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生物科研轉「疫」為機進入黃金年代】
如果形容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那麼21世紀就是生物學的世紀。一場肆虐全球的疫病,令全球認識生物科技研究的重要性。當中有香港的生物科研公司轉「疫」為機,把香港人才與生物科研技術帶到東南亞,為癌症病人服務。另外,榮獲「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盧煜明教授,親身分享研發過程的點滴及成功經驗,鼓勵有才華的年輕人投入生物科研的黃金時代!
#明報 #明報財經 #科技園 #10x #生物科技 #癌症 #生合科學獎 #科學突破獎 #盧煜明 #疫情 #Covid19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
生合科學獎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決之道,相互傾聽、表達、分享與合作的學習歷程,並期望以高中生紀錄高中生的方式,由不同學習背景的青年視角去詮釋科展研究的過程,以及參加科展對他們的意義;同時期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除了科學領域專長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親近、接觸科展,並以他們的專長參與一年 一度的科學盛會。
影像與科學的碰撞
紀錄片與科展的媒合,能夠幫助不同領域的青少年相互認識理解,並能夠由內部觀點,讓觀眾們更加了解這個世代的孩子們對於科學與世界的探索。
青少年階段正是由內在轉向外在探索的時期,透過紀錄片的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有系統與方法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也促進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物。
攝影機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透過影像來接觸並觀察世界。讓孩子們學會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不只表達內心的想法,更能透過影像去傳遞思想,並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
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攝影機是觀察世界的角度,紀錄片是表達想法的工具,但因爲拍攝與觀看的對象都是人,我們希望學員在學習拍攝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雖然紀錄片傳遞的是作者的思考,但要對拍攝的主題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才可能接近事件的核心,我們希望培養學員對世界的熱情與謙卑,教導學員田野調查的觀念與技巧,讓孩子們更知道該怎麼走向人群與世界。
在多年的紀錄片培訓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年輕創作者們需要的不只是教導,而更是陪伴,在遭遇挫折時有人鼓勵,心中有困惑時有人能夠相互辯證,陪伴是我們對所有學員的承諾,這不只是形式上隨時接電話或隨時協助這種客服式的陪伴,而是與學員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
本屆學員所追蹤拍攝的科展紀錄片主題範圍多元,十二組作品中,有正在準備報名明年全國科展的團隊、也有落選國際科展的團隊;而記錄到入圍本屆國際科展的作品有五組,其中有四組在國際科展中晉級獲獎,有一組入選國際參賽之資格。同時也有作品記錄了2019年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在本屆回來協助評選;也有不少組別紀錄了校園中一直致力於指導科展的老師;此外,更有作品追蹤記錄了從體制外如何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科學並升學的過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QrIeUBHJY0/hqdefault.jpg)
生合科學獎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影展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決之道,相互傾聽、表達、分享與合作的學習歷程,並期望以高中生紀錄高中生的方式,由不同學習背景的青年視角去詮釋科展研究的過程,以及參加科展對他們的意義;同時期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除了科學領域專長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親近、接觸科展,並以他們的專長參與一年 一度的科學盛會。
影像與科學的碰撞
紀錄片與科展的媒合,能夠幫助不同領域的青少年相互認識理解,並能夠由內部觀點,讓觀眾們更加了解這個世代的孩子們對於科學與世界的探索。
青少年階段正是由內在轉向外在探索的時期,透過紀錄片的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有系統與方法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也促進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物。
攝影機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透過影像來接觸並觀察世界。讓孩子們學會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不只表達內心的想法,更能透過影像去傳遞思想,並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
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攝影機是觀察世界的角度,紀錄片是表達想法的工具,但因爲拍攝與觀看的對象都是人,我們希望學員在學習拍攝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雖然紀錄片傳遞的是作者的思考,但要對拍攝的主題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才可能接近事件的核心,我們希望培養學員對世界的熱情與謙卑,教導學員田野調查的觀念與技巧,讓孩子們更知道該怎麼走向人群與世界。
在多年的紀錄片培訓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年輕創作者們需要的不只是教導,而更是陪伴,在遭遇挫折時有人鼓勵,心中有困惑時有人能夠相互辯證,陪伴是我們對所有學員的承諾,這不只是形式上隨時接電話或隨時協助這種客服式的陪伴,而是與學員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
本屆學員所追蹤拍攝的科展紀錄片主題範圍多元,十二組作品中,有正在準備報名明年全國科展的團隊、也有落選國際科展的團隊;而記錄到入圍本屆國際科展的作品有五組,其中有四組在國際科展中晉級獲獎,有一組入選國際參賽之資格。同時也有作品記錄了2019年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在本屆回來協助評選;也有不少組別紀錄了校園中一直致力於指導科展的老師;此外,更有作品追蹤記錄了從體制外如何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科學並升學的過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KyIwZi-MhA/hqdefault.jpg)
生合科學獎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巴斯無敵】生物訊息解碼
本節目由「巴斯」李柏翰博士與「無敵」蘇萬生博士共同主持
號稱人體內的發電廠--粒線體的功能奧秘你知道嗎?
本集特別來賓:旺宏科學獎金牌得主方昭陽同學
透過結合「演算法則」來分析生體中的蛋白質演化網路
是非常有深度廣度的論文級研究,也分享許多比賽的心路歷程,千萬別錯過囉!
#巴斯無敵
#大腸桿菌、秀麗隱桿線蟲、烘焙酵母菌和阿拉伯芥蟲的粒線體之蛋白質關係演化網路
#科教館3樓生命科學展示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Ikc3NVsPS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