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了十年的世界(上)
英國政壇怪俠George Galloway曾說:
「有可能幾十年都沒事,
接著幾星期內就過完了幾十年。」
前陣子的疫情三級警戒
讓大家的生活步調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待在家的時間比正常情況多,
經歷平常無暇注意或體會的事(不論好壞)
所以大部分的人感覺都是步調慢了下來,
但與此同時,世界的變化卻在飛快的加速,
幾個月的時間內,許多現象都加速了十年,
幾乎完成了一個世代的轉化。
這就是疫情開始之後,
世界趨勢變化的寫照。
《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
這本書的作者Scott Galloway,
(跟前文提到的的Galloway不是親戚)
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教授,
是連續創業家,曾創辦過九家公司,
也是另外兩本暢銷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與《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的作者。
我很喜歡他立場鮮明、商業實戰經驗豐富、
帶有一點點世故的自大、直爽的風格,
他的書中可以看到很明確直白的論點。
當然,立場人人不同,
他以身在美國的視角出發,
但我相信身在台灣的我們,
一樣可從書中的分析得到很多想法。
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論點:
一、大加速
二、強者恆強
三、現金為王
四、大分散
五、品牌時代讓位給產品時代
六、紅與藍
七、四巨頭
八、破壞性創新
美國科技巨頭們對全球的巨大影響力,
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現實。
(以前看小說或是動漫,
都曾經看到未來的世界是由企業統治,
從我們現在生活的狀態來看,
這些想像似乎成了神準的預言)
在疫情開始之後,
這些企業對世界的影響甚至有增無減,
作者在書中有很多針對這個現象的探討
身為一個連續創業家,
他有跟這些巨頭們交手的經驗,
所以分享的經驗都是活生生的,
而不是象牙塔裡那種學者氣息與口吻。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上述的論點
一、大加速:
「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
扮演一個加速劑;它會啟動一些變化並改
變一些趨勢方向,不過在此同時,疫情的
主要影響是加速已經存於社會的動力」
加速聽起來很厲害,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個加速的狀態並非對所有人事物都友善,
而是對之前正在成形的社會/商業轉變、
社會趨勢發展中強大的力量、
相對強勢的族群,
帶來更好、更多、更大的推動力量。
但是,
「負面趨勢可能以更高的速率加速」
「每個危機必然存在機會;危機更大、更具
破壞性,機會也就更大。…許多因疫情而
加速的趨勢是負面的,削弱我們在『後疫
時代』復原和發展的能力。」
各種型態的不平等,
包括教育、企業競爭、貧富差距...等,
在這段時間更明顯的被曝露出來。
以工作機會來說,
Covid-19帶來衝擊的前三個月,
美國失去的工作機會(13%)
比起大蕭條時期兩年所失去的(5%)更多,
美國用過去十年創造出兩千萬個工作機會,
卻在十個星期內摧毀四千萬個工作。
而且收入低於四萬美元的家庭受創最嚴重—
2020四月有近40%遭解僱或休無薪假;
相較之下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家庭,
失業的比例只有13%。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
因為疫情封城或是提高警戒的情況下,
能夠遠距離的工作都是中高端的工作。
有60%超過十萬美元的工作可以在家完成:
相較之下,
只有10%不到四萬美元的工作可以在家進行,
低收入工作者被資遣或放無薪假的機率,
是較高收入工作者的將近四倍。
遠距工作所帶來的好處,
流向原本就過得比較好的那些人。
另外的例子是零售業的變化。
在美國,二○二○年初,
大約有16%的零售業是透過數位管道交易。
二○二○年三月到四月中旬,
疫情出現後的八個星期,這個數字跳增到27%,
而且沒有退潮的跡象。
而且看得更深入,
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
電子商務在零售業的比例,
從2000年扎根後大約每年成長1%,
而從2009年到2020年初這十年,
也才成長了10%,
但2020年的短短八個星期就成長了11%!
這就是大加速,幾個星期內,
十年的發展就完成了。
二、強者恆強(汰弱留強的無情殺戮)
蘋果公司花了四十二年的時間達到一兆美元的市值,然後只花了二十個星期從一兆美元加速到達二兆美元(2020年三月到八月)。
同樣在這幾個星期內,特斯拉(Tesla)不只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甚至還比Toyota、Volkswagan、Daimler,以及Honda等公司的總和還有價值。
至於資本市場,在2020疫情爆發期間,
美國股市先是經歷一波巨大的跌幅
(2020年2月下跌到3月低點,
大約下跌了40%),
但隨後也上演一波大反彈,
乍看之下會覺得這是全球最強大市場所展現的韌性,但事實上,這是一幕強者更強的戲,
所謂的「復甦」是少數公司超乎尋常的獲利所造成,特別是科技業巨頭和一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而沒有反映在更廣泛的公開市場上。
我們把公司規模分開來看,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7月31日,S&P500指數(美國五百大上市公司)維持年度的正成長,
但是中型股下跌了10%,
S&P600小型股指數則衰退15%,
而受創最深的「BEACH」產業—預定(booking)、娛樂(Entertainment)、航空(Airlines)、遊輪(Cruises)、賭場、飯店與休憩(Casinos, Hotel, and Resorts),在這段時日內股價平均下跌50-70%...
媒體被大型科技公司和大型股指數閃亮亮的表現所吸引,
但是,一場汰弱留強的無情殺戮正悄悄進行。
很多過去知名的品牌都在這一波宣佈破產:
服裝品牌J.Crew、Brooks Brothers、True Religion;赫茲租車(Hertz);連鎖健身品牌Gold’s Gym、24 Hour Fitness;健身營養品公司GNC;高級食材超市Dean & DeLuca…名單還有一長串,這真的是會讓人下巴掉下來的名單,因為太多我們認識的百年老店知名品牌,就這樣在疫情期間默默的「確診死亡」,
但是這些企業新聞並沒有引起太多波瀾,
因為大型科技公司的發展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針對強者恆強、弱者加速淘汰這樣的狀況,
作者在書裡提到一個務實卻也很心碎的思維:「如果品牌是你最強大的資產,但企業已陷入結構性的衰退,那就該認具思考在企業消亡前充分榨取品牌的利益。儘管我們盡可能把品牌人性化,不過品牌終究不是人—它們是要被變現的資產。一個品牌在消亡之前,沒有把握它的黃金歲月充分利用它的價值,才是唯一的罪過。」
三、現金為王(淘汰賽中存活的關鍵之一)
一家公司的價值是由它提供的「數字」(財務報表、營收獲利...等)和它的「敘事」(在大眾之間傳遞的公司文化、公司歷史,使命...等故事)所呈現的結果。
「目前看來,規模大小給一家公司提供的敘事不
只是能否度過危機,而是它在後疫時代能否蓬
勃發展。擁有現金、擁有債務擔保、擁有高價
值股票的公司,將可以接收陷入困境的競爭對
手的資產,鞏固在市場上的有利位置。
疫情同時也助長「創新」的敘事。被視為創新
者的公司所獲得的估值,反映的將是十年之後
估的現金流,並且以難以想像的低利率折現。
這正是特斯拉的市值如今超越豐田、福斯、戴
姆勒、本田總和的原因所在。儘管,事實上特
斯拉在2020年大約生產四十萬部車,其他四家
汽車公司總共打造出兩千六百萬部車。」
當市場決定亞馬遜、特斯拉、以及其他被看好的公司(也就是市場上的科技巨頭們)是贏家,市場就會降低這些公司的資金成本(讓他們可以更容易而且用更好的條件拿到他們要的錢),增加它們的補償價值(透過股票選擇權),並調升它們獲取本身無法自行建構的東西的能力。
而且,如今有多到難以想像的資金在尋找標的。(低利率、政府振興經濟方案這些寬鬆政策讓市場上有滿滿的錢想要找到好的投資方案或是公司,想當然的這些市場寵兒會是優先被選擇的對象)疫情衝擊之前表現良好的公司,在這場全球危機中將得到驚人的獲利。
過去十年,市場判定一家公司價值的標準,已經用願景和成長取代獲利(舉例:Amazon、Tesla、Netfix…沒賺錢但股價市值卻仍然衝天)。不過在疫情流行期間,畢竟現金是王,成本結構則是新的血氧值,誰有更多現金,就站在更好的長期戰略地位上。(舉例:Costco可望在零售業逆勢攀升,其中一個理由是它坐擁110億美元的銀行帳戶;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有近200億美元,它的地位也穩如泰山),因為手上有大量現金的企業,可以在競爭對手關門之後,好好挑選它們要變賣的資產跟留下來的客戶,因此在每個產業類別,權力都將更集中於資產負債表最搶眼的二或三家公司。
「如果你的公司收支平衡不良,那現在已經無力為繼;如果你從事的是必需品零售業,那麼你的產品比過去更必需了;如果你在可選擇性零售業,你的產品比過去更顯得可有可無。」
後疫時代損失最慘重的將是有眾多員工、但帳面成績不良的大型公司。比如傳統零售業,如果無法創新並吸引更年輕、更常在線上消費的族群,疫情期間無非雪上加霜。
而餐飲業,特別是餐廳,也面臨艱困的挑戰,因為有大額的固定開支(房租),而且幾乎無能為力改變現況(房東降租是佛心,不降租也無計可施),再加上沒有緩衝的資金可以幫忙度過艱困時刻(大部分餐廳手上保留可以週轉的資金都不高)。紐約時報曾在一篇採訪餐飲界名人張錫鎬(David Chang,在全球有數間餐廳,同時也是Netflix紀錄節目《美食不美》(Ugly Delicious)的主持人)的文章中提到,疫情過後,餐廳或服務業可能消失,「如果政府沒有介入協助,未來服務業將不存在。」儘管當時的政府有與餐飲業代表商談援助計畫,但代表一字排開都是大型連鎖餐飲業者,很可能疫情下能生存的只有連鎖餐廳,David提到其它中小型餐廳時明顯的表現出擔憂。當然,還是有很多具有特色與知名度的餐廳可以生存下來(至少目前為止仍在苦撐),但是餐飲業的變化與整合,已經是進行中的必然,這個產業當然會繼續存在,但是過去很多獨立經營的個性化小店,很可能撐不過這一波衝擊紛紛停業。運動休閒產業也是如此。
很多台灣的餐廳、健身房、個人運動工作室…等等,在三級警戒期間也是一路苦撐,最近陸續聽到自已認識的品牌要結束營業真的很心酸,而且雖然解封了,很多店家其實還沒止血,只是流血流得比較慢而已…即使現在已經陸續補充疫苗供民眾預約施打,但要能恢復到疫情前一切「正常」的生活,依然是無法預測且非常緩慢的過程。
其他的,下次繼續跟大家分享
#jeffmachine #puma #pumataiwan #pumaeveryday #postcovid #faang #大加速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海軍也因為一艘航空母艦的疫情爆發而搞得雞飛狗跳。今天我們就請到出一張嘴的凱莉,來跟我們一起聊一聊,「羅斯福號的洩密風雲」。 羅斯福號最一開始是是美國跟越南雙方為了慶祝美越關係正常化25週年,所以就派了這艘羅斯福號到越南去跟當地人跟政府進行所謂的敦睦交流。3月4號的時候羅斯福號就抵達了越南的峴...
生生 不 息 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打開情緒的潘朵拉寶盒 #挑對時機做自己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
在很久的黃金時代,每個人都心地善良,過著幸福的生活。當時世界一片富裕,人與人之間沒有鬥爭,而且人們也不會生病,不需勞苦工作。
.
普羅米修斯和艾庇米修斯兩兄弟,就是生長在這般美好的時代。普羅米修斯在為人類盜取「火種」後就與弟弟隱居,以免遭到眾神報復。
.
潘朵拉(Pandora)是天神宙斯命令眾神一同創造的第一個完美形象的人類女人,古希臘語Pandora意思是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宙斯想方設法讓艾庇米修斯娶了潘朵拉,還讓眾神魄贈許多禮物,引發人類最根本的好奇心,他要讓潘朵拉自己打開這個寶盒。
.
當潘朵拉把所有禮物都開過後,日子還是覺得無趣,終於有一天,她趁艾庇米修斯出門時,偷偷地往庭園深處的小屋走去。小屋裡面藏著一個最精美、最神秘的寶盒,她無視丈夫告誠,偷偷打開寶盒,往裡面窺看。
.
沒想到才一掀開,就像觸碰到蜂巢一樣,一大群長著小翅膀的生物傾巢而出,那些名為勞苦、瘟疫、憂傷、災禍、邪惡之物改變了人類世界,當時潘朵拉害怕極了,趕緊蓋回寶盒,但一切已經太遲,寶盒內只剩下「希望」。
.
#成年的我們 #就像想打開寶盒的潘朵拉
.
潘朵拉打開寶盒的故事,隱喻人們缺乏深思熟慮,過於好奇或衝動就去做,一個錯誤就會接連惹出許多大錯,後果無法收拾。我們如何對待自身的負面情緒,也像面對潘朵拉寶盒,平常鎖得緊緊的不去觸碰,以免一個不小心放出了什麼妖魔鬼怪。這是我們長久以來所接受的社會教導。
.
情緒系統是一個整體,若我們只放正向情緒而鎖住負面感受,就好像被剖成一半一樣,將會常常感覺自己不完整,快樂也不是真的快樂。兒童的期情緒系統尚未成熟,因此還能傻傻地聽從大人規訓,盡量當個乖孩子,然而成年以後,情感需求萌生,促使我們尋求情緒面的滿足,最終在某些關鍵點打開了內在的潘朵拉盒。
.
「性的啟蒙」便是最明顯的例子,我們開始取悦自己;攻擊性也激增,使我們開始懂得保護自己,充滿怒氣地向對方說不。這不是性格不變,而是我們長久壓抑的情緒一口氣釋放的結果。體會興奮快樂、保護自己的怒氣、痛哭發洩的悲傷、尋求依賴的感覺和體驗成就高峰:寶盒剛釋放的那一刻,可能會有崩潰感、會大哭一場、會感覺無法相信,但隨後情感系統被重啟,我們將不再「無感」而能對相關的經驗有感而發。
.
潘朵拉盒不只一個,如以前不會去注意小朋友受傷的新聞,在當了父母後,類似的新聞便會引起你的注意,也會引發你憐憫的同理情緒,進而想做些什麼。
.
#無論遭遇多少不幸 #都要保持希望
.
寶盒裡並非全是壞的東西,還沒出去的那個精靈便是「希望」。
.
在潘朵拉驚嚇、哭泣時,「希望」說服潘朵拉放祂出去。祂說雖然不能阻止已發生的事,但仍可以影響整個局勢。「希望」一獲自由後,便飛往全世界,當不祥之事降臨在人類身上時,祂總是會找出安慰他們的方法,用自己薄薄的翅膀替人們疼痛的頭搧風、在他們的耳邊給予盼望、讓蒼白的臉頰恢復紅潤。
.
這個故事的完整寓意是:雖然人類不顧警告打開寶盒,讓不幸現身,但「希望」同時也存在,世界上也還有幸福、友誼、愛情等美好事物。
.
情緒系統的復甦,並非正邪對立的可怕狀態,而是內在世界恢復的真實感知,我們要做的,便是不壓抑,並理解情緒訊息要說的究竟是什麼。
.
#情緒的潘朵拉盒打開後 #我們產生的變化
.
應對情緒無知、擔心失控,不確定怎麼做才對的我們選擇了壓抑,以為看不見就不存在。因此,一旦壓抑的能量釋放,起初就會是爆炸性的,接著它會慢慢恢復平靜,並發揮起原本的功能。
.
◼️一、你會先感受到負面情緒
.
一個系統的重啟,會先從被壓抑最多的部分開始釋放,如同從寶盒裡先出來的東西都是不好的。所以,痛苦、不安、傷心等情緒會先復甦,如同麻藥退了以後會感到痛一樣。這是種補償機制,我們不必太恐懼,接下來所有的感覺,都能被我們清楚感受到了。
.
◼️二、你能感受到「真實」
.
「真實」是好壞並存的,每個人、每件事都同時有著好壞兩面,如此才稱得上是完整。情緒復甦後也會這樣,任何事都會出現對立的兩種情緒,那才是複雜而真實的,讓整個世界呈現立體的、有趣的樣貌,同時也讓我們放下只有單一標準、非黑即白的二元視野。
.
人際關係也是,當你能更認識、接納自己內心的多樣情緒,就能進一步同理、理解他人的感受,也能判斷對方是真關心或只是客套話。你將能分辨真心或假意,是戴著面具的笑容還是真心的笑容。
.
◼️三、你能使用情緒作為引導
.
真實情緒代表你的信念價值為何,有價值才有判斷標準,也才能引導你做決定與選擇行為。你喜歡什麼,那件事或物品就具有價值;若你無感,那件事也就與你無關。
.
當你為了因天災而受苦的人們難過,表示你的價值觀裡存在著「人不應該受苦」,而那份情感與價值將引導你做一些決定,例如:你會更注意安全、珍惜身邊的人,或者付諸行動,參與捐款、志工或其他可以幫上的忙的事。人際關係也是,你將不再在乎所有人對你的觀感,而只在乎你認為的重要他人。
.
#與情緒好好相處的三項小練習
.
壓抑情緒的潘朵拉盒,部分源自社會的教導,部分則源自人們對情緒知能的不足,但這沒有辦法,因為沒人教導我們。就像性教育一樣,大多人都只能問朋友、上網查、隨便猜,學習之路跌跌撞撞。我們的情緒感受器雖然開啟,但並不是「打開」就能解決一切,之後還需與認知能力合作,練習情緒的辨識、調節與表達,才能真正地與之共處,學會「體驗情緒,並轉成自己的經驗」,讓情緒不再是衝動行事,而是經由意識做出的委婉表達。請你接納自己,並等候一些時間,慢慢學習與享受吧。
.
至於情緒知能與教育要怎麼學習,可以上網搜尋關鍵字「情緒知能」,有許多專家正在推相關教育,坊間也有許多以情緒為題的書籍供自學。下面我先提供三種簡易覺察,幫助腦袋提早適應「情」與「知」的結合:
.
◼️一、寫情緒日記
.
這可以用來整理情緒訊息,請你記錄每天印象最深刻的「情緒種類」、「引發情緒的因果」與「對此的評價」以用分欄方式填寫。例如:「今天我覺得很:(情緒詞),因為:(事件因果),我想之後:(有所感與應用)」。
.
◼️二、完成情緒句子
.
以情緒詞彙為題,完成情緒句子,內容要以個人回憶來寫,如過去曾有的喜、怒、哀、苦等各類情緒經驗。例如:「我最感覺失落的一件事。」
.
◼️三、專注身體感,覺察情緒
.
情緒壓抑的能量會儲存在身體裡,壓力會導致肩頸僵硬、腸胃消化不良、睡眠品質欠佳,也會讓我們焦躁、易怒、注意力無法集中。試著從身體反應去覺察情緒的存在,找出壓力源,也試著以放鬆身體釋放情緒、宣洩能量,例如:腹式呼吸、精油按摩、規律運動等。身心是一體的,情緒紓解不能只靠轉念。
.
--
.
本文摘自《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作者林仁廷為諮商心理師,專長為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本書由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出版。
父母的要求、親戚的比較、迎合別人認同、社會標準的緊箍咒,你無時不活在別人寫好的「人設腳本」,這些活生生的人際困境,令你沮喪與迷惘:「怎麼辦?該順從別人,還是勇敢做自己?」本書使用三個步驟,教你一步步找到方法:
.
★第一步:認識自己,與情緒平和共處
★第二步:與人連結,找出溝通失敗的障礙
★第三步:社會生活不盲從,懂挑對時機做自己
.
👉 閱讀本書:https://reurl.cc/kZWXd3
.
【延伸閱讀】情緒小書展
.
★練習不壓抑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練習不快樂 https://tinyurl.com/frompaintojoy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https://reurl.cc/VEoLXY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https://reurl.cc/xG870V
生生 不 息 例子 在 馬西屏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在很多人的生活與生計真的大不易,我有一位女性朋友,為了救急將自己的手飾拿出來賣,買的朋友是幫忙,但也賺到。
身邊太多這樣子例子,無法一一例舉,我的小舅子開一家信譽極佳、風評極好的旅行社,忍痛將偌大辦公室收掉,轉進一個20幾坪的小辦公室,龜息存活。
突然想起陸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在台灣「三生」:生命、生活、生計,都令人心痛的消逝。
所以台灣彷彿上演「三生三逝死裡逃生」。
真心期盼政府與人民攜手合作抗疫,美麗台灣一定能走出「死裡逃生」重返「十里桃花」。
祝大家平安健康!
生生 不 息 例子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海軍也因為一艘航空母艦的疫情爆發而搞得雞飛狗跳。今天我們就請到出一張嘴的凱莉,來跟我們一起聊一聊,「羅斯福號的洩密風雲」。
羅斯福號最一開始是是美國跟越南雙方為了慶祝美越關係正常化25週年,所以就派了這艘羅斯福號到越南去跟當地人跟政府進行所謂的敦睦交流。3月4號的時候羅斯福號就抵達了越南的峴港,一直到9號離開。結果到了24號的時候,就突然傳出消息說船上有3個人確診。
但24號第一波3個人確診之後,群聚感染就停不下來了。所以就算羅斯福號一發現疫情,馬上停止任務趕回關島的基地,但是在三天後,27號抵達關島的時候,已經變成有27個人感染。七天之內就爆增超過100人,到最後整艘船四千多人裡面就總共有五百多人確診,等於是約10%左右的確診率。
他們雖然抵達關島之後雖然有把已經確診的一百多個人送下船,但是其他四千多人的命令是「就地艦上隔離14天」。鑽石公主號就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船上就不適合拿來防疫隔離。尤其鑽石公主號標榜船上舒適奢華的空間都這麼慘了,更何況羅斯福號還是軍艦。裡面的寢室就是一個軍人身高可以伸手可及的高度,就有三層床位。然後一個櫃子的距離就是對面的三個床位內。距離近到都覺得是不是翻個身就快要可以呼到對方巴掌了。
過了幾天這個艦長就覺得這樣真的不行會挫賽,就寫了一封信,除了自己的直屬上級之外,還一口氣寄給海軍內部的一大堆相干的不相干的人,想要越級申訴讓大家都可以下船。
但越級申訴在軍隊裡就像義大利人看到披薩裡面加鳳梨一樣,是一件天理不容的事情。
而且問題還不只越級投訴,因為這封信寄出去的隔天,馬上就被登在《舊金山紀事報》獨家頭版。這樣一搞美國輿論也炸了,開始批評海軍見死不救。結果還真的有用,信被爆料的隔天就有一千人下船改到岸上隔離,這樣做根本就是直接讓長官顏面掃地。
但在軍隊裡被媒體爆料還讓長官丟臉,就像在粽子裡面加鳳梨一樣更天理不容。
總而言之,這個克勞齊艦長就是為了保護手下的士兵,觸犯了一件軍隊的禁忌,也因此馬上被拔掉艦長的職位。這就像是美版的李文亮的事件,不解決問題,反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軍方的狀況可能比較特別,畢竟情報對戰爭的影響這麼重要。
但艦長在那封信裡也有提到,他說「現在並不是戰爭狀態,我們的水手沒有必要因為瘟疫而枉送性命。」結果你看到現在最新的狀況是五百多人確診,目前已經有一人死亡了。保護自己的士兵不枉送性命,這難道不是指揮官的職責嗎。
這讓美國海軍代理部長整個牙起來,罵說這個艦長藐視美軍、把事情惡意抹成政治事件、背叛軍方的信任。說什麼在資訊時代暴露情報不是太天真就是太愚蠢,沒資格當艦長,而且安排海軍上岸隔離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方面關島那裡防疫資源不足需要調配,二來當地居民也是很有疑慮。
K:所以爆料隔天事情就立刻處理好嗎?我是不相信有這麼巧的事情啦。而且那個氣噗噗的代理部長事後也沒有好好解釋,反而都是在罵說這個艦長藐視美軍、把事情惡意抹成政治事件、背叛軍方的信任。說什麼在資訊時代暴露情報不是太天真就是太愚蠢,沒資格當艦長。
結果這段發言就被船上的士兵錄下來,爆料到網路上。這個代理部長莫德利被罵爆之後,瞬間就向克勞齊上校公開道歉,再隔天就辭職了。
在軍隊裡所有人一起共進退的集體生活,如何防疫成為很大的挑戰。軍人遵守軍紀,尊重指揮鏈的體系,與一般老百姓的重視自身人生安全的標準是完全不同的標準。你贊成還是反對這位被fire的前艦長的做法,歡迎上網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生生 不 息 例子 在 黃鈺文Mickey Hu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去澳洲打工不是只有農場可以選擇,還可以選擇進餐飲業工作噢!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新聞轉餐飲)很開心我當時選了餐飲業,因為在工作時與客人/同事間的對話,就好像是在上免費的英文家教一樣,當然過程不會是輕鬆的,但是這樣的經驗,一切都非常值得!
希望我的個人經驗對你來說會是有用的訊息,也歡迎大家留言提問。
---------------------------------------------------------------------------------------------------------------------------------------------------------------
☯ 請幫我訂閱按讚+分享影片好嗎?(如果你認為我的影片對你有意義)需要你的支持才能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做下去,若不喜歡也請留言告訴我可以改進的地方,謝謝大家~

生生 不 息 例子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ღ ❣ 養兒防老 ? 殘酷的故事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
http://a88.piee.pw/GC578
https://u.nu/ztcd
聰明的你,
看了這個生活中的活生生例子,
當我們有一天年老時,
是不是也希望兒孫們,
能夠常在身邊陪伴,
用對方法,不但能夠得到尊嚴,
也能夠充享受親情之愛。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華語好歌*超級好聽*~ 有字幕~卡拉 ok https://goo.gl/MgJTKJ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傷感情歌 https://goo.gl/TVHriU
*************************************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痴心絕對
****************************************************************
lrc 歌詞
******************************
養兒防老?殘酷的故事告訴你真實的答案_心靈語坊_20190409
林嫂跟先生結婚35年,先生過世後留下,兩兒兩女,和五百萬美金的遺產。
林嫂在先生喪禮處理好之後,就把先生的遺產平均分配給四位兒女;心裡想孩子們會照顧她!
但是在她的孩子們拿到錢之後不久;她就被丟棄在很陽春的養老院裡!
四個孩子也從未去看過她。幾年後;林嫂因為憂鬱症自殺身亡!
在那同時,有另一位劉大姊;年齡跟林嫂差不多,她的老公也留下兩對兒女,和將近五百萬美元的遺產給她!
劉大姊把老公的遺產存在利息高一點的理財工具~保險單,靠利息就可以過很不錯的日子!
她告訴子女和孫兒們說:去看她的人,每次見到她的面,都可以領100美元;
如果未成年的孫子女想去看她,她會幫忙買來回機票!
陪伴她去餐廳吃飯的,她會全部買單,每次並給陪去的兒孫加發100美元。
最重要的是,如果她死去的時候,剛好陪在身旁的,可以先分到她遺產的一半。
就這樣子過了好多年;她一直自己出錢住在一家高級的養老院,她的子孫們,和女婿兒媳們,幾乎每個假日都來報到!
劉大姊是養老院中最多人拜訪的「人氣達人」!
到現在她老公的遺產還剩餘很多!她也一直很快樂的生活著!
聰明的你,看了這個生活中的活生生例子,當我們有一天年老時,是不是也希望兒孫們,能夠常在身邊陪伴,
用對方法,不但能夠得到尊嚴,也能夠充享受親情之愛。
養兒防老的觀念要調整改變囉!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米米 美玉
華中音樂網 綠野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