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捷徑】#丁菱娟 的單車環島心得
我們這一團有7、8個香港人彼此揪團,遠道而來參加環島。他們年紀都比我大,可是體力和身體狀態都非常好,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我問他們怎麼可以這麼輕鬆?他們說,在香港時彼此都是單車社的團員,每週都會相約騎車,看來訓練有素,大家努力準備後一起來完成夢想,真是件浪漫又美好的事,跟抱著僥倖心情的我相比起來完全不同。
第四第五天之後,整個體能開始崩盤,每踏一步都痛苦萬分,臀部肌肉更是痠痛到不行,一路落後。還好領隊對我非常友善,在一旁陪我一起騎,安慰我慢慢來,才稍微緩解我的焦慮。雖說可以上「保姆車」,但是看到一整團 #比我年長的人 都還精神奕奕的向前邁進,我覺得太丟臉,於是咬牙繼續騎下去。
踩著踩著,實在太累了,我一度想掉眼淚,心想自己已經很努力了,還是看不到前面的車尾燈,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自不量力」。
我忍不住問領隊,「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有什麼可以騎到終點的秘訣?我覺得我快撐不下去了!」
領隊說,我送妳九個字:「一直踩,一直踩,一直踩。」
簡單的道理,卻經常做不到 👉 https://bit.ly/3lQwht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00的網紅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 2020年的跨年,想送給自己別於在城市迎接倒數煙火的場景。揪了幾位身旁好友,沒想到居然湊到了14人,我們找了台灣368帶上我們這團大陣仗,原本預計要去松蘿湖跨年,但松蘿湖的水位...
玉山登頂 團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另累父親節禮物--玉山登頂啟示錄】
(2020/8/8 父親節大禮:玉山主峰+北峰)
2020/8/8父親節,玉山登頂成功,竟然,玉山主峰與玉山北峰,都幸運解鎖了?!
事前準備,臨機應變,安全第一,且看且走,順勢隨緣,趨吉避凶,天時地利人和,天氣地氣人氣,天助自助人助,有辛酸煎熬,有喜悅興奮,高潮迭起,像極了愛情XD
愛父親,也愛天地,更是愛台灣啦!
回想起來,真的很不容易:
1幸運: 竟然抽得到!
2幸運: 竟然出大景!
3幸運: 竟然看得到銀河流星!
4幸運: 竟然連玉山北峰都解鎖!
5幸運: 竟然是父親節的禮物!
6幸運: 老弱婦孺雜牌軍竟然全部成功登頂且健康平安無傷!
其實,成功,得來不易!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氣,最關鍵!
地氣,要適應!
人氣,要正向!
福氣,運氣,決定在人的氣!
事前的充分準備,
風險的預防控管,
當下的臨機應變,
團隊的氣氛營造,
彼此的關懷互助...
天助自助人助,是真理!
親身經歷,感受體驗,玉山全程的點點滴滴後才知道,網路上一批批玉山登頂美照後的真相,其實是:
玉山,永遠都在!
風險,無常,也永遠都存在!
不要輕易嘗試,除非,身心靈,都準備好了!
成功,光鮮亮麗,從來不是輕鬆簡單的事!
平安,不出意外,從來不是意想之外!
醫師壓陣當醫護志工,全程神經緊繃注意戒護,超累,超有感!
登玉山主峰,其實沒流什麼汗,
衝北峰跑回排雲,才算有運動到,倒是流了不少汗,
戒護壓陣,倒是從頭到尾,冒冷汗XD
*
【8/7 登頂前一夜 8pm 】
我親眼肉眼看到了,玉山上的「銀河」,「星雲」?
睡不着,起來尿尿,天啊…
我看見了滿天星,還有流星,還有...
我的媽呀,
阿母,我真的又看到小時候肉眼就看到的銀河了!
我都快哭了!
台灣好美好美好美,
玉山行,好值得!
*Day 1
【8/6 高雄開車嘉義高鐵接人阿里山公路到東埔山莊】
開始年休啦,颱風遠離,雨也停...
進入玉山國家公園,幸運造訪各景點,西望阿里山山脈的晚霞,玉山山脈明天見,誠心祈求護國山神:
出大景出大景出大景XD...
晚安...
* Day 2
【8/7東埔山莊到塔塔加遊客中心報到刷身份證】
很早起床,一夜難睡,大通舖鼾聲此起彼落。
東埔山莊出發到塔塔加報到。
團員搭接駁車,我用跑的,到玉山登山口,3.6K,大概只有這段可以跑了,
感恩山神,希望繼續出大景,出大景...
*【8/7 玉山登山口走到排雲山莊】
報平安,玉山排雲山莊到了!氣溫8度C.
最後,還是接受了午後雷陣雨的洗禮,幫隊友多揹了一個背包,也還是流汗了。
不過,一切順利平安。
7pm要睡覺,預計8/8, 1am起床,
父親節,看玉山日出,希望山神繼續保佑: 出大景出大景.....
*【8/7 登山口走8.5公里到排雲山莊】
5點吃晚餐,看美麗玉山晚霞,雨過天晴,7點要睡覺熄燈。
預計8/8 01:30am早餐,2am 起登,裝備都清點好了,希望看到日出東方,玉山頂 0-2度C,晚安。
*Day 3
【8/8 02:40排雲山莊起登,攻頂玉山主峰】
排雲山莊大通舖,還是一夜鼾聲協奏曲,幾乎沒睡。早餐倒是豐富營養。
02:40出發上坡後,就壓陣守護隊員。
隊員,沿路都有放棄危機。最後,還是循循善誘鼓勵,最後,一起成功登頂。
報平安,台灣最高點到了,愛台灣,也是愛到最高點!
登頂成功了,雖然,最後一名,
因為,壓陣,帶了一位要放棄的隊友也登頂成功了! 等拍照囉。
*【8/8 10:30排雲山莊到玉山登山口】
恭喜,全員登頂成功,平安下山才是真成功!不離不棄,天時地利人和,山神保佑。
壓陣最後一組登頂,
玉山登頂照,
配合家長隊員導演擺出各種姿勢,
哪一張來當大頭貼比較好?
*跳起來那張應該有3956公尺高了?
*
是誰想到用這種方式來慶祝父親節?
真的是太特別/操了!
讓人終身難忘!
感恩祝福 父親節快樂!
*
第一次登頂玉山主峰,還有玉山北峰了!
其實,玉山北峰景色更美!
玉山的美景,也要從北峰看最美。
護送玉山登頂成功隊友下山到北峰三叉路口,報備隊長後,06:50出發下衝,09:50 跑回排雲山裝:
輕鬆衝下幾百米玉山碎石坡,穿越北峰下黑森林,再登山北峰三角點,造訪玉山氣象站,與站長朋友一起回程,狗爬數百米碎石坡,再從玉山交叉路口一路跑回排雲山莊,依約10點前回山莊會合,繼續壓隊戒護,啟程,平安回到玉山登山口。
在玉山登山道上,看到有人用「跑」的爬玉山,山友紛紛投予異樣的眼神,其實,對我的神人朋友們,只是小菜一碟XD
【登山越野風險應變SWOT 分析】2020/8/9
「蔡主任好,你的玉山北峰攻頂照片喔...」
玉山北峰頂上,新認識的新朋友,有誰認識?
感恩他們,從我line ID傳來了,我珍貴的玉山北峰照片。
也感恩他們讓我同行,避免迷路黑森林,加速了跑回排雲的時間。
如果,沒有遇上他們,我早就放棄了獨衝北峰了!
因為,誰說爬山沒有危險?
風險控管,安全意識,平安要擺第一!
在玉山主峰頂下到北峰叉路口前,
腦中已經快速決策好幾遍了,
【登山越野風險應變SWOT 分析】:
S :
我的體力還夠(戒護最後隊員登主峰,一滴汗都沒流),耐力強,速度快,無高山缺氧症候。
W:
手機快沒電(後來也沒電),時間不太夠(06:50下衝,要10:00前集合排雲),一瓶600CC水補給,陡降陡升,很操肌力。
O:
難得老天賜福,好天氣,出大景,1. 天氣晴 2. 無風雨 3. 地標明顯。
T:
1. 雖然,陡降爬升U字型地標明顯,但是 北峰黑森林,第一次跑,很怕迷路。
2. 沒同伴,判斷力很重要,南側是斷崖,不能衝太快。北側是未知森林,絕對不能誤入歧途。
3.數百米碎石坡,下衝技巧快,但,回程陡爬很費肌力與心肺,水份會不會不夠,太陽已升,汗水會不會流更多,更不能慌,穩定性很重要...
觀察北峰間路徑至少還有2組山友,在北峰叉路口,當下,快速決策,策略:
1. 就先快速下衝碎石坡200公尺,爭取時間,看看自己體能速度,太慢就回撤。
2. 再追上前方400公尺山友,問問前方還有多少山友可同行。
3. 如果,人煙稀少,時間太慢,就放棄,安全第一。
陸續遇上上兩組山友,說還有最後一組在峰頂,就小心翼翼,繼續認路往前衝。
就這樣,
且戰且走策略,
隨時應變撤退策略,
最後,狗爬式,衝上了北峰頂,遇上了這群好朋友,跟氣象站主剛喝完了咖啡。
「我可以跟您們同行,一起下山嗎? 我第一次來,怕迷路...」
「好啊...
不過,我們也是第一次來..」
哈,無論如何,
出外打拼靠朋友,一起努力總比單打獨鬥好。
感恩 台灣山友,都好有素質。
*感恩 Yu Hsun Li...
*
雖然,回程黑森林,真的有一段,「一起迷路」了!
還好,30秒內,就分頭探察,一起找到了真正的回排雲「回家」的路XD
*感恩 台灣山友,都好有素質。
一起回到叉路口,我的登山杖還在風口鐵籠處,也沒有被偷走了。
*
昨天新聞說,一早5點多站主貼文,有山友擅闖進氣象站辦公室的,不是他們,也不是我XD
因為5-6點,我還在玉山主峰前,戒護鼓勵最後一名隊員最後也登頂成功。
我的足跡,出現在玉山北峰與叉路口來回,是06:50-09:00間。
玉山登頂 團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同麵筋強度造就不同結果.
#Manitoba麵粉與斯佩爾特麵粉
#Panettone烘焙與酸種大麵包烘焙
#失敗經驗分享
#硬種
#杏仁淋醬食譜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0/08/manitoba-panettone-stiff-sourdough.html
一樣全文轉貼. 但看部落格文可以連結其他相關網站
我這個標題應該會有人好奇吧?
今天這個文是來自於我自己的經驗. 我想. 大家都把美美的照片po出來. 也沒有把自己曾經的失敗做一點回顧也不是很對. 但說實在, 我每次做失敗都會難過到不想照相. 所以能留住的東西也不多. 每次做失敗時我一定有學到一些. 最主要的是關於麵糰的狀況.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辦法從其它的地方找到一些對於那種失敗麵團的" 預防" 解讀. 所以我只好自己解讀了.
我的酸種除了Panettone 外. 完全都是自學. 來自網路及書籍. 然後也去解讀別人的食譜. 當然FB 德國麵包社團的幫助也很大. 因為有很多專業的職人. 偶爾還會有講座. 對了! 當然還包括我得到的一些自費或免費線上課程但我覺得與親臨去上課真的很不一樣.
但這些學習的共同點都是讓你看到成功的東西. 失敗的比較少談. 而且有時候看到別人把失敗的麵包po上詢問時. 回答的人甚麼想法都有. 其實有點危險.... 就像是... 道聽塗說. 還是得自己多看多聽多想.
看過我的一些前文或是FB 粉絲頁po文的. 就會知道我以前常常在Panettone 的第一階段卡關. 因為那些食譜都會告訴你. 要12小時三倍大. 連我去上課的老師也是給我們看那樣的成品.
如果沒有12小時三倍大呢?
我就不敢貿然繼續了. 因為覺得這樣麵筋就會老化啊~ 然後第二麵團有那麼多的糖蛋奶油. 做到最後一定就是一堆泥.
這次的這個Panettone食譜是來自於 The Fresh Loaf 那是因為我看到IG 上 Natasha's baking 的大孔洞Panettone 興起跟風的念頭!
不過我做了改變
Primo impasto
69g lievito madre mature ⇨ 75 g 泡水餵養兩次的硬種
75g sugar ⇨ 10 g 海藻糖 + 65 g 白糖
120g water
54g egg yolks
72g butter
240g flour
Secondo impasto
60g flour
66g sugar ⇨ 8 g 海藻糖 + 60 g 白糖
4g salt
96g egg yolks ⇨ 105 g( 因為不想浪費. 這樣剛好是7個M號蛋黃)
129g butter ⇨ 120 g
2g malt
120g sultanas ⇨ 使用 120 g 浸過一晚54度蘭姆酒的葡萄乾. 但是在使用前用冰開水洗泡過兩次
60g candied orange peel ⇨ 以100 g 巧克力塊取代檸檬及橙蜜
30g candied citron ⇨
另加, 1.5 小匙香草精 1 g 鮮酵於第二麵團中
另外給的淋醬
1. 糖粉 65 g
2. 杏仁粉 35 g
3. 蛋白 25 g
4. 玉米澱粉 10 g
5. 芥子油 5 g
6. 香草糖 半包
另外撒上珍珠糖
一起跟我解讀我修改過的食譜:
我之所以放海藻糖是因為想知道這樣的成品會不會比較蓬鬆鬆軟. 沒有冷藏的想法. 只是第一麵糰發酵到2.5倍大時已經超過16小時. 通常我是不會再往下做的. 每次這種事發生我都心情不好. 所以先冰冰箱再打算. 這一冰冰了28小時.
上面的第一階段麵糰是周三下午打的. 27度發酵. 隔天因為長得不好我沒理它. 我周五早上去菜市場散心 😅😅😅 買到兩把跟現在的陰霾天氣( 還有當時的心情) 很不一樣的花.
真的是插瓶之後想想拿出來就直接做好了. 反正每次都是我自己覺得. 但其實我沒有實際操作過. 於是發現那個應該有低於9度的麵團直接打也可以. 好厲害! 一直以來我都必須為了調整麵團溫度冰一些東西.這次因為麵團很冰. 其它的食材我都直接用常溫了! 結果麵團溫度很完美地26攝氏度結束. 這個麵粉是Bongu.de Breadflour 沒註明是不是Manitoba 但是因為灰分介於 T55 T65 之間. 對長時間發酵會有不錯的香氣. 而且麵筋含量14% 感覺應該是Manitoba Tipo 0 這是我平常拿來餵養我硬種的麵粉. 我好像還沒有用它做過大麵包. 因為覺得不需要. 這種需要很多碳足跡的粉這樣拿來做一般日常麵包有點過頭. 但發現很不錯很多人追的IG客( 通常都是因為麵包的氣孔很" 開放" )使用的麵粉確實與高麵筋的Manitoba 脫不了關係. 例如. 我一直有追這位IG 客. 她應該是來自西班牙? IG marieta_requena 她是少數非美國的IG 客能有這麼多亮麗孔洞的人. 每次都覺得那個她一直慣用搭配佔主麵粉很多的 Multicereales 麵粉很厲害. 結果五天前她Tag 了這個 Multicereales 的麵粉來源. 細究一下. 所謂的Multicereales ( 多穀物) 其實是只有10%不同於小麥的穀物. 但有90% 是Manitoba! molinograssi Multicereales 而且因為麵粉中有裸麥所以在發酵上有一定的幫助. 可能你會想蛋白質含量低於14%還包含無麩質或是麩質很不強健的穀類應該影響很大! 但實際上你只看蛋白質是沒有用的. 決定關鍵在於大多數的蛋白質是否是強韌的. 那是一個以Manitoba 為主粉的麵粉. 而且這位IG 客通常的水量都是71~74% 這下我就有真相大白的感覺. 我想這也是我這次會放膽這樣做的原因之一.
其實我分團沒有分好. 所以發酵後一個Panettone 比較低一個比較高. 老師要我們發酵的溫度設28度. 我並沒有. 我設了29度. 而且總發酵時間是6小時. 並沒有很特別. 那個 1 g 的鮮酵到底幫助了多少我也不知道. 但我期待的是切面. 因為我心裡有個疑問. 對於一些均勻的孔洞, 很多的時後都是來自於被訓養良好的商酵. 我懷疑大家都很崇拜的 This is Roy 是有加少量商酵的.
在我連結的Natasha's baking 文中有人問為什麼要大孔洞? 很多義大利烘焙師傅也因為這股風氣覺得大孔洞很誇張要平反. 那個人的觀點是: 這樣就不能抹一些東西在上面.
這是那個人的留言: I don't get why Americans have an obsession with big holes in their sourdough products. Some things aren't supposed to have that open a crumb. Panettone is one of them. I've never seen it like that in Italy. It's got to be light and rich but dense. That way you can toast it and not have everything you put on it fall through. Or maybe it's just the way they like it over there.
我的感覺是. 你必須做得出來才能說這種麵包有大孔洞到底好不好? 例如有人說去玉山登頂有甚麼好? 還不就是一座山?
你得先登頂過才能這麼說. 否則就是酸葡萄心態而已.
說多了. 來看看這次的成績.
你說為什麼我明明是中心點放淋醬. 但是會流成這樣呢?
那是因為我的熱源在後方. 我這次的麵團放比較靠烤箱門. 所以這兩個長大的時候都是先從後方長高. 然後就像土石流那樣把淋醬往前推. 右邊的麵團重量一樣但應該是果乾及巧克力比較多. 它入爐的高度本來就比左邊的低.. 所以是剛剛好的樣子出爐. 烤完也凌晨一點了😅😅😅
期待之後的切面~
另外要談的是另一個斯佩爾特的失敗麵包. 這個麵包的食材比例與前一篇文的麵團相同. 但沒有加起司及毛豆. 我放了葵花子. 一般來說這應該是很多坊間斯佩爾特麵包的長像. 但其實是因為麵筋處理不當.
這是我近來比較多孔洞好的斯佩爾特酸種麵包成功以後所了解到的事.
這個麵團你可以看到烤箱中的樣子. 其實它沒有過發當然也沒過酸. 就是麵筋不好了! 這真的很難去解釋怎麼處理. 全憑手感. 只能告訴你這種麵粉單獨使用時不能夠打到出現薄膜. 得自己設停損點. 可以利用翻摺但是也不能一直翻摺. ( 好吧~很籠統我知道😅😅😅) 反正就是一個要花時間跟它相處熟悉的麵粉
不過. 還是好吃的! 我們拿來這樣吃.
我滷了筍乾豬肉. 底下就墊一塊這個葵花子斯佩爾特麵包. 加上芝麻沙拉醬的生菜. 兒子說很好吃!
這也是我上面說的. 只有在你做過" 大孔洞" 的麵包之後才能去批評甚麼是好是壞. 一般人根本不會看得出或是吃得出這個麵包的缺陷. 因為你在上面放一堆東西讓麵包成為配角. 就不太會有人去發現那個麵包的好壞.
通常切開Panettone 都是先單吃的. 隔天還是會乾. 那時就會拿來做不同的食物. 烤一下抹東西. 或是像一般人使用老麵包的做法.
這也是我們家在我做失敗麵包時吃麵包的方法( 不過老爺不喜歡這種吃法. 但兩小可以接受)
加蛋液及一點點牛奶還有鹽跟胡椒打勻淋麵包上. 加鹹味起絲. 焗烤
這是加糖加蛋液加牛奶淋上麵包後. 灑肉桂紅糖及放上蘭姆葡萄烤的.
也很好吃啊!
.
.
.
但是你沒有吃過真正的好麵包是不能說應該麵包都應該要甚麼樣子出現的!
~~~~~~以下是心情抒發分隔線~~~~~~~~~~~~~~
昨天在SBahn 上照的.
新的廣告....
你看到那個模特兒手上的口罩嗎?
有點傷感. 但我們還是要繼續抗疫下去!
加油!
玉山登頂 團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
2020年的跨年,想送給自己別於在城市迎接倒數煙火的場景。揪了幾位身旁好友,沒想到居然湊到了14人,我們找了台灣368帶上我們這團大陣仗,原本預計要去松蘿湖跨年,但松蘿湖的水位遲遲沒退,無法扎營,就決定改去中級山水漾森林。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背重裝爬山,是新體驗與挑戰,兩天一夜下來,覺得自己體力尚可。
至於為何會夜爬,因我們晚上山,抵達水樣差不多是晚上了~覺得夜爬滿有趣的,能更專注的在每一步伐,且真正發揮互助、有愛精神!這一整路上跟朋友有說有笑,讓爬山不再只是前往終點而已。謝謝台灣368領隊廣煇和宋大媽帶隊,整路有你們照顧真的安全不過!
2020年最後一天,與16位大夥一同擁有美好回憶,迎接2021美好到來。
_________
► 百岳開箱:
【百岳開箱|玉山】東埔山莊好豪華!人生首座百岳玉山前哨戰(上集)
https://youtu.be/MN1uTxhmBvI
【百岳開箱|玉山】登頂東北亞第一高峰!一生一定要完成(下集)
https://youtu.be/xkgzWLiGTn0
_________
.
更多精彩照片請看
📌 藍心妤 | 藍氏旅遊筆記
https://a228220333.pixnet.net/blog
https://www.instagram.com/_blue_travel/
📌 台灣三六八
https://www.taiwan368368.com.tw/products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368368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368/
.
森林由來: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一座堰塞湖-水漾森林,堪稱台灣第一大堰塞湖。921大地震造成石鼓盤溪河道受阻後,形成長約1公里、寛約200公尺的堰塞湖,湖內的杉木因長期泡水,群體的死亡姿態在水中倒映出凋亡之美,形成一片美景。矗立在湖中的倒影藍天、枯木加上清徹的湖面 ,給予人一種蕭索的淒涼美感,令人彷彿置身優美的迷幻山林中,因此有了,落入凡間的遺事仙境「水漾森林」如夢似幻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