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印象]
今日是反修例運動爆發的兩周年。兩年前的今天,百萬人上街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政府依然繼續推動修例,引致三日後的包圍立法會警民衝突事件,就此展開了逾年的連串示威浪潮。香港傳媒《明報》統計了至今,反修例事件引致逾萬人被捕,法院處理近2千宗案件,而因為逼爆法院,某些案件需要拖延至2023甚至2024年才開審。
而其中一個最「塞車」的法院要數區域法院。這級法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可以判處的刑期最高達7年。然而,700多名被控告暴動罪的被告,刑期最高為判囚十年,卻大部份安排在區域法院,而不是高等法院審理。
兩層法院最大的分別,就是區域法院不設陪審團,而高等法院必須安排陪審團。所以,把暴動案放在區域法院,乃是可以判處高刑期而不用設陪審團的做法。
今日區域法院審理一宗頗簡單的案件。兩名青年被懷疑破壞了一間售賣雜貨,被指與中國內地有關的商店進行破壞。控方以「入屋犯法罪」,亦即俗稱「爆竊罪」控告二人。
坐在犯人欄的被告,分別為同齡的一男一女。他們的打扮相似,都穿着白色恤衫,卡奇色吊腳褲,男的配以Vans黑白板仔鞋,女的配以Converse布鞋。男的職業為髮型師,他的「蛋撻頭」光亮油滑,女的職業為咖啡師,一頭文青及肩短髮,兩人同為22歲。
法庭上播放了蘋果日報的直播片段,當晚11時,防暴警衝進香港仔中心的露天廣場,制服了男被告。拘捕時有人說了一句「X你老母」的粗口,束了淺色及肩長髮的男被告被制服在地上,混亂中,他向鏡頭說了一句:「我隻眼好痛。」未幾,樓上有人扔雜物,警員向樓上發射了催淚彈,把被捕者拖到一旁繼續處理。
直播中,香港仔中心室外廣場,設有涼亭假石噴水池,漆黑的庭園回蕩着咒罵聲,有警員跟市民對罵,並用強光照射記者鏡頭,不斷叫記者退後。有趣的是,控方播放這片段時,把片段聲量壓到很低。辯方律師特意走到控方大狀旁邊說,明天播放片段時,「唔該校番大聲啲。」
代表男孩的辯方大狀身裁高挑,為了令自己可以輕易看到電腦的資料,他放棄用傳統大狀的木座架,而是從枱底把自己的私伙銀色小拖喼拉出來,再打橫讓它平躺在桌子上,再於上面擱上打開了的手提電腦,這樣他眼神垂下,視線剛好落在電腦屏幕上。每個大狀發言都有自己的習慣。
辯方大狀一只手拿着翻開的筆記簿,另一隻手作解說的動作,他手指修長,當作供的警務人員答完問題,他會伸一伸右手食指向天,說一句「好」,然後繼續提問。
今天共有三名警務人員作供。第一名男警語調輕鬆,第二名新紥師妹,第三名則是衝鋒隊員,當晚衝進廣場拘捕男孩。
這名叫姜立庭的衝鋒隊員,身型高瘦,衣着低調,他打了圓點領呔,手戴黑色蘋果電腦錶,說話起伏不大,語調平靜。「那時是踏浪者行動,一天當更十二小時,有時沒有收工時間。」他解說。
姜立庭表示,當晚收到指令到香港仔中心廣場,看到一班數十名的黑衣人逃跑。姜又表示,下警車後把被告追截。「被告有特別特徵,黑衣黑褲黑口罩,但有一把金色長髮。」他用左手向自己頭上向後掃,並點點自己的肩:「金色(頭髮)向上Gel,長到及肩。」今天坐在犯人欄的男孩,髮色已是全黑。控辯雙方並沒有爭議,被捕的是男被告。
辯方律師追問,為何這個金髮特徵,卻從來沒有白紙黑字被記下來,無論是記事簿還是口供裡。姜立庭表示要翻查自己的記事簿,他從黑西裝的右胸口內袋裡,翻出一本手掌大,粉紅皮的警察專用本子,裡面有中文手寫字跡,他翻開看了幾頁,回應說:「我寫漏咗,我自己寫漏咗。」
姜立庭警員不只一次表示要看記事簿。當被主控官問及拘捕及警誡後,男孩有否回應,姜亦兩次表示要求翻查記事簿,辯方表示同意讓主控官以提示方式發問,姜才記得男孩說過:「我過來湊熱鬧架咋」「我路過」。
辯方律師繼續提問:「如果我問你,你到場的時候,看不到他之前做了甚麼?」姜同意。
辯方律師再問:「拘捕時現場有人講粗口你當時聽到?」姜警員表示:「不清楚」。
「制服被告時你或你的同事有向他噴射胡椒噴霧?」姜表示:「我沒有(噴胡椒),至於同事有沒有我不清楚。」
「現場被告被制服後曾說過『我隻眼好痛呀!』『可唔可以畀我抹吓眼先?』」姜再表示:「我無印象。」
「你當時見到被告的神情是痛苦的?」姜警員答:「無印象,佢當時戴着口罩。」
辯方律師不忘提示,「我向你指出,當時你或你的同事已經扯走咗被告的口罩。」姜又補充說:「我記得(口罩)是半吊着,甩咗。」
辯方律師追問,「咁有冇印象被告神情痛苦?」姜再次表示:「無印象。」
辯方律師指,姜立庭警員在法庭上披露被告「有點掙扎」所以下了手扣,卻在供詞寫被告「緊張四處張望,才戴手扣。」辯方律師追問,「被告緊張是因為中了胡椒噴霧。」姜再說他不清楚。
姜立庭曾在作供提到,當晚因為樓上民居有人扔雜物,他們要把被告移師到別處繼續處理拘捕程序。「樓上既住宅居民,扔雜物,好像雞蛋和硬物。」
這並非是普通的「爆竊案」。爆開了的雜貨店Miniso「名創優品」經點算貨品後,表示損失了約5千港元貨物。然而樓上的居民卻從高處扔物,引致警方在拘捕後,要向樓上民居射了一發催淚彈。
那個晚上,也不是一個普通的晚上,那是科大學生周梓樂於停車場墮樓身亡後的「頭七」,2019年11月14日。中文大學衝突稍緩,理工大學佔領亦風風火火。
全香港多處發生示威集會、堵路或衝突。蘋果日報當天的直播馬拉松式進行了7小時,從日到夜,遍及港九到新界。直播的地點有紅磡理大、有港島灣仔大球場、港島中環遮打花園、新界東將軍澳、新界西天水圍、和九龍旺角。
那一陣子,香港各處也像在火燒,民情怨氣爆煲。防暴警拘捕了年輕人,居民憤怒得從高處向警務人員扔雜物,是一年半前香港的日常。
然而時間洗滌了一切,今日香港的日常是,案件繼續排期審理,但街道回復平靜,不少人已經移民或被逼離港。當日全副武裝的警務人員卸下制服,穿了西裝,在法庭裡斯斯文文地作供。被告的年輕人面對不明朗的將來,警務人員則淡然回應:「我沒有印象。」
《明報》今日的報導指,警方雖然收到近2千宗關於反修例示威被疑濫用暴力的投訴, 至今卻沒有警員因執行職務而被捕、被停職或起訴,只有廿多宗訓斥及五宗紀律覆檢。
理工 大學 收 生 要求 2024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大數據協助漢堡安置難民,城市要求公民領袖面對面溝通,揚棄社群媒體冷漠、可能誇大虛假訊息的方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及漢堡市長証明善用科技、回到面對面溝通,草根民主可以擁抱包容,而非創造分裂與仇恨
【2015年夏天,歐洲爆發難民危機,面對大批湧入的外來人口,德國漢堡市民選擇了放棄申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決定將有限的時間和資源,運用在解決難民安置的問題上。在過程中,漢堡市政府發起了一項名叫「為難民找地方(Finding Places)」的計畫。頂尖都市規劃學術機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在這項計畫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過他們開發的互動平臺,結合大數據、電腦演算分析、VR、AR和機器深度學習等創新技術和工具,廣邀市民集思廣益,最後得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挑選出市內最適合佈建難民營的地點。這個途徑改寫了都市規劃的遊戲規則,民眾由下而上建構公共政策的模式,甚至也賦予民主制度新的意涵。】
{內文}
2015年夏天,歐洲地區爆發難民危機,遷徙規模在人類史上前所未見,蔓延程度如洪汛般又急又猛,東南部第一線國家首當其衝,根本措手不及。當時德國城市漢堡因為地處北境,尚未直接感受到緊張已迅速升高,全城還在為是否申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而陷入爭辯,甚至預定在十一月底啟動公民投票。
(Fouad Hamdan\\漢堡難民事務部市民參與計畫專員)
漢堡市民要在公投中否決奧運主張。理由非常簡單:他們無此需求。不只經濟上無此需求,奧運還會衍生許多負面效應,上百萬民眾湧入城市會帶來心理壓力、交通堵塞、還會出現很多他們不喜歡的建築物,佔用太多空間。漢堡市民一直過得悠閒,過得充足,過得富裕,日子好得很,根本不需靠奧運拉抬。他們向奧運說不,讓市政府很難堪,因為政治人物想要辦奧運,想要靠奧運提振經濟成長,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需要,因為一直過得不錯。
沒想到計畫趕不上變化,大批難民湧到了家門口,人數在九月間創下單月高峰的一萬零四百人。不久後奧運案以些微差距在公投中敗陣,資格拱手讓給巴黎,顯然相較之下,社會氛圍認為難民安置問題更加迫在眉睫。漢堡市政府緊急向城市科學實驗室(City Science Lab)求援。這個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和HafenCity大學跨國結盟的研究單位,當時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未來城市的規劃。
(Geza Zeimer\\漢堡城市科學實驗室執行長)
對漢堡市而言,這真的是非常緊急的議題,因為我們不知道能把這些人放到哪裡。漢堡的閒置空間有限,這是個還在擴張的城市,我們不確定該如何安置這批難民,只知道要搭建暫時收容所,讓他們維持乾淨和暖和,架設床鋪,讓他們度過冬天。這是特殊狀況,對漢堡和對民主制度皆然。想像一下當時還有很多右翼保守團體不希望難民進來,利用漢堡自治城邦的地位,要求政府關閉邊界,阻擋難民進城。這是為什麼市長打電話給我,詢問是否可催生出一套市民參與決策過程。
City Science Lab年初設定的研究目標是尋找奧運村用地,年底卻變成尋找難民營用地,不只方向天差地遠,市府還限定三個月內結案,而且必須做到讓全體市民責任均攤。聽來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所幸MIT Media Lab擅長的就是軟體開發、大數據應用和機器深度學習。一個稱作「為難民找地方(Finding Places)」的市民參與計畫,就這樣上路了。
(Geza Zeimer\\漢堡城市科學實驗室執行長)
我們架設了一個互動式投影桌,稱之為「城市範圍(City Scope)」,邀請漢堡市內各行各業居民參與工作坊,報名採完全開放制,然後請他們指出何處可以是難民的家。討論過程有很多產出。要把難民平均分佈到各個角落並非易事,因為漢堡在土地利用和地目變更上,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和繁複的程式。民眾來到工作坊實地瞭解事情的複雜性後不再恣意批評,也不再隨口謾罵市府愚蠢、外行。
City Science Lab團隊在漢堡的七個行政區密集舉辦工作坊,每梯二十人,每場兩小時。由於這是市內首次注入創新技術和工具來詮釋公共政策,吸引踴躍報名,出席者涵蓋專家、區議會民代、街坊商家到家庭主婦各種身分,話題欲罷不能,甚至從難民住宅一路延伸到土地開發、基礎建設、社區環保、共用交通工具和行進動線的重新規劃。
(Ariel Noyman\\MIT研究員\\城市科學實驗室成員)
MIT非常擅長建構這類互動式數位平臺。「City Scope」這套平臺是以一目了然的使用者介面為基礎,亦即利用光學拖曳樂高積木,再結合電腦視覺、投影裝置和模擬運算等工具來呈現。
(Ariel Noyman\\MIT研究員\\城市科學實驗室成員)
當我們為擴增實境後(Augmented Reality)設計了這個小把戲時,用意是誘使每個人要嘛跳下來玩遊戲,要嘛就乾脆離開,結果奏效了。那些反對難民的人,無法只出張嘴光說不練,除非他們明確表態不想參與遊戲,直接退出討論,否則就得加入。如果參與討論,那麼系統上有絕對足夠的資訊和反饋可參考,讓他們理解,這樣的安排究竟對難民代表什麼意義,如何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一塊小小的樂高積木玩具,成就了整個計畫。 團隊成員讓City Science Lab的研究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發揮最大綜效,同時證明透過創新技術和工具,即便碰上非常緊急的狀況,還是可以實現社群參與。這不僅對傳統城鄉研究方法造成衝擊,也為未來的城市規劃開啟新頁。
(Jorg Noennig\\漢堡HafenCity大學數位城市科學教授)
往後透過城市科學的途徑,我們將可開啟各種不同的都市規劃方式,因為我們會先從數據看起,徹底分析數據,然後才著手設計,獲得具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Ariel Noyman\\MIT研究員\\城市科學實驗室成員)
如果你看過建築模型,那些模型往往設計完美、製作精良,通常只能看不能摸,例如市政廳那些模型,旁邊還會以繩索圍繞,警告你別碰。我們的做法完全相反。這個平臺就是要你去觸摸、去互動,親身體驗箇中奧妙。
十月初,在漢堡音樂廳一場關於未來城市的研討會上,City Science Lab的研究方法和實務經驗獲得各方關注,吸引眾多國際專業人士前來取經。來自瑞士、主修哲學藝術的Geza Zeimer認為,瑞士人習慣透過充分辯論和溝通來實踐公共決策。但德國人的思考模式卻非如此。如果說他們擅長服從,那麼這套方法能有效協助他們在從事公共決策時,扭轉保守心態、排除意識型態、拋棄情緒訴求、打破偏見藩籬。
(Geza Zeimer\\漢堡城市科學實驗室執行長)
從上到下的都市規劃方式已不再管用了,從下往上倡議,提供彼此對話的平臺,在我看來這是在改善民主制度,建立相互溝通的文化,避免民粹,排除假新聞,因為這些方式無法為複雜的議題提供解決方案。身為一位哲學家,我們傾向從人性角度出發去思考,我們真的需要與民眾好好對話的工具,在最後達成彼此妥協。都市規劃就是門關於妥協的學問,如果我們不對話,就無法達到目的。
回顧當初市民篩選出的一百六十一個地點,後來絕大多數獲得採納,成功安置近三萬難民。當其他城市還在為難民營容量爆炸、難民危害社區治安而傷腦筋時,漢堡已邁入難民生活重建、社區融合的新階段,積極讓這個城市不只是新移民的人生驛站,而是人生旅程的終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v5okxi2yM
理工 大學 收 生 要求 2024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IT科技評論12/26
* 【南極古冰蓋的融化可能會再次發生,並導致新一輪全球洪水】
據phys 12月21日,科學家認為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變暖會再次引發南極洲的巨型古冰蓋融化,從而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該研究於12月初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議上宣佈。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地質學家Anders Carlsony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約在12.5萬年前,高溫曾引起冰蓋融化,而如今的氣候情況則與當時相似。
南極洲冰蓋融化成為引發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波士頓大學古氣候學家Jeremy Shakun則告訴Science雜誌,在過去的十幾年中觀察到的大規模融化可能只是一個開端 。一旦古冰蓋開始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以每世紀2.5米左右的速度上升。
(圖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 【火星快車號傳回火星冰層照片】
據《衛報》,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傳回了最新照片,火星上的Korolev隕石坑被厚厚的冰層覆蓋,總體積超過530立方英里。官方公佈的完整隕石坑圖片由5張照片組合而成。
Korolev隕石坑以俄羅斯火箭工程師Sergei Korolev命名,位於火星北部低地區域,其直徑約50英里(80.6千米),冰層厚度超過1英里(1.6千米)。隕石坑與周圍平地存在高低差,火星空氣流過冰面時會冷卻並下沈,形成冷空氣保護層,防止冰層融化。(圖片來源:Björn Schreiner/DLR/ESA)
* 【馬斯克:Starship太空船有望在明年四月前試飛】
據Engadget網站12月24日,馬斯克在推特上透露,Starship太空船原型有望在明年三、四月試飛,然後會舉辦一場技術演講。
Starship的前身是大型獵鷹火箭(BFR),但是後來馬斯克將其更名,連帶一起改名的還有火箭助推器Super Heavy。馬斯克披露的數據顯示,火箭的直徑約有30英尺,飛船本身高度約55米。
Starship原型機目前還沒有建造完成,因此沒有確鑿的技術細節和數據。(圖片來源:SpaceX)
* 【讓滑雪更輕鬆的外骨骼裝備Elevate】
據12月24日newscientist,Roam Robotics公司創造了一款名為「Elevate」的滑雪外骨骼裝置。
該設備可以通過氣墊緩衝巨大的壓力,並在轉彎時為腿部提供額外的支撐,使他們從高山上飛馳而下時,在斜坡上滑行得更遠。其機身結構為一條伸展至膝蓋、大腿和滑雪靴的機械綁帶,電池為背包式,可以支撐在滑雪道上滑行 一整天。
當有人使用「Elevate」滑雪時,Elevate會嘗試模仿他們的動作。這是為了提高穿戴者對裝置的控制力,同時能讓他們輕鬆實現轉向。其中一個零部件,閥門執行器能夠減少約佔滑雪者體重百分之三十的壓力。該公司還表示,穿戴此設備向山下滑行時,能減輕滑雪者膝蓋受到的影響。(圖片來源:Roam Robotics)
* 【FDA警告!某些抗生素可能會導致動脈瘤】
據CNN 12月21日,FDA發佈警告稱,根據最新研究表明,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可能會對導致動脈瘤 。
FDA的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一種致命性疾病,一般情況下患病風險很低,但據觀察,當患者開始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時,患者發生動脈瘤或夾層的可能性是前者的兩倍。」
氟喹諾酮類藥物是非常常用的抗生素,它包括: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 被廣泛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FDA要求在處方信息和患者用藥指南中添加關於動脈瘤的警告,並建議對於已患有動脈瘤或已知有動脈瘤風險的患者,應該考慮替代治療方案。
* 【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將迎來為期兩年的升級改造】
據紐約時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將對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為期兩年的升級改造,旨在於2020年前將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生產率提高10倍。
對撞機原理是將亞原子拋擲在地下17英里的電磁跑道上,將它們粉碎後,篩選出新的粒子和自然力量。利用這台儀器,物理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這個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宇宙中存在質量、多樣性和生命等諸多問題。
大型強子對撞機第一次關閉將持續兩年,一直到2021年。期間,工程師們將改進一系列能加速質子的小型跑道,並將它們注入主對撞機。然後對撞機將運行兩年,到2024年將再次關閉兩年,工程師們將安裝新的磁鐵來加強質子束、增強碰撞效果。(圖片來源:CERN)
* 【可持續的「塑料」即將出現,或將改善海洋環境】
據12月24日eurekalert,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製作可持續生物聚合物的新技術,可以生產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產生無毒性廢料並回收成有機廢料。他們的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雜誌上。
據聯合國統計,90%的海洋污染物為塑料,它們的降解十分緩慢,且制備過程中還會產生污染物。因此研究人員利用以海藻為食的微生物生產出一種叫做聚羥基鏈烷酸酯(PHA)的生物塑料聚合物。這種工藝以環境和居民友好為前提,主要利用海洋資源來生產生物塑料,不會影響人們耕地和淡水使用,有望幫助許多國家從石油衍生塑料轉向生物降解塑料。
目前,研究人員現在正在進行基礎性研究,以找到適合生產不同性質的生物塑料聚合物的最佳細菌和藻類。
* 【川普簽署立法,以12億美元推動量子計算研究】
據12月22日Geekwire,川普總統剛剛簽署了一項法案,在五年內撥款12億美元用於促進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
該法案設立的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 National Quantum Coordination Office )將成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的一部分。同時還呼籲制定一項多年的戰略計劃,以幫助美國保持在量子競賽的最前沿。
計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建立新的研究中心,匯集來自計算機,物理學和工程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幫助進行實驗和培養未來的量子研究人員。
與此同時,中國和歐盟也正在投資數十億美元用於量子計算。
(圖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