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百花齊放的台語流行背後,看見台語潮的本質和傳承隱憂】
公視台語台今年推出的《我的婆婆怎麼這麼可愛》上個月剛完結,台語搭上情境喜劇的效果,跳脫了傳統鄉土劇的刻板印象,在各年齡層都爆紅,更衝破公視收視紀錄。
不只是《我的婆婆》,公視台語台今年連推3部台語劇,加上近年許多獨立樂團都以台語當作載具,引起學者、媒體注目。學者觀察,高漲的台灣認同,讓一股台語潮藉著流行文化興起,在這個七、八年級生僅存不到3成經常使用台語的年代,顯得難能可貴。
「只說台語美,或只說台語粗魯,那都是在傷害台語!」積極復興台語的工作者們認為,他們不只希望台語能夠振興、更希望能呈現多元面向、走向「正常化」——也許有一天,用台語演戲、做綜藝、科普,都可以是一件不用再成為「新聞」的事。
★深入每寸土地,《報導者》以獨立觀點,傳遞事實,#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台語 #流行文化 #獨立樂團 #台語電視劇 #文化 #復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優質粉絲動員令!一人一問卷,讓我們做得更好!!】 讀者回饋問卷:https://goo.gl/xTDgOp 全文請見: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33839/ 從卡帶、CD、mp3到網路付費下載,我們聽音樂的方式一直在改變,現在更興起一股串流音樂的大革命...
獨立樂團 興起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敦南校史室 老派浪漫《黑膠文藝復興運動》
Refresh Our Ears, Revive Our Soul!
透過類比訊號所產生的溫暖聲線,沖淡數位時代所帶來的冷漠。
2007年3月9日,誠品音樂館同仁忙了好久所催生的第一屆《#黑膠文藝復興運動》終於要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我們對於「美的審視與人性溫暖的關注,是促成黑膠文藝復興運動的主因。」最初的動機要從誠品音樂職人對黑膠的美妙故事說起,這段文字是這麼說的:
「某夜,我邀請妻子跳一支慢舞。我們點起蠟燭、小酌紅酒,選張屬於彼此的黑膠老唱片。當唱針觸及盤面,樂聲緩緩的流洩。在微醺氣氛中,隨著音樂依偎相擁。她將腳底輕踩在我的腳背上,自己耳邊除了美好的旋律還有她的輕盈呼吸。跳動的燭光、旋轉的唱片、以及屬於彼此的體溫。頃刻間,我感受到黑膠唱片的溫暖。」
當時的音樂館同仁,期望透過推廣音樂與美好事物的熱忱,將類比訊號所產生的溫暖聲線,以及拿在手中的美麗的唱片封套與所有愛樂者一同分享,沖淡數位時代帶來的冷漠,拉近與人之間的距離,領會音樂中觸及人性的溫度。
第一屆《黑膠文藝復興運動》活動主視覺由 #蕭青陽 擔綱設計,現場展出蕭青陽黑膠封面設計展,並邀集 #林強、#李坤城、#阮慶岳、#朱約信、#馬世芳、#黃子佼、#雷光夏、#鍾興民 等 30 位名人聯合展出 180 片珍稀經典黑膠,名人講座、黑膠與周邊市集活動更是應有盡有,連續十天在敦南B2藝文空間展出。
每日夜間由 #四分衛、#盧廣仲、#昊恩家家、#昆蟲白、#林生祥、#拷秋勤、#自然捲奇哥 等獨立樂團與樂手輪番上陣不插電演出。活動越進入深夜越是高潮,特別是演出結束後由當時音樂館店長吳武璋親自上場主持《#武璋濕背秀》,細說每張黑膠專輯的背後故事,與台下樂手朋友、樂迷們近距離互動博感情。「濕背秀」主題如同字義,場上武璋哥必定會以「濕背」炒熱現場,愛樂者的情緒與手裡酒精飲料、現場樂聲相互催化,空間裡的氣氛瞬間瘋到最高點,那是營業至凌晨兩點的敦南音樂館。
《黑膠文藝復興運動》是臺灣黑膠市場再次興起的重要關鍵,活動舉辦至2011年第五屆後,因黑膠收藏風氣興起、銷量大幅增加後,將活動主題名稱調整為《地下黑膠市集》並持續在全台巡迴展出中。
-
【敦南校史室 最終章】
這裡有說不完的故事,一同珍藏歲月中的時光印記。
01 敦南搬遷之今夜不打烊:http://bit.ly/2noWO6F
02 夏日遊戲台北夜周末:http://bit.ly/31WB7dx
03 社會人的大學講堂:http://bit.ly/35UeSqO
04 一卡皮箱 SHOW 自己:http://bit.ly/2PyVji5
05 誠品古書店的收藏浪漫:http://bit.ly/2KjVhHB
06 愛書人心中的夢想書店:http://bit.ly/35AC3G4
07 老派浪漫,黑膠文藝復興運動:https://bit.ly/3cKFi12
更多典藏敦南活動:http://bit.ly/2mVa96P
#典藏敦南 #熄燈倒數35天 誠品音樂 eslite music
獨立樂團 興起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雜談──從現代MV裡看1970年代流行】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又或許,你想跟我做害羞的事?」
──〈我要你愛〉:https://reurl.cc/Qp5Y9p
今年八月,台灣的獨立樂團美秀集團,推出了單曲〈我要你愛〉。不只在音樂編曲上極具特色,相信大家也也對復古的MV印象深刻。
1970年代被稱為「反時裝年代」。越戰剛剛結束,1960年代的嬉皮們也逐漸老去,新生的年輕人們,開始不相信宣揚愛與和平的反戰宣言,他們更為憤怒,並在某種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中開始了消極與悲觀。
這樣的心理轉變,也反映到服裝上,他們開始偋棄過去的嬉皮風格或具有曲線的典雅服裝,轉而投向喇叭褲、迷你裙、迪斯可風格等等乍看廉價俗濫,卻又極有個性的流行。
1960、70年代,台灣與香港也受到歐美流行文化影響,這支MV走的港風也是在同個時空背景下的流行,接下來我們就簡介一下每個團員服裝裡具有特色的部分吧!
◆#狗柏的喇叭褲(主唱)
講到狗柏的服裝,就不得不說那花俏閃亮的襯衫,和浮誇的喇叭褲了。
這樣浮誇的風格,當時被稱為「迪斯可服裝」(Disco Dress)。迪斯可服裝的流行,與一九七零年代的「反時裝」價值觀很有關係,七零年代的人們逐漸不在乎成衣與高級時裝的差別,開始注重務實。最明顯的就是「牛仔褲」的誕生,男女老少不分性向都愛穿牛仔褲,仿彿一整年都沒有換過似的。
但也許是平日裝束太過壓抑,晚裝的設計開始走向極端,就像一種發洩一樣,迪斯可服裝的喧鬧和俗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約翰屈伏塔在〈週末夜狂歡〉裡的穿著,外翻式穿法的寬大領子與喇叭褲,並且搭上各種俗氣的小配件,怎麼閃亮怎麼穿。
狗柏這件衣服就有著類似的外翻式領子,喇叭褲也加上了皺褶,脖子上配帶著大顆的假珍珠項鍊和艷紅的心形眼鏡,與背景的舞廳非常搭配呢!
◆#修齊的羊腿袖(電吉他)
修齊的服裝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那蓬鬆的袖子了,再搭上手上的大哥大,當然,還有他那雙\女人的腿/。
1960年代後期逐漸興起了「中性意識」,這樣的轉變出現在女性的服裝上,過去流行的甜美的迷你裙逐漸被修長帥氣的褲裝取代;然而這樣的影響不只出現在女性身上,歐美也有一些男性熱門樂團採女性化的裝扮為主要訴求,或是以雌雄同體的造型作裝扮,為日後服裝的「性別倒置」風格提出了基礎。
這件上衣的袖口使用了像是羊腿袖的設計,流行大概在十九世紀末的浪漫主義時期,大部分是用在女性的洋裝上,是屬於比較古典、柔美的設計,在這復古的風格之中,產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華麗美感。
◆#冠佑的亮片與蛇皮(KeyBoard)
冠佑在MV中梳著油頭,戴墨鏡,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閃閃發亮的亮片外套,多彩襯衣和鮮艷的絨毛褲。
1970年代除了迪斯可服裝以外,同時也受黑人「funk」音樂的影響,這類型音樂的演奏者大多來自美國都會的貧民窟,他們不在意老式的時裝和打扮,他們希望能夠穿的吸引人注目,穿的與眾不同。
所以可以看見他們繽紛的襯衣滿佈掛飾,下身穿著絲綢褲,配戴領巾,外著黑色的皮大衣,還有厚到六公分大平底鞋。當時的服裝面料多樣,色彩混雜,就像當初那些最頂級的「惡俗」歌手的服裝往往用蛇皮製作,只為了那炫目的效果。
◆#婷文的子彈內衣外穿(Bass)
雖然影片裡不容易看清楚婷文的服裝,但她的服裝也是非常有時代意義的。
1940、50年代時,美國曾經流行過一種「子彈內衣」,顧名思義就是把胸前的襯墊故意做成像是子彈那樣堅挺的形狀,突出曲線並引人注目。現代人看起來會覺得不自然,甚至有點好笑,當時子彈內衣雖然有引起討論,卻也沒在時光洪流裡傳承下去。
直到80、90年代,受到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一些過去被視為「另類、不合理」的概念,開始被運用到時裝設計之中,進而出現衝突性組合的精神。那些設計師們對傳統感興趣,也熱愛將傳統重新顛覆與利用,其中數一數二有名的,就是由Jean Paul Gaultier設計的尖錐馬甲內衣了
瑪丹娜在1984年的首屆 MTV音樂錄影帶大獎(MTV Video Music Awards)的表演上就開啟了內衣外穿的潮流,而之後幾件馬甲內衣,更是將當時40、50年代的子彈內衣的視覺性與外穿的衝突性一起發揮,這件在MV裡穿著的服裝,也有這樣的特色呢!
[#鍾錡的──(爵士鼓)]
呃,那個……對不起小編努力過了,不過衣服比較少,比較難介紹……,但小編們很看得很開心!讚讚!
◆#我要你愛我要你為了我變壞你的心一定被我攻佔佔佔佔~
這首歌在很多以地方都致敬香港的舞廳文化,在服裝也融合了各式潮流而設計,讓我們知道過去不只是過去,也是未來的一部份。
美秀集團(英文:Amazing show)是來自嘉義的獨立樂團,曲風特色是帶有復古台味的搖滾和民謠,並採用自製樂器進行演出,其中最為人知的就是點閱破七百萬的〈捲菸〉,還有像是「外遇三部曲」與〈電火王〉等等各式風格不同的歌曲。
美秀的魅力讓人無法抵擋,台灣服飾誌的小編也不禁淪陷其中,不知道苦心積慮寫完後能否積點陰德,為下次的搶票盡一份心力。阿彌陀佛,我要你愛~
參考資料:王受之《時裝史》、穆慧玲《西方服裝史》、華梅《西方服裝史》
獨立樂團 興起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優質粉絲動員令!一人一問卷,讓我們做得更好!!】
讀者回饋問卷:https://goo.gl/xTDgOp
全文請見: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33839/
從卡帶、CD、mp3到網路付費下載,我們聽音樂的方式一直在改變,現在更興起一股串流音樂的大革命,除了KKbox、Spotify,最近蘋果、Google、Youtube都加入了這場戰局,其中,包月制的付費機制,讓我們一個月只要花不到150元的月費,就能把串流平台上的音樂都「聽到飽」。但我們都還記得,2014年,流行天后泰勒絲,因為不滿版稅的分配,先是大舉宣佈退出Spotify,後來卻又加入了Apple Music,到底串流音樂包月制的商業模式,對音樂產業是幫助,還是破壞?
要了解串流音樂平台,我們可以先從這個產業的營收分配模式來看,根據Spotify公佈的拆帳公式,營收的30%是平台的營運費用,剩下的70%,則是依照單曲點擊率佔總點歌曲擊率的比例,分配給歌手、唱片公司以及版權公司。
螢幕快照 2015-10-19 下午3.16.50
而串流音樂本來的構想,是希望能夠讓好的音樂,能夠更快的傳播出去,因為在月費固定的情況之下,多聽幾首歌也不用多付錢,大家也更願意聽聽看以前沒聽過的新歌,新人也有更多的曝光機會。雖然歌曲被聽到的機會變大了,但是音樂人真的能從串流音樂平台,獲得合理的收入嗎?螢幕快照 2015-10-19 下午3.17.20
「包月制串流平台」跟以往「單曲付費下載」或是「專輯購買」的消費型是,最大的差異在於,過去單曲或專輯付費下載,是有多少人買你的音樂,你就換賺到多少錢,但是包月制,則是看單曲點擊數佔總歌曲點擊數的比例來分配,所以雖然有2000個人聽你的歌,但跟你競爭的,還有點擊率更高的天王、天后,所以就算聽你的人很多,但和其他人一起計算,如果你只佔總點擊率的0.01%,你就只能分到「所有歌曲收入」的0.01%。而隨著總歌曲點擊數的增加,每一次收聽的成本就越來越低,稀釋了每首歌的價值。螢幕快照 2015-10-19 下午3.18.11
包月制的串流音樂,能讓消費者用很少的月費,聽歌聽到過癮,獨立樂團也增加了曝光的機會。但稀釋每首歌的價值,也可能讓小樂團、新歌手難以維持,大家也可能會對「音樂有價」的觀念更為薄弱。串流音樂,就像是音樂產業的兩面刃,要怎麼取得平衡,往更好的地方發展,都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