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萊卡跳到黃河 反華辱華罪名都洗不清了 -- 上報 / 評論】
巴西廣告公司F/Nazca Saatchi & Saatchi最近釋出一段廣告片,名為《Leica - The Hunt》,自然是為德國光學名牌萊卡做的宣傳。但由於當中一段重演了1989年的北京六四事件,中國人馬上跳起來,萊卡亦馬上割席,捲入羅生門,彷彿宣傳片的方向就是廣告公司自把自為。
在Youtube平台上的所有複制片段,都被版權投訴而下架,不過在Facebook上就有很多完整片段可以看到。在F/Nazca Saatchi & Saatchi的官方instagram上亦可看到廣告的素材,包括火焰之下的剪影,以及那個經典的萊卡小紅點。萊卡跳落黃河,反華辱華的罪名看來都是洗不脫的了。
萊卡和紀實攝影的關係
片子拍得很好,片段最後讀白:「獻給那些令我們看見真相的人」,是歌頌記者的。萊卡歷史久遠,攝影變成尋常休閒活動,是很晚近的事情,以前是「業內人士」的事。萊卡除了相機工藝厲害、光學和玻璃強大,它在工業上還是一個重訂標準的例子。
在更早的時候,菲林底片是更大的「中片幅」或「大片幅」,由於感光面大,機身和鏡頭非常笨重,而且曝光需要的靜止時間更長。自然也很難在外面使用。
「135菲林」(面積為24×36 mm)在20世紀初開始出現,而萊卡的工業設計師Oskar Barnack設計了「Leica prototype」,之後逐漸演進成Leica M系列的連動測距相機。
大片幅底片,拍一張就要換片,是毫無機動性的,基本上就是放在影樓用來擺拍,要正襟危座的;中片幅菲林,拍十張上下,就要換底片。而「135菲林」,可以拍36張。在數碼年代看來很巧功夫,不能亂拍,但在菲林年代,已經是科技突進。萊卡令「135菲林」格式普及,現在人人趨之若鶩的數碼全片幅,就是24x36mm。
這個格式改變了攝影師,特別是紀實攝影師和新聞記者的工作生態。更小的底片片幅,可以令相機鏡頭設計得更小巧,方便需要機動性的記者,例如片中的戰地/突發記者;而一卷底片可以拍36張,容量更大,自然亦是方便。從那時起,萊卡就成為記者神器。
雖然萊卡也因為極致工藝也變成精品,甚至現在的炒賣品,但它為人忽視的一面,是工具,是數碼時代之前的標準。
廣告在推銷甚麼?
在宣傳片中,我們看到中國公安在突擊記者住處,將他們拍了的底片拉出來曝光毀滅。但那個西人記者之後偷偷折返,在混亂的廁所之內,檢起撞到地板的相機,照樣拍攝,這個細節非常聰明,也就是表達出萊卡「堅固耐用」的品質。
7、80年代前後,萊卡已經深受日本相機的競爭之苦,而被迫跟隨潮流,推出全世界大行其道幾十年的單鏡反光相機 (SLR)。在影片中記者使用的是R系列相機。這段片其實也不是直接「聲討暴政」,而是很平實地表達了不畏強權的記者很偉大,而萊卡是他們可信賴的、不怕摔的工作伙伴。真相固然透過記者的眼睛傳達出來,但記者可不能沒有萊卡相機。這就是廣告的主調。
但令人疑惑的是,中國人究竟是基於甚麼原理而高呼「辱華」或者指控「不愛國」呢?六四事件是真實存在的,最多爭拗死傷數字,但中共官方也沒有否認事情發生過。他們說,那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萊卡廣告只是借用這個背景去說明記者的工作。
反華辱華之處何在?
當然片段中突襲記者住處的公安,滿口京腔,威脅而粗魯,看來就是一個奸角。但問題是那些中國人是站在中共立場,那公安掃蕩外國勢力,不就是正義行動?又為甚麼不能在戲劇中重演?難道他們心裡都覺得公安毀滅新聞材料說不過去?如果六四事件是醜事,是傷疤,那為甚麼作為中國人必定要認為政權之恥是自己之恥,要一起向萊卡或者華為施壓?中國自由派一直天真無邪地跟我們和西方說,中國人和中共是不一樣的、人民和黨是兩件事,但愛國教育和仇恨教育,不是沒有效果的,看有很多人一起高呼萊卡辱華,敲碗拍檯,那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人與黨國同步率100%。
不過其實要說萊卡辱華,看得深,也是看得出高級黑的。因為宣傳片是三段故事平衡剪接,一段是1989年的北京,另外兩段就沒有時地:一段是包頭巾的女人在逃難,另一段是黑人軍閥拿槍指嚇記者。在創作者的眼中,北京是和非洲跟中東一樣的「蠻荒」之地,是不講公理,只有強權的世界。也就是這樣的地獄,才需要戰地記者去關顧。
今天中國舉國自浸在大國崛起、挑戰美國,重建天朝體統的氣氛之中,若知道在外國人眼中,自己原來只是等同非洲軍閥和中東教派戰爭,國民像動物一樣逃難,懂得看,也是會覺得侮辱的。
修正六四事件的愛國史觀
而這片作品比較有啟發性的是,作者跳出了「中國人」以為自己中心的六四史觀,他們將六四事件放在全世界的普世視野下,視為人類歷史長河所有暴政和悲劇的一幕,因為局外,所以慈悲,更貼近事情的本質。
我們在香港聽到的六四史觀,基本上是定調北京民運是「愛國民主運動」,而香港泛民則委身於「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的道德高地,但同時將問題鎖在「愛國青年公車上書但朝廷狠下殺手」的悲情之中,由「愛國民主派」主導的紀念活動年復年的紀念活動,反而強化了天尊地卑、平民挑戰政權自招惡果的歷史宿命論。雖然年年聲討,但任何事情還是希望鎖在一個國家的自家事內,永續向高層爭取。
將香港問題國際化,向台灣向歐美展示「一國兩制」的實驗成果,是近年才有的,2014年雨傘佔領的時候,主流意見還是向北京爭取,不要隨便與外國搭手,否則會給「藉口」北京指控香港人勾結外國勢力,「不給民主」。但當然大家都後知後覺,知道了北京無論如何都認為香港是九反之地,香港人就是習慣勾結外人。將香港問題國際化,置於一個跟台灣互相學習的反帝國脈絡之中,從來是國共兩黨所不樂見的。所以他們會在明在暗打壓,因為中共不怕你反共、不怕你每年提他殺人,只要你的前途和自身格局留在一國之中,外國沒有搭手的空間,他就安心。
其實我們何必再糾纏於學生是否愛國呢?香港泛民今日還在喊「平反」,平反只是說平反「426社論」視學生聚集示威為「反革命動亂」,爭取政權的承認和嘉許,是一點現實意義都沒有的,那只是一種過期的中華士大夫情結。把事情當成東非軍閥、伊斯蘭世界動亂之類的事情,反而更好,沒有失去人道主義,也不會陷入苦情愛國迷陣。
生態廁所原理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萊卡跳到黃河 反華辱華罪名都洗不清了 -- 上報 / 評論】
巴西廣告公司F/Nazca Saatchi & Saatchi最近釋出一段廣告片,名為《Leica - The Hunt》,自然是為德國光學名牌萊卡做的宣傳。但由於當中一段重演了1989年的北京六四事件,中國人馬上跳起來,萊卡亦馬上割席,捲入羅生門,彷彿宣傳片的方向就是廣告公司自把自為。
在Youtube平台上的所有複制片段,都被版權投訴而下架,不過在Facebook上就有很多完整片段可以看到。在F/Nazca Saatchi & Saatchi的官方instagram上亦可看到廣告的素材,包括火焰之下的剪影,以及那個經典的萊卡小紅點。萊卡跳落黃河,反華辱華的罪名看來都是洗不脫的了。
萊卡和紀實攝影的關係
片子拍得很好,片段最後讀白:「獻給那些令我們看見真相的人」,是歌頌記者的。萊卡歷史久遠,攝影變成尋常休閒活動,是很晚近的事情,以前是「業內人士」的事。萊卡除了相機工藝厲害、光學和玻璃強大,它在工業上還是一個重訂標準的例子。
在更早的時候,菲林底片是更大的「中片幅」或「大片幅」,由於感光面大,機身和鏡頭非常笨重,而且曝光需要的靜止時間更長。自然也很難在外面使用。
「135菲林」(面績為24×36 mm)在20世紀初開始出現,而萊卡的工業設計師Oskar Barnack設計了「Leica prototype」,之後逐漸演進成Leica M系列的連動測距相機。
大片幅底片,拍一張就要換片,是毫無機動性的,基本上就是放在影樓用來擺拍,要正襟危座的;中片幅菲林,拍十張上下,就要換底片。而「135菲林」,可以拍36張。在數碼年代看來很巧功夫,不能亂拍,但在菲林年代,已經是科技突進。萊卡令「135菲林」格式普及,現在人人趨之若鶩的數碼全片幅,就是24x36mm。
這個格式改變了攝影師,特別是紀實攝影師和新聞記者的工作生態。更小的底片片幅,可以令相機鏡頭設計得更小巧,方便需要機動性的記者,例如片中的戰地/突發記者;而一卷底片可以拍36張,容量更大,自然亦是方便。從那時起,萊卡就成為記者神器。
雖然萊卡也因為極致工藝也變成精品,甚至現在的炒賣品,但它為人忽視的一面,是工具,是數碼時代之前的標準。
廣告在推銷甚麼?
在宣傳片中,我們看到中國公安在突擊記者住處,將他們拍了的底片拉出來曝光毀滅。但那個西人記者之後偷偷折返,在混亂的廁所之內,檢起撞到地板的相機,照樣拍攝,這個細節非常聰明,也就是表達出萊卡「堅固耐用」的品質。
7、80年代前後,萊卡已經深受日本相機的競爭之苦,而被迫跟隨潮流,推出全世界大行其道幾十年的單鏡反光相機 (SLR)。在影片中記者使用的是R系列相機。這段片其實也不是直接「聲討暴政」,而是很平實地表達了不畏強權的記者很偉大,而萊卡是他們可信賴的、不怕摔的工作伙伴。真相固然透過記者的眼睛傳達出來,但記者可不能沒有萊卡相機。這就是廣告的主調。
但令人疑惑的是,中國人究竟是基於甚麼原理而高呼「辱華」或者指控「不愛國」呢?六四事件是真實存在的,最多爭拗死傷數字,但中共官方也沒有否認事情發生過。他們說,那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萊卡廣告只是借用這個背景去說明記者的工作。
反華辱華之處何在?
當然片段中突襲記者住處的公安,滿口京腔,威脅而粗魯,看來就是一個奸角。但問題是那些中國人是站在中共立場,那公安掃蕩外國勢力,不就是正義行動?又為甚麼不能在戲劇中重演?難道他們心裡都覺得公安毀滅新聞材料說不過去?如果六四事件是醜事,是傷疤,那為甚麼作為中國人必定要認為政權之恥是自己之恥,要一起向萊卡或者華為施壓?中國自由派一直天真無邪地跟我們和西方說,中國人和中共是不一樣的、人民和黨是兩件事,但愛國教育和仇恨教育,不是沒有效果的,看有很多人一起高呼萊卡辱華,敲碗拍檯,那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人與黨國同步率100%。
不過其實要說萊卡辱華,看得深,也是看得出高級黑的。因為宣傳片是三段故事平衡剪接,一段是1989年的北京,另外兩段就沒有時地:一段是包頭巾的女人在逃難,另一段是黑人軍閥拿槍指嚇記者。在創作者的眼中,北京是和非洲跟中東一樣的「蠻荒」之地,是不講公理,只有強權的世界。也就是這樣的地獄,才需要戰地記者去關顧。
今天中國舉國自浸在大國崛起、挑戰美國,重建天朝體統的氣氛之中,若知道在外國人眼中,自己原來只是等同非洲軍閥和中東教派戰爭,國民像動物一樣逃難,懂得看,也是會覺得侮辱的。
修正六四事件的愛國史觀
而這片作品比較有啟發性的是,作者跳出了「中國人」以為自己中心的六四史觀,他們將六四事件放在全世界的普世視野下,視為人類歷史長河所有暴政和悲劇的一幕,因為局外,所以慈悲,更貼近事情的本質。
我們在香港聽到的六四史觀,基本上是定調北京民運是「愛國民主運動」,而香港泛民則委身於「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的道德高地,但同時將問題鎖在「愛國青年公車上書但朝廷狠下殺手」的悲情之中,由「愛國民主派」主導的紀念活動年復年的紀念活動,反而強化了天尊地卑、平民挑戰政權自招惡果的歷史宿命論。雖然年年聲討,但任何事情還是希望鎖在一個國家的自家事內,永續向高層爭取。
將香港問題國際化,向台灣向歐美展示「一國兩制」的實驗成果,是近年才有的,2014年雨傘佔領的時候,主流意見還是向北京爭取,不要隨便與外國搭手,否則會給「藉口」北京指控香港人勾結外國勢力,「不給民主」。但當然大家都後知後覺,知道了北京無論如何都認為香港是九反之地,香港人就是習慣勾結外人。將香港問題國際化,置於一個跟台灣互相學習的反帝國脈絡之中,從來是國共兩黨所不樂見的。所以他們會在明在暗打壓,因為中共不怕你反共、不怕你每年提他殺人,只要你的前途和自身格局留在一國之中,外國沒有搭手的空間,他就安心。
其實我們何必再糾纏於學生是否愛國呢?香港泛民今日還在喊「平反」,平反只是說平反「426社論」視學生聚集示威為「反革命動亂」,爭取政權的承認和嘉許,是一點現實意義都沒有的,那只是一種過期的中華士大夫情結。把事情當成東非軍閥、伊斯蘭世界動亂之類的事情,反而更好,沒有失去人道主義,也不會陷入苦情愛國迷陣。
生態廁所原理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35/總編輯的話
淨山愛山
~~深化無痕山林
透過登山團體親身實踐排遺帶下山,貫徹無痕山林的原則。
熱愛鄉土,培養道德勇氣,保護大自然,加深敬山的精神。
雪山主東線步道為雪霸國家公園最熱門登山路線,遊客眾多。三六九山莊為攀登雪山主峰行程中最重要之夜宿地點,自民國58年興建至今,已將近五十載,因建物老舊經常損壞,維護不易,且現有空間設備已不符經營管理之需。為提升服務品質,擬在安全、經濟及生態景觀之前提下,就原址進行山莊改建,以期在設施安全及減少環境負荷要素下,提昇住宿及用餐服務品質。
民眾選擇雪霸國家公園園區從事登山活動的人口數逐年增加;然登山人口增加也相對造成高山地區環境的負荷,這些負擔主要來自部分山友遺留的垃圾、過剩的廚餘及不當的排遺等,對於高山地區的動植物生態、高山景觀及山屋環境造成程度不一的衝擊。
國內試設高山生態廁所已實施多年,係採用生物處理之方式,應用生物固態醱酵原理,將人體排洩物與木屑、微生物混合後,經醱酵作用讓污染量減少。其中,尿液應用微生物分解、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等方式,將醱酵過程中過量的水分排放出去,遠離水源區;糞便則以微生物分解及安定化後,再運送下山或選擇適當地點掩埋,降低環境破壞,避免二次污染。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在一篇〈處理高山地區登山客排遺的良方──乾式生態環保廁所〉報導中特別提到:「乾式廁所的功能效益與使用壽命,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公德心與維護頻率,登山客若將排遺以外的垃圾丟入醱酵槽內,將使得自然分解能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醱酵槽內的木屑也必須配合廁所使用量,於適當時間內做更換替補的維護工作,二者環環相扣且將是影響設施的主要成敗因素。」
玉山國家公園吳和融前課長在一篇〈日本國立公園高山公廁建築探討〉提到:「就高山地區人類活動排遺之處理,尤其熱門之登山路線的中途住宿山莊,其大量集中式的排遺處理更顯棘手,生態廁所在高寒冷、高海拔地帶效能性未能完全可靠,過於依賴科技處理,會喪失山與人之間的反省機會。因此高山廁所改善選擇之處理方式,其中之一為推廣『排遺自己攜帶下山』,使用『自己攜帶廁所』(類似排遺袋),最符環保精神。」
在三六九山莊改建的規畫過程中,為顧及該基地係屬瀕臨絕種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設計團隊建議未來讓新建之三六九山莊成為「排遺帶下山」的示範山莊,以減輕人為排遺對生態環境之汙染,達成無痕山林保護自然環境之地標。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兼顧登山遊憩服務與永續生態保育,將於近期透過官方與民間登山界及國際公益社團獅子會結合的「淨.愛的雪山 排遺帶下山」活動,共同推動LNT登山教育,鼓勵並帶動全民參與,讓民眾在享受國家公園高山之美的同時,亦能體現敬山與淨山的環境意識,共同守護雪霸美麗的高山園地。
期盼透過這次體驗活動,能達成宣導「有能力背上山就有責任背下山」之登山教育理念,除了持續貫徹「垃圾帶下山」的精神之外,更發揮登山者的道德勇氣,進一步推廣「排遺帶下山」行動,深化無痕山林的紮根,使珍貴的台灣高山自然資源得以永續。
文/吳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