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防疫而延遲視網膜剝離手術,真的可以嗎?》
今天幫大家讀書系列,我們討論防疫COVID-19 與疫情下的眼科疾病手術及處置的延遲,會不會導致病情惡化與更糟糕的預後呢?
先講結論:破洞裂孔的位置,視網膜剝離的範圍,有沒有低眼壓與脈絡膜剝離,會影響視網膜醫師決定執行手術的時間,也嚴重影響到病人的預後。
為了中斷病毒的傳播鏈,全球公衛專家們提出並建議實行「隔離期14天」此一措施。過去近一年半,相信大家一定對它很熟悉了。但除了盛行中COVID-19之外,其實還有一些疾病會影響病人的生活,但卻因為更明顯且確實威脅生命的疫情而必須做出暫停治療的妥協。
國外觀察,以眼科為例,相關的眼科訓練、白內障手術、角膜捐贈……等都受到了影響。根據今年五月刊登的這篇論文《The risk factors of the progression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on patients with the fourteen-day quarantin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OVID-19 outbreak》回顧去年疫情爆發初期,確診為RRD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的病例並分析病情相關的因素,希望能提醒大家:
如果有被醫師診斷為緊急狀況必須處理的問題,請與醫師好好討論在疫情之下有哪些選擇,同時避免疾病繼續惡化與做好疫情的防護。
這篇論文檢視2020年2月16日至4月30日於北京同仁眼科中心(Beijing Tongren Eye center) 79位病人的資料。平均年齡49.8 ± 15.7 歲(=12~74歲),隔離的中位數為14天(3~61天),確診RRD到接受手術間隔中位數是28天(7–336天)。這些病人中有70位在確診RRD後到再次出現在醫院間隔超過一星期。
而這些病人中21人的病情有惡化趨向,9人病況趨緩,49人(70.6%)沒有明顯變化。最終這些病人都接受手術治療。
根據統計分析,在這79人中有49人,占比70.6%,沒有明顯惡化跡象,因此讓研究者能回去分析到底致使其餘病例惡化的因素是哪些。
造成病情趨向惡化的因素與性別、是否合併有脈絡膜剝離、曾經做過玻璃體切除術、視網膜破裂的位置、黃斑部破洞、黃斑剝離、玻璃體切除術中玻璃體的黏性、視力狀況等有關。其中合併有脈絡膜剝離情況的患者惡化機率約是沒有脈絡膜剝離病患的3.07倍;破洞在眼球後方比在眼球前半部惡化的機率約為3.78倍。
最終結論提醒應當多注意合併有脈絡膜剝離狀況與/或破洞位置在眼球後半部的病例,因為相較於其他狀況惡化速度相對較快。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小檔案--------
年統計平均每1萬人中就有1例,其中約10%是雙眼都有狀況。
原因可能是急性後玻璃體剝離、周邊視網膜退化合併視網膜裂孔、外傷、高度近視等造成視網膜裂孔,且因玻璃體液化,並由此裂孔滲入視網膜下造成視網膜剝離。如果不做處理會造成續發性的白內障、慢性葡萄膜炎。且因撐住眼球的玻璃體液化流出會使眼內壓下降,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眼球會像洩氣的氣球一樣消風萎縮、喪失視力。
--------參考--------
1. 眼球結構簡介圖引用出處
https://healthjade.com/choroid/
2. 裂孔型視網膜剝離圖片引用出處
https://www.naturaleyecare.com/eye-conditions/retinal-detachment/
3. 彩色眼底攝影圖片出處
https://webeye.ophth.uiowa.edu/eyeforum/atlas/pages/Rhegmatogenous-ret-detach.htm
4. Meng Zhao, Jipeng Li, Haicheng She and Ningpu Liu,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progression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on patients with the fourteen-day quarantin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OVID-19 outbreak, BMC Ophthalmology (2021) 21:215
https://bmcophthalm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6-021-01985-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視網膜脫落 專題 - 陳凱怡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背景:Harry近視接近600度,最近常看見閃光及黑點,Harry懷疑自己患上飛蚊症或視網膜脫落。 (一) Harry是否患上飛蚊症,可以怎樣治療?飛蚊症與視網膜脫落有關連嗎?0:2...
玻璃體 萎縮 在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出現飛蚊症的主要原因是眼睛老化,所以喝抗老化的藥膳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玻璃體 萎縮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自Music_Pad古典音樂史上的今天
再談巴哈的眼疾
這麼一位十八世紀某個歐洲城鎮的某個教堂的樂長視力出了問題,這在當時恐怕並不少見,也沒有受到很大的注意。但是巴哈在今天的名聲崇隆,關注他的眼疾的醫學專家也不少,以至我們可以從巴哈的慘痛經驗,得到一些眼睛保健的常識。我不是這方面專家,純粹道聽途說,如果有錯誤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我們之所以能看得到,是因為光線進入眼球,打在網膜上的神經細胞,讓神經細胞發生電位變化,然後大腦再解讀這些訊息。如果視網膜出問題(比方說視網膜剝離),接收不到訊息,或是訊息殘缺,當然也就看不到。此外,如果角膜或水晶體發生病變,光線進不來,或是無法聚焦在視網膜上,視覺資料的傳遞也會受影響。
以巴哈的情形,他開刀是因為白內障,也就是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這時必須施行「金針撥障術」(couching),也就是把水晶體從光線的路徑上移開,讓光線可以順利打在網膜上。這個手術歷史悠久,據蘇格蘭眼科專家史都華爵士(Sir William Stewart Duke-Elder)考証,早在西元前六世紀的印度醫者妙聞(Sushruta)就提到金針撥障術。
金針撥障術是把水晶體懸韌帶破壞,將水晶體推入後面的透明膠狀物質「玻璃體」內、眼球的下方。施作者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精準地將針刺入定位,沿著水晶體劃一圈,把懸韌帶破壞。動手術時要把病患的眼睛撐開,避免病患不自主地眨眼,而且病人還得有一定的意志力,不轉動眼球。所以只要技術不夠純熟、病人不夠配合,或任何一個步驟有了閃失,都有可能對角膜、虹膜有一定程度的傷害。
就算金針撥障術施作成功,也不一定能保證患者重獲光明。皇家倫敦眼科醫院外科醫師柯慈(George Coats, 1876 - 1915) 指出,金針撥障術有一定的效果,但以當時的技術,副作用很多,包括繼發性青光眼、角膜結疤、感染、全身性免疫反應等,因此不少病患僅能重獲短暫的光明。
到了今天,在缺乏醫療資源的地區,金針撥障術依然存在。兩位蘇丹醫師(Siddig MA & Ali NAM) 於 2006 - 2007 年間追蹤了 60 個接受金針撥障術的病患,其中有 60 % 術後全盲。繼發性青光眼隨伴視神經萎縮的發生率為 38%,眼內炎的發生率則為 22%。
巴哈那個時代動白內障手術的成功率不太可能更高,而且還得容忍手術的痛苦,歐洲是到十八世紀末才開始研究氧化亞氮對手術的幫助,麻醉技術的雛形是十九世紀中才逐漸形成;而而眼科局部麻醉手術是到1884 年才問世。
這全都發生在巴哈去世之後。沒有麻醉,外科手術無異於酷刑,只能靠酒精與嗎啡止痛,還得有好幾個助手,將病人約束牢靠。這大概就是巴哈在晚年所受的折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r2O0FfpT8&t=7s
玻璃體 萎縮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視網膜脫落 專題 - 陳凱怡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背景:Harry近視接近600度,最近常看見閃光及黑點,Harry懷疑自己患上飛蚊症或視網膜脫落。
(一) Harry是否患上飛蚊症,可以怎樣治療?飛蚊症與視網膜脫落有關連嗎?0:27
(二) 視網膜脫落有什麼病徵?可怎樣治療?(FindDoc健康資訊)1:57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