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 #七夕 牛郎織女銀河相會
那放牛和織布的工作怎麼辦呢?
別擔心,創新科技來幫忙,讓小兩口安心相會。
吃了幾千年的雜草,老牛也該換換新口味了。
#生態材料高值化加工技術,檸檬果皮攪拌加熱加入青貯菌發酵成為牛隻食用的青貯飼料,對牛的消化系統有幫助,脹氣問題也改善不少,老牛愛吃笑呵呵。
小倆口相會,可不能耽擱織衣製作,惹王母娘娘不高興,
#成衣單站多工序自動化站,以3D 視覺感測器判別,機械手臂自動夾取,將原有分站式流程整合成為一站式作業,一天可完成打樣,完成工作後,就是牛郎織女的甜蜜時間。
生態材料高值化加工技術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廢料變黃金,屏東縣農工循環基地試量產牛奶成功!
屏東縣政府與工研院團隊攜手合作,以「循環經濟」為核心於台糖縣民公園打造「農工循環基地」,配合循環經濟計畫推動,農工循環基地鏈結永大食品公司與工研院,導入生態材料高值化加工技術,將檸檬皮廢渣再利用,開發新式牛隻飼料添加劑,並成功試量產出牛奶一批。
屏東縣政府潘孟安縣長表示:食品、農漁產加工是屏東強項,循環經濟就是為了化腐朽為神奇,結合工研院、屏東各大學技術,將加工後果皮等廢料製作飼料添加劑,供乳牛食用後生產出牛奶,除了廢材充分再利用,更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藉由媒合產、官、學研,創造出屏東的循環產業品牌。屏東縣是農業大縣,盛產檸檬、芒果、蓮霧、鳳梨等多種水果,但這些水果產季過後修剪下來的廢棄枯枝每年超過6 萬公噸,以往農民拿來露天燃燒,造成 PM2.5 空氣污染及增加碳排。另外,屏東縣有很多食品加工廠,在加工的過程會產生果皮、渣及殼等加工剩餘物,可以藉由科技的幫助,轉化為更有價值的產品。農工循環基地根據屏東在地生產業者的需求,進行診斷,整合屏東地區的學、研單位和工研院中分院的相關技術,專案輔導技術加值; 或是透過農工循環基地,交互鏈結當地的產業供應鏈變成群聚,甚至是生態系的形塑, 讓資源可以更有效的運用與加值。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循環經濟除了可以對農產品的加值加亮,更可以把原本的加工剩餘物變黃金。屏東是檸檬生產與加工的重要地區,利用生態加值技術將其加工剩餘之檸檬皮渣化身成友善農業資材生物炭(病蟲害防治及土壤改良)、綠色環境用藥(防蚊液、消毒殺菌等)及綠色潔淨劑等加值化產品,循環全利用。屏東永大檸檬一年檸檬皮渣就超過6,000噸,去年引進工研院中分院生態材料高值加工技術,利用青貯發酵特殊菌種、製程與系統,加值化積成山的檸檬皮渣,開發成為牛的飼料添加劑,經生物實驗更顯示能強化牛隻健康及增加牛奶產能,並成功試量產牛奶一批。並規劃建立屏東檸檬循環加值產業生態循環圈,促進潛在商機數億,成為屏東農工循環基地之加工加值加亮點示範場域。
生態材料高值化加工技術 在 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研院「南台灣產業大進擊」創新論壇台南登場🎊
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王開玹出席「南台灣產業大進擊」創新論壇。
工業技術研究院今(14)日在台南六甲院區舉辦「南台灣產業大進擊」創新論壇,展出「養殖石斑魚水質監控系統」、「自我學習式動態電量預估系統」、「3D列印醫療骨材」、「生態材料高值化加工技術」、「染料敏化電池」、「蘭花萃取純化技術平台」及「智慧生產管理系統」等近30項「數位轉型」、「在地優勢、「培育新創」3大領域「亮點新技術」,並請到台塑企業董事長林健男分享台塑導入AI人工智慧的經驗。
現在全球都在積極發展工業4.0或智慧工廠,工研院整合全院力量協助南部產業走向智慧化,像是協助塑膠射出機械大廠富強鑫導入模穴壓力感測器,可在製程內即時品質篩選,提升效率,也協助螺絲大廠世豐導入生產管理系統,提升產品達交率至9成至上。
針對南部現有具優勢的關鍵聚落,如紡織、新農業、綠能等,工研院秉持創新理念,結合新科技與產業共同打拼,包括協助檸檬加工廠永大將檸檬果皮開發成牛隻飼料及協助種植蘭花的青山蘭花開發保養品,都是將在地產品加值再利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