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梅當期展覽
灰雲處|陳柏源素描個展
在新竹的展覽剩3天囉,把握時間來一趟基金會吧。
:::展覽資訊:::
展期|2019.10.18 - 11.15(週末及國定假日公休)
時間|9:30-12:30 / 13:30-17:00
門票|無,自由參觀
地點|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3F
📌交通提醒|基金會位於愛文街的巷弄中,請定位「新竹市北區城北街27號」(生華藥局),從旁邊的巷子進入後右轉就能順利抵達!
展出者|陳柏源
曾獲第四屆鴻梅新人獎、第四屆王陳靜文繪畫獎、璞玉發光西畫類特優獎、台灣國展佳作等。柏源在國內外等藝術家的指點下,以慢工細活的態度,近期發展出氣質獨特以雲為題的「類山水」繪畫。歡迎大家一同來欣賞柏源精彩的素描作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闇曖之光-藝術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 柯幸彤 (柯卉珊) 闇曖之光 「面對陽光,陰影就在背後。」她嘗試透過創作訴說,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缺陷與外在的困境,而是心的方向。能正向面對的人便能超越自己,前往無限的世界。 柯幸彤以創作自敘 經歷黑暗之後必達光明 在創作者柯幸彤...
王陳靜文 在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鴻梅當期展覽
灰雲處|陳柏源素描個展
「以乾性媒介的單色來襯托出本創作的影像記憶感和黑白之回溯性、事件性與深邃性。在灰雲處,我們將看到因距離而產生的模糊、因記憶產生的深淵、因體驗而出現的詭譎以及因主觀屬己性所表現出的多面性。」 ──陳柏源
展覽只剩最後兩周!趕緊把握機會欣賞精彩的畫作吧
:::展覽資訊:::
展期|2019.10.18 - 11.15(週末及國定假日公休)
時間|9:30-12:30 / 13:30-17:00
門票|無,自由參觀
地點|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3F
📌交通提醒|基金會位於愛文街的巷弄中,請定位「新竹市北區城北街27號」(生華藥局),從旁邊的巷子進入後右轉就能順利抵達!
展出者|陳柏源
曾獲第四屆鴻梅新人獎、第四屆王陳靜文繪畫獎、璞玉發光西畫類特優獎、台灣國展佳作等。柏源在國內外等藝術家的指點下,以慢工細活的態度,近期發展出氣質獨特以雲為題的「類山水」繪畫。歡迎大家一同來欣賞柏源精彩的素描作品。
王陳靜文 在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鴻梅當期展覽
灰雲處|陳柏源素描個展
聽藝術家說說灰雲處系列創作是怎麼開始的。
你是不是也有過去恐懼的記憶呢?
一起到展場感受藝術家對過去記憶的轉化呈現。
:::展覽資訊:::
展期|2019.10.18 - 11.15(週末及國定假日公休)
時間|9:30-12:30 / 13:30-17:00
門票|無,自由參觀
地點|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3F
📌交通提醒|基金會位於愛文街的巷弄中,請定位「新竹市北區城北街27號」(生華藥局),從旁邊的巷子進入後右轉就能順利抵達!
展出者|陳柏源
曾獲第四屆鴻梅新人獎、第四屆王陳靜文繪畫獎、璞玉發光西畫類特優獎、台灣國展佳作等。柏源在國內外等藝術家的指點下,以慢工細活的態度,近期發展出氣質獨特以雲為題的「類山水」繪畫。歡迎大家一同來欣賞柏源精彩的素描作品。
王陳靜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闇曖之光-藝術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 柯幸彤 (柯卉珊)
闇曖之光
「面對陽光,陰影就在背後。」她嘗試透過創作訴說,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缺陷與外在的困境,而是心的方向。能正向面對的人便能超越自己,前往無限的世界。
柯幸彤以創作自敘 經歷黑暗之後必達光明
在創作者柯幸彤的記憶中,小時候她就極度害怕一個人處在於一個黑暗的空間裡,不管父母親怎麼安慰哄勸,當他們一認為柯幸彤睡著了,從起身到關起房間電燈的那刻起,她必定馬上驚嚇醒來,立刻衝去將房門口的電燈開關開起,接著就是不斷地來回抗戰到她真感疲憊而陷入熟睡時,才結束一整晚的黑暗恐懼症。
柯幸彤成長背景較特殊,從小身處在傳統民間宗教家庭裡,因為面對各種法會、道場場景等等所產生的恐懼與不好回憶,進而造成她對於睡覺這件事有極大壓力,並不是睡不著,而是不敢睡,她深怕一睡著,那些看不見的,只存在闇曖世界的魅影,會出現在柯幸彤周圍。因此代表休息的「安靜房間」,卻讓她產生了矛盾、想像、恐懼的心理反應。
透過宗教尋找心之所向
年幼時在鋼琴老師的介紹之下,柯幸彤開始接觸到基督教的世界,在與生長環境完全不同的信仰中,認識了不同於以往的宗教氣氛,並看見存在於黑暗中的光,讓她對黑暗燃起了想克服的勇氣,卻總因為自己的信心不足,導致時常在面對恐懼前便失去了勇氣。
柯幸彤在創作上以「闇曖之光」為題,「闇」字有遮掩的意思,形容詞上則同暗字,因此關燈的房間,就是一個「闇室」,一個遮蔽、淹沒光亮的地方。而「曖」字則有「昏暗、不明」的意思,是她對於一個關上門的房間,從進門到入睡過程中的心情。而白光、明光從來就是黑暗的敵人,一道光就可以劃破黑暗的邊界,照亮幽暗。因此光是她的信心、意志,也是在闇曖世界中尋找的那道劃破黑暗的力量。因此柯幸彤藉由此創作,去跟最不想去面對的恐懼面對面,透過不斷的創作與之對談,讓心中對於光的信仰將不再時而強大,時而薄弱,而是永遠劃破黑暗。
以不同層次的媒材構圖表現內心的變化
以版畫為主要媒材創作,由製版、套色與重複疊印去印刷等過程製造出來,運用紙板為底版或木版所表現的刻紋,並使用不同肌理紋路的現成物、石膏、批土、膠帶、白膠等等媒材,來增加創作上媒材實驗的可能性與效果。製版階段大多以直覺性的在版面上刷或製造出肌理紋路,來完成製版。以凹版裡的版畫調子,表現柯幸彤內心當下最深沉的恐懼心理,再以凸版運用滾筒於紙板或任何版面,進行上墨,再透過壓印機的印製,遮蓋等技法與上述的製作過程,重複多次的來回創作,充分表現柯幸彤出當下,對於恐懼的層層混亂與矛盾的心理狀態。
作品畫面多以滿版的「抽象」造形構成,因無邊框而使滿版有無限延伸的感覺,主要呈現柯幸彤在面對恐懼時,不斷蔓延的焦慮與惶恐不安,相同方式也應用在她一直再追尋的那道劃破黑暗,無邊無際的光。在色彩表現上,一開始色彩風格較為黑暗,是屬於觀看時會感受到一種壓迫恐懼感的色彩,用了大片黑與範圍性的紅色,表達出她的內心,已陷入龐大的焦慮恐慌中。也因為要表現黑暗中的渾沌與微弱的光,作品畫面的配色較為混濁、混亂甚至曖昧不清,到後期系列作品才逐漸慢慢走向較為光亮,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呈現在暗裡的光,傳達她在心境上對於黑暗恐懼的轉變。
透過各種的肌理紋路,例如石膏、紋路紙、寒冷紗等特殊媒材的應用之下,與刀刻後所產生的刀痕,製作出許多不同的獨特肌理版,來表現柯幸彤在每個面對恐懼當下的心理情緒,例如使用寒冷紗來製作肌理紋路,產生出如同紗窗的樣貌,代表此心理情緒從窗而來,而刀痕則代表情緒發洩轉移後的自我療癒過程,並透過凹凸等不同版種,重複套印或者相互併用,以作品來表現出心理上的層次。
由藝術療癒自己 也期盼能鼓勵他人
藝術創作是傳達生活及自我的一種途徑,柯幸彤經由版畫創作不同版種的相互應用,期許其創作能更觸動人心。她以直覺地的版畫創作方式,在紙凹版與木版畫的製版及印製過程剖析自我,在創作進行自我的療程,將自己對於恐懼的情感轉移至創作中,與自我重新對話,得到一個新的療癒契機與成長。也因為創作的能量,將柯幸彤的內心指引到最美好的一面——即是不再害怕的自己,她藉由創作克服恐懼的心理障礙,並在其中找尋、發現那隱藏在當中的光明與重生的自己。
藝術家簡介:柯幸彤
學歷:
2017 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2013 畢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學系
獲獎:
2018 金車美展入選
2017 第35屆桃源美展,版畫類,第三名
2016 中華民國第32屆版印年畫-推薦展出
2016 第22屆第22屆國際藏書票比賽-優選
2014 第2屆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 版畫類- 佳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dSJTdyE0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V9rOTtbRTVxiiPuIsu1rpWQWaAw)
王陳靜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林瑩真-繪畫創作展
專訪: 林瑩真
從草本植物中擬態,轉化內心的秘密花園
初識創作者林瑩真,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不難發現在她從容理性的外表下,擁有著對藝術極深的熱情。幼時開始,林瑩真即對畫畫相當感興趣,對於日常生活物件的造型與質地,也會特別的去留意並記憶下來。國小時期曾到畫室短暫學習,一直到大學、研究所時,才真正進入到藝術領域,受到正規的藝術教育。
在林瑩真的手札、電腦的資料庫中,尋找出不少有關植物的攝影與鉛筆速寫,原來在面對植物的當下是能引起她的創作慾望。追本溯源,這樣紀錄植物的習慣是源於她小學時期,自然科學課時觀察植物所繪製的圖卡,當時她花了很多的心神去蒐集住家與學校附近的植物,甚至親自去種植植物,當種子發芽的喜悅與開花時的驚嘆,那麼樣的美好記憶,或許已根植在林瑩真心底深處。
大學時期,林瑩真以抽象的色彩為主要的創作形式,直到研究所起歸納整理自己的創作脈絡時,才開始思索著創作與自身的關聯性,接而將草本元素置入於她擅長的抽象色彩空間中,這也開創了屬於林瑩真的繪畫風格。
就讀研究所時,林瑩真以抽象繪畫來探討色彩與畫面空間所呈現的意境,透過肢體的勞動,呈現出內在難以言喻的各種狀態與情緒。再加上林瑩真從事兒童美術教學工作,是位教學者,同時也是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尤其是成為母親之後,對生命有了不同的體認,在創作的心境上開始有了變化,也頓時讓林瑩真在創作形式上有了轉變的契機。
從自身連結發現創作題材
林瑩真以草本植物作為創作最主要的對象物,原因是「花」對於性別來說是與女性畫上等號的,她喜歡花,但特別喜歡特出造型與質感的花種,很多野生的草本植物充滿線條感與可以入畫的條件,本身也蘊含豐富的韌性與生命力,既優雅又有暴烈渴望,這與她的個性產生了連結,因此透過林瑩真的繪畫方式,以顏色、草本造型、畫面構成等,來呈現她另一個心靈的風貌。
從植物的特性,開啟了林瑩真對於植物圖像與特質的探究,藉由植物來象徵與隱喻自己,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同時,相對背負著許多的責任與使命。但因林瑩真的堅強個性使然,內心夾藏著無比強大的韌性與力量,要來抗衡外在世界的壓力,林瑩真對此解讀為另一種文明與野蠻的狀態,存在於自身的心靈內部,一個微型的部落。
草本植物的百種面向
林瑩真以草本的形象,象徵生命的韌性精神,畫布的空間,即是將心靈意象呈現的小小宇宙,她熱愛在草本植物身上觀看特殊的質地與構造,草本植物的外觀,總是有著不起眼的精緻在裡頭,有時看似平凡無奇,卻是別有洞天,這總會讓林瑩真對大自然的奧妙讚嘆不已,透過對草本的熱愛,而深入觀察並帶入創作中,植物的特性也等同它的個性,有的芬芳;有的嗆辣;有的多刺而有的柔軟,藉由草本植物的書寫,將她的內在轉化為可閱讀的繪畫內容,追尋的是一種純粹與屬於自我本質的靈光。
從抽象繪畫轉以草本形象為創作方向,即是林瑩真在經歷懷孕、生產的過程後,創作心境上有了轉化,經過不停的尋找、試驗,最終在草本植物身上找到了得以延續創作的語言,透過攝影、觀察、速寫以及繪製大量的小尺幅作品,在繪製草本的過程當中,林瑩真漸漸從草本的外觀造形發展出屬於自身的創作語彙,也在大自然之中尋找出生命原初的力量與感動。
從創作中挖掘無限可能
創作之於林瑩真,是與自己相處的重要時刻,可以與另一個自己對話、辯證並找到共識,也能從中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實踐創作時,確實讓她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密集的創作歷練,讓她的創作有了風格性,再一次的與她的作品產生對話,創作的對話是直接、感性、帶有多重情感的,呈現的是忘我的狀態,讓作品中想表達的詩意語彙得以依附,進行驗證,並找到可以繼續延伸的動力。
草本植物的外形,深受林瑩真的喜愛,大自然造物的奧妙也讓林瑩真懷抱著高度的探索慾,更想發掘不同樣貌的草本來入畫,透過對草本植物的書寫,從中創造出屬於她的藝術形式,對於這樣的創作過程,林瑩真享受其中,而樂此不疲。
林瑩真簡歷: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
獲獎:
2016 作品〈優雅的秘境〉國美館 台灣藝術銀行典藏。
2016 作品〈退場的優雅〉國美館 台灣藝術銀行典藏。
2016 作品〈懸浮的草本〉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有章藝術博物館 典藏。
2015 「第三屆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 入選。
展覽記錄:
2016 《閱讀一首草本詩》,醉美空間,台南,台灣。
2016 《草本的優雅與暴烈》個展,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大觀藝廊,台北,台灣。
2011 《曖.蔓延》個展,黑白切藝文空間,台中,台灣。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展出日期:2017/07/01-2017/08/2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wTVqShbSQ0/hqdefault.jpg)
王陳靜文 在 王陳靜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王陳靜文. Jimmy Chaung. Jimmy Chaung. 51 subscribers. Subscribe. 1.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Share. Share. Save. Save. ... <看更多>
王陳靜文 在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 【王陳靜文藝術創作獎因故延後至 ... 的推薦與評價
王陳靜文 藝術創作獎因故延後至本周三17:00前收件!!!!】 總獎金高達42萬!!!全美院的同學不分學制皆可報名參加歐!!!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2019第七屆王陳靜文藝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