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過世親人給你一張瘋狂人生待辦清單,你會接招嗎?
這本書是亞馬遜推薦給我的,我決定給演算法的推薦一次機會,還真的出乎意外的好 (到底是因為書籍的議題,還是因為我是魔戒的粉絲呢?奇妙的演算法...)
魔戒作者托金 (JRR Tolkien) 的曾孫當中,有這兩位感情極好的兄弟檔羅伊 (Royd, 本書作者) 和弟弟麥可 (Mike)。幾年前,平時好動又喜歡捉弄哥哥的麥可,得了漸凍人症,在40歲生日之前驟然過世。傷心欲絕的羅伊,從弟妹手中得到一封信,是麥可生前指定要他完成的人生待辦清單 (Bucket List)。第一個挑戰的內容,就是要羅伊在他的安息禮拜致詞前,先在眾人面前跌一跤。硬是配合麥可願望的羅伊,在跌了那一跤之後,拿出口袋中麥可給他的指令,眾人哄堂大笑。他發現這一笑,整個典禮從悲哀立刻變成了溫馨。
"We’re here to remember your life, not your death." (我們聚集在此,是為要記念你的生命,而非你的離去)
接下來的挑戰,大部分要去魔戒的拍攝地紐西蘭完成。熱愛冒險刺激的麥可,給拘謹膽小的羅伊,開出了一串讓他破框的人生待辦清單,並且有攝影師隨身捕捉精彩畫面。挑戰內容包括:
- 穿著丁字褲滑雪板
- 假裝是畫家,幫哈比人夏爾村遊客素描
- 穿著芭蕾舞澎澎裙高空彈跳
- 裝扮成半獸人跟魔戒導演試鏡
- 在街上跳舞,並邀請10個不認識的路人共舞
- 學一個樂器然後跟一群小學生上台表演
- 參加一個單人脫口秀表演
- 帶著麥可的帽子到指定地方釣魚
身為魔戒粉絲,看到許多待辦事項與魔戒的拍攝,和角色人物交織,覺得特別有趣。其中一個很好玩的,要他扮成巫師甘道夫,在乘客登機時,站在第一排喊出甘道夫的經典台詞 “你不准通過!” ("you shall not pass!")。最開始登機的乘客被逗得非常開心。後來有小孩開始出現,指著他說 “媽媽,鄧不利多也在飛機上!” 。羅伊很努力的解釋,他是甘道夫,不是鄧不利多。但過了好幾個小孩之後每個都喊他鄧不利多,他也懶得解釋了。更慘的是到後面機上停止廣播介紹他的身份和這個小舉動的意義,後面的乘客登機時都以為他是參加某個Cosplay的瘋狂乘客,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過境美國時,帶著甘道夫的木杖過美國海關讓他感到緊張,畢竟美國的海關是出名的嚴格。果然剛開始排隊安檢人員就問他為什麼帶著一根木杖。當他說明這是電影裡甘道夫用的原道具時,他被帶到小房間。緊張的他虛驚了一場,因為搞半天,大家都想看看甘道夫的木杖 (海關人員哀嘆,“可惜我不能跟它自拍”)
書中交叉的描述者他接受挑戰的經過,以及麥可過世前,照顧病人的真實面貌。病人與照顧者,從困惑,憤怒,後來悲傷接受,到隨著病情惡化,那種不知如何尋求支援,焦慮擔心的過程,描述的非常貼切。每一次羅伊看到新的挑戰項目時,總是翻白眼,暗暗的罵著 “TMD 麥可,你怎麼會叫我做這種事!”。但也就在每一次挑戰恐懼時,他想到對麥可的愛和想念,就毅然付諸行動。也在跨越害怕時,感覺到麥可就在他身邊,嘲笑著他的尷尬。每一次挑戰的通過,羅伊的悲傷和恐懼,就轉化成想念與釋懷。
後來世界掀起了一股 “冰桶挑戰” 的風潮。羅依照著麥可的指示代替他,澆了那一桶冰水。當時的麥可以經無法自主行動了。滿身冰冷淋溼的羅伊,看到一旁觀賞的麥可,在呼吸器以外的眼睛彎彎的笑著,所有的冰冷在一瞬間,也化成 “兄弟,我好愛你” 的心情。
“生有時,死有時” ,人生的有限是許多人害怕的來源。可是也是因著有限,我們更能用一個不一樣的眼光看待人生 :就是“有限” 可以使我們珍惜所擁有,“有限” 讓我們必須選擇什麼事情是重要的,“有限” 讓我們有能力勇敢冒險與敞開去愛人,“有限” 讓我們反思時間如何分配。
你有想過自己人生的待辦清單嗎?或許也可以提早開始執行了!
📚延伸閱讀📚
📗“在我離去之前” (人生待辦事項往前移!)
https://dushuyizhi.net/%e5%9c%a8%e6%88%91%e9%9b%a2%e5%8e%bb%e4%b9%8b%e5%89%8d/
📙我看魔戒電影的管理哲學 (然後裡面又有一堆延伸閱讀😋)
https://dushuyizhi.net/my-takeaways-of-lotr-trilogy-2019/
📘魔戒作者與他的創作夥伴
https://dushuyizhi.net/bandersnatch/
全文與相關報導和照片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theres-a-hole-in-my-bucket/
#Theresaholeinmybucket #RoydTolkien #LOTR #Bucketlist #MND #ALS #Icebucketchallenge #冰桶挑戰 #魔戒 #人生待辦清單
甘道夫 幾 歲 在 GagaTai 嘎嘎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伊恩麥克連被問到一些關於出櫃的建議時,他說,「噢拜託,現在都幾零年代了,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是同志就會被抓去關的時代了。」
#萬磁王 #甘道夫 #在你出櫃前給你一點勇敢 #PrideMonth #Pride
甘道夫 幾 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相信每個人開始著迷於電影的契機各個不同,仔細回想成長時光,會將喜歡的明星用立可白塗滿學校書包上的時光,屬於我的入口似乎有兩個,一是《駭客任務》三部曲,另一個為《#魔戒》三部曲,可想而知,書包上寫的就是基努李維,與維果莫天森,還用中文寫(超問號)。印象中一頭栽入中土世界與霍格華茲的時間是相去不遠的,雖然 J.K. 羅琳對國小、國中生而言沒有什麼門檻,但托爾金的故事之於當時的我,確實有些艱澀,因此讀得懵懵懂懂、囫圇吞棗,直到彼德彼得傑克森將這一切幻化成影像魔法,猶如亞拉岡在《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死裡逃生後推開厚重大門一幕,以雲垂海立之姿,瞬間開啟了無邊無際的想像宇宙。
⠀⠀⠀⠀⠀
因此,《魔戒》三部曲下周的重映,對我來說意義著實重大,《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從 2001 年美國上映至今,一眨眼竟然也經歷了二十個年頭,過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有《哈比人歷險記》,有相關影集得開發,依然鮮少有影視作品可以與之匹敵,令許多影迷念念不忘,真正在時間洗禮下成為恆久不墜的奇幻史詩經典代表作。眾所周知,此三部曲改編自「現代奇幻文學之父」J.R.R. Tolkien 同名著作《魔戒》,一次大戰時投筆從戎,在沙場上吃足苦頭,卻成為他前往中土世界的契機。
⠀⠀⠀⠀⠀
相信時常注意小說改編電影的觀眾大多都能理解,龐大複雜的架構為小說引人入勝的關鍵之一,但通常變為電影則凶多吉少,但凡事總有例外,導演 Peter Jackson 拍攝《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的成本於當年僅僅只有 9 千 3 百萬美元,卻在全球獲得 8 億 7 千萬極其成功的票房與評價,帶領當時的全球觀眾一起走入電影產業的新篇章。場景磅礡、山河壯麗、配樂優美、敘事流暢、俐落精煉,且故事撼動人心,每個角色皆將人物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
《魔戒》裡唯一與托爾金本人見過面的演員只有一位,就是享壽 93 歲,演出白袍巫師薩魯曼的 Sir Christopher Lee 爵士。另一方面,原本導演中意演出灰袍與後來的白袍巫師甘道夫的人選,除了最後勝出的伊恩麥克連爵士之外,還有已故的 David Bowie,但據說他當時實在是忙到分身乏術,連試鏡都無法前去,更遑論加入為期不短的紐西蘭夏令營陣容。
⠀⠀⠀⠀⠀
而至於書包上寫滿的名字,亞拉岡,那遊俠的率性不羈、目光如炬,到最後君臨天下的王者風範,無疑不同於勒苟拉斯的唯美夢幻形象。亞拉松之子亞拉岡,為丹麥裔的美國演員 Viggo Mortensen 生涯最著名的角色之一,其角色設定相當有意思,大家所熟知的亞拉岡是遠古時西方人皇的直系後裔、人類王國剛鐸的王位繼承人,擁有邁雅和精靈的血統,在魔戒聖戰後登基成為重聯王國國王。故事中,他年輕時對自己的家族不甚了解,漸漸年老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身世之謎,《魔戒》正傳的聖盔谷戰役照理說他已 87 歲,而 Peter Jackson 在電影裡做了不少改變,甚至讓他比佛羅多的角色還關鍵許多。
⠀⠀⠀⠀⠀
「我希望當一切都塵埃落定時,能說出至少我還擁有幾個讓自己感到驕傲的故事,我不想以後回望人生時只能講些『我拍過多少本雜誌封面』之類的話,就像是金錢等身外之物,丹麥有句諺語說:『你人生的最後一套西裝不會有任何口袋』,最終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你可以賺取無數財富,但誰在乎呢?」
⠀⠀⠀⠀⠀
Viggo Mortensen 一直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演員,總說自己從不規劃事業,只是靜靜等待好的事物有一天能找上他,實際上熱愛攝影、繪畫、音樂、寫詩、演戲,辦過攝影展、出版過詩集、發行過三張爵士樂專輯、《超完美謀殺案》裡藝術工作室的大片壁畫還是他親手繪製的,精通英語、法語、丹麥語、西班牙語,略懂瑞典語、挪威語、加泰隆尼亞語等,只以多才多藝稱之也有些含蓄。
⠀⠀⠀⠀⠀
觀賞完《神奇大隊長》與《幸福綠皮書》後寫下了這段話:他可以透過肢體眼神就成為隱隱散發不凡氣魄的落魄王族,也足以於三言兩語之際瞬間化身毫無文化素養的粗俗司機,唯妙唯肖複製出所有 Tony Lip 的細微動作,對於偷竊行賄等小惡蠻不在乎,邊開車邊滿手油亮啃食炸雞,整片披薩索性對折就塞入口中,挖鼻孔、菸不離手、吐出口中食物各種不修邊幅的行徑頻頻出現,卻仍將隱藏在吊嘎與大肚腩背後的赤膽忠心、仗義執言、人性本善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始終還是清晰保有當年那對湛藍雙眸的亞拉岡。
⠀⠀⠀⠀⠀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4 月 29 日起三部齊發,二十週年磅礡重返大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