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能隨心轉:《緣起敦煌》---陳珍妮
先哲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追求哲學,無非是學習死,學習處於死的狀態。(《斐多》)佛家思想也認為,人死是生命形態的更替,應以平常心視之。都市的迫仄,催化人去思考生命及死亡。這課題可窮一生追尋。香港舞蹈團大型舞蹈詩《緣起敦煌》,以藝術展現極樂,你也曾幻想極樂世界的樣子嗎?
故事始於敦煌壁畫。僧人緣一禪修,觀想化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童子,純淨毫不染塵。諸佛菩薩以不同身法手印傳播佛法,感動天下:富裕的供養人和少數民族獻花獻舞積德,西域舞伎反彈琵琶娛神,亡靈舉幡發願誠心向佛,祈望到達極樂世界。
緣一又觀想到九品蓮花從天而降,覺悟世界虛幻,智慧驟增;神鳥雙雙起舞,演化為敦煌伎樂,彰顯敦煌華美,萬世流芳。一切均緣自性空,境隨心轉。他捲起一身沙塵,敦煌復歸平靜。
「景隨心轉」知易行難,是我一直想學到的能力。學術指導曾柱昭希望以嶄新的角度,說說敦煌的故事,有壯麗的璧畫,也有高遠的哲理。「要探求的是人為什麼會來到世上?人與佛教或宇宙的關係是怎樣的?透過呈現緣一的觀想,來表現佛家的理想。」
人皆愛美。西域風格的音樂及模擬璧畫人像的鮮豔服飾襯托下,舞者展現出幻想中的西方極樂之美與喜。這不也展現了人類無窮的想像力,與神奇的意志嗎?如英語中的will power,西方學說裡的「吸引力法則」,「我希望、我想、我達成」,很是鼓勵人心。
緣一的「空」是表演主題。「我第二次參與《緣起敦煌》的表演。排舞以外還學習佛教手印,表達不同的意思。」飾演緣一的孫公偉說。他並無宗教信仰,卻信宗教的內容都是相通的,為投入角色中追尋「緣起性空」的情節,他經常掃除心中不同的雜念,留在「空」的狀態,這是他的心靈功課。
緣一在台上緩緩步行,無聲而安定,起舞的每個動作,看來均有十足的沉思在支持。特別是與九朵蓮花共舞一幕,思想隨著舞姿由是呈現,頓悟如溪水慢慢流過,有種靜謐的清高雅意。席上如我,看他撥掇蓮花,不覺掉入沉思:死後真有如此美好光景嗎?
不用幻想,因為神鳥的歡快,接著呈現眼前。飾演樂舞之神的唐志文與飾演香音之神的王㼆瑜,穿上一身彩鳥服,拖著長長的尾巴出台,快活地於台上四周舞動,琴瑟和鳴,張馳有度。二人均表示編舞的要求很高:「陳磊對動作的風格性、肢體的角度均有嚴格要求,我們與他有很多的溝通,研究如何將神鳥的情緒表現出來。」王㼆瑜笑言她的家人信奉佛教,自小耳濡目染,投入不是難事。唐志文則信奉基督教,將之看待為「純粹的中國舞」。「敦煌舞是經典表演,經過現代風格的編舞及創新元素,可看性是更高的。離開演藝學院後,跳如此純粹的中國舞的機會很少了。」
敦煌舞是中國舞的經典,佛教思想在繁囂混濁的城市生活中愈見推崇,人們視為心靈歇息的方向。可是香港的舞蹈潮流仍是西方風格佔上風,如嘻哈、爵士、芭蕾與現代舞,中國舞被視為老派。「扇、水袖這些道具,觀眾也許覺得老套。我以現代編舞風格來編,新瓶舊酒比較易接受。」編舞陳磊說。「其實有很多香港觀眾來看啊!是次是100%入座率的。」王㼆瑜也補充說,香港舞蹈團曾有純粹中國舞的表演,例如反應很好的《踏歌行》,只不算多。她笑謂:「我們當然希望有多些啊!」
豐厚精彩的文化,國際化城市如香港,當然多多益善。「境隨心轉」更是動盪紛擾我城下,人皆渴之的能力。人皆有佛性,我們嚮往極樂,就來思考如何「臻至」。
Hong Kong Dance Company 香港舞蹈團
Hong Kong Dance Federation 香港舞蹈總會
Tsuen Wan Town Hall
#緣起敦煌 #香港舞蹈團 #香港舞蹈總會 #唐志文 #孫公偉
#王㼆瑜 #佛教 #敦煌 #陳磊 #曾柱昭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