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老屋再造計畫,例如先前去過的台北機廠、鐵道部園區都是好棒的重生景點。所以當我發現陽明山上也有個廢棄的房舍再造計畫之後,就立刻上網預約了參觀。
-
先說結論,陽明山的廢棄房舍確實重生了,從原本閒置廢棄的狀態變成可以參觀、還能喝杯咖啡,不過重生的方式有點可惜,雖然說位處陽明山,不過少了「陽明山味」,變得很像一般市區的咖啡店兼山野裝備展示中心的感覺。
▶ 看全文:https://immian.com/yangming-mt-lab/
-
在查資料之前,我一直以為陽明實驗山屋會是我想像中的「山屋」,就是座落在群山之間,一間木造或是磚造的老房,因為某種原因荒廢之後現在重新整理重建,然後重新開放。
不過實際上不是木造也不是磚造,而是水泥建築。陽明實驗山屋的前身是「小觀音房舍」,外觀長得和現在陽明山上常見到的遊客中心差不多,前身是建於 1970 年代的警察駐在所,應該就是現在的派出所的感覺。
在文化部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然後由「格式設計展策」總策劃下,原為警察駐在所的「小觀音房舍」,現在搖身一變成為「陽明實驗山屋」。
按照進駐團隊的說法,他們會將陽明實驗山屋打造為結合大眾休閒、生態教育和品牌設計的山中小屋,目前剛開放的第一展覽主題為「實驗山屋 X 火山咖啡 X 森系選書 X 微型展」。
-
#陽明山上的火山咖啡
陽明實驗山屋的內裝和原本的水泥外型是截然不同的調性,內裝採用深色的木頭搭配黑色鐵件,很有近期在市區流行的咖啡廳的感覺。
內裝設計是好看的,不過大老遠開著車從市區跑來陽明山,以我這樣的遊客來說我更想體驗的是陽明山的在地感,而不是只是把市區咖啡廳裝潢搬到山上來呀~
現階段實驗山屋有一部分規劃為火山咖啡(Volcanicafe),以陽明山的火山群為概念,挑選出了三款咖啡風味「霧氣」、「熔岩」、「火山礫」,分別對應到淺焙、中焙、深焙的咖啡豆,乍聽之下,「耶!好像跟陽明山很有連結耶!」
但實際上陽明山跟咖啡沒什麼關係呀,這裡又不是咖啡的主要產區,反倒是大屯山在以前還有產茶,如果是改用「茶」作為主題,會更有和在地連結的感覺。
如果說真的要用咖啡也不是不行,畢竟陽明山現在還是有少量的咖啡種植,但這裡選的咖啡豆也和陽明山沒什麼關係,即使陽明山種植的咖啡不足以提供多樣性的選擇,那至少也選用阿里山咖啡、南投咖啡、雲林古坑咖啡、花蓮或台東的咖啡,這也比較有台灣的感覺吧。
-
#是山屋還是山野裝備展示中心?
火山咖啡的區域參觀完後,背面有一面牆掛著山野裝備,乍看之下我還以為我來到墾趣還是什麼山野裝備展示中心。
陽明實驗山屋對這塊規劃的說法是,是希望將豐沛的設計能量帶到國家公園裡,所以打造出以戶外為主題的陽明山品牌商品,包含戶外機能服、登山揹包、保溫瓶等等,概念感覺滿好的,確實陽明山很適合成為一個 icon 打造出相關產品,但目前的展示看不太出來真正是「陽明山」的感覺,有點可惜。
-
#森系選書x微型展
#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微型展
接著走上二樓的小閣樓之後,目前規劃為「森系選書」空間,以及「微型展」空間,所謂森系選書指的是找來了山界專家挑出了和「山」有關的一系列書籍,希望大家可以停留在這裡閱讀或是能成為一個讓參觀者想找「山」相關的書的契子。
如果未來沒有限時開放的話,這個概念還滿不錯的,只不過在目前限時開放的狀態下,實在是滿難在 80 分鐘內讀完書,而且二樓還沒有冷氣,夏天來又悶又熱(加上還要脫鞋子...)。
而所謂的「微型展」,我本來還以為是微縮模型展咧,結果不是,只是比小型展更小的展覽所以自創了名詞叫「微型展」,真心希望不要這樣使用新名詞,很讓人誤會呀。
展覽目前展示了陽明山特有的一些植物照片、昆蟲標本、以及陽明山的測量員會用到的一些量測工具,可以讓大家更認識陽明山一些,不過展覽提供的說明太少,看過去有時候不見得能知道那是什麼,如果可以附上個 QRcode 讓大家掃描聽一下說明,或是附上內容多一些的說明字卡會更好(目前只有少部分展示品有字卡)。
-
#覺得好可惜想要真正是陽明山的實驗山屋
現階段或許是因為防疫的關係,每個場次只開放 80 分鐘參觀,而且一週只開放三天、四個時段共 12 場,如果想要來參觀的話,記得每週一下午五點要上陽明實驗山屋的官方粉絲團搶著報名。
至於值不值得來參觀呢?嗯~就像我文章裡說的,確實看得到承辦團隊對這裡做了一些改變,但就是改變不到位我覺得很可惜。
如果說是把這裡定義為「陽明實驗山屋」,那麼,應該要展示的更多的是讓來訪的人更了解「陽明山」這的地方,或是更知道「山屋」這個地點的前身和歷史變化,但這兩點在目前的展覽中雖然有,不過卻規劃的很淺。
搬進了咖啡、搬進了山野設備,佔去山屋大部分的空間這點我覺得好可惜,如果這個概念出現在市區的展覽空間裡,或許還很不錯,畢竟很適合網美打卡,很適合 IG 貼文,但在陽明山上,就是沒有想要再看跟市區一樣的東西,再體驗跟市區一樣的體驗呀(要體驗這些我留在市區裡就好了,來山上做什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世一 內容簡介: 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老鷹想飛」、支持友善生態的「護鷹紅豆」「護鷹米」、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老鷹嘉年華會」……,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然後呢?換個說法就是想問,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
生態教育 定義 在 杜文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東興圳認養👍重塑城市新生活】
👨🏻阿杜偕同新竹縣公寓大廈暨社區服務協會認養「東興圳」,因為阿杜知道:都市化及生活型態的轉變無法逆轉,但我們可以重新賦予「東興圳」新的意義與生機,寄託更豐富的文化情感與創造更多元的價值在其中🚴♂️‼️
🏠竹北市不缺高樓大廈,缺的是休憩放鬆聯繫鄰里情感的場域空間‼️👩🏻🍼現代人工作繁忙,住家成為了旅館,孩子和長輩也少了泡茶、奔跑嬉鬧的空間‼️
👨🏻阿杜回憶小時候和二叔公家的堂哥、小阿姨家的表妹一起跑到水圳旁撈魚抓蝦釣青蛙,然後被田裡工作的阿公操著濃濃鄉音念著 "按夠某喔~" 的畫面😆‼️
👨🏻阿杜希望未來的東興圳不僅刻畫著過往農業設施的紋理,還能創造人與藝術的相遇,重新鏈結鄉親鄰里之間的情感,誰說都市化的進程就只能被 "冷漠" 🙁所定義呢⁉️
👉生態環境教育從你我做起,從清潔教育身體力行建立在地認同感‼️
👉導入在地生態教育與藝術親子活動,創造人與藝術的生活相遇‼️
👉以工代賑協助弱勢重建信心獲得援助‼️
💕感謝💕
#新竹縣公寓大廈暨社區服務協會
#新竹縣物業職業工會 楊成芝/理事長
#竹北市導護交通教育志工協會 #范明忠/理事長
#竹北市鹿場里 #范光仁/#里長
#道禾教育基金會
#中華照顧者關懷協會/ #王天行、社工督導/ #劉志枰
#燒肉神保町-竹北町 贊助愛心便當關懷弱勢
#集隆國際清潔
#竹創國際事業
💪一同參與,也歡迎更多有想法、有理念的鄉親朋友一同加入,讓我們一起重新定義城市新生活‼️
|新聞|👉
https://reurl.cc/MAgRDW
https://reurl.cc/W3gDVO
🖖嗨 🧑🏻加入阿杜的官方Line@👉 https://line.me/R/ti/p/%40060lscqt
#幸福工程師 ~Yes I do
#杜文中 #新竹縣 #東興圳 #公園認養 #宜居城市 #生態教育 #竹北市
生態教育 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次新康橫斷之中,這是最詭異的垃圾,其次是暖暖包。
暖暖包還勉強可以推測是新手怕冷帶上來的,但防蚊液究竟是?????(黑人問號) (這不是高山縱走路線嗎)
而且等一下!新康橫斷這種累累的路線也有「怕山上冷所以要揹暖暖包」的人上來?老實說只要能揹得下山 (不得不說暖暖包這種東西實用性超低),我一點也不在意啦!但亂扔真是太糟糕了。
.
對於撿垃圾,我一直保持隨喜的態度,也就是說要(一)行有餘力 和 (二)先保障自身安全再說。比如說負重爬坡,喘得要命時最好會有心情撿啦! 😆😆
最容易收集到垃圾的地方,往往是在山屋或營地附近。我一直以為,新康橫斷這種難度較高的路線由於訪客少,垃圾量應該也比較少。但事實上,沿線還是不斷有包裝紙出現,尤其是連理山(桃源)營地旁,幾乎可以用垃圾瀑布來形容了,長時間累積的成果相當可觀。
有重量又占體積的垃圾,比如說瓦斯罐、卡式瓦斯罐和金屬器皿等,要讓一般登山者撿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別說還是位於多日行程路線之上。
其餘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破爛塑膠垃圾,也不知從何清理才好,除非政府派員或民間自組長程淨山團 (話說最近三條魚有開一團能安的),不然應該會一直留在原地。
.
確實,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許多自私的人為了減輕重量,垃圾是能丟則丟,或是不管能不能燒都丟進營火裡。
但在山上的活動的族群並不是只有一種,大家在砲轟前要思考一下別的可能。試想一群人參加了豪華商業團,早晚餐都由他人包辦,但他們並不必自帶瓦斯罐,對吧?丟的人又會是誰?
除了商業行為有定義和列管之外,另一方向就是加強宣導教育和培養消費者意識,前者針對自組隊,後者針對商業隊伍。如果市場之中在意環境的人占多數,那麼業者也會隨之調整策略。
舉例來說,假如A業者不只標榜廚餘100%揹下山,還會反過來為客戶上環境和生態教育課程 (教你怎麼挖貓洞跟無痕山林準則),雖說團費比行情高不少,卻仍然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那B、C、D業者自會考慮跟進,環境最終會變得更好。
然而這在現在只是個理想啦。我們的山,我們自己清,量力而為。
(我5天撿的垃圾遠遠超過自己的垃圾,常在樹叢裡鑽來鑽去也不能外掛,最後占了背包裡好多空間啊 😅)
生態教育 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世一
內容簡介:
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老鷹想飛」、支持友善生態的「護鷹紅豆」「護鷹米」、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老鷹嘉年華會」……,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然後呢?換個說法就是想問,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的黑鳶在台灣近三十年來大量消失的困境,還可以再做些什麼改變?
台灣特有亞種的黑鳶早已列為有待保育級的野生動物,或許「尊重生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才是一切的答案,因為唯有如此,老鷹族群飽受威脅的環境問題才有解套的可能,人鷹共好的生命教育才能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當中。
本書作者陳世一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可說是位自然觀察者的熱愛與實踐者。話說他二十年前剛來基隆,就被一幕老鷹空中翻身的景像給深深震撼,心想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二○○九年基隆港口的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一償宿願了。日後,只要得空就會到老鷹食堂的基隆港口,探望心儀已久的老朋友。因此,這本《鷹飛基隆》醞釀期長達二十年之久,密集觀察不輟更長達七、八年,而觸動他下筆寫就本書的動機,是他察覺到當你我欣喜看到老鷹在空中飛舞英姿表象背後,那老鷹在台灣生存困窘的真正原因……。
作者並非專攻鳥類的研究者,但是卻一針見血地道出猛禽性老鷹在台灣的處境;文字不是文藝派的奇思妙想,只是純然率真地想寫出旁人尚未看透的老鷹飛行美學;本書從未以生態攝影書自居,可是每張照片都捕抓到老鷹生命之舞的靈魂本質;筆者鮮少將生態教育掛在嘴邊,怎知字字句句都表達了愛老鷹的人道關懷見解;這本不是生態旅遊導覽書,卻將台灣最美的賞黑鳶勝地及隱藏版基隆港漫遊路線無私分享。
野生猛禽老鷹的生活行為觀察 + 風中舞者老鷹的飛行美學藝術創作 + 既使手指僵直仍要補抓捉老鷹一閃即逝的華麗身影 + 為老鷹發聲,將眾人不求甚解的老鷹生態角色價值重新定義……,作者發現原來圓滿的老鷹生態復育不會光只有老鷹,也有要四季鳥類飛舞、魚群跳躍,以及人類有智慧的善待,一切的一切盡收錄在《鷹飛基隆》的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圖文創作之中。
本書獨有:
⊙老鷹個資全揭密!圖解主角老鷹的外型特徵、羽翼特色、生活習性、花式俯衝鷹姿、水面抓食路徑總整理,從頭到腳、到天空飛行,無不精闢解說
⊙了解台灣老鷹的最佳入門手冊!圖解老鷹在生態鏈上扮演的角色、圖解人類生態金字塔中的老鷹角色
⊙天空猛禽不再傻傻分不清!圖解全台灣老鷹分布地圖、北台灣賞鷹地圖、台灣常見猛禽辨識特徵
⊙近距離與老鷹做深度接觸!圖解全台最美的基隆港賞鷹勝地、四季造訪基隆港的老鷹飛行路線、隱藏版的基隆港賞鷹漫遊行程
⊙有文學之筆、更有精采照片寫真!前所未有的老鷹飛行美學九大分類,高達62種動人心弦的鷹飛美姿文學解析
⊙隱藏版的基隆港豐富生態!6種肉眼可見的港區魚群,到基隆不再只有嘴巴品嘗廟口美食
本書特色:
(一)第一本台灣老鷹的飛行美學圖文專書!基礎了。
(二)全台賞鷹情報大公開,首推基隆港的老鷹嘉年華!堂》吧,那是夜歸者口腹飽足的身心避
(三)一書在手,你也可以成為賞鷹達人!
(四)懂老鷹、愛老鷹,就要知道老鷹吃什麼!其中,古今說老鷹抓雞、抓魚真是天大誤解!
(五)不可不知的台灣老鷹大量消失主因!
(六)作家獨有的感性書寫 + 生態攝影的銳眼鏡頭 + 老鷹飛行美學的細膩觀察,以多元創作方式呈現,說出專屬於台灣老鷹的故事
(七) 隱藏版的基隆港豐富生態,可能就連在地人都不知道!
作者介紹:陳世一
台北人,現居基隆。
自然觀察者、文史工作者。
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
著有《九份之美》、《綠色旅行》、《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漁業史》、《基隆港市與相關行業發展的歷程》等書。
20年前剛來基隆,每當中午騎車從愛一路穿越仁二路時,總在被東岸高架橋墩錶框的天空,看到老鷹在旭川河口空中翻身的景像,這畫面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心想,有一天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2009年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可以更靠近看、拍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