垃圾應該要自己帶走,即使放入燒烤場內的垃圾筒,會吸引到馬騮,有機會影響生態。切勿留下火種,3、4月時曾發生了多場嚴重山火,焚燒後的樹林要很多年才能復生。」
「還有很多基本的禮儀:如花草樹木眼看手勿動,別破壞大自然,用相機拍下留念就好;行山人士不要大聲播歌,其他人未必欣賞你的音樂,也想享受自然雀鳥昆蟲的聲音;另外源頭減廢也很重要,即使帶走了垃圾,但最後也會淪落堆填區,而堆填區始終也有飽和的一天。郊野地方相當有限,將來可能連這些空間也要用作堆填,就真的沒有山可以再行了。」
獅子山下港人精神
香港有300多條行山路綫,阿珊暫時征服了百多條,她個人最喜歡的路綫就是書本封面的蚺蛇尖。「大約兩年前行的,是我當時行過最長及最難的山,20公里長、沿路很多碎石,但風光真的震撼,完成後很有滿足感。第二條最愛一定是獅子山,書中有好幾篇都會見到獅子山,這座代表了香港人精神的山頭,難度不算高,但上山可以飽覽香港景致,當中的意義更為重要。」
曾有人批評很多人行山只是為了打卡,阿珊認為沒太大問題。「影靚相大家當然鍾意,不過出發前一定要做足功課,搵定資料,裝備亦要足夠,穿着合適服飾及是否需要帶同行山杖、手套,更要帶備多點清水,衡量自己的能力。如果萬一身陷險境,真的有緊急需要,就不要怕打999求救。我自己幸好未遇過意外或受傷,就是因為準備充足。」
港人缺行山意識
阿珊曾到日本及台灣等地行山,文化及配套真的不同,行山人士的意識也相當高,山上特別乾淨沒有垃圾,又沒有喧嘩嘈音。「例如在日本白馬有部分路段為雪坡,行完後會提示你脫下雪爪,因為雪爪會破壞路上的石頭。行山人士亦會自備流動廁所,完事後自己帶走清理。外國人也會在山上抽煙,不過他們會自動自覺離開人群,亦會自備煙灰盒帶走煙蒂,不影響他人。」
香港的自然風光其實不比外國遜色,而且交通方便,很多路綫也可以即日來回,是一大賣點。阿珊亦希望可以將自己的書譯成英文版本,給本地外籍人士及遊客參閱,讓更多人欣賞到香港的山巒美景。
作者:張頌婷
責任編輯:馮柏偉、鄺素媚 //
全文詳情: https://bit.ly/山系手記-hket訪問
立即購買《#山系手記——#香港100條行山路線》: https://bit.ly/山系手記
~~~
#武漢肺炎 肆虐,為了醫護,建議留家抗疫,即使行山也建議只選家附近的後山,避免到人多地方。郊野行樂,也請謹記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包括充滿細菌的口罩垃圾;#勿留火種;最好 #源頭減廢,#自己垃圾自己負責!切記勿破壞環境及生態,支持 #山野無痕!做個負責任嘅山友!
#源頭減廢
#自己垃圾自己負責
#無痕山野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香港山女
#mountaingirlhk
IG: mountaingirlhk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文:http://www.complex.com/art-design/2013/10/mei-ho-house-heritage-museum) 美荷樓,在香港有一個深刻和重要的歷史。 石硤尾大火在1953左數千人無家可歸。 據ARTINFO ,該物業...
獅子山郊野公園景點 在 香港山女 Mountain Girl H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報紙專訪:行山達人出書 推介香港百條路綫 義務淨山見盡行山醜態
零的突破後,估唔到仲有媒體願意搵唔出鏡的我做訪問,仲要喺報紙上有全版篇幅!
哩類小眾題材,有人肯報導已經難得,所以先不論媒體背景,喺度同大家分享一下
記者十分用心,將我長氣的訪問內容幾乎全部涵蓋,言簡意精地表達出來!非常感謝 🙇🏻♀️
在訪問的同時,也正好回顧檢視一下自己,回想開page初衷,與大自然連結越來越深,至今天出書、關注垃圾及環保議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這幾年間累積的成果。
甚麼達人、KOL就不敢當了,只希望繼續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與大家分享這類訊息,一個傳一個宣揚開去,人人都更注重 #源頭減廢,那就好了!
專訪詳情:
// 行山達人出書 推介香港百條路綫 義務淨山見盡行山醜態
相信不少港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都有到訪過郊外或行山本地遊,逃離市區喘息,令行山再次成為熱潮。可惜近來新聞中常見行山友沒公德的行為,口罩垃圾滿布山徑。行山達人「香港山女」最近推出新書,除了在書中介紹100條路綫外,亦在文中灌輸大量環保信息,希望行山人士自律,愛惜山野及大自然。
「香港山女」是一個網上行山資訊平台,由阿珊於3年前創立,平時常見行山KOL去一些美景打卡影靚相,她的照片卻不是蒙面就是只得背影,相當神秘。阿珊解釋:「其實我只是一名辦公室OL,因為工作關係不能露面,故低調行事。」
由OL變行山KOL
當初開設專頁正值行山熱潮高峰期,坊間有不少行山網站及社交平台冒起,不過資訊較零碎不夠全面,於是阿珊決定自己整合文字、地圖及相片,自行在網上發布,在2016年機緣巧合下,更開始在報章上撰寫專欄。
跟很多人一樣,6年前阿珊因為厭倦了周末「行街睇戲食飯」般公式化娛樂,於是決定試試行山。「行山成本低,不用太多器材,而且是運動亦很健康。第一次行山是油塘的魔鬼山,當時柴娃娃即興出發,看到優美的景色、路綫又不困難,經驗良好,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行山生涯,不時去發掘新路綫。」
集香港百大路綫
阿珊將6年來的行山經驗,以及新加了一些未介紹過的路綫結集成書,在上月推出了首本著作《山系手記-香港100條行山路線》。她精心挑選的行山路綫都是自己親身行過,分成不同難易度及地點,有齊適合普羅大眾的IG打卡位,或較少人的冷門路綫,以及給初心者的入門級至高手級數,讓讀者可以多點選擇。
書中收錄了路綫介紹及解說、路綫圖、標高圖及實用資料,如長度、時間及交通等,還有她親身經歷的小故事,令內容生色不少,就像跟朋友行山般。每條路綫也有植物、昆蟲小知識,更添趣味。「以前行山大多看風景,行得多就會更加留意細微的動植物,於是拍下來再上網找資料。前年我曾參與蝴蝶普查課程,對蝴蝶也有一點認識。」
山上垃圾糞便滿布
現時疫情嚴峻,阿珊亦暫停行山,她回想起疫症初期即大約3月時,很多人一窩蜂擁到山上避疫,更導致生態大災難。「我認為只要山路夠闊及能承受到人潮,行山人士又有公德心及自律,基本上是沒有問題。不過眼見山上隨處都有紙巾、口罩及煙頭等垃圾四處丟棄,不單在陰濕位,連樹下、景點周圍都有,明顯是刻意亂掉,令我相當憤怒。於是我舉辦了『行山抗疫不留痕』淨山活動,與義工們去大帽山清理垃圾。」
之後阿珊亦有參與其他淨山活動,即使自己行山也會帶備垃圾袋及鉗,邊行邊清理。不時有人見到她執垃圾,索性將垃圾遞給她。「我會叫他自行帶走,但這些人只求貪方便就手,經常會惡言相向。更誇張的是每次我都會執到糞便,香港郊野公園比起外國已算多廁所,港人大多沒有這個意識,但不代表可以隨處便溺,人糞 [山女加按:及廁紙] 並非天然肥料!」
行山緊記不留痕
自經營了「香港山女」後,阿珊更加留意大自然生態,希望可以透過平台將行山資訊、應有的行山禮儀及環保信息等帶給讀者,一個傳一個宣揚開去。最簡單的就是山野不留痕:「自己垃圾應該要自己帶走,即使放入燒烤場內的垃圾筒,會吸引到馬騮,有機會影響生態。切勿留下火種,3、4月時曾發生了多場嚴重山火,焚燒後的樹林要很多年才能復生。」
「還有很多基本的禮儀:如花草樹木眼看手勿動,別破壞大自然,用相機拍下留念就好;行山人士不要大聲播歌,其他人未必欣賞你的音樂,也想享受自然雀鳥昆蟲的聲音;另外源頭減廢也很重要,即使帶走了垃圾,但最後也會淪落堆填區,而堆填區始終也有飽和的一天。郊野地方相當有限,將來可能連這些空間也要用作堆填,就真的沒有山可以再行了。」
獅子山下港人精神
香港有300多條行山路綫,阿珊暫時征服了百多條,她個人最喜歡的路綫就是書本封面的蚺蛇尖。「大約兩年前行的,是我當時行過最長及最難的山,20公里長、沿路很多碎石,但風光真的震撼,完成後很有滿足感。第二條最愛一定是獅子山,書中有好幾篇都會見到獅子山,這座代表了香港人精神的山頭,難度不算高,但上山可以飽覽香港景致,當中的意義更為重要。」
曾有人批評很多人行山只是為了打卡,阿珊認為沒太大問題。「影靚相大家當然鍾意,不過出發前一定要做足功課,搵定資料,裝備亦要足夠,穿着合適服飾及是否需要帶同行山杖、手套,更要帶備多點清水,衡量自己的能力。如果萬一身陷險境,真的有緊急需要,就不要怕打999求救。我自己幸好未遇過意外或受傷,就是因為準備充足。」
港人缺行山意識
阿珊曾到日本及台灣等地行山,文化及配套真的不同,行山人士的意識也相當高,山上特別乾淨沒有垃圾,又沒有喧嘩嘈音。「例如在日本白馬有部分路段為雪坡,行完後會提示你脫下雪爪,因為雪爪會破壞路上的石頭。行山人士亦會自備流動廁所,完事後自己帶走清理。外國人也會在山上抽煙,不過他們會自動自覺離開人群,亦會自備煙灰盒帶走煙蒂,不影響他人。」
香港的自然風光其實不比外國遜色,而且交通方便,很多路綫也可以即日來回,是一大賣點。阿珊亦希望可以將自己的書譯成英文版本,給本地外籍人士及遊客參閱,讓更多人欣賞到香港的山巒美景。
作者:張頌婷
責任編輯:馮柏偉、鄺素媚 //
全文詳情: https://bit.ly/山系手記-hket訪問
立即購買《#山系手記——#香港100條行山路線》: https://bit.ly/山系手記
~~~
#武漢肺炎 肆虐,為了醫護,建議留家抗疫,即使行山也建議只選家附近的後山,避免到人多地方。郊野行樂,也請謹記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包括充滿細菌的口罩垃圾;#勿留火種;最好 #源頭減廢,#自己垃圾自己負責!切記勿破壞環境及生態,支持 #山野無痕!做個負責任嘅山友!
#源頭減廢
#自己垃圾自己負責
#無痕山野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香港山女
#mountaingirlhk
IG: mountaingirlhk
獅子山郊野公園景點 在 影攝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智駒肺腑之言
《判刑前信》
(註:因判刑後未知律政司會否上訴刑期,所以押後了出文。)
************
堅持、判刑前最後一封信
係獄中不時收到「解悶工廠」寄嘅網上新聞 (專寄俾政治犯),前排睇到新聞信前面解悶工廠義工寫左「...一方面覺得這類衝擊性行動實在係無辦法之中的辦法 (突擊政總抗議逃犯條例),反抗惡法係應有之義,但另一面又心疼行動者的人付出、背負了這麼多,但卻好像沒有得到關注、回報,我仍然相信: 不是因為見到希望才堅持下去,而是因為堅持了才見到希望,只是有時還是會禁不住想究竟仲要係絕望中堅持前行多久,才能看得希望?」係度我想同工廠嘅義工講,只要有人未放棄前行,對我黎講就係有希望,冇人再抗爭先係真正嘅絕望。
羅拔甘迺迪有句名言,「每當有一個人為了理想而堅持,成為了幫助很多其他人而行動起來,或者來驅走不公義時,他是送出了一波微小的希望漣漪,在與百萬個不同的力量點交叉碰撞後,難保這些漣漪不會掀起巨浪,甚至能推倒最強大的壓制之牆。」你地 (工廠義工) 嘅堅持 (不斷寄新聞) 傳到俾我,我都會堅持落去,出黎之後會追上路上前行嘅人,冇人堅持落去嘅話就算高牆 (雞蛋與高牆) 出現裂痕,都冇人可以擊破高牆。
係收押所,我發覺幾乎每間房都有「正能量書」(有啲房甚至有數本),但我唔睇,對我黎講最有正能量嘅係歷史書,裡面屢次睇到勇敢嘅人係逆境中堅持努力,以弱勝強,反敗為勝,極權都會汲取歷史教訓進步,但新時代有嘅新事物新變化,我唔相信不得人心嘅強權唔會出現裂痕,就算佢地幾努力遮掩填補始終都會出現。
不過係嗰日出現之前,除左抗爭,溝通都好重要,唔好避忌同港豬、新移民,甚至係藍絲溝通。係收押所我每日大半日都要對住上述類型嘅犯人,我唔同佢地講政治,佢地都會主動問我,我就如實作答 (之前我監獄所寫嘅文章都有人犯人睇過,唔主動俾佢地睇都會有人𥄫到啲內容)。估唔到冇人反對我嘅立場同行為,可能我為人真誠,所做嘅野都係為大眾 (入獄嘅人多數為錢) , 而家冇犯人會指責我。強國囚犯同我立場唔同,但佢都只係嘆息,「你份人唔適合搞政治,你地 (本土抗爭青年) 唔會成功」,唔會鬧我,我甚至有新移民犯支持我同我所做嘅事。我終於明白何謂「仁者無敵」。我係度冇敵人,甚至多朋友 (外國犯人都唔少) 。
我諗起以前有親中港豬藍絲朋友係選舉期間同我講話想投某反對派候選人,出乎我意料之內。佢話比起反對派,有啲建制派佢更討厭,同埋佢話始終要有人為民抗爭。唔係個個藍絲都咁開明,但就算對著兇惡嘅人都要敢於發聲影響佢 (俾佢理解你點解咁嘅立場) 或後駁佢,唔俾啲藍絲膠論同觀點傳染他人。馬丁路德金講過「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僅因為壞人的可憎言行,更因為好人的可怕沉默」。頭先講左「仁者無敵」,我諗起劉曉波嘅遺言「我沒有敵人」,我以前唔認同,不過而家開始明白,佢唔係真係仁者就無敵 (只係唔主動製造敵人) ,仁者嘅敵人係「不仁不義」。要用真誠同愛顯自己為何抗爭,咁大家多溝通唔係要大家修補社會撕裂,而係希望他日再有大型運動 (甚至革命),多一個人站係我地呢邊,就算唔認同我地,都理解我地,唔會企係對面,認同不公之事。
「推動抗爭者堅持奮鬥嘅係對不公嘅恨,同對香港嘅愛」,除左對抗不公,我希望大家發掘下香港嘅好。成日有犯同我講話我坐監好唔抵,「香港有咩好?值得你地犧牲咩」。我鍾意細個嗰陣時住屯門嘅清幽,屯門公園嗰時環境唔錯 (但而家被強國大媽歌聲霸佔左)、觀塘嘅小販特色 (而家市區重建,有啲小販檔攞唔返牌照綞營),亦鍾意旺角 (大媽最盛行到臨殺街我因暴房罪被禁足旺角),佔領嗰時我日日訓旺角,有「賓賓」(菲律賓人) 幫我冚被 (蓋被子),估領初期嘅金鐘亦尤如烏托邦,人人自發互助。有人成日話非建制總係「唱衰香港」,同外國講香港衰 (一國兩制名不符實),但其實我地可以唱好香港,講香港嘅好人好事,同外國人推廣香港嘅好去處,搭小輪賞維港,坐電車遊覽香港島景色,同埋其實香港郊外行山環境唔錯 (香港人都忽略),地質公園地貌外國都少有,反而有啲官方推介旅遊景點唔太適合外國客 (如廟街,不過食物除外)。仲有香港人有時都唔記得,香港其實係美食天堂,我鍾意魚蛋、蛋撻、菠蘿油、雞尾包同絲襪奶茶,全部都係香港特色。(仲有維記豬膶麵都好食)
講起「唱好香港」,我發覺近年已經冇歌好似《獅子山下》咁代表一代香港人,抗爭歌都少左,前幾年有《試問誰還未發聲》、《雞蛋與羔羊》同《撐起雨傘》,同埋香港抗爭中冇外國嗰種激昂嘅歌,震憤人心,「今天我...」做唔到,早期本土派嘅rock歌《城邦會戰勝歸來》(民主會戰勝歸來) 勉強算激昂,但內容早已不合時宜 (本土派同城邦派早已決裂),邊個可作返首《香港會戰勝歸來》?震憤抗爭絕望之人呢?我覺得香港同抗爭有需要歌去激厲我方,影響港人。
唔少年輕人對未來已經絕望,有冇人可以做一個「樹洞」,俾年輕人傾訴心事 (網上空間或真實地方也好)。係監獄我睇報紙報導半日之內有兩個後生仔自殺,我都有戰友自殺。我希望香港可以變做一個充滿愛與希望嘅地方,俾香港人重拾生命嘅熱情。
駒
四月一日
************
※如果各位想寫信為驅驅打氣,請郵寄信件至「九龍中央郵政局郵政信箱70320號(PO Box 70320, Kowloon Central Post Office)」,我們會盡快轉交給驅。
獅子山郊野公園景點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文:http://www.complex.com/art-design/2013/10/mei-ho-house-heritage-museum)
美荷樓,在香港有一個深刻和重要的歷史。 石硤尾大火在1953左數千人無家可歸。 據ARTINFO ,該物業是為那些流離失所的第一安置建屋之一,它也包括一個購物中心和學校。 二戰期間,大陸移民也感動到現場。 中國政府已經花了近兩年來恢復四台機組的建設,建立文物博物館擁有1200多件家具和其他文物建築的60年history.An驚人的網絡已經形成,其中包括166前居民博物館誰給導遊和分享他們的回憶的空間。
除了 博物館的美荷樓,129間客房已經變成YHA美荷樓青年旅舍 。 振興整個過程是非常獨特的。 多數大型城市或世界各國將拆除舊建築物,或將其轉換成公寓,使用的空間為賣點的遺產。
逢周二至日上午9時半至下午5時開放(包括公眾假期),周一休息。
The Mei Ho House has a deep and important history in Hong Kong. The Shek Kip Mei fire in 1953 left thousands homeless. According to ArtInfo, the property was one of the first resettlement estates built for those displaced, and it also included a shopping center and schools. During WWII, mainland immigrants also moved to the sit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pent the last two years restoring four units in the building to create a heritage museum with over 1200 pieces of furniture and other artifacts from the building's 60 year history.An amazing network has been formed for the museum which includes 166 former residents who give guided tours and share their memories of the space.
In addition to the museum, 129 rooms of the Mei Ho House has been turned into the YHA Mei Ho House Youth Hostel. The entire revitalization process is very unique. Most large cities o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ould demolish old buildings or convert them into condos, using the heritage of the space as a selling point.
Every Tuesday to Sunday 9:30 to 5:00 pm (including public holidays), Monday off.
獅子山郊野公園景點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早於宋朝,還未有獅子山隧道和大老山隧道的出現,農民要由沙田出九龍,便得翻山越嶺走約2小時山路,貫通博康邨及慈雲山的慈沙古道,就是其中一條山徑。如今古道依舊繁忙,不過行走路上的人,已由農民變為行山客,這條古道有山有水有樹蔭,絕對是炎夏遊山玩水的選擇。
大圍食肆林立,冠絕沙田。搵食最為方便。大圍勢必越發熱鬧。成為單車、行山、假遊的熱門歇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