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8點整FB《林偉賢創業私塾》生命對話《九死一生》─高銘和(Makalu Gau)!請立即到臉書加入👉《林偉賢創業私塾》,並主動分享給您的FB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willson0421/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台灣登頂聖母峰成功英雄高銘和,於1996年5月10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一眼望不盡,讓人流連忘返,卻在兩位帶路的雪巴人急催下, 不得不趕快下山。衝下山沒多久,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幾乎阻擋了他們下山的路,溫度急降至零下60度,四周為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只剩他孤零零一個 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為讓他自己不要睡著失溫死亡,他使出渾身解數猛叫自己的名字─使腦部清醒,並做深呼吸─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半爬半滾,半滾半 爬,接近死亡邊緣,他轉身過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中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他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他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堅 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
此時,他已用盡力氣,慢慢昏迷睡去。這場暴風雪,總共奪走登頂成功下山的美國、紐西蘭、日本等登山隊八位英雄生命,高銘和卻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絕處逢 生,動了15次大手術,挖掉整個鼻子、切下10根手指頭、10根腳指頭、2個腳後跟。經過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成為復健病房的輔導長,陪伴許許多多人勇 於復健、重新站起來走出去。
他逢人就說:「人的一生只要作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他心繫百岳,希望劫後餘生能完成「中國百岳攝影計畫」,把這一百座中國名山的真面目還原、紀 錄,留給後代子孫,好好學習仁者樂山的智慧與德性,迄今他已完成了45%的進度,包括西藏、新疆、四川、雲南等地區的探險、拍攝、田野調查等,預計 2008年完成出版發行分享全球。由是,高銘和勇登高峰,遠征聖母,登頂驚魂,絕處逢生;雖痛不欲生、面目全非,仍珍惜劫後餘生,心繫中國百岳,不愧為 「九死一生」的典範。
高銘和(Makalu Gau),男,1949年出生於台北縣瑞芳煤礦山,父親是煤礦工人,他從攀爬家門前的煤推開始不凡的大山人生。中原大學土木系畢業後,24歲進入中興工程 顧問公司,隨同事去登台北市郊的七星山後,與山結下生死不渝的情緣,幾乎爬過國內外名山,這樣一個山癡,寧願輸掉了事業,賠上婚姻,只為了親近那一座座沉 默不語的山峰。尤其,1982年他開始遠征海外,愈登愈高,1992年試登聖母峰未果,1996年終於如願以償,站上世界之巔,卻在下山途中困於暴風雪整 夜,雖然獲救,但因嚴重凍傷而致手指、腳趾、足踵和鼻子全遭切除。經過15次大手術與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建後,他又重回群山的懷抱,為的是要完成今生最大的 使命─中國百岳攝影計畫,該計畫已於1991年啟動,預計於2008年完成。
高銘和精采的大山人生摘要如下:
1973 開始攀登台灣高山
1981 攀登玉山東峰北壁,創立攀岩者俱樂部
1982 赴韓國雪嶽山攀登冰壁,攀登大霸尖山西北壁
1983 赴日本北阿爾卑雄山接受雪地登山訓練
1984 赴法國霞夢尼(Chamonix), 在法國國立滑雪登山學校觀摩切蹉並登阿爾卑斯山白朗峰(Mont Blanc 4807m), 1985 赴美國加州優瑟米提國家公園攀岩,再轉往瑞士攀登世紀奇峰馬特洪恩峰(Mt Matterhorn 4470m)
1988 赴南美阿根廷登安底斯山脈阿空加瓜峰(Mt Aconcagua 6956m)
1989 赴日本劍岳雪訓,到印度登喜馬拉雅山怒峰(Nun Peak 7135m)
1990 赴印度登莎瑟峰( Mt Saser Kangri 7672m)
1991 赴西藏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Cho Oyu 8201m)
1992 赴北美阿拉斯加登麥肯尼峰(Mt McKinley 6913m),赴西藏登世界最高峰聖母峰(Mt Everest 8848m)
1993~1994 在西藏高原探索喜瑪拉雅山高峰
1995 赴北美阿拉斯加再登麥肯尼峰
1996 赴尼泊爾由南坡登聖母峰
1999~2000 在西藏繼續探索喜瑪拉雅高峰
2001 赴喀拉崑崙山探索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 K2, 8611m)
2002 先赴雲南探索蒼山、玉龍雪山及梅里雪山,再到西藏繞神山岡仁波齊(Kailash 6638m)
2003 到雲南探索高峰梅里雪山及玉龍雪山,到尼泊爾聖母峰基地營建行
2004 赴新疆天山博格達峰(Mt Bogda, 5565m) 及托木爾峰( Mt Tomur,7443m)探索
2005 赴新疆崑崙山瓊木孜塔格峰(Qong Muztag 6920m)探索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由高銘和帶領的「中華民國聖母峰遠征隊」,於1996年4月初,走了七天才走到聖母峰的山腳下設立基地營,他們要從冰河往上爬,爬到最高8848公尺 的聖母峰頂,大概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因為這中間要建4個營地,每個營地距離大概1公里左右,可是因為冰河受到重力擠壓,它會裂開,裂開就很難走,花了一個 禮拜的時間,才在6000公尺架設了攀峰的第一營基地。
又過了3天,他們往6400公尺的地方前進,這個地方是冰河的源頭,所以地勢比較平坦一點,他們在這裡架設了的第二營基地。接下來他們就要爬冰坡,要 用冰釘打在上面並綁繩子,然後隊員才一個接一個爬,爬了一整天,到達海拔7300公尺的第三營基地。
第二天天氣很好,大家就一窩蜂往上爬,爬了大概8個鐘頭,來到海拔8000公尺的第四營,也是他們要攻頂聖母峰的最後營地。
晚上十點多,他跟三個雪巴人開始出發,走了大概幾個鐘頭,太陽出來,又繼續往上面爬,爬到中午12點,來到海拔8500公尺,距離聖母峰只剩下300 多公尺,所以就很努力趕快爬。誰知道海拔愈高,空氣愈稀薄,愈想快就愈快不起來,走到最後剩10幾公尺,他走一步路要休息好幾分鐘,氣喘如牛,感覺怎麼吸 都吸不到氧氣,又不敢將氧氣面罩打開,很努力地拖著沉重的雙腳,終於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十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
登上聖母峰,趕快拿相機出來拍照片,並看聖母峰四周的風景,喜馬拉雅山有2400公里那麼長,一眼望不盡,往北邊看是整個青藏高原,可以看到很多的冰河、雪山,他想在上面多待一些時間,多拍一些照片。但是兩位雪巴人一直催他趕快下山。
衝下山沒多久,風開始愈來愈大,天空開始飄雪,飄下來的雪阻擋他們下山的視線,衝了大概一、兩個鐘頭,太陽下山,四周圍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他就 拼命叫那兩個雪巴人,可是都沒有回應,因為風的聲音很大,他只好自己慢慢往下走,沒多久走不動了,就躺在冰坡上面,可是躺下去沒多久,因為太冷全身開始發 抖,溫度降到零下60度,不到10分鐘,他就想睡覺,一方面太累,一方面沒力氣,正要睡著的時候,一個聲音告訴他自己,在這麼惡劣的情況如果睡著的話,大 概就會失溫,人體一失溫就會死掉,一想到會死掉就不敢睡覺,但是不睡覺又全身發抖,最後想到一個辦法讓自己不會睡著,就是很用力、很大聲的叫自己的名字, 一叫出聲腦部就清醒。
就這樣慢慢撐,沒多久又想睡覺,又叫自己的名字,叫到最後,都已經沒力氣出聲,連聲音都快睡著了,這時候知道已經撐不下去了,就在這一剎那,突然覺得 好不甘願,因為好不容易登上聖母峰,卻要死在這裡。他很快全身開始動起來,用兩隻手打自己的大腿、身體,讓自己覺得溫暖一點,身體又滾來滾去,接著,他趕 快將鼻孔上的冰雪清除掉,清掉後他就做深呼吸。當時,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就不會窒息、死掉,這些動作做了半個鐘頭,發現心跳不會那麼急促,直覺發現 這個方法有效,就繼續做下去。
在這接近死亡的邊緣,當他轉過身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 堅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這時候感覺好像躺在家裡的床上一樣那麼溫暖,拼命叫自己不能睡著,可是已經沒有用,又慢慢昏迷睡過去。
到下午一點鐘左右,他聽到有人在叫他,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就是睜不開眼睛,掙扎了老半天,突然有一個氧氣面罩罩在他的臉部,他順勢一吸腦筋就清醒了, 眼睛就睜開來,發現一個雪巴人已經站在他的身邊,救命恩人就是昨天氧氣面罩壞掉先下山的那位雪巴。
過了一天,大家輪流送他下山,從8000公尺,到7000公尺,再到6000公尺,最後他已經走不動,他們拿塑膠船將他整個人綁起來,在雪地上像拖屍 體一樣拖著走,直到直昇機來救援,就直接飛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送到醫院做急救,兩天後送回台灣,又兩天後,家人親戚、朋友又安排送他去美國阿拉斯加, 做凍傷的治療。
10天後,美國醫生確認凍傷的部份必需全部切除,因付不起龐大的手術費,不得不飛回台北長庚醫院治療,連續動了15次大手術,切除10根手指、10根 腳趾、2個腳後跟、1個鼻子,並經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總是非常感恩的認為:老天爺沒有讓他死在聖母峰,讓他活著回台灣,應該有什麼使命要他完成。
於是他想到了從1991年正在進行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當時在1996年已經做了約百分之二十了,他既然還有一條命回來,那就應該繼續去完成它。
雖然他沒有腳、沒有手,可是這些都可以克服,他要求自己重新站起來,他不希望下半輩子都在輪椅上過。剛開始在家裡用膝蓋練習爬,爬了一段時間,開始練 習站立,練了幾個月,終於可以一步一步慢慢的移動。接著練習自己洗臉、刷牙、吃飯、寫字、打電腦、拿相機拍照,最後練習開車,有了這些技巧以後,他就告訴 自己要重回喜馬拉雅山。
1998年搭機飛往西藏,測試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可以繼續在高海拔地區從事探險攝影工作;結果一切都沒問題,於是從1999年就繼續去做他還沒完成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
經過多年的努力,完成西藏大部分區域的探險和拍攝工作,2000年起就到了新疆、四川和雲南等地方;到2005年止,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四十五的進度,整個計畫預計在2008年全部完成。
檢附高銘和用生命之愛寫真名山的攝影展如次:
西藏人文自然展國立台中美術館 1998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0
西藏影像特展 台北誠品敦南店2002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4
新疆影像展台北紐約紐2004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00的網紅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旅遊日期:2021/02/25-02/26 【百岳開箱|玉山】東埔山莊好豪華!人生首座百岳玉山前哨戰(上集) https://youtu.be/MN1uTxhmBvI - 你知道東...
「玉山東峰北壁」的推薦目錄: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林伟贤老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實踐家商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林偉賢創業私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sttmounta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台灣山岳論壇| 玉山主峰北壁攀登路線圖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玉山東峰北壁 在 登山與健行 - Mobile01 的評價
玉山東峰北壁 在 實踐家商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晚上8點整FB《林偉賢創業私塾》生命對話《九死一生》─高銘和(Makalu Gau)!請立即到臉書加入👉《林偉賢創業私塾》,並主動分享給您的FB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willson0421/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台灣登頂聖母峰成功英雄高銘和,於1996年5月10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一眼望不盡,讓人流連忘返,卻在兩位帶路的雪巴人急催下, 不得不趕快下山。衝下山沒多久,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幾乎阻擋了他們下山的路,溫度急降至零下60度,四周為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只剩他孤零零一個 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為讓他自己不要睡著失溫死亡,他使出渾身解數猛叫自己的名字─使腦部清醒,並做深呼吸─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半爬半滾,半滾半 爬,接近死亡邊緣,他轉身過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中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他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他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堅 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
此時,他已用盡力氣,慢慢昏迷睡去。這場暴風雪,總共奪走登頂成功下山的美國、紐西蘭、日本等登山隊八位英雄生命,高銘和卻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絕處逢 生,動了15次大手術,挖掉整個鼻子、切下10根手指頭、10根腳指頭、2個腳後跟。經過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成為復健病房的輔導長,陪伴許許多多人勇 於復健、重新站起來走出去。
他逢人就說:「人的一生只要作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他心繫百岳,希望劫後餘生能完成「中國百岳攝影計畫」,把這一百座中國名山的真面目還原、紀 錄,留給後代子孫,好好學習仁者樂山的智慧與德性,迄今他已完成了45%的進度,包括西藏、新疆、四川、雲南等地區的探險、拍攝、田野調查等,預計 2008年完成出版發行分享全球。由是,高銘和勇登高峰,遠征聖母,登頂驚魂,絕處逢生;雖痛不欲生、面目全非,仍珍惜劫後餘生,心繫中國百岳,不愧為 「九死一生」的典範。
高銘和(Makalu Gau),男,1949年出生於台北縣瑞芳煤礦山,父親是煤礦工人,他從攀爬家門前的煤推開始不凡的大山人生。中原大學土木系畢業後,24歲進入中興工程 顧問公司,隨同事去登台北市郊的七星山後,與山結下生死不渝的情緣,幾乎爬過國內外名山,這樣一個山癡,寧願輸掉了事業,賠上婚姻,只為了親近那一座座沉 默不語的山峰。尤其,1982年他開始遠征海外,愈登愈高,1992年試登聖母峰未果,1996年終於如願以償,站上世界之巔,卻在下山途中困於暴風雪整 夜,雖然獲救,但因嚴重凍傷而致手指、腳趾、足踵和鼻子全遭切除。經過15次大手術與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建後,他又重回群山的懷抱,為的是要完成今生最大的 使命─中國百岳攝影計畫,該計畫已於1991年啟動,預計於2008年完成。
高銘和精采的大山人生摘要如下:
1973 開始攀登台灣高山
1981 攀登玉山東峰北壁,創立攀岩者俱樂部
1982 赴韓國雪嶽山攀登冰壁,攀登大霸尖山西北壁
1983 赴日本北阿爾卑雄山接受雪地登山訓練
1984 赴法國霞夢尼(Chamonix), 在法國國立滑雪登山學校觀摩切蹉並登阿爾卑斯山白朗峰(Mont Blanc 4807m), 1985 赴美國加州優瑟米提國家公園攀岩,再轉往瑞士攀登世紀奇峰馬特洪恩峰(Mt Matterhorn 4470m)
1988 赴南美阿根廷登安底斯山脈阿空加瓜峰(Mt Aconcagua 6956m)
1989 赴日本劍岳雪訓,到印度登喜馬拉雅山怒峰(Nun Peak 7135m)
1990 赴印度登莎瑟峰( Mt Saser Kangri 7672m)
1991 赴西藏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Cho Oyu 8201m)
1992 赴北美阿拉斯加登麥肯尼峰(Mt McKinley 6913m),赴西藏登世界最高峰聖母峰(Mt Everest 8848m)
1993~1994 在西藏高原探索喜瑪拉雅山高峰
1995 赴北美阿拉斯加再登麥肯尼峰
1996 赴尼泊爾由南坡登聖母峰
1999~2000 在西藏繼續探索喜瑪拉雅高峰
2001 赴喀拉崑崙山探索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 K2, 8611m)
2002 先赴雲南探索蒼山、玉龍雪山及梅里雪山,再到西藏繞神山岡仁波齊(Kailash 6638m)
2003 到雲南探索高峰梅里雪山及玉龍雪山,到尼泊爾聖母峰基地營建行
2004 赴新疆天山博格達峰(Mt Bogda, 5565m) 及托木爾峰( Mt Tomur,7443m)探索
2005 赴新疆崑崙山瓊木孜塔格峰(Qong Muztag 6920m)探索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由高銘和帶領的「中華民國聖母峰遠征隊」,於1996年4月初,走了七天才走到聖母峰的山腳下設立基地營,他們要從冰河往上爬,爬到最高8848公尺 的聖母峰頂,大概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因為這中間要建4個營地,每個營地距離大概1公里左右,可是因為冰河受到重力擠壓,它會裂開,裂開就很難走,花了一個 禮拜的時間,才在6000公尺架設了攀峰的第一營基地。
又過了3天,他們往6400公尺的地方前進,這個地方是冰河的源頭,所以地勢比較平坦一點,他們在這裡架設了的第二營基地。接下來他們就要爬冰坡,要 用冰釘打在上面並綁繩子,然後隊員才一個接一個爬,爬了一整天,到達海拔7300公尺的第三營基地。
第二天天氣很好,大家就一窩蜂往上爬,爬了大概8個鐘頭,來到海拔8000公尺的第四營,也是他們要攻頂聖母峰的最後營地。
晚上十點多,他跟三個雪巴人開始出發,走了大概幾個鐘頭,太陽出來,又繼續往上面爬,爬到中午12點,來到海拔8500公尺,距離聖母峰只剩下300 多公尺,所以就很努力趕快爬。誰知道海拔愈高,空氣愈稀薄,愈想快就愈快不起來,走到最後剩10幾公尺,他走一步路要休息好幾分鐘,氣喘如牛,感覺怎麼吸 都吸不到氧氣,又不敢將氧氣面罩打開,很努力地拖著沉重的雙腳,終於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十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
登上聖母峰,趕快拿相機出來拍照片,並看聖母峰四周的風景,喜馬拉雅山有2400公里那麼長,一眼望不盡,往北邊看是整個青藏高原,可以看到很多的冰河、雪山,他想在上面多待一些時間,多拍一些照片。但是兩位雪巴人一直催他趕快下山。
衝下山沒多久,風開始愈來愈大,天空開始飄雪,飄下來的雪阻擋他們下山的視線,衝了大概一、兩個鐘頭,太陽下山,四周圍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他就 拼命叫那兩個雪巴人,可是都沒有回應,因為風的聲音很大,他只好自己慢慢往下走,沒多久走不動了,就躺在冰坡上面,可是躺下去沒多久,因為太冷全身開始發 抖,溫度降到零下60度,不到10分鐘,他就想睡覺,一方面太累,一方面沒力氣,正要睡著的時候,一個聲音告訴他自己,在這麼惡劣的情況如果睡著的話,大 概就會失溫,人體一失溫就會死掉,一想到會死掉就不敢睡覺,但是不睡覺又全身發抖,最後想到一個辦法讓自己不會睡著,就是很用力、很大聲的叫自己的名字, 一叫出聲腦部就清醒。
就這樣慢慢撐,沒多久又想睡覺,又叫自己的名字,叫到最後,都已經沒力氣出聲,連聲音都快睡著了,這時候知道已經撐不下去了,就在這一剎那,突然覺得 好不甘願,因為好不容易登上聖母峰,卻要死在這裡。他很快全身開始動起來,用兩隻手打自己的大腿、身體,讓自己覺得溫暖一點,身體又滾來滾去,接著,他趕 快將鼻孔上的冰雪清除掉,清掉後他就做深呼吸。當時,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就不會窒息、死掉,這些動作做了半個鐘頭,發現心跳不會那麼急促,直覺發現 這個方法有效,就繼續做下去。
在這接近死亡的邊緣,當他轉過身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 堅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這時候感覺好像躺在家裡的床上一樣那麼溫暖,拼命叫自己不能睡著,可是已經沒有用,又慢慢昏迷睡過去。
到下午一點鐘左右,他聽到有人在叫他,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就是睜不開眼睛,掙扎了老半天,突然有一個氧氣面罩罩在他的臉部,他順勢一吸腦筋就清醒了, 眼睛就睜開來,發現一個雪巴人已經站在他的身邊,救命恩人就是昨天氧氣面罩壞掉先下山的那位雪巴。
過了一天,大家輪流送他下山,從8000公尺,到7000公尺,再到6000公尺,最後他已經走不動,他們拿塑膠船將他整個人綁起來,在雪地上像拖屍 體一樣拖著走,直到直昇機來救援,就直接飛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送到醫院做急救,兩天後送回台灣,又兩天後,家人親戚、朋友又安排送他去美國阿拉斯加, 做凍傷的治療。
10天後,美國醫生確認凍傷的部份必需全部切除,因付不起龐大的手術費,不得不飛回台北長庚醫院治療,連續動了15次大手術,切除10根手指、10根 腳趾、2個腳後跟、1個鼻子,並經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總是非常感恩的認為:老天爺沒有讓他死在聖母峰,讓他活著回台灣,應該有什麼使命要他完成。
於是他想到了從1991年正在進行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當時在1996年已經做了約百分之二十了,他既然還有一條命回來,那就應該繼續去完成它。
雖然他沒有腳、沒有手,可是這些都可以克服,他要求自己重新站起來,他不希望下半輩子都在輪椅上過。剛開始在家裡用膝蓋練習爬,爬了一段時間,開始練 習站立,練了幾個月,終於可以一步一步慢慢的移動。接著練習自己洗臉、刷牙、吃飯、寫字、打電腦、拿相機拍照,最後練習開車,有了這些技巧以後,他就告訴 自己要重回喜馬拉雅山。
1998年搭機飛往西藏,測試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可以繼續在高海拔地區從事探險攝影工作;結果一切都沒問題,於是從1999年就繼續去做他還沒完成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
經過多年的努力,完成西藏大部分區域的探險和拍攝工作,2000年起就到了新疆、四川和雲南等地方;到2005年止,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四十五的進度,整個計畫預計在2008年全部完成。
檢附高銘和用生命之愛寫真名山的攝影展如次:
西藏人文自然展國立台中美術館 1998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0
西藏影像特展 台北誠品敦南店2002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4
新疆影像展台北紐約紐2004
玉山東峰北壁 在 林偉賢創業私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晚上8點整FB《林偉賢創業私塾》生命對話《九死一生》─高銘和(Makalu Gau)!請立即到臉書加入👉《林偉賢創業私塾》,並主動分享給您的FB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willson0421/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台灣登頂聖母峰成功英雄高銘和,於1996年5月10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一眼望不盡,讓人流連忘返,卻在兩位帶路的雪巴人急催下, 不得不趕快下山。衝下山沒多久,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幾乎阻擋了他們下山的路,溫度急降至零下60度,四周為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只剩他孤零零一個 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為讓他自己不要睡著失溫死亡,他使出渾身解數猛叫自己的名字─使腦部清醒,並做深呼吸─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半爬半滾,半滾半 爬,接近死亡邊緣,他轉身過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中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他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他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堅 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
此時,他已用盡力氣,慢慢昏迷睡去。這場暴風雪,總共奪走登頂成功下山的美國、紐西蘭、日本等登山隊八位英雄生命,高銘和卻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絕處逢 生,動了15次大手術,挖掉整個鼻子、切下10根手指頭、10根腳指頭、2個腳後跟。經過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成為復健病房的輔導長,陪伴許許多多人勇 於復健、重新站起來走出去。
他逢人就說:「人的一生只要作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他心繫百岳,希望劫後餘生能完成「中國百岳攝影計畫」,把這一百座中國名山的真面目還原、紀 錄,留給後代子孫,好好學習仁者樂山的智慧與德性,迄今他已完成了45%的進度,包括西藏、新疆、四川、雲南等地區的探險、拍攝、田野調查等,預計 2008年完成出版發行分享全球。由是,高銘和勇登高峰,遠征聖母,登頂驚魂,絕處逢生;雖痛不欲生、面目全非,仍珍惜劫後餘生,心繫中國百岳,不愧為 「九死一生」的典範。
高銘和(Makalu Gau),男,1949年出生於台北縣瑞芳煤礦山,父親是煤礦工人,他從攀爬家門前的煤推開始不凡的大山人生。中原大學土木系畢業後,24歲進入中興工程 顧問公司,隨同事去登台北市郊的七星山後,與山結下生死不渝的情緣,幾乎爬過國內外名山,這樣一個山癡,寧願輸掉了事業,賠上婚姻,只為了親近那一座座沉 默不語的山峰。尤其,1982年他開始遠征海外,愈登愈高,1992年試登聖母峰未果,1996年終於如願以償,站上世界之巔,卻在下山途中困於暴風雪整 夜,雖然獲救,但因嚴重凍傷而致手指、腳趾、足踵和鼻子全遭切除。經過15次大手術與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建後,他又重回群山的懷抱,為的是要完成今生最大的 使命─中國百岳攝影計畫,該計畫已於1991年啟動,預計於2008年完成。
高銘和精采的大山人生摘要如下:
1973 開始攀登台灣高山
1981 攀登玉山東峰北壁,創立攀岩者俱樂部
1982 赴韓國雪嶽山攀登冰壁,攀登大霸尖山西北壁
1983 赴日本北阿爾卑雄山接受雪地登山訓練
1984 赴法國霞夢尼(Chamonix), 在法國國立滑雪登山學校觀摩切蹉並登阿爾卑斯山白朗峰(Mont Blanc 4807m), 1985 赴美國加州優瑟米提國家公園攀岩,再轉往瑞士攀登世紀奇峰馬特洪恩峰(Mt Matterhorn 4470m)
1988 赴南美阿根廷登安底斯山脈阿空加瓜峰(Mt Aconcagua 6956m)
1989 赴日本劍岳雪訓,到印度登喜馬拉雅山怒峰(Nun Peak 7135m)
1990 赴印度登莎瑟峰( Mt Saser Kangri 7672m)
1991 赴西藏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Cho Oyu 8201m)
1992 赴北美阿拉斯加登麥肯尼峰(Mt McKinley 6913m),赴西藏登世界最高峰聖母峰(Mt Everest 8848m)
1993~1994 在西藏高原探索喜瑪拉雅山高峰
1995 赴北美阿拉斯加再登麥肯尼峰
1996 赴尼泊爾由南坡登聖母峰
1999~2000 在西藏繼續探索喜瑪拉雅高峰
2001 赴喀拉崑崙山探索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 K2, 8611m)
2002 先赴雲南探索蒼山、玉龍雪山及梅里雪山,再到西藏繞神山岡仁波齊(Kailash 6638m)
2003 到雲南探索高峰梅里雪山及玉龍雪山,到尼泊爾聖母峰基地營建行
2004 赴新疆天山博格達峰(Mt Bogda, 5565m) 及托木爾峰( Mt Tomur,7443m)探索
2005 赴新疆崑崙山瓊木孜塔格峰(Qong Muztag 6920m)探索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由高銘和帶領的「中華民國聖母峰遠征隊」,於1996年4月初,走了七天才走到聖母峰的山腳下設立基地營,他們要從冰河往上爬,爬到最高8848公尺 的聖母峰頂,大概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因為這中間要建4個營地,每個營地距離大概1公里左右,可是因為冰河受到重力擠壓,它會裂開,裂開就很難走,花了一個 禮拜的時間,才在6000公尺架設了攀峰的第一營基地。
又過了3天,他們往6400公尺的地方前進,這個地方是冰河的源頭,所以地勢比較平坦一點,他們在這裡架設了的第二營基地。接下來他們就要爬冰坡,要 用冰釘打在上面並綁繩子,然後隊員才一個接一個爬,爬了一整天,到達海拔7300公尺的第三營基地。
第二天天氣很好,大家就一窩蜂往上爬,爬了大概8個鐘頭,來到海拔8000公尺的第四營,也是他們要攻頂聖母峰的最後營地。
晚上十點多,他跟三個雪巴人開始出發,走了大概幾個鐘頭,太陽出來,又繼續往上面爬,爬到中午12點,來到海拔8500公尺,距離聖母峰只剩下300 多公尺,所以就很努力趕快爬。誰知道海拔愈高,空氣愈稀薄,愈想快就愈快不起來,走到最後剩10幾公尺,他走一步路要休息好幾分鐘,氣喘如牛,感覺怎麼吸 都吸不到氧氣,又不敢將氧氣面罩打開,很努力地拖著沉重的雙腳,終於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十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
登上聖母峰,趕快拿相機出來拍照片,並看聖母峰四周的風景,喜馬拉雅山有2400公里那麼長,一眼望不盡,往北邊看是整個青藏高原,可以看到很多的冰河、雪山,他想在上面多待一些時間,多拍一些照片。但是兩位雪巴人一直催他趕快下山。
衝下山沒多久,風開始愈來愈大,天空開始飄雪,飄下來的雪阻擋他們下山的視線,衝了大概一、兩個鐘頭,太陽下山,四周圍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他就 拼命叫那兩個雪巴人,可是都沒有回應,因為風的聲音很大,他只好自己慢慢往下走,沒多久走不動了,就躺在冰坡上面,可是躺下去沒多久,因為太冷全身開始發 抖,溫度降到零下60度,不到10分鐘,他就想睡覺,一方面太累,一方面沒力氣,正要睡著的時候,一個聲音告訴他自己,在這麼惡劣的情況如果睡著的話,大 概就會失溫,人體一失溫就會死掉,一想到會死掉就不敢睡覺,但是不睡覺又全身發抖,最後想到一個辦法讓自己不會睡著,就是很用力、很大聲的叫自己的名字, 一叫出聲腦部就清醒。
就這樣慢慢撐,沒多久又想睡覺,又叫自己的名字,叫到最後,都已經沒力氣出聲,連聲音都快睡著了,這時候知道已經撐不下去了,就在這一剎那,突然覺得 好不甘願,因為好不容易登上聖母峰,卻要死在這裡。他很快全身開始動起來,用兩隻手打自己的大腿、身體,讓自己覺得溫暖一點,身體又滾來滾去,接著,他趕 快將鼻孔上的冰雪清除掉,清掉後他就做深呼吸。當時,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就不會窒息、死掉,這些動作做了半個鐘頭,發現心跳不會那麼急促,直覺發現 這個方法有效,就繼續做下去。
在這接近死亡的邊緣,當他轉過身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 堅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這時候感覺好像躺在家裡的床上一樣那麼溫暖,拼命叫自己不能睡著,可是已經沒有用,又慢慢昏迷睡過去。
到下午一點鐘左右,他聽到有人在叫他,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就是睜不開眼睛,掙扎了老半天,突然有一個氧氣面罩罩在他的臉部,他順勢一吸腦筋就清醒了, 眼睛就睜開來,發現一個雪巴人已經站在他的身邊,救命恩人就是昨天氧氣面罩壞掉先下山的那位雪巴。
過了一天,大家輪流送他下山,從8000公尺,到7000公尺,再到6000公尺,最後他已經走不動,他們拿塑膠船將他整個人綁起來,在雪地上像拖屍 體一樣拖著走,直到直昇機來救援,就直接飛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送到醫院做急救,兩天後送回台灣,又兩天後,家人親戚、朋友又安排送他去美國阿拉斯加, 做凍傷的治療。
10天後,美國醫生確認凍傷的部份必需全部切除,因付不起龐大的手術費,不得不飛回台北長庚醫院治療,連續動了15次大手術,切除10根手指、10根 腳趾、2個腳後跟、1個鼻子,並經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總是非常感恩的認為:老天爺沒有讓他死在聖母峰,讓他活著回台灣,應該有什麼使命要他完成。
於是他想到了從1991年正在進行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當時在1996年已經做了約百分之二十了,他既然還有一條命回來,那就應該繼續去完成它。
雖然他沒有腳、沒有手,可是這些都可以克服,他要求自己重新站起來,他不希望下半輩子都在輪椅上過。剛開始在家裡用膝蓋練習爬,爬了一段時間,開始練 習站立,練了幾個月,終於可以一步一步慢慢的移動。接著練習自己洗臉、刷牙、吃飯、寫字、打電腦、拿相機拍照,最後練習開車,有了這些技巧以後,他就告訴 自己要重回喜馬拉雅山。
1998年搭機飛往西藏,測試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可以繼續在高海拔地區從事探險攝影工作;結果一切都沒問題,於是從1999年就繼續去做他還沒完成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
經過多年的努力,完成西藏大部分區域的探險和拍攝工作,2000年起就到了新疆、四川和雲南等地方;到2005年止,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四十五的進度,整個計畫預計在2008年全部完成。
檢附高銘和用生命之愛寫真名山的攝影展如次:
西藏人文自然展國立台中美術館 1998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0
西藏影像特展 台北誠品敦南店2002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4
新疆影像展台北紐約紐2004
玉山東峰北壁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旅遊日期:2021/02/25-02/26
【百岳開箱|玉山】東埔山莊好豪華!人生首座百岳玉山前哨戰(上集)
https://youtu.be/MN1uTxhmBvI
-
你知道東北亞的最高峰竟然藏在台灣嗎?
玉山是台灣第一高峰,海拔3952公尺,是許多台灣人必做的三件事之一;玉山是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之一,也是當代臺灣的象徵之一。
我跟康康的婚假,決定第一站來登玉山,完成我們的口袋清單。從塔塔加登山口為起點,經過孟祿亭,走過大峭壁等景,入住五星級山屋「玉山排雲山莊」休息準備。隔日清晨出發,走過陡峭的碎石坡與狹窄的風口,攻頂我們人生第一座百岳「玉山主峰」,感受站上近4000公尺最高點的感動!可惜天氣不好,期待下次再拜訪玉山,開箱玉山群峰。
玉山東峰北壁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旅遊日期:2021/02/25-02/26
【百岳開箱|玉山】登頂東北亞第一高峰!一生一定要完成(下集)
https://youtu.be/xkgzWLiGTn0
-
你知道東北亞的最高峰竟然藏在台灣嗎?
玉山是台灣第一高峰,海拔3952公尺,是許多台灣人必做的三件事之一;玉山是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之一,也是當代臺灣的象徵之一。
我跟康康的婚假,決定第一站來登玉山,完成我們的口袋清單。登玉山前一晚,我們住在「東埔山莊」,吃好、睡好、環境好,真的是山屋中的五星級啊!
隔日,從塔塔加登山口為起點,經過孟祿亭,走過大峭壁等景,入住五星級山屋「玉山排雲山莊」休息準備。隔日清晨出發,走過陡峭的碎石坡與狹窄的風口,攻頂我們人生第一座百岳「玉山主峰」,感受站上近4000公尺最高點的感動!可惜天氣不好,期待下次再拜訪玉山,開箱玉山群峰。
玉山東峰北壁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奇萊主北一日行
這次為了賞小奇萊的玉山杜鵑而安排了一趟奇萊主北單攻
是不是有點太...大費周章了...(誤
而最近恰逢花期使得假日的合歡山人潮絡繹不絕
我們訂不到任何一間民宿的情況下
索性就直接睡在車上
而使得隔天的奇萊主北單攻行程埋下了遺憾的種子...
我們一行人昨晚都沒睡好(一直被冷醒😅)
因此當天精神狀況不佳
加上奇萊路程陡峭難行
走起來是有氣無力
隊友Gosen到主北三岔路口時決定放棄攻頂
先行撤退回松雪樓
與要續行奇萊主山的我們用無線電保持聯絡
就這樣分道揚鑣...
單攻奇萊主北比較順的走法應該是先去北峰再往主峰
然而我們考量到當時體能及時間上都比較吃緊的情況下
決定先去路途遙遠的主峰
回程在評估是否上北峰
因為之後北壁下屏風的行程就能夠順撿北峰
當然最後是沒辦法去北峰了...(失落)
不過山永遠都在
只要人員都平安之後還是有機會再來的
想到此便放下了心中的遺憾下了山~
防疫宣導:影片是在五月初拍攝,現今疫情嚴峻先暫緩上山喔~
0:00 黑夜之中漫步於杜鵑花海小奇萊
0:49 隨著旭日東升,傳說中的黑色奇萊映入眼簾,挑戰正式開始 !
2:55 與Gosen分道揚鑣後(用無線電保持聯絡)~續行奇萊主峰
4:18 陡上奇萊主北稜線,沿途許多崩壁斷崖
6:06 歷經波折終於上到奇萊主北稜線岔
7:05 沿著奇萊稜線往奇萊主山挺進
12:48 登頂奇萊主山(H3560m),與已經回到小奇萊的Gosen報喜訊~
15:46 離開奇萊主山,放棄奇萊北峰,原路撤回松雪樓與Gosen會合
19:08 全程Relive紀錄~
本次部落格連結 :
https://colorfulbutterfly.net/2021/05/22/2021-05-02-%e5%a5%87%e8%90%8a%e4%b8%bb%e5%b3%b0%ef%bc%9a%e4%b8%80%e6%97%a5%e5%96%ae%e6%94%bb-%f0%9f%a6%8b%e8%8a%b1%e8%9d%b4%e8%9d%b6%f0%9f%a6%8b/?fbclid=IwAR0Iz1jXK8Qlq4SNQa6_HFAQDREy_1jWXBxlGOnva-GtCNVw7RaBEx9Z2wA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奇萊主北 #奇萊主峰 #奇萊北峰 #小奇萊 #玉山杜鵑 #高山杜鵑 #合歡山 #賞花
玉山東峰北壁 在 台灣山岳論壇| 玉山主峰北壁攀登路線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高市新興國小體育衛生組長蘇峰賢是名登山好手,台灣百岳攻頂超過55座,包括玉山4次、雪山5次與南湖大山2次、奇萊北峯2次,他最鍾情的北大武山,更登頂175次,蘇峰賢說, ... ... <看更多>
玉山東峰北壁 在 登山與健行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天氣大好| 玉山主北1000元之旅. hookgto. 2023-07-22 1:23 ... 攀爬拉繩北部三大岩場之一皇帝殿西峰、東峰|優美天空、山巒景色|O型環狀路線. along6228. ... <看更多>
玉山東峰北壁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sttmounta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吳俊奇
----------------------------------------------------------------------
緣起... 談攀岩在山社的發展歷史
"Leading"..."second"..."layback"..."drop knee"....曾幾何時,這些專有名
詞竟無形中琅琅上口了起來。是緣份,我們走進了這個領域,結識了志同道合的
人,實現共同的夢想、分享共同的感動。然而,這緣分不只是空間上的偶然,卻
也包含了時間上的偶然,是緣分,我們得到了傳承,循著前人胼手胝足開闢出來
的道路,進而開創屬於自己的天空。
※ 山社早期的攀岩
故事要從民國57說起,在那個社會風氣保守、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剛創立滿四年
的台大登山社學期活動曆上,首次出現了攀岩的活動,然而因限於經驗與器材的
不足,在當時並未蔚為風氣。直到民國六十三年以後,每學期皆固定舉辦一次初
級爬岩的活動,地點多在北投大砲岩場,練習的項目包括爬煙囪、裂隙、以及繩
索下降等,可惜的是,即使每學期皆舉辦初級岩訓,爬岩的活動卻仍然低迷不興
,人才的培育也頻遇困難,歸咎原因可為以下幾點: 一為爬岩並非一般登山活動
中必備的技術,大部分的登山路線是 '逢壁則繞' ,不懂爬岩的人一樣能徜徉於
山水之間,何必費這力氣去學習? 二則攀岩裝備昂貴,非彼時一般學生所能購買
,社裡的公用裝備不能滿足需求,也降低吸引力,三是經驗、能力的不足,在那
個年代,社會上在接觸攀岩的人是廖廖可數,一些有熱忱、有抱負的人往往因缺
乏技術資訊的來源而必須靠自己慢慢摸索,社裡的技術也只到初級攀岩的水準。
概括的說來,山社早期的攀岩,是在摸索掙扎中一路走來的。
※技術組的成立
六十九年,由社長張文城採納眾議,在山社中多部門之中,另外成立了技術組。
這是一個轉戾點,將社上顛仆耕耘了數年的技術登山予以組織化,其中林克孝是
一位代表性的人物,他身為中華山協攀岩者俱樂部的一員,從外界引進當時最先
進的技術和觀念,並在社內開始醞釀起來,使得技術攀登綻露鋒芒。從那之後,
攀岩的技術由上方確保的初級爬岩提升到繩隊攀登的水準,攀岩的舞台也從高八
米以下的大砲岩場,漸漸轉移到東北角高二三十米以上的龍洞岩場。民國71年,
技術組首次在龍洞舉辦中級岩訓,訓練項目以繩隊攀登為主,包括先鋒攀登、固
定點的架設與連結、人工攀登,以及多繩距的攀登,此後初岩和中岩成為每年例
行性的訓練活動,人才的培育以及技術的傳承能不間斷的延續下去。
※進軍大岩壁
當技術的傳承步入正軌之後,夢想便慢慢地醞釀起來,龍洞岩壁的挑戰已不再令
人滿足,於是有人開始著眼於高山大岩壁的攀登。談到這裡,先來介紹一下當時
台灣攀岩界的狀況:民國70年中華山協成立了攀岩者俱樂部 (R.C.C),在此之前
雖有個人或小團體的攀岩活動,略有建樹,但也只是曇華一現,並無正式之組織
制度,直至 R.C.C成立之後,攀岩風氣如雨後春筍般地興盛起來,並從70年到71
年間,先後完成了玉山主峰北壁、玉山東峰北壁、大霸尖山西南壁、北壁等路線
,堪稱台灣攀岩界的黃金時期。受到外界蓬勃發展的激勵,台大山社在兩年中岩
的成果下,累積了相當的人力與實力,終於在民國73年提出了大岩壁攀登計畫。
◎玉山東峰北壁
民國73年7月,由杜德明等四人攀登高300米的玉山東峰北壁,完成了此壁第二條
路線的攀登,在此之前是由 R.C.C組成的攀登隊完成北壁的首攀。山社的這項成
就,為國內學生登山社團首次嘗試大岩壁攀登、多日攀登的紀錄,也證明了此類
型的攀登不再屬於社會精英團體的專利,從而在社內技術攀登的歷史中,寫下了
燦爛的第一樂章。
◎ 大霸岩壁
大霸,是台灣岳界著名的岩峰,也是早期台灣攀岩者心中的精神指標,在台灣的
攀岩界有著無可抹滅的地位。在70年到71年間, R.C.C的攀登隊伍先後完成大霸
西南壁與北壁的攀登,技術組在73年的玉山東峰北壁攀登成功後,也積極地思索
下一個目標,在隔年(74年)即提出大霸岩攀計畫,然而在一切準備就緒,即將打
包出發的前一刻,山社在丹大山區傳來重大山難的消息,攀登隊於是取消改為山
難救援隊,那次計畫也就這樣中途結束。到了77年的一次技術組聚中,當時的技
術組長祝基正再度提出大霸攀登計畫,由何中良、林坤輝等人組隊挑戰大霸東壁
、南壁及西壁,在東壁方面以人工攀登爬了15米後放棄,南壁、西壁皆順利登頂
,其中以西壁是當時岩界首攀。81年由賴明佑等七人,以四天的時間環攻大霸,
完成了南壁、西南壁等六條路線,一時之間,技術攀登的實力與風氣皆到達了一
個頂點。
◎ 針山大岩壁攀登
之前台灣的大岩壁攀登最高的紀錄,是三百多米的玉山東峰北壁,而大霸諸壁皆
是近於百米以下,在單日之內便可完成。因為嚮往如國外優勝美地那一千多米的
船長石般地真正的大岩壁攀登,再加上社上於能安東稜山區的探勘,揭開了針山
大岩壁的尊容,一時在社內蔚為風靡,於是在86年初,就有人把腦筋動到針山那
八百米高的岩壁,開始了一連串的訓練計畫。然後在是年暑假,由賴明佑領軍的
人攀登隊,經歷了18天的行程,在岩壁上奮鬥了六天,終於完成了針山大岩壁的
攀登,此舉開創了國內大岩壁攀登的新頁,也將原本三百米的攀登高度一下子提
升到八百米的紀錄。
※ 運動攀登的興起
在傳統攀岩的發展過程中,有些人愛上了純粹攀岩的感覺,運動攀登 (sport -
climbing) 便開始流行了起來,並且在近幾年成為攀岩的主流。傳統攀岩的主要
目的是爬上岩壁,以各式各樣的器械裝備當中途支點和固定點,因此追求的挑戰
是高度越高的岩壁,以及越難架設固定點的岩壁,然而在運動攀登中,所追求的
是爬岩動作的難度,因此傾斜角度越大、手點腳點越小,難度的挑戰也就越高。
於是人工岩場越趨普及,龍洞等天然岩場也有越來越多的路線被打上Bolt (一種
安全的固定點,能讓你在攀登時更專注於動作的改進,而不必揹著瑯瑯鐺鐺的裝
備辛苦的架設固定點) ,以讓攀岩者能在岩壁上盡情地揮灑肢體語言,追求動態
與平衡的極限。
◎ 人工岩場的建立
81年上學期,在當時技術組長辛苦奔走之下,終於說服學校出資建立一座人工岩
場,當時台大校園內的這座五米高的岩塔,可是全台數一數二的人工岩場,從事
的攀岩人也不必大老遠的跑到北投或龍洞,在天氣晴朗的黃昏便可拎著岩鞋來到
岩場舒展筋骨,對於攀岩人口和風氣也大大提升。到了最近兩三年,社會上運動
攀登興盛起來,許多大專院校或私人團體也興建起越來越多的人工岩場,其高度
與面積的規模也頻頻超越紀錄,相較之下台大五米高的岩塔也變的微不足道,但
它對早期運動攀登的貢獻實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 比賽
運動攀登的發展以及人工岩場的興建使得攀岩比賽茂盛了起來,比賽可帶來趣味
性,提升競爭能力,也吸引更多人的投入。而山社這方面的發展也不落人後,86
年康明哲和陳孟莉兩人分別入選男子組與女子組的國手,前往伊朗進行亞洲盃攀
岩比賽,與國外的高手較勁。87年的國手選拔賽中,除了康、陳兩人之外,當時
大三的王誌宏也入選那年的國手選拔,康明哲更拿到選拔賽的第一名,並隨後在
亞洲盃的攀岩速度賽中得到第五名的佳績。康、陳兩人也常跟社會上頂尖的高手
一起爬岩,引進一些不錯的觀念,也讓社內原本封閉的風氣能與外界交流而激長
。
◎ 攀岩生活化
由於近年來運動攀登的普及,爬岩這原本被視為冒險、挑戰的活動,漸漸地走向
生活化。黃昏時的岩場,總有一些人掛在上面,在清風微拂中、夕陽斜照下,恣
意地舒展著筋骨,到了假日,便又按奈不住地驅車前往龍洞,在潔白岩壁上,揮
汗追求自己能力的極限。在附近的岩場都爬膩了後,就漸把觸角伸向其他各地的
岩場,甚至在較長的寒暑假,結合一些同道的好友,揹起行囊遠赴國外取經,到
世界各地著名的岩場攀岩旅行。對這些人來說,攀岩,是一種生活...
然而這是否代表大岩壁的夢想已經不再? 答案是否定的,90年的元旦,一群人在
夕陽餘暉中登頂大霸,迎接21世紀的到來,他們以自由攀登的方式完成大霸的西
壁,這面壁在以前的攀登紀錄僅有一次,而且最後一個繩距是以人工攀登克服,
這隊以自由攀登的方式,正呼應了現代運動攀登的潮流。
※結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 ,這是技術組成立至今二十年來最佳的寫照,回
首從前,我們總可以看到許多閃亮輝煌的成就,每一個世代皆有其特色和風格,
然而始終不變的,也就是隱藏在那些成就背後的,是夢想的交織與追尋,是熱情
的付出與執著。接下來呢? 不知道....或許是針山、大霸岩壁的不同路線攀登,
其他未知岩壁的首攀,去挑戰優勝美地千餘米高的船長岩..等等。這條路,要看
後來接棒的人怎麼去走,我們且拭目以待。
附表: 台大山社歷年來之大岩壁攀登隊伍
地點/日期/人員/成果
玉山東峰
73.07.18-07.24
杜德明、鄧揚品、林慧貞、羅吉錦
完成玉山東峰北壁第二條路線登頂
大霸
77.08.12-08.19
何中良、林坤揮、祝基正、陳俊興、周鴻翔、曹主卿、陳志恆
完成南壁及西壁,西壁為岳界首攀
大霸
81.08.20-08.27
賴明佑、顏嘉良、曹明忠、葉國偉、王維中、陳清目、何震寰
環攻大霸,完成南壁、西南壁等六條路線
針山
86.08.15-08.31
賴明佑、吳一青、林至勇、紀緯隆、吳俊奇、王誌宏、吳俊宏
攀登800米高的岩壁,使得台灣大岩壁攀登紀錄大幅度往前躍進
大霸
89.12.30-90.01.01
鄭智元、王誌宏、李奇瑾、吳俊奇、(古增達)、(郭哲榮支援攝影)
以自由攀登完成大霸西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