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語錄》
* 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我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伏爾泰《猜謎》,傅雷 譯
* 鏡子是我最好的朋友,因為我哭的時候它從來不會笑。—卓別林
* 今年的我們不同於去年的我們,我們愛的人也是如此。時刻在變化的我們若是能繼續愛著另一個變化了的人,這是一件幸運的事情。—-毛姆
*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落葉紛飛。——里克爾
* 所有的開始,其實都只是一個寫好了的結局。—-宮崎駿《千與千尋》
* 大自然多好啊,有夏蟬,有秋葉,有稻浪,有晝明,有月夜。那裡有祥和、有安寧,不像人間,看似循規蹈矩,其實不免滿目荒唐 。
我活愈老,愈懂得要多和大自然做朋友。—陳文茜
* 並不是在每一個日子想你,只是一切美麗的,深沈的,心中洞然如有所悟的剎那便是我想你的時刻了。—張曉風《想你的時候》
* 人類的一個大麻煩,在於我們無法擁有說一不二的感情。敵人身上總有讓我們喜歡的地方,我們的愛人總會有讓我們討厭之處。正是這種糾結不清的情感催我們變老,讓我們皺起眉頭,加深我們眼周的皺紋。—葉慈《凱爾特的薄暮》
* 2020過得好漫長⋯⋯每天都是一本書,讓你千思百想,有時候回顧再翻閱,又有了不同的體悟。
2020年,我們都遇見了許多事件,有痛,有欣慰,有淚,有笑,有讚嘆,有遺憾。
2020,我想記住你。狠狠地記住這對世人如此波折的一年。之後,我會更珍惜每一天的平安。 —陳文茜
* 如果音樂能夠熄滅悲傷,那些徬彿黑色的沈陷,沒有盡頭的生命掙扎,至少在此刻樂聲的療傷中,他們的心得到了安歇。—陳文茜
* 人生許多事件,水落石出後,往往不得不看透,透地心痛,透地人寒。
隨著時間,有人選擇淡忘:有人直視水落,永遠走不出來:有人經過省思,終而石出了,悟道了。
謎一樣的人生,不到最後,誰又知道真正的答案?
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原是親愛的人:彼此扶持的朋友,原是無緣人。
這些戲劇性的變化,往往得等個十年,二十年,甚至四十年。
答案豈止如雲,它可以在空中飄浮長達半生,才落幕,才水落石出。而我們能掌握的,不過是眼前。
年輕的你或許不能體會其中一些道理,每一回你我的相遇,都可能是最後一次。
即使再相逢,心情也不一樣了。—陳文茜
* *明艶的紅燈籠⋯⋯世俗中透著幾分怪異⋯⋯我們的王國,歷史噯昧,不知道是誰創立的⋯⋯這些年卻也發生過不少可歌可泣,不足與外人道的滄桑歷史。
*白先勇老師退休這幾年,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活得可淋灕盡致。美、痛、父親的歷史。
先是弘揚崑曲藝術之美,青春版牡丹亭至今未歇。這是美。
接著,把他四十年前的小說「孽子」搬上國家劇院舞台演出。這説的是打到心底深處的痛。
同時一路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與二二八」,以及近日出版的三本一套書「悲歡離合四十年」。
四十年前孽子甫出版時,當時被視為挑戰大禁忌,它敍事著台北新公園裡一群同志被逐出家門自成王國的故事。
四十年後深刻再閲讀,所謂禁忌、背逆社會家庭框架也只是孽子的故事引子,白先勇在孽子中藉由同志的「錯愛」,寫盡了人一旦處於「錯」及焦慮中,靈魂深處的黑暗、無奈、和扭曲。
同志的身分使他們逃避,想愛不敢愛。那些小説中的絕情人物,表面無情,掩蓋的卻是心中的惶恐與逃避。兩個陌生人,在新公園見了,隱藏十多年的祕密,卻毫無保留彼此道出。赤條條的豈止是旅館裡倆人尋歡的身體,還有終於脫掉外衣勿需偽裝的一切。男子的手穿過主角的黑髪,他炙熱的眼睛搜尋著主角的身體。
突然之間,一埸交易性質的尋歡,好像朝著「情」字走去,主角怕了,起身穿衣服。他想脫逃,他知道這樣的陷溺是一個黑暗的漩渦。他不是不想愛,而是驚恐愛上了的後果。
有錢的張先生表面上不斷地更換身邊小男孩,玩著這些青春肉體,交換對新公園男孩如天堂般的生活環境。實質上張先生任意的揮手道別,無情的更替對象,只是害怕自己遭到閒棄。他自卑於自己肉體的老去,他得趕在男孩不要他之前,先拋棄了他們。
草木皆有情,那些扮演無情角色的人,其實是躲在自卑角落裡的惶惑靈魂。
—陳文茜《相遇白先勇》
* 每個人這一生都在尋愛,也在逃愛。如果沒有一個愛是真的,那是因為沒有一個愛承擔的起。—-陳文茜
*今年幾週和白老師從兩度訪談孽子舞台劇,至Yahoo電視訪談最新歷史書籍「悲歡離合四十年」。我形容他:身為白祟禧的兒子,從小有著過老的靈魂:等真的老了,童心大發,青春版牡丹亭,孽子舞台劇,整理父親的一生。倒過來活了!
他輕輕舉起時代父輩的恩怨與仇悵,盡寫入書中。
他游入那些些社會邊緣的新公園同志,不只給了他們國籍,也給了他們靈魂可以自由飛躍的舞台。
所謂人生的典範人物,即是如此吧!白先勇老師比別人早看透某些表面的權勢、繁華、卑微。
他也比眾人早預知傳統之美不可消亡,他不追逐前衛潮流,而是重新恢復古典之美使之成為潮流。
敍事父親與蔣介石的友仇逆功及過,他坐在我的台北士林辦公室,對望老蔣曾經居住的士林官邸,福山在前,過往雲煙,縱使國破,縱有風雲,縱有不平,一切早隨大江東去,人間歷史本如夢。—陳文茜
* 如果你心存善良,不管遇見什麼事,什麼人,最後你都會走回正途。—雨果
* 世間最大的惡是當你遇見邪靈之事或人時,你從此不再相信善。
這才是最大的愚蠢。
傷心不過是一首歌,多唱幾回,回首看一下自己多麼良善美好,不必在乎他是誰!
—陳文茜
* 一個好的音樂家一定要維持內心的純淨。(Innocence and purity)。音樂家的技巧在某個層級以後,他的音樂成就最大的考驗就是自己的內心。如果你彈得不好,除了內行人、全場可能不能分辨。但如果妳彈得夠好,全場不論內外行,都會為之感動。 —-陳毓襄
* 《像這樣細細地聽》
像這樣細細地聽,
如河口
凝神傾聽自己的源頭。
像這樣深深地嗅,
嗅一朵
小花,
直到知覺化為烏有。
像這樣,於蔚藍的空氣
溶進了無底的渴望。
像這樣,於床單的蔚藍
孩子遙望記憶的遠方。
像這樣,蓮花般的少年
默默體驗血的溫泉。
……就像這樣,
與愛情相戀
就像這樣,
落入深淵。
—詩:俄羅斯女詩人茨維塔耶娃
* 在多數人的王國裡,對社會、故鄉、世界只有大情:他們把主要的愛給了伴侶,給了家人,給了小孩。
所以人那麼需要修鍊愛情。因為愛,是一個人生命最大的能量。你只把愛給了自己,或是給了單一幾個人,尤其你所愛戀的對象,那會溢出多少自私、佔有、嫉妒、不悅、怨恨、以及過度狹獈的父輩對孩子的掌控。
在誠品書店為《終於,還是愛了》銅印簽名版上市和讀者分享會中,主持人許悔之形容我的書既是大情,也有小愛。感謝他的稱許之時,我修改了順序:我期待自己,也勸誡許多人,愛戀的確澎湃迷人,但它同時也很容易抵退消融。
如果我們學習把最大的愛給社會,給予他人,給予世界:而不是周圍的親近之人,尤其僅僅是一個戀人:我們會更懂得欣賞情,更能感受到愛。
輕輕地付出你對他的愛,輕輕的享受,如細水長流,如雲風草動,溫柔之間,情不必激動,但可能更深刻。即使有一天別離了,也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陳文茜
「王國之淚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狐狸姊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心得] 王國之淚通關感想-結局雷- 看板NSwit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王國之淚看完真結局後- 薩爾達傳說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討論] 劇情+結局雷王國之淚設定問題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閒聊] 王國之淚怎麼突然就進結局啦有雷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閒聊] 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全劇情剪輯+隱藏結局-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閒聊] 王國之淚解龍之淚結局最好在晚上(雷) -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問題] 王國之淚主劇情挑戰少一個PTT推薦- NSwitch 的評價
- 關於王國之淚結局 在 from 德周TV Game 苗栗竹南店 的評價
王國之淚結局 在 狐狸姊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女王的榮耀:國產R18遊戲解析】🈲
#淫蕩女王的治國方針
狐姊要為你介紹的是國產遊戲「女王的榮耀」。
玩家扮演的主角為艾莉莎公主,在劇情開頭就會面臨國家滅亡,兄長戰死、父王去世的悲劇。
所以臨危受命即位為女王,要治理搖搖欲墜的諾曼王國。
由於諾曼王國敗給西斯特帝國,西斯特帝國的皇帝又是好色之途,而旗下的黑龍騎士團又是個個人高馬壯,精力旺盛的騎士。
因此劇情開始之初,你懂得。
我們艾莉莎女王,為了避免國家滅亡,只好初夜大混戰,滿足黑龍騎士團。
不過明明就是初嘗禁果,卻能一次應付數十人,說明了艾莉莎女王擁有超乎常人的天賦,而遊戲故事就此展開......
🎮[遊戲玩法]
玩家扮演艾莉莎女王治理諾曼王國,現在比起單純的電子小說,我更喜歡這種帶有一些可操作的文字遊戲。
女王的榮耀在操作選擇不多,僅是每個月對於國家方針做粗略的選擇。不過光是這樣的設計,在輔以國家數值的成長,就可以有不錯的代入感。
但在選擇選項時,並沒有相應的圖示演出,只有文字跳動,是遊戲偷懶的地方。
比如說內政大臣問你,今年我們應該要加強:軍事、經濟、民心、拉攏貴族,哪一件事?
你選擇了「軍事」,那麼畫面只會跳出「軍事+2」的訊息,沒有任何圖示,這邊就讓人感到粗糙。
如果是遊戲製作預算有限,可以參考美少女夢工場4,跳出簡單的人物圖,表示施政即可。
透過圖像化,可以避免僅跳出文字的趕工感。
在劇情關鍵時,女王艾莉莎可以選擇要不要出賣靈肉來換取重要情報,我自己在玩的時候通通都是出賣啦!
不知道是不是遊戲作者把艾莉莎女王當親女兒,因為艾莉莎女王能出賣靈肉的對象,幾乎都是帥哥、猛男。
所以雖然艾莉莎女王照遊戲預設,是要到處出賣靈肉來換取政治幫助,但我覺得艾莉莎女王自己其實玩得也滿開心的。
尤其她的人設是清純少女,但骨子裡卻相當享受用肉體交換政治利益,這點反差讓我相當讚賞。
唯一比較心痛的,應該就是首席女僕西格莉德。
🌷[首席女僕西格莉德]
西格莉德是女王艾莉莎的首席女僕,從女王還是公主時就伴隨在她身旁。
從劇情開始時就有些選項可以讓女僕去賣,而不是要讓女王賣。
但如果選擇讓女僕賣,從女僕的表情上可以看到她痛苦到流淚,所以能知道淫蕩的是女王的天性,不是女僕的天性。
但為了完整蒐集CG跟劇情,只能讓西格莉德去賣一下,不然說真的看到寶貴的女僕被糟蹋,真的是很讓人痛心。
遊戲在中期時,玩家也會間接發現西格莉德為何會因為出賣靈肉而流淚,這邊我就不劇透了。
這邊我也做個小補充,我滿喜歡西格莉德這名角色,精明幹練的銀髮女僕,讓我想起《東方project》的十六夜咲夜,每名能幹的女主人,後面都要有一名能幹的女僕,不錯。
🖋[文本要再下功夫]
作者可能想呈現治國的困難,所以在遊戲中安排了許多莫名死亡的Flag,但我覺得實在是沒必要,因為這樣只是讓玩家反覆讀檔而已。
在來從文本表現上,我覺得作者對於文字的表現功夫仍需要加強。
尤其是在性事的表現上,可以有更深刻的描述。
常常會有劇情你看得很爽,才正要開始爽的時候,劇情就結束了。
聲優也受限於文本的設計,感覺沒有更好的發揮,是滿可惜的的地方。
不過值得讚賞的是,CG倒是給得很大方,對象與場景還算豐富,不少地方都有可看點。
加上玩家常有選項決定要不要讓女王或者是女僕出賣靈肉換取政治利益,這讓玩家遊玩起來感覺更加興奮。
🤴[男角人物立繪有點不協調]
不知道是作者不擅長畫男角,還是有將部分立繪外包。
我覺得許多男角的立繪不是很協調,倒不是說畫得不好,但就是不像同一款遊戲出來的角色。
同樣是華人製作的遊戲《聖女戰旗》(正常向),裡面所有男角都很一致,你都能清楚看出那些角色是出自於《聖女戰旗》。
但是在《女王的榮耀》,很多角色我覺得很像硬湊上來的。
不過一進入H-CG,男角就會變成一般無臉男角,所以實用度沒有太大影響。
但女王和女僕跟重要NPC性愛的時候,我個人會傾向讓NPC保持立繪的樣子,這樣子的表現手法,會讓女王跟女僕看起來更風流。
再來是女王跟女僕進入性愛時,常常衣服就是全剝狀態。
雖然姊是不介意直接來,但少了層層剝開的樂趣,也讓性事的深度不足,這也是姊認為美中不足的地方。
🎩[小結:紳士值得一玩]
整體來說,《女王的榮耀》是一部有趣的作品。
雖然在治國方面設計得很粗糙,但有總比沒有好,加上常可以讓女王艾莉莎跟女僕西格莉德為換取政治利益,出賣靈肉的感覺就是特別爽。
遊戲結局有3種,但是跟治國結果沒有太大關連,這又再讓治國的趣味性大降。
雖然不需要用美少女夢工場的標準,來要求國家不同結局時要有不同畫面,但至少可以強化文本描述,不同的國家狀態面臨結局時會有什麼成果吧!
幸好CG的實用性跟聲優配音彌補了這一點,滿多場面我都覺得女王艾莉莎跟女僕西格莉德的姿勢、神情都滿性感的。
作者也有設計國家地圖,會因為遊戲的進行,而影響到領土的分布,也算多少彌補治國遊戲性不足的地方。
對這部遊戲,我是認為滿適合紳士買來消遣一個晚上的。
如果你是紳士,可以買來體驗一下淫蕩女王的治國故事。
+出賣靈肉交換政治利益很爽
+CG與配音實用度不錯
+女王艾莉莎表面清純骨子淫蕩很棒
+女僕西德莉德欲拒還迎很棒
+帶有點經營要素好玩
-治國設計粗糙
-男角立繪不協調
-文本設計不太行
-莫名多的死亡FLAG
-遊戲整體來還是有趕工之感
BananaKing 台灣香蕉王
王國之淚結局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Ⅰ.
四月一日君尋從學校二樓的窗台摔下來,不知道昏迷多久。清醒之後,他終於得知自己傾心多時的小葵同學天生帶有使身邊的人不幸的體質。這是 CLAMP《xxxHOLiC》第十集。才不過兩冊單行本之前,四月一日剛從摯友百目鬼身上繼承了能看見不詳的眼睛,但一直一直到了差點失血而死的此刻,他才真正看見了,纏繞在小葵身上的、黑色的厄運團塊。
小葵笑著對他說,你終於發現了啊。
自以為溫柔的四月一日躺在床上,睜著「看得見」的右眼,張口想說什麼,但難得詞窮。那是我看過的漫畫裡最好的詞窮 ── 四月一日嘴上說「沒事了」,一邊欲蓋彌彰地想:已經沒有辦法,回到還沒有看見的時候了。
那就是亞妮這部新作裡我最後讀到的一篇作品〈請登出遊戲〉裡寫的,多年後回到以前常待的咖啡廳,店裡沒變,但自己這些年卻已經識得了店內物品的牌子,像日本民俗學裡所謂「真名」:原來,年輕時的自己覺得舊得無害的店中擺設,不是名牌、就是骨董。知道了更多,人生好像該更好,然而人是要因為這樣而悵惘的。《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裡,亞妮一方面像唐諾寫他親臨景點才發現圖片裡著名的雄偉雕像原來那麼小、那樣置之一笑;另一方面,也像《超級狐狸先生》停下機車,回望遠處山丘上的狼,換了好幾種語言也無法與那匹野生的狼對話 ── 文明了的狐狸先生最後像一個欣慰的笑話般掉了淚,說:多麼美的生物啊。
Ⅱ.
後來才知道,這樣的故事原型要老可以老到聖杯騎士傳說《帕西法爾》:年少無知(噢或者,依亞妮書裡寫的,該用清狂)年少清狂的帕西法爾夢想成為圓桌騎士,經過重重試煉、服膺道道規矩,終於進入城堡(亞妮寫:殿堂),見到國王(亞妮寫:魔王)。重病的國王身上有詛咒,唯有被真心關懷自己病情的人一聲慰問才能破除咒語。帕西法爾心底仍是那個清澈少年,非常想出言關心國王,然而圓桌武士依戒律是不能以下犯上、貿然發言的。然後國王就死掉了,一整個王國淪陷,只因帕西法爾不再懵懂。
「知道」可能使人變髒,變錯。然而,沒有任何無知的人會夢寐以求無知。唯願孩兒愚且魯的必然是蘇軾。想要無知的,總是有知的、已知的人。
亞妮已經知道了什麼?
有人談她前兩部作品是以寫渡劫,我讀來卻覺得像以寫尋仇。其中有幾個命題像書頁下的異物,一撫按就現形:《請登入遊戲》側重的原生身世、《寫你》側重的後天人際,此外有寫作觀(她常提自己於寫作是半路出家,對此偶爾有血統論的自疑、偶爾珍視自己非典型的思路)、有美學觀(我尤其喜歡她點到即止地寫吃。吃放在親情、愛情或陳俊志旁邊不得不成配角,可淡淡幾句寫到吃時她傲氣畢露)。其中,她描述親密他人,能讓外人也感覺自己腳下是薄冰 ── 寫某前戀人帶她吃美式漢堡(〈寫你.水木清華〉,P34),結果原來她自小恨漢堡(〈請登入遊戲.交換時間〉,P46);寫(應該是)另一名前戀人帶她到名店吃海鮮,結果發現他吃生魚會作嘔,排隊只為了她,而她恨這種擅自壯烈的溫柔(〈寫你.築地三點的熱咖啡〉,P182 - 183)。也是在寫序前讀她前兩本書,我才不知有漢地看到,原來她恨別人說她長得像別人,就寫在第二本書內文的第二頁⋯⋯而我回覆她邀序的訊息,第一句話就是:欸我覺得妳長得好像薛詒丹。
每個人都在她心裡犯錯。直到她寫了,大家才曉得。
原本想用刀來比喻,但在這本新作中,她已把這整件事稱為「眼皮下暴力的小東西」(〈有女初長成〉,P62)或者「獸角、獸心」(〈微微一笑很傾城〉,P208)。當她寫她要「安撫那個暴力的小東西」,意思是,她要壓制以寫糾正世界的衝動。
字比人鋒利,寫比說無情,大抵寫過東西的人都會在某時某刻頓悟這一點。頓悟以後回首,一切都是上輩子,〈周處除三害〉那樣在同一次人生裡再世為人終究是童話。唔,原來第三害是自己,亞妮在這本書裡處理這種知之後的後悔,一面慶幸獸心已馴,卻也嘆惋某些曾以寫作尋的仇、賭的氣,當初一賭就起手無回了。
都說要報仇就不要後悔。然而報仇當下往往是自認決不後悔的。只是報了仇之後人還會變,要是剛好變得仁慈一些,很多事情就忽然太遲了。
Ⅲ.
仇因何結,一事歸一事。但如果能把作品裡的敘事者和亞妮相提並論,那麼一直到這本書,我都仍從各個作品中讀到一種貫串的糾結,在她對「平凡」,或說「普通」的態度:
一方面,她在三部著作中所描述的自身家庭背景並不普遍,這讓她在作品中某些部份展示了對相較之下「普通人的境遇」的挑釁和困惑;同時,她卻在作品的其他部份,對這種普通的生活抱持著好感和欣羨:
❝ 百合躺在月子中心的大床上,泛著一股奶和血的味道,我抱著百合的女孩,百合的丈夫收了一些衣物回家清洗,我想開口說些什麼時,卻沒有任何詞彙,但此時一切,如此美好。百合前所未有的盛放著,不再是那種綑成花束剪去多餘枝葉的脆弱樣貌了。她成為了山林間的百合花叢,成為沒有蓮花座、神仙光暈的凡人,卻是最好的凡人,最好的百合。 ──〈寫你.歧路〉,P81
❝ 微微就是我所能觸及懷抱的世界裡,最超現實的存在,學院與文學、研究與書海,涼薄起來,總能攻心入肺;失倫起來,就如那些禁書一樣,他人都成為了地獄。所以更要珍惜俗世,以俗氣護體,或許才能走過字林極地蠻荒心靈。 ──〈微微一笑很傾城〉,P208
她的「不普通」,一開始源自家庭經驗,後來則和「寫作者」的模樣以及「文學」聯繫在一起。在她眼中,會寫的人與他人有本質上的殊異,因而不見得能與塵世的悲歡共通,甚至被賦予責任。而她時常想擺脫「責任」這類無聊的字眼。對凡與殊的矛盾,使讀者在作品中一面享受對她的獵奇觀看,一面戴上這樣的目光審視周遭習以為常的世界(以及自己),生發日常外的樂趣。有時,這種拉鋸會展現在敘述裡對「潔淨」的辯證上,讓我總是停下來思考:為什麼亞妮一邊覺得自己被俗人弄髒,一邊又為自己比較乾淨而感到抱歉?
作為作者/被觀看者,她對此既自傷、也自傲。讀這本書,我發現這份矛盾並沒有消失,也可能作者已經化解但作品尚未跟隨;但這也是我認為這部作品的細緻之處:它不是對糾結的解答,而是作者意識到自己如何被觀看、也「看到了」更多之後,明白即使心中對萬物有一己的理解、也不代表要「寫出來」⋯⋯就算寫出了事情,亦不代表要連本帶利地寫出自己對事情的完全觀點。
交出故事,但不一定交出心。雖然她用「馴服」這個字眼,但我相信這個轉變並不只是她對她所謂的「獸」的檢討,也包含她對他人的體諒:
告訴別人別去知道,別人只會更想知道。所以,作為一個「已知的人」,能給予他人最大的無聲善待,無非是默默瞞住他們,讓他們慢一點,再慢一點。
Ⅳ.
以此理解,第四輯「寫字的人」,便是她對自己所擁有的「寫作」這頭獸、這把刀的再凝視,談寫作與領悟的內外落差;落差,意味著寫作還原記憶/真實的永恆趨近與永不可能,也因此,寫的才能與寫的慾望都只是寫的條件,而不是寫的理由。
第一輯「時間的單位」,她後悔自己太慢領悟寫的反作用力,因為理解誠實的代價並不只由自己支付,進而延伸記憶與寫作與真實可能的敵對關係,既可視為奔三後的鄉愁字典,但同樣作為寫作者,我將其視為她給自己的提醒:
❝ 寫下記憶這件事,就像把寶物從土底掘出,擺在陽光下、送進博物館供人觀看,瞬間補上了千年時間,成了失彩的兵馬俑,寫完的記憶像沖了太多次的茶包,或風乾了的焦黃照片,再碰就要風化。
但我總不甘它在心底永生豔麗,總想把它拿出來寫成了時間的流沙。 ──〈不在路上〉,P50
第二輯「戀愛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外觀仍像前兩部作品寫愛情,但態度已從細數恩仇化為無有大是大非,甚至甘願如物理學,看待自身如看待一個現象,讀來竟有些放下屠刀的禪意;輯三「不務正業的那些事」呼應「寫字的人」,字面上看來是要談寫作之外的事,但我從中讀到前述亞妮對「普通俗世」的理解,如今在她筆下,平凡已經是可愛多過可疑了。
雖然《寫你》也有個你,但《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的「你」的意涵已經移動,新作對象讀者顯然與過往作品不同。一年多前她受金車文藝訪問時說自己寫他人,寫了也不讓被寫的人知道 ── 那時,她預設的讀者是屏除了被寫的人以外的整個世界,是對外的昭告與平反;《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在作品上,卻已不再忽略被書寫對象的目光:
❝ 如果我能寫下『不喜歡別人總看著我』,那為什麼自己要這樣看著別人呢,會不會他們都不想被這樣寫著與看著?她的問題被我收進包包,無法作答。經過一些日子與更多的字,現在的我勉強能告訴她,是的就是不公平,但不公平不是不正義,請原諒我的不公平。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P86
我也擅自歡喜於書中的她並未放下寫的驕傲:
❝ 終究我還是無法把自己的文字,當成海苔醬或是三島香鬆就飯吃了,每一次的文字模擬,多少都會卸去一些原本的自己。 ──〈有女初老成〉,P62
懂得隱藏,不等於拋擲寫作。寫作之為一種工具,拔刀仍要投注心魂,只是不用每次拚命而已。
Ⅴ.
新作中有個句子把我一直留在書裡。其實在文章結構中那僅是一個陳述背景的說明,她寫:「莒哈絲只一次戀愛,十八歲,就老了。而我卻是很晚,才開始感覺年輕。」(〈有女初老成〉,P62)可從三部作品一路讀來,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老,而是:亞妮很晚才開始當一個普通人。正如她數次引用的榮格,亞妮是作為特別的人、去學習普通的人的一切,然後知道特別既是發光,也是帶刺。
然後再知道了,原來她感到抱歉,正是因為自己特別。
這是她的抱歉,也是文學的抱歉。如果像我一樣任性,或許會有「繼續發光,繼續帶刺」這個選項,但她在這本書中的書寫,顯示她選擇了費力去摸索如何不帶刺地發光。
而她才剛開始懂得當一個普通人而已,那麼全新、那麼少年。
不知何年何月,早在讀她的作品前,我曾在某刊讀到楊佳嫻為《寫你》作的序,一直記著其中引用朱天文〈炎夏之都〉,「有身體好好,有身體好好」。幾年後寫這篇序,想到這句引用,用它作尺,也能量測出亞妮的轉變:讀作品裡她筆下的自己,感覺到的多半是,有身體並不好。因為身體比心靈更不可能完美。如今她把過去念茲在茲的許多瑕疵,和心靈的身世解除連結、勾銷仇怨。病、醜與髒,都不再是命運:
❝ 我漸漸能與這雙手相處,甚至發現它適宜觸摸,觸摸一切不光滑甚近暴烈的質地紋路。 ──〈所有的喜歡在抵達愛之前〉,P146
果然,我也是平凡的,平凡得樂於看見和解的結局,樂於把世界想成斜坡、事物一落地自動被賦予朝圓滿運動的慣性。這當然也可能是亞妮意識到世間的喜好之後、有意識的展演也未可知,但至少目前我被這種展演慰藉了。各自宏觀,每一個人都是從狼慢慢變成狐狸先生的,既然都要回望,普通人會想對自己說:欣慰要比遺憾多。
唯一好奇的,只有她之前受訪,提到下一本書會是小說集。如今這本書仍是散文。也許真像她寫道,散文是撿。裁切記憶之前,要再多撿一些。
撿的時候,欣慰地說:多麼美啊。
/////////////////////////////////
知的後悔/狐狸先生凝視著狼
蔣亞妮《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序
2020 年 3 月 30 日發行
設計. 內頁插畫_ 馮議徹
本文描圖重製_ 蕭詒徽
博客來_ https://reurl.cc/kdVDgL
誠品_ https://reurl.cc/4RyZnD
三民_ https://reurl.cc/ar52gZ
金石堂_ https://reurl.cc/ex91gx
momo_ https://reurl.cc/Qd90O9
王國之淚結局 在 王國之淚看完真結局後- 薩爾達傳說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教一下各位,打完加儂多夫後並看完真結局,任務列表還出現下面這兩個任務是正常的嗎?(有爬過文,好像都沒有講到類似的事,只知道說打完之後的 ... ... <看更多>
王國之淚結局 在 [討論] 劇情+結局雷王國之淚設定問題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討論] 劇情+結局雷王國之淚設定問題. 看板, c_chat. 作者, chualex66. 時間, 2023年05月16日. 留言, 42則留言,11人參與討論. 推噓, 8 ( 8推 0噓 34→ ) ... ... <看更多>
王國之淚結局 在 [心得] 王國之淚通關感想-結局雷- 看板NSwit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神廟、地底甚至是空島都還有大半沒探索,
但自從解完龍之淚劇情之後,
由於想知道薩爾達最後能不能回歸人理就開始瘋狂解主線。
幾年前受到眾多版友推薦曠野之息真的是非常感謝,
曠野、王國在沉浸感方面做的很棒,
與旅人、關鍵人物的對話會隨進度變動,
NPC們也隨著時間、環境有不同作息,
彷彿整個世界就算撇開主線,
也是規律的生活著。
早先知道曠野要發售續作老實說是一喜一憂,
畢竟有太多難以超越先前巔峰的例子,
在得知延期發售的時候甚至還感到有點開心,
至少應該不會遇到急就章上市的問題了。
而這份擔憂在第一次看到青沼製作人實際操作之後就煙消雲散了,
地圖的延伸、道具的組合、武器與能力的進化,
發售當天晚上遊玩時,
在初始空島邊玩邊覺得當初的擔憂實在有點好笑。
王國這次的優缺點感想基本和大家類似,
組合的樂趣與四賢能力使用上不太方便等等,
但有一點好像比較少看到,
就是時間線上-曠野到王國,
那種劫後餘生到災後重建在遊戲裡的呈現,
從空島下來之後撲面而來,
第一個高峰就是普爾亞的成長,
再來就是卡卡利科村、哈特諾村與四賢聚落。
雖然製作組顧及首次遊玩的玩家,
在劇情上僅隱晦的提到曠野時代的事情,
但會爆擊前代玩家記憶的部分仍保留大半,
米法公園、哈特諾村的家、薩爾達公主四處建立的慰靈等等,
特別是哈特諾村的家,
雖然名字變成公主的家了,
但裡面營造出的生活感讓我開門先愣住,
然後那天晚上攻略進度幾乎掛零,
光是逛那間一房一廳一井的小屋就花了半個多小時。
如果自問為什麼會喜歡王國的話,
我想應該是因為製作組把我在曠野之後最想看到的事物幾乎完整的放進了本作,
災厄無雙彌補了遺憾,
王國之淚滿足了期待,
並不單純是想遊玩續作的期待,
而是在JRPG常見的“結局之後如何了”的餘香。
而除此之外第二大的理由應該就是劇情演出了,
魔王復甦的“起”我覺得中規中矩,
但是探索的“承”就讓我欣喜不已了,
而龍之淚的“轉”則是完全讓我不能自己,
最後結尾的“合”,
不得不說終戰的壓迫、後續的激昂應該是不能包含在合裡頭的,
原本我是覺得曠野的終戰與四英傑的共鬥很有史詩感,
但現在應該改說是磅礡,
而把史詩留給王國才是。
本來打完加儂二階段之後還有些覺得遺憾,
(畢竟後面四賢被橫掃無法助拳)
但後來與薩爾達的共鬥真的是直接把精神打振,
遺憾?遺憾個頭啦我只差沒從椅子站起來玩而已,
曠野當時從公主手中(?)接過光之弓已經很感動了,
王國直接衝進來協力作戰,
我承認至少有兩次是想看公主載林克衝上雲霄才直落下層XD
然後這還沒完,
薩爾達回歸人理、
和勞魯夫妻道別、
接下來俯衝這段演出是製作組誰的想法?
麻煩頒個最佳劇情演出可以嗎?
身為一個Boy meets girl 的信徒,
對於這段不是過場動畫不是QTE而是完全手動,
真的是想給一個超越上限的評分。
雖然怕吵到家人所以沒喊出來,
但心裡基本上跟按鍵指令一樣RRRRRRRR了哈哈!
如果說玩完曠野之後是雨過天晴卻帶有一絲寂寥,
王國的感想就是有著意猶未盡的滿足吧?
真的很感恩版友的推薦、製作人青沼先生與製作團隊如此用心打磨這兩代作品,
能體驗到如此有趣、滿足的遊戲,
實在是非常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88.2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Switch/M.1685114410.A.9F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