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鄉醫療夢,傳愛鄉里情 】
💞 2017年11月中旬,一通陌生的訊息來自了一位醫師的助理,陳怡君小姐期盼能協助所發起的『 偏鄉部落醫療巡迴救護車 』募資計畫。
💞 一位開業多年的醫師,高揚威醫師,每週開著救護車,到各泰雅族部落進行居家長者的醫療照顧,溫情滿人心。
💞 臺灣人口老化問題逐漸嚴重,尤其是偏鄉老人越來越多,因為子女在遠離工作的因素下,長者疾病時,往往面臨行動不便,也沒有親友的載送之因素下,放棄了就醫醫療的時機,如今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高醫師採以『 醫療救護車,居家救助 』的方式,滿載著醫療器材與藥品,到深山中為這些行動不便的長者,進行換藥醫治,這樣一做就是近20年光陰歲月。
💞 一箱箱破舊的塑膠藥櫃,滿裝載著病患所需要的醫療藥品,由於車輛使用年限已過於老舊,又經常故障,水箱生鏽破裂漏水嚴重,曾於行駛途中,後箱車門還會自動打開,藥品散落一地,不甚唏噓。
💞 思緒在診所出巡時,醫護人員的隨行安全,高醫師便計畫於2017年11月在募資平台展開愛心募款活動,期盼能藉此把用了近20多年,45萬公里以上的老舊巡迴車,汰舊換新。
💞 私人診所,是無法如同財團法人單位,申請勸募字號,所以希望藉由網路社群的力量來募集資金,愛心購買巡迴車輛與醫療設備,繼續為偏鄉部落鄉親長者服務。
💞 『 愛心公益小組 』,於11月份,收到了診所的訊息,天使展翼,齊心為此醫療計畫,集思奉獻心力,進一步了解到,目前診所是已經在freeingV 募資平台募款,醫療目標是250萬元金額,在愛心小組接此偏鄉醫療募資案件時,已達目標是59萬元。
💞 面對如此高標地的愛心募款額度,經由團隊內部討論與評估,最後決定將此募資平台提案再轉文置於數個已經穩定成熟的公益電子網路平台『 把愛傳出去 』、『 愛心分享讚 』與其它友誼社群....等,愛心天使夥伴們,每日不斷地來回貼文曝光宣導,同時再將此訊息傳達於近千個公益LINE群組,以發揮網路募資的最大力量,邁向所需要的目標前進。
💞 經過不斷地努力,終於見到募資金額逐漸增加,在來自於各方愛心人士,每日善行力量的匯集下,最後成功地達成了期待,甚至於超越了目標,此種愉悅的心境,顯露在每個人的臉上。
💞 12月25日,早上11 :00點,愛心公益小組5人代表 【 李振麟、周子玉、翁維萍、許雅惠、楊大寬 】親臨桃園復興鄉高醫師院所拜會,就本次所發起之偏鄉醫療愛心義診行動車,募資圓滿達標表達了深深祝賀,也彼此開心的交換了心得與思維交流, 當然也藉此機會,進一步將我們愛心團隊的工作理念與思維傳達。
💞 拜會交談重點如下 :
1、我方小組表達了,本項活動啟動前後,必須對所有募款的社會大眾有所交待的立場。
高醫師表示,已經準備為每位捐款者寄發感謝信函,並將在車輛的明顯位置以『 愛心共聚 』的圖騰,明白給予受惠者了解來自社會的愛心能量。
高醫師同時表述,由於募款成功的熱度,亦引發了良好的後續,包括台積電、同濟會以及私人都出現要求贊助情況,高醫師衡量本項目後續設備未來的需要,接受了台積電的贊助,作為本項活動後續衍生項目的補助,并已告知台積電本項目公益募款源由,於是就無法讓企業贊助獨家享有廣告權的意義。
2 、高醫師詳細說明,也介紹了他的家族為地方長期擔任已交付物的使命。期許未來為偏鄉條件較差的同胞,建立一個有效又有實質意義的醫療照顧,也藉此機會作為社會愛心教育的好模範。
3、針對募資成功引發的多元贊助情況,高醫師提出補充建議,在救護車上設計『 愛心圖騰 』,內以眾多的 『 小愛心匯集代表此882位愛心捐贈者 』的善念支持,此種圖騰標示的方式,如同我們公益平台『 愛心分享讚 』的頭貼圖騰,在下方則是用『 心電圖 』與『 心 』連結,代表延伸購入之醫療設備,在於醫療『 就急 』,『 就命 』的功能,如此也是一種創意模式。
4、 根據高醫師助理表示,救護車啟動,將暫定1月5日2018年,肯定也要邀請把愛傳出去小組來參與活動。
💞 會談後,高醫師與助理們親自招待我們在診所共享午餐,也招待我們去他所經營開墾的『 山大王休閒農場 』走走,這是一個愉快又有意義的『 偏鄉部落醫療關懷之旅 』,畫下了完美的一天。
💞 因為愛心善款的源源不絕與後續企業對救護車的慷慨捐贈,讓募款資金的延伸計畫有了更充沛的運用。
💞 依據原專案的延伸內容,將所購置之醫療設備如下:
1、 攜帶式眼底鏡 : 為偏鄉部落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執行眼底檢查,早期發現病變。
2、 AED (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 為急救瀕臨猝死病患。
3、 優質數位X光機 : 為山區急性胸痛,肺部疾病者,提供正確診斷依據。
4、 高解析度超音波 : 協助診斷可能致命的急性腹痛例如急性盲腸炎、腸套結等。
另將自費聘請專科醫師,讓所購置的醫療器材,充分發揮其效能。
💞 2018年1月15日,早上11:00點,愛心小組代表7人 【 愛心大使宋楚瓊女士,把愛傳出去創辦人張成先先生,李振麟,翁維萍,楊大寬 ,樺鑫,Iris Chen 】,再度親臨高醫師院所拜會,再一次相見時,彼此間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愉悅深藏心中,高醫師與助理以笑容滿面的神情迎接我們,彼此細述分享著眾人愛心的果實,因集眾人之愛,上天所賦予的責任也將更重,愛心小組成員樺鑫特別準備了幾雙自製雨靴,請院方代為捐贈予山區偏鄉長者,高醫師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美食佳餚,大夥們在愉悅交談中,才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 高醫師表示,走遍全台偏鄉原住民部落,誠心願為桃園復興鄉泰雅族群的照顧與關懷,把愛傳出去公益平台之愛心大使 宋楚瓊女士順道就將哥哥所親手簽名的新書【 經國先生的秘書回憶錄 】與愛心捐款置於紅包內相贈予。他人最多快樂時,自己也將得到更多快樂,真心誠意地為人為已時,生命也將充滿著無上的活力與成就感。
💞 把愛傳出去創辦人 張成先先生,本以為漸凍人的父親集氣祈福,因而創立了這個愛心公益平台,如今這平台也為其他弱勢者,帶來了生命希望的泉源,傳達善念,在今日如此般的因緣牽線下,竟也找回了以往的老朋友,集善愛心的平台,發揮了極大的功能,天使之心,傳愛於鄉里。
💞 以愛修心,以愛悅心,以愛造心,以愛治心,真正的善行,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沒有造作,也沒有企求,奉獻自己,這就是善,才是真正的上善若水,偏鄉部落醫療設備的完善,為所有弱勢長者,點燃了一盞光明之燈,醫療救護車滿載著醫療器材與藥品,就如同一個行動醫院,帶給偏鄉山區許多行動不便,弱勢長者們,一個生命希望的泉源,在如此光輝燦爛大愛之心照耀下,溫情滿人間。
【愛心公益報】
1. 18. 2018
記者 : 李振麟
玉泉散糖尿病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歌謠故事(二十)
楊三郎先生成名的歌曲就是望你早歸、孤戀花、秋風夜雨、思念故鄉、港都夜雨、秋怨。 楊三郎本名楊我成,因為本名不好聽,改稱三郎。他出世1919年,是永和農家的子弟,六歲搬去台北,十八歲跟鄭玉東老師學小提琴,之後改吹喇叭,十九歲在台北早期的一間同聲俱樂部上班,又去日本深造,拜清水茂雄為師,21歲,出師之後,浪跡大陸滿洲、大連、青島做樂師,他是台灣早期出名的喇叭高手。戰後,名作曲家呂泉生邀請他去台灣廣播電台表演,那時的台灣廣播電台就是當今的中國廣播公司,日本時代叫做台北放送局。 1947年,在呂泉生先生的鼓勵下,他完成了第一首處女作望你早歸,在歌壇闖出名號。孤戀花、思念故鄉、秋風夜雨是楊三郎先生1948年認識周添旺之後所合作做出來的佳作,1952年,他和白鳥生等一些好朋友組織一個黑貓歌舞團,全台灣巡迴演出,像台語電影過去戽斗的他就是由黑貓歌舞團出身的,可惜,這種走江湖的日子並沒多久,劇團就解散,現在白明華女士,過去就是黑貓歌舞團的女主角,現在若上電視電影都演母親、阿媽級了,那時的歌舞團不像現在的粗魯,是綜藝性的節目,唱歌跳舞還有歌劇,可惜現在的人沒福氣可以看到,有水準的節目像藝霞歌舞團一樣,開銷大,無人支持無法生存,真正是藝術墮落,像豬哥亮這種人竟然當道,實在令人怨嘆。 楊三郎先生57歲退隱改行,在桃園跟人家投資牧場,但是他仍是無法忘懷音樂,唱片公司仍是時常請他作曲,晚年,台灣歌曲再度興起時,他又返回想要打拼,但是老來體弱多病,1989年5月糖尿病發作過世,享年71歲,有人在他的故鄉豎立銅像紀念這位偉大的台灣音樂家。
玉泉散糖尿病 在 葉勝雄的育兒發燒友.小兒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童發燒生病處置建議
台灣兒科醫學會
2011年11月22日
1. 發燒的現象: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OC,人體生病引起的發炎反應會讓體溫的定位點提高,所以造成發燒現象。一開始發燒的時候,小孩可能會覺得冷、四肢冰冷,這是體溫設定點提高的結果。一旦體溫提高到設定點之後,四肢變成溫熱,也不會有明顯怕冷的感覺。過一段時間或使用退燒藥以後,體溫定位點下降,小孩可能會覺得熱,並開始流汗退燒。
2. 體溫的測量: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但三個月以下嬰兒的耳溫與中心體溫的相關性較差。口溫平均比肛溫低,腋溫平均比肛溫低。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可考慮量腋溫或背溫。
3. 發燒的影響: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反而可能延緩疾病的康復。人體對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有調控機制,所以一般不會超過41OC。有些家長會擔心如果沒有積極退燒,小孩體溫可能一直往上飆高,其實人體的體溫調控機制不會讓體溫無限上升。坊間小孩腦子燒壞的傳說,都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無直接因果關係。
4. 危險的病徵:發燒的有無、體溫的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嚴重度,兒童生病時,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的危險病徵。無論有無發燒,如果兒童出現下列情形,宜儘速至兒科專科醫師處診治:
l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l 尿量大幅減少
l 哭泣時沒有眼淚
l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
l 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l 持續頭痛與嘔吐
l 頸部僵硬
l 咳痰有血絲
l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l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l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
l 皮膚出現紫斑
l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5. 退燒的時機:如果體溫沒有太高也沒有引起特殊不舒服,並不需要積極退燒,尤其體溫沒超過39 OC的時候。然而,發燒對於下列情形的負面影響較大,當體溫超過38°C以上就可考慮積極退燒:
l 慢性肺病
l 併發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l 曾有熱性痙攣或曾有癲癇發作
l 嚴重神經肌肉疾病
l 慢性貧血
l 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例如先天酵素缺乏)
l 孕婦
l 其他因為發燒而有特殊不適症狀
6. 退燒的方法:冰枕、溫水拭浴等物理退燒法,並不會改變發炎反應引起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現象,所以不會有退燒效果,反而可能造成發燒兒童額外的代謝負擔,單純注射點滴也沒有退燒效果。衣服穿太多、中暑等體溫定位點正常而只是產熱與散熱失調的情形,或使用退燒藥以後開始散熱流汗的時候,使用物理退燒法才有些幫助。各種退燒藥物中,除了阿斯匹靈不可用於18歲以下兒童之外,其他口服與塞劑均可於必要時適量使用。
7. 後續的處理: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造成醫療的浪費。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其目的在帶給兒童短暫的舒適。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其中有些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家長必須注意有無第4項所列的危險病徵,並持續遵從醫矚追蹤治療。
台灣兒科醫學會參與制定建議委員:
召集人:李秉穎
委員:何慈育、呂俊毅、黃玉成、黃美智、黃清峯、鄒國英、劉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