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論壇系列之二:防疫共同體的生命政治
【陳嘉新/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新冠肺炎(COVID-19)造成全世界許多城市封閉,人們待在家中,避免外出聚會,此時,人們看似被分離、被孤立、被原子化,但嘉新老師在本週的巷口,要提出的卻是關於「#防疫共同體」的討論。嘉新老師指出,防疫採行的各式隔離舉措,固然可能破壞早已淡薄的社會信任與團結感,但另一方面,透過辨識與舉認各種「必須排除的他者」,也形成了一種「防疫共同體」。
以台灣為例,群眾在防禦冠狀病毒時,也同時捍衛著種族主義所需的生物性斷裂:感染的與未感染的、汙染的與純淨的、我族的與他者的、防疫成功的與疫情失控的。這種斷裂有時炒熱了原本的兩岸對立與國族主義,變成台灣民眾對於台商(或者中國)的矛盾情緒;有時放大了防範威脅的風險感知,形成對感染者乃至於居家隔離等高風險族群的獵巫行徑。同時,台灣民眾的主體意識也在這次疫情中更形凝聚,反映在一系列為台灣正名或者爭取台灣重入國際組織的行動。
嘉新老師透過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 #國家種族主義(State racism)以及 #生命權力(biopower)概念,分析此次疫情中形成的「防疫共同體」,他希望提醒讀者,我們需要對這些以「#生命政治」作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共同體」自我警覺,因為這種團結感,和戰爭中的種族主義與生命權利操作相當類似。試想:如果我們的團結是建立在某種排他性之上,這一排他的分界線如何刻畫?建立在此一排他性上的團結,真是我們想要的團結嗎?
------------------------
文章連結:https://twstreetcorner.org/2020/05/09/chenjiashin-2/
圖片來源: Edited from United Nations COVID-19 Response on Unsplash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