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自由開講》我主張中華航空應該盡速正名
近來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擴散至全球,世界各國紛紛對中國祭出航空禁令。沒想到明明屬於獨立自主的台灣,竟因為世界部分國家依循「一中政策」,連同台灣包含港澳在內一起計入,通通列為「中國一部分」而遭到同等制裁。但與此同時,這不禁提醒我,台灣既然在國際航空上,會被視為中國的一部分,若我們的國家航空公司還叫作「China Airlines」,豈不是平白增加國際制裁的空間嗎?我主張這個嚴肅的問題,絕不能持續拖延,務必要立即面對解決,完成中華航空的正名工作!
過去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為了心目中的「中國」圖像,堅持擁護這項名稱。甚至民進黨執政時代,想處理這項問題,也被國民黨以浪費錢為由阻擋。但當前此刻,民進黨已經是完全執政,早該好好思考如何來面對、解決。
華航是國家級的航空,是台灣的代表。但我想身邊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搭華航到國外時,要如何對外國人解釋這是一架來自台灣的航空公司的飛機。2018年時,前香港特首、現任中共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還拿華航來揶揄台灣「根本自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種種事蹟都在在提醒著我們,不解決華航的名稱問題,對台灣的國際形象與飛航地位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因此,我在此強烈主張,中華航空公司應該正名為:「台灣航空」。英譯名稱應該稱為:「Taiwan Airlines」或是「Formosa Air」。早一天正名,絕對比晚一天好,早一天面對問題也比繼續拖下去來得好。民進黨取得第二次完全執政的地位,目的就是要解決問題。我們曾解決了年金問題,處理了許多艱難社會議題,選民也沒有吝於給我們回饋。
套一句美國總統甘迺迪於1962年9月12日在Rice大學發表演講時所說:「我們選擇在這十年內登陸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艱難。」(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民進黨執政也應該要拿出甘迺迪登月演說的壯志豪情,我們執政就是要解決艱難的問題,越是艱難,那才是民進黨執政的使命!
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當頭,世界許多國家以「一中」為由對台灣禁航,是個刺激國人好好深思反省華航正名的時刻。我們切莫把歷史情感與當前切實問題混為一談,要好好審慎思考台灣要怎麼樣走,在國際未來才有出路。我也希望交通部與華航公司應該要積極與社會對話,要告訴大眾,改名將面臨的問題有何?這些問題,立法院能否集思廣益與交通部共商解決?我再強調一次,華航正名工程不易沒錯,但正因為不易,這才是民進黨該做的事,要對得起我們執政的使命,就要把握時間,正名華航,刻不容緩!
邱志偉 近來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擴散至全球,世界各國紛紛對中國祭出航空禁令。沒想到明明屬於獨立自主的台灣,竟因為世界部分國家依循「一中政策」,連同台灣包含港澳在內一起
甘迺迪事蹟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剛落幕,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奪得4個重要獎項,無疑是本屆最大贏家。而如果已入圍獎項的數量來看,漫改電影「小丑」在11個獎項被提名,雖然最終只拿到2個獎項,但其中一個是重量級的最佳男主角,也堪稱是本屆亮點。
有人喝采,自然有人就很慘。本屆奧斯卡,有部電影被提名了10個獎項,最終卻是槓龜,無庸置疑的本屆最慘。其實能夠入圍這麼多獎項,代表這部影片絕對是上乘之作,而且這些提名還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還2個影片腳色一起入圍)、最佳改編劇本……這一些重量級獎項。可這在槓龜後,卻更顯得該片是如此的寂寥,而這部電影就是馬丁‧史柯西斯(英文名:Martin Scorsese)執導的「愛爾蘭人」。
「愛爾蘭人」的故事,改編自美國幫派份子─查爾斯·布朗特,在2004年著作的回憶錄:《我聽說你漆房子》。
先談談這個看來極為奇特的書名:我聽說你漆房子,這其實是一句江湖術語,意思是黑道在一間房子內把受害人掛掉後,通常會粉刷房子好遮掩噴濺出來的血跡(順帶一提,本片中,還有黑道在家鋪地毯的橋段,這是為了方便收拾的殺人事前準備,這也算是一門行業內部慣用手法了)。從書名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記錄美國黑幫,甚至會談到謀殺的故事。
本片的時間跨度極大,從1950年代一路演到2000年代,當中還穿插一些美國重要歷史事件,也就形成將近3個半小時的片長,以現在商業電影來看可謂宏篇巨著。
我想這是對一般人不那麼討喜的第一個原因:實在有點長(youtube頻道─誠實預告,還調侃「愛爾蘭人」是:我會把它放入待觀賞影片的名單中,挺幽默的說出這部片的處境)。
另一個原因,則是裡面的歷史因素,這尤其對非美國社會的觀眾形成一個頗高的門檻。說實在話,我是個歷史老師,我在看這部片尚且要先暫停,先跑去查電影中由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吉米·霍法到底是何許人也,那對於歷史背景知識較少的觀眾,觀賞本片很容易不時出現:他是誰?他在哪裡?他在講什麼?類似一連串的問號,這對觀影體驗自然又打了折扣(而且我嚴重懷疑:八成美國人自己對其中的歷史腳色也不是很瞭)。
其實先前有說過,能夠入圍多個獎項,代表「愛爾蘭人」品質精良。
首先能看到三大影帝飆戲,像是艾爾帕西諾的霸氣橫溢、喬佩西笑裡藏刀中的胸有成足、勞勃狄尼諾的收放自如(他在幾個毆打人的橋段看出瞬間的暴戾,但大多時候,他卻是鮮少言語而且充當各方緩衝的老好人,之後又演出老年時對一些過去的懊悔卻又對一生原則的堅持,能駕馭這麼多時間跨度及各方面性情,勞勃狄尼諾為我們展示什麼叫做「薑是老的辣」),就是一個見證演技的時刻。
另外,不像一些好來塢大片公式化的起承轉合,「愛爾蘭人」很少有被刻意營造的高潮時刻(即便到影片重點的中後半段,都沒呈現出刻意的激情),但這反而是現實的呈現。畢竟不是每次槍戰,都要搞得像駭客任務一樣,穿一身超級顯眼的黑大衣及墨鏡,然後掏出一堆槍開始狂掃。真正的黑幫槍擊,反而都強調快狠準的低調,像是國內知名黑幫的竹聯幫,裡面的一位頭號殺手,最著名的暗殺方式是先利用聲音引開人的注意,之後以及低的存在感突然跑到目標前放個幾槍,然後就迅速地離開現場,我想若依照這個廠景的描述,相信當事人最大的感想應該是矇圈的錯愕,而不是什麼鋪墊後的高潮。不過這不代表「愛爾蘭人」無聊(雖然我自己多少是有點不太習慣),它的敘事像是一種連綿不斷的水流,激出一個波動後,將有漣漪接連出現,直至淡出到事過水無痕,在細膩中去呈現劇中人物的心境然後隱隱地觸動觀眾。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要呈現老本行,科普一下「愛爾蘭人」中的歷史元素,希望能讓觀影的朋友對這部片有一些認識。
1. 為何是愛爾蘭人
根據數據調查,在美國,愛爾蘭異的移民人數僅次於德裔移民,佔美國人口約12%。事實上,在19、20世紀共有1000萬以上的愛爾蘭人離開家鄉,這個數字是愛爾蘭共和國人口(480萬)的兩倍。
為何愛爾蘭人這麼想移民?其中一個原因是英國對愛爾蘭的強力干涉。雖然就在旁邊,但愛爾蘭和英格蘭可是大不相同,像是英格蘭信奉新教系統的英國國教,愛爾蘭人卻信仰天主教;英國歷史上的光榮革命,起因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超級想要信仰天主教,因此連續欺騙英國議會好幾次(英國有規定國王必須是英國國教徒),搞到議會聯合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發起政變,詹姆士二世就跑到同樣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尋求支援,結果英國軍隊就接著入侵愛爾蘭爆打一頓,可見雙方感情非常的差。後來英國雖然統治了愛爾蘭,但雙方的歷史恩仇、文化衝突,還有英國在愛爾蘭的經濟政策,都使當地人越來越肚爛,所以有向外移民的動力。
當然,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就是1845年發生的「馬鈴薯飢荒」。馬鈴薯號稱是窮人的恩物,是許多愛爾蘭家庭的主要糧食(平均每人1年能消耗1噸的馬鈴薯),沒想到馬鈴薯疫病從1845年開始席捲歐洲,染病的馬鈴薯整個腐爛發霉,產量銳減的結果就是糧食危機,這對極倚靠馬鈴薯的愛爾蘭無疑是滅國級災害。許多愛爾蘭人只好遠離家鄉,資源豐富但亟需人力開發的美國討生活。(當時每年平均有25萬愛爾蘭人來到美國。)
這些愛爾蘭移民來到美國,當然只能接受較為下層的工作,社經地位也不高,因此早期的美國黑幫不少就是從這些貧困的歐洲人誕生(這其中還有比愛爾蘭人的義大利黑幫,如果想要見證義大利人在美國的黑幫風采,絕對要去看「教父」,美國黑幫電影的封神之作)。
順帶一提,如果不想接觸黑幫題材但想對愛俺蘭移民有所認識,由瑟夏羅南主演的「愛在他鄉」,就有講述歐洲移民們來到美國是如何從陌生到定居的心路歷程,個人覺得是部挺好看的電影(因為有瑟夏羅南)。
2. 神出鬼沒的尼克森
電影中有提到為數眾多的歐洲移民,對於美國總統選舉有著不小的影響力。而在片中,有兩位總統出現率較高,一位是甘迺迪總統,另一位則是尼克森總統。
其實在甘迺迪當選總統前,美國總統是五星上將退役的艾森豪,他的副手搭檔就是尼克森。而尼克森擔任副總統時期,曾經接待過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雙方還就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的優劣上演一番唇槍舌戰,史稱「廚房辯論」,而事後許多人都認為尼克森在辯論中佔了上風為美國贏了一口氣。
看起來尼克森幹的不錯呀,所以在艾森豪任期屆滿要卸任美國總統後,尼克森就以副總統的經歷參選總統,而他的對手就是甘迺迪。
其實以行政經歷,尼克森比甘迺迪老練的多,甚至甘迺迪還因為參選年紀太年輕,飽受各方質疑。卻沒想到,那年美國總統的競選新增加了電視辯論這個選項,結果年輕、喜歡露出笑臉,加上高語速的甘迺迪,在畫面上狠壓了尼克森(另一個細節是,當時電視轉播是黑白畫面,甘迺迪因為穿的是深色西裝,所以對比感級強,尼克森卻是淺色西裝,以至於有觀眾表示:「尼克森好像跟背景融在一起似的毫無存在感。」
當然,甘迺迪能勝出的原因很多(包含艾森豪執政任內竟讓古巴共產革命成功,這也是個原因),但最終,尼克森輸掉這場選戰,讓甘迺迪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統。
尼克森下一次登場是8年後的1969年,由於甘迺迪總統的繼任者,詹森總統過度涉入越戰導致民意下滑,這次他成功的競選上美國總統。(話說如果想了解甘迺迪,我想「誰殺了甘迺迪」是部非常經典的歷史電影,裡面探討了甘迺迪突如其來的死亡以及背後可能的政治黑幕。)
其實對於兩岸關係來說,尼克森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因為他任內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為日後美國語眾共的建交立下級大基礎。
而他最成功的政績,就是派出曼哈頓博士介入越戰,然後將越南納入美國的第51個州……不好意思,我無聊了,以上是出自電影「守望者」的平行宇宙內容(但從一步漫改電影挑選尼克森當時間背景,可見尼克森真的對美國有極大的影響力)。真實歷史是,尼克森很果決的撤出越南戰場,還美國社會一個和平。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尼克森在外交政策上非常靈活,雖然好像是虧損(像是對越南撤軍),但卻是聯合共多勢力對主要對手的蘇聯進行壓迫。但同時,他卻又與蘇聯建立較為友好的關係,極大舒緩美國國內對於冷戰的壓迫性。
尼克森的成功,反映在他後來成功連任美國總統,但這其中卻發生讓他聲名大噪的水門案。簡單來說,「水門案」就是尼克森有幕僚去竊聽競選對手的辦公室,由於對手的辦公室叫水門大廈,本案因此得名。其實竊聽這件事是小事,關鍵在於尼克森最初否認這個事實,等到後來調查出尼克森的確和水門案有關,這種詐欺的行為惹火了極為重視誠信的美國群眾(起碼是那時候還重視誠信的美國),導致尼克森最終只好辭職下台,他也成為當過兩屆副總統、兩屆總統,又是唯一一位在任內下台的美國總統。
看完以上這些「簡介」,現在大家有沒有比較了解電影中的一些場景或是歷史名詞了呢?
3. 公會的重要
片中由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工會會長,態度極為囂張,而且控制許龐大資金,還能夠狠訊黑道人物。到底一個工會會長會合能如此強勢呢?
由於美國國土極其廣大,加上1950年代,航空業的運輸量不足,鐵路則顯得老舊(畢竟是19世紀就興建的產物,現在美國鐵路品質還是公認的爛),星羅密佈的公路運輸業就成為貨品運輸的重要媒介。
然後美國在1935年又通過勞工關係法,讓企業主不能以員工參加工會或罷工為理由解僱他們,於是工人們開始積極加入公會好保障自己權益,巔峰時期參加工會的勞動者超過總人數的25%(對比現在公會參與度已經不足10%)。於是公會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他們可以用罷工要脅老闆,同時也因人數眾多,成為及需要被爭取的票倉。
依照這樣的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工會領袖擁有向各界叫版的本錢了吧?
有光的地方就會產生陰影,人類社會總少不了神秘的地下秩序。人們對他們畏懼的保持距離,卻又忍不住自身好奇心的想一探究竟。
「愛爾蘭人」因美國黑幫人物的自白,而呈現出美國黑幫的重要內幕(即便我要提醒,任何回憶錄的發言都要對可信度打上頗高的問號)。說起華人的黑幫,其實在政治的影響力也曾經盛極一時,像是戒嚴時期,國民黨就聯合竹聯幫份子暗殺了批評蔣經國的作家,引發名震一時的江南案(有人說,江南案的爆發,導致蔣家威望進一步下滑,讓蔣家第三代基本梅可能繼續承接政治權力)。那本土黑幫的內幕,今日竟也有其中的大佬爆出其中的事蹟。也就是今日跟大家分享的《竹聯:我在江湖的回憶。臺灣第一部幫派主持人親筆史記》。
如果想要增廣見聞的朋友,今天又有機會來抽獎了。請完成以下步驟:
1.
在本文按讚及分享(請設成公開分享,不然我會看不到)。
2.
留言一句,「來看江湖故事」
我們將在1個禮拜後,抽出2位幸運兒得獎,有興趣的朋友就來參加一下吧。
購書請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6064
甘迺迪事蹟 在 電影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前在明報寫的文章
-\-\
你知道他是誰嗎? - The Irishman 《愛爾蘭人》
不像少數外國幸運兒能夠在大銀幕下一睹大師馬田史高西斯的新作,香港觀眾都只能在家中坐在電視機或電腦前感受《愛爾蘭人》這套巨鉅帶來的震撼。有論者認為這部電影達三個半小時,實在有點過長;亦有不少觀眾因為在家觀看的關係,選擇了把《愛》片當成電視劇,劃分成四五集觀看。對此,史高西斯在訪問中作過回應。他認為把《愛》分段觀看並不合適,原因是《愛》並不是以劇集形式創作(Episodic)。相反,這個長篇故事是由眾多人物及他們的細節上雕琢出來,若果把影片分段觀看,只會有損故事的連貫性,無助觀眾理解電影想要拍甚麼故事。
一部三個多小時的電影沒有「主題樂園式」(史高西斯對現今超級英雄電影的形容)的觀能刺激,反而是靠密密麻麻的劇情和細節帶領觀眾走過了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只要用心觀看,即使在家以電視/電腦屏幕觀看也定必體會到史高西斯想要呈現的電影世界。影片來到第三個小時,也是電影臨近尾聲,眼前的Robert de Niro又一次以年老的面貌視人。這應該大概是二千年代,他飾演的「愛爾蘭人」Frank Sheeran 住於一間老人院內。除了老人院職員照料他、警探向他詢問往事、神父間中與他一起祈禱外,Frank基本上沒有甚麼訪客。某日,有年輕的姑娘為他量血壓做定期檢查。他拿出一些舊照給姑娘看,並問她知不知道照片中站在他女兒身旁的人是誰?他加一句話:「那是Jimmy Hoffa。」姑娘笑笑裝懂,但其實不認得那傢伙。Frank 看到姑娘的回應,不禁苦笑。畢竟,Jimmy可是美國近代史中留下不少足跡的傳奇人物,而且Frank 與Jimmy 更有非三言兩語說得清的恩怨。想不到當年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只是消失於社會和傳媒鎂光燈下不到半個世紀,他的事蹟就被人忘掉。那麼,這個Jimmy Hoffa究竟是誰呢?
Jimmy雖然在《愛》片差不多過了一小時才出場,但他卻是電影三大主角之一。這位由Al Pacino飾演角色對現今觀眾來說可能並不熟悉,但正如電影內Frank的介紹,他曾經是美國其中一位最有權力的名人,最輝煌時期他的權力可能僅次於美國總統。他既是坐擁數百萬名工人工會的會長,打理超過八十億美元的工人退休基金,同時跟黑道來往密切,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本屬黑幫份子的Frank 正是因為工會的事務認識了Jimmy,並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及好友。那個年頭,美國的黑幫開始涉足賭業,拉斯維加斯、大西洋城,以至古巴的夏灣拿(在未被卡斯特羅驅逐出境前)皆有黑幫投資的渡假酒店物業和經營賭場,而那些投資資金因為與賭博業有關,難以申請一般銀行信款。所以在Jimmy掌權的日子當中,他打理的八十億美元便成為黑幫投資賭場的重要資本。然而,要從這筆龐大基金申請作貨款亦不容易。Jimmy 為人愛恨分明,亦著緊自己的工會會員的資產,所以他會檢視各項申請,不隨便批核借貨。同時,Jimmy是一個有很有性格的人,他的直腸直肚及領袖魅力縱有助結交朋友,但亦樹立不少敵人。他不但與部分黑幫成員結怨,甚至連六十年代權傾朝野的甘迺迪家族(Jimmy 是共和黨尼克遜的支持者)都視他為眼中釘,誓要除之而後快。
自從甘迺迪總統上任後,Jimmy的生活並不好過。這段時期,可謂他「由盛轉衰」的關鍵。他受了數年牢獄之苦,刑滿後勢力大不如前。Frank 等好友雖不離不棄,可惜性格決定命運,Jimmy 那種不可一世的態度在他掌權時代眾人還忌他三分,但一失勢就淪落如門口狗一樣,不論怎樣發惡也無人理會,最後惹上殺身之禍。一代梟雄的下場竟是如此落魄。
相對於Jimmy,由久休復出的老牌演員Joe Pesci 所飾演的黑幫大佬Russell Bufalino在戲中與前者形成鮮明對比。史高西斯找Joe Pesci 飾演Russell而非Jimmy(Joe拿手演那類喋喋不休的角色)更是妙著,那是影迷們從來沒有看過的Joe Pesci。若果說Jimmy是在外叱吒風雲的巨頭,暗裏平衡各方政黑利益的Russell則是在背後呼風喚雨的掌陀人吧。他來自意大利黑幫家族,家族雖不大,只有約三十餘人,但在美國的影響力卻相當深厚。這有賴於Bufalino 對事物的洞悉力以及觀人於微的能力,懂得權衡輕重,同時不會拋頭露面,僅於背後打點一切。他處事跟Jimmy 相反,往往以大局為往。不論是私人恩怨到幫派鬥爭,社團財務以至各組織活動,他都總有辦法透過各種手段協調。如果用港產片來作比喻,Russell就像杜琪峯的黑幫電影中王天林當扮演的叔父輩一樣,總有辦法控制大局。
Russell 跟Jimmy 的關係非淺,雖然電影裏同場機會不多(二人紮根於不同城市,大多是電話來往),但因Jimmy 坐擁龐大勢力,Russell處理的黑幫資金事務有不少都需經由Jimmy 工會的基金撥款,所以中間的利益來往甚多。Russell更把自己提攜的愛將Frank介紹給Russell 認識,形成密切三角關係。然而,這個微妙的三角關係充斥著各種矛盾,尤其是當情義與利益之間產生衡突,所牽涉的不只三人,而是多個幫派、整個工會,甚至總統選舉集團,這種重視道義的關係往往變得相當脆弱。
在他們三人當中, Frank 只能夾在中間。他是軍人出身,二戰期間曾經留在戰場四百多日。戰後回家當個凍肉貨車司機,直至認識Russell才展開他的人生。他服從指令,對Russell 或Jimmy 都言聽計從;而且他執行力高,行事甚少犯錯,所以深得各人重用。但畢竟他只是兩大巨頭的執行者,Frank從沒有決策的份。只要鐵三角關係破裂,他並沒有能力作出任何修補。
電影以他的視點出發,尤如《義薄雲天》(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一樣回憶舊日段段往事,好把兩名巨頭的命運,以及美國社會的變遷,都收納於他回憶之中。他們一幫人(絕不只他們三人)多年來所作的惡行罄竹難書,命運亦不跟他們客氣,遭尋仇的有,遇上法律制裁的亦不少,反正沒有哪位得以善終。電影同樣也不客氣,在這些人物出場的一剎,已經以字幕卡道出他們的下場,那怕他們在戲中的戲份只有三五分鐘。儘管如此,電影所說的卻不僅限於「善惡到頭終有報」七字真言,更是透過Frank 的回憶,從新整理當年各個利益集團的勾結,重塑二戰後社團歷史中大大小小的事件如何互相影響著每個人物、怎樣影響社會變遷。《愛》這三個半小時所拍的是美國一段長時間的面貌,現在卻被歲月無情地忘卻掉。比起各種活該的悲慘下場,Frank獨個看著這幫朋友、敵人、同謀共犯,被年輕姑娘等、被社會、被另一個新時代所遺忘離棄,更覺唏噓。
甘迺迪事蹟 在 美最經典「第一家庭」 甘迺迪家庭美麗又哀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已故總統約翰 甘迺迪 當眾遭到刺殺,而對美國大眾來說,更是直到現在還念念不忘這個60年代的第一家庭。除了是 甘迺迪 傳奇身亡和政績良好外,第一夫人 ... ... <看更多>
甘迺迪事蹟 在 國家地理- 今天是甘迺迪遇刺50週年的日子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是甘迺迪遇刺50週年的日子,我們特別製作《甘迺迪總統的關鍵七天》, ... 因一場神祕怪病差點沒命;以及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拯救10名同袍性命的事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