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箱 | 「本國歷史上重要人物」第一名是...... ]
請舉出一位「本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你會說誰呢?🤔
20幾年前,
學生心中的第一名是......#孫中山!
沒錯,
就是動畫世界史中國篇EP2提到的
#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
這份1997年發表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的研究,
問卷調查了「社會與學校教育如何影響
國一與高二生的『社會歷史記憶』」
問卷裡其中兩道題目是:
1. 請寫出十個本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2. 請寫出十個與臺灣有關的的重要歷史人物
到底什麼影響了學生們的答案?
現在的我們對於這些題目
是否有不同的想法了呢?
今天,酒保就透過三個觀察
帶大家一起來開箱這份研究吧!
_____
▎#本國是哪一國?
當時的學生被問到
「本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除了第一名的孫中山,
第一直覺寫下的還包括了✍️
#唐太宗、#劉備、#秦始皇
這些中國史上年代久~遠~的帝王
接著被問到
「臺灣有關的的重要歷史人物」時,
學生們才想起「喔喔喔喔,都忘了臺灣齁」😲
#鄭成功 這才竄上第一,
#劉銘傳、#沈葆楨、#李登輝 等
這也才出現在榜上。
▎#歷史是個濾鏡
你曾經想過「什麼是歷史」嗎?
過去發生的事情就是歷史嗎?
其實只有「重要的事情」
會被寫入歷史、被寫進教科書📖
接著被寫進教科書的歷史,
被學生們學習著成為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學生長大後帶著這些歷史角度、
像是戴著 #濾鏡 一樣認識這個世界🔍
認識臺灣、形成各自的社會認同
於是我們不禁想問
「是誰決定了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呢?」
「又是誰決定了我們該學什麼歷史?」
「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呢?」
「怎樣才能看到更多元的歷史樣貌呢?」
▎#你覺得誰才是「#本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看到這邊,
臺灣吧的觀眾可能會因為
「那個XXX也很重要啊!」
「名單怎麼沒有OOO?」
而感到不平......
但別難過,社會歷史記憶是會改變的!
留言告訴我們👇👇👇
你心中「本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是誰?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個時代的大家,
到底都學了怎麼樣的歷史吧!
_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王明珂,〈臺灣青少年的社會歷史記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5期,1997年6月。
王立楨學歷 在 哪裡好吃哪裡去:神秘的水原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唉,可惜了,味全龍
我們有幸,生在有中華職棒的年代。
就像全民內建的 DNA,提到棒球,滿腔熱血直達沸點!
曾經,我們屏息,每一顆球,都牽動著我們的呼吸。
如今,中華職棒已經製造了超過 400,000 出局數,
而我們,還在這裡。
我們守在電視機前,跟著爸爸,學習規則術語;
我們帶著孩子,傳承家庭凝聚力。
我們置身球場,和同學死黨,喝彩叫罵到燒聲;
我們揪同事家人,吃香腸嗑便當加油舒壓。
我們參與球賽,陪情人製造浪漫;
我們與另一半,繼續用棒球談戀愛。
我們跟著熱血主播,一起見證各種榮耀時刻;
我們和同隊球迷,一起喊口號,一起敲啦啦棒,
一起跳加油舞,一起比手勢,一起玩波浪舞,
一起搶界外球, 一起為全壘打歡呼,
一起隨分數上下起伏,一起飆淚,
一起噴彩帶,一起追球星,一起不離不棄.........
從首位登板投手,到最後一位打者,一個個棒壇新星成為經典到引退;史上首支再見滿貫全壘打,到終於出現的完全比賽,一項項紀錄越來越難超越。
時代轉變,但球是圓的,中華職棒打到第 30 年,一定有某一場比賽,有我們同在。在彩帶拋下前,勝負還未定;每道拋物線的不確定,成就比賽的精彩可期。
-
至今,職棒開打 7,348 場,67,164 局,總觀眾人數 28,243,335 人。
近 30 年間,觀眾在場邊一起分享全壘打高飛的歡聲雷動,共度滑壘成功的驚險屏息。走過起落、看過更迭,都因為球迷和球員同在,加乘喜悅、熬過苦痛。
踏上球場,才能切身感受這裡獨有的魔法。
從外野排隊領學生票每場報到, 到失望拒看又重燃愛火搶票,那些一起走過的曾經,一直陪伴在身邊, 如今將在眼前重現。
數學歷史或許不好,但攻守數據賽事點滴,毫無誤差銘記在心;
紀念日會議時間有可能記錯,賽程轉播沒可能遺漏;
不是每個約會活動都會到,職棒重要戰役卻不能不到。
我們死忠,我們驕傲,我們是鐵桿真球迷。
本展特別採集了近三十年來,中華職棒的相關文物,
從封王賽況、場邊人物、狂熱球迷、風雲人物四種角度切入 ,梳理出四道光譜廊道,試著記錄職棒元年到二十九年。
不管是元老球迷,還是新手粉絲,
都能找到最初迷上棒球的瞬間,
觀賞橫跨三十年時空,不曾間斷的精彩時刻。
只要曾經、仍然、未來即將參與,我們就沒有出局。
一局上半,無人出局,現在登板的是...
每個球迷。
-
中華職棒 30 週年特展 — 無人出局
▩ 展覽期間:2018 / 12 / 29 - 2019 / 03 / 31
▩ 展覽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東 2D 館
▩ 開放時間:10:00-18:00(17:30 最後入場)
▩ 指導單位:教育部體育署
▩ 主辦單位:CPBL 中華職棒大聯盟
▩ 共同主辦:中華文化總會
▩ 策展單位:INCEPTION 啟藝
▩ 協辦單位:Lamigo 桃猿、統一 7-ELEVEn 獅、富邦悍將、中信兄弟、臺北市政府體育局、人文遠雄博物館、台中棒球故事館、財團法人台中市棒球教育基金會
▩ 贊助單位:中油生技、兄弟大飯店、中國信託、國泰金控、富邦金控、tokuyo、臺虎精釀、仕高利達、網石棒辣椒、iPASS 一卡通
▩ 官方時計:TAG HEUER 泰格豪雅
▩ 協力廠商:奇蹟行動科技
▩ 合作媒體:職業棒球雜誌、Yahoo奇摩運動、WinTV、ELEVEN SPORTS、福斯體育台、東森電視、全民電視公司、緯來電視台
▩ 售票系統:全家、博客來、ibon、udn 售票網
▩ 諮詢顧問:李思霆、何信弘、常富寧、曾文誠
▩ 特別感謝:衣思訓、何信標、周駿勝、邱信誠、洪騰勝、徐展元、陳憲問、曾健宇、黃瑛坡、黃思傑、黃士綸、楊士霈、廖敏雄、蔡明里、賴立偉、謝榮瑤、嚴慶秀、蘇元泰
▩ 展品提供:王凱弘、余家蓁、李咏庭、李俞儒、李蔚、阮葭婉、林育城、林政勳、邱耿中、洪筠芝、洪嘉穎、飛刀迷小藍、徐昱舜、張瑋晨、張榮哲、梁浩軒、許家瑀、許雅雯、郭晉嘉、郭畯宏、陳永彬、陳志強、陳祖安、陳楨道、陳靖農、陳翰廷、葉哲宇、詹玉瑜、廖偉志、劉怡均、蔡文祥、蔡佳霖、戴家佑(以上均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立楨學歷 在 芭樂人類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針對服貿爭議與近日的佔領運動,人類學家的集體發聲
──
臺灣人類學教師聯合聲明
近日臺灣社會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出現劇烈爭議,對於民主的實踐也有許多論辯、省思與行動。臺灣人類學學術社群本於長期關注國家社會的立場,發表以下聲明:
1. 服貿的爭議中,呈現了社會中存在多種對臺灣未來發展的觀點和期待。政府提出之兩岸服貿協議草案所構築的自由市場經濟和兩岸更緊密發展的政治藍圖,與人們殷殷期盼重視分配正義、弱勢保障、戒慎中國政經力量、以及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和一味發展大型資本的主張殊異,甚且有巨大扞格。人類學者向來致力於理解與呈現相異的聲音,我們認為,不同的觀點應該被正視,同時,各方須立即營造出更平等友善的對話協商空間。
2. 318學運除了對國家前途方向認知的不同,也源於臺灣民主體制的長期失靈,使得多元觀點無法在現行體制與政治權力結構中,獲得足夠的尊重、對話與決策容納,終而導致學生與民眾發起公民不服從的抗爭行動。人類學的研究早有發現,不同群體間權力的長期高度不對等,極易引起共同體內部的衝突。我們認為,國家權力應要有所節制,同時必須與更多異議者分享協商,以實質的民主機制來修復裂痕。
3. 臺灣不但正在書寫新世紀的島嶼歷史,也處於形構共同體未來理想樣貌的重要時刻,我們支持、鼓勵人類學相關領域教師與學生,秉持參與觀察的人類學準則,在街頭、教室、社團、網路等不同場域,參與此次事件,進而建置常續關懷機制,以實踐人類學強調多元涵容的人文核心精神。
連署網站: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40326233040
相關校系教師連署人(依單位及姓氏筆劃順序):(85人,持續增加中)
王嵩山(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
台邦.撒沙勒(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李舒中(長庚大學醫學院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何撒娜(韓國首爾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西江大學社會學系)
林益仁(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林淑雅(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陳其南(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陳怡君(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張瑋琦(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黃國超(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翟振孝(國立歷史博物館)
廖紫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劉子愷(伊利諾大學人類學博士)
日宏煜(慈濟大學人類發展研究所)
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林秀嫚(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傅 君(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林淑鈴(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徐雨村(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洪馨蘭(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劉正元(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陳玉苹(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張育銓(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葉淑綾(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蔡政良(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譚昌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邱韻芳(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容邵武(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梅慧玉(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廖志輝(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林開忠(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黃美英(暨南大學歷史學系)
王雅萍(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林修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官大偉(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高雅寧(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陳文玲(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黃季平(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李宜澤(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林徐達(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葉秀燕(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賴淑娟(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羅正心(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陳毅峰(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楊政賢(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李威宜(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呂玫鍰(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林淑蓉(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邱鴻霖(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許瀞文(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黃倩玉(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魏捷茲(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顧坤惠(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李翹宏(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文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秀幸(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靖修(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許維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莊雅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連瑞枝(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蔡晏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江芝華(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呂欣怡(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陳伯楨(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陳瑪玲(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胡家瑜(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童元昭(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謝世忠(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羅素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方怡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余舜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心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郭佩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文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宣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璧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淑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鄭瑋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趙恩潔(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