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比爾蓋茲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這是一本主要談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書。
以前聽到談氣候、全球暖化這類問題時,很多描述常常都是訴諸於情感、缺乏條理、缺乏數據與比較,例如說北極冰層融化、北極熊沒地方去。
這些說法雖然也對,也比較能打動人,但可能因為我是比較偏理工腦袋,總會習慣提出質疑,即便那些前提都是對的,也不能代表現在提出的行動和解法是對的。
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這本書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在於,它並不是只談溫室效應很重要、也不是訴諸恐懼或情感,
這本書邏輯非常清晰,每個議題項目也都提供了數據,最重要的是它非常務實,包含成本問題、機會成本、代價,這些也都考慮進去。
書中很理性的提供各種數據,告訴你目前排放溫室氣體的重點項目有哪些、各占多少比重,付出乾淨能源取代石化能源需要多少成本、過程會遇到哪些兩難,以及針對各種碳排放大項目,目前所遇到的困難,以及相對較佳、有潛力的解決方案。
➡舉幾個書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例如電動車技術
運輸產業有著很高比例的碳排放量,目前電動車技術發展,能否擴大到整個運輸產業,改變此情況?
聽起來很理想,實際上目前技術仍有待加強。
1. 飛機、卡車、貨船這些大型運輸工具,消耗了大多比例的石化能源,這些石化能源燃燒是產生大量碳排的主因。
2. 用生質燃料(例如把玉米或甜菜做成燃料)代替汽油,聽起來可以減少汽油用量,實際上要考慮種植過程肥料產生的碳排放。此外汽油現在比水還便宜,很多新技術需要慢慢大量普及後,成本才會降下來。
3. 用電池來解決可能是一個方向,但是同樣重量的電池和汽油,即使用上目前最好的鋰電池,汽油提供的能量仍是它的35倍,這代表著飛機、卡車、貨船上,需要目前油槽35倍的重量來放電池,才可能完全靠電運轉。
4. 重量又會進一步減少效率,飛機裝了個大電池就飛不上去了。
目前短程運輸上,完全改用電動車是個可行的減碳趨勢。長途運輸現階段技術還不可行,但未來也許可以。
➡再舉個例子:種樹。
過去曾聽到很多人提倡,應該要多植樹來減少二氧化碳。
這大前提沒錯,種樹也很好,但實際上植樹也有很多問題要考慮,例如:
1. 有些寒帶地區的樹,實際上排放二氧化碳比吸收還多;
2. 許多地區之所以砍伐,是為了有更大面積種植糧食,所以實際上想減少砍伐,其實是要解決糧食問題。
3. 把土地挪來種樹,必須是原本不會長出樹的土地,否則對減碳並沒有幫助。例如有些人在山林中種樹,實際上那裡原先就會長樹出來,此舉並沒有減少更多碳量。
4. 把土地挪來種樹,原先地面上的農作物減少,勢必引起其他連帶影響。例如你把一塊種大豆土地拿來種樹,導致大豆供給減少價格上漲,可能就會有另一塊林地被砍掉拿來種大豆。
5. 種多少樹才夠?如果要吸收全美國人的碳排放量,大約需要25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積種樹,這大概佔全球陸地面積的一半。這還只是美國人而已。
書中對各種人們常關心的減碳議題,都會像這樣提出客觀且有數據依據的解說。
其他還有很多也許你我都曾經關心過的議題:
用核能發電的利弊?風力和地熱發電好不好用?鋼鐵、水泥很好用,但製造過程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該怎麼解?等等。
如果你對於環境議題有關心,這本書算是很清晰的解答了各種疑問,非常建議一讀。
很少看到一本書在陳述一個問題條理這麼清晰,和比爾蓋茲之前推薦的《真確》這本書類似,談論每個議題時都提供數據與客觀的結論,你會感受到他是真心想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呼口號而已。
---
這本書讓我覺得另一點最特別的是,它展示了
➡「如何去思考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
如果你問其他人:「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基本上,大多數人應該不用10秒鐘就放棄思考。包含我自己當初看到這本書之前也是如此。 (#放棄思考的自己舉手)
但其實任何複雜的問題,也都有它分析解決的脈絡。包含定義問題、拆解問題造成原因、不只從單一面向去看問題、關注可執行性等等。
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建議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如果換成是你要解決氣候問題,你會怎麼去思考問題、找到解決的重點和方向?」
先自己想過一次,再回頭來看這本書,順著比爾蓋茲的思考脈絡走一次,會更有收穫。
畢竟我們總有一天都會需要去面對解決一些相對複雜的問題,
如果能體會到書中思考解析問題的脈絡,我覺得對個人事業、收入、投資上也都會很有幫助,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這本書我覺得也非常適合拿來做中小學的自然教科書或課外讀物。以後這本會列為我小孩的必讀指定書,倒不是說一定要他對氣候問題感興趣,但多看別人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非常有用的。
#跟聰明的人學習思考的脈絡
剩下有興趣的自己去看書囉。
市場先生 2021.03
#有看完本書也歡迎留言分享心得 😄
---
以下有出版社和博客來提供本書30元折價券,我放在留言第一則,有需要可自取。
生質能源例子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歐盟2050零碳路徑走哪條!?】
#眾說紛紜的零碳路徑 #業者總會說自己好話
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在2018年COP24舉辦前夕,提出了希望在2050年達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但近兩年過去,在實現目標的路徑上,各種機構的預測仍存在極大差異。 Greentech Media盤點了一些目前的模型評估方案:
1⃣歐盟執委會在兩年前的預估:2050年有超過8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15%來自核能,但未提及個別再生能源的比例。
2⃣歐洲氣候基金會(The European Climate Foundation)十年前提出的預測:80%的再生能源、10%的核能、10%火力發電。
3⃣殼牌石油(Shell)的Sky Scenario提出的預測:到2050年,核能與火力各佔11%,其餘是再生能源。
4⃣WindEurope在2018年的預測:再生能源78%、天然氣17%、核能5%。
5⃣歐洲電力工業聯盟Eurelectric於今年3月提出的95%脫碳途徑預測:核能為13%、火力6%、再生八成。
上述機構針對再生能源的供電預測都在8成左右,但對太陽能與風電的個別情形就有不小差異:Eurelectric認為風能可佔一半,殼牌石油評估風能佔28%;其他再生能源(如水力和生質能)在SolarPower Europe的模型中只佔5%,與今日相比大幅下滑,Wind Europe則估計27%。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的創辦人Eddie O'Connor認為離岸風電50%的容量因素比太陽能的30%來的大,因此預測未來風電佔優勢。
▋留意是誰在做預測
眾多模型預測路徑出現分歧的原因,可能和機構與特定電力產業的利害關係有關。最明顯的例子大概是SolarPower Europe的研究,它預測2050年歐盟能100%靠再生能源發電,其中太陽能佔比高達61%,是WindEurope、Eurelectric和歐洲氣候基金會等估計的兩倍以上。也不難想像殼牌石油的Sky scenario預測的化石燃料佔比最大;WindEurope預測的17%天然氣發電則是所有火力發電單一項目中佔比最高的,雖然該公司強調綠色氫能才是WindEurope的氣體首選。能源顧問公司Delta Energy&Environment認為,檢視這些減碳路徑時,須將預測機構與能源產業之間的利益關係納入考量。
▋考慮地理條件
這些預測模型的一個共同主題,#是連接全歐洲電力市場的需求,使南邊成員國生產的太陽能可與北部成員發出的風電透過電網互補。Delta Energy&Environment指出,歐盟的地理因素也是影響發電配置的參數,市場上的發電技術是通用的,但由於各成員本土資源的分佈與使用模式差異很大,根據這些地域條件整合出來的脫碳方案也會因地(國)而異。
總的來說,百分百再生能源的最佳減碳路徑或許有可能存在,但由業者或其相關組織自己說出來就還是抱持著半信半疑態度。再生能源成為多數的未來也是勢在必行,而其中核能的比例或許僅有部分約10%-15%,但不同模型的差異不像其他能源來的大,可見使用核能達成零碳排仍有其必要性,也難怪歐盟本身在官方文件敘述核能時會用backbone一詞來形容。
▋參考資料:https://reurl.cc/ZORb1a
生質能源例子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假綠能憑證遲早將面世
看到一堆人鬼扯FB之類的公司Re100,忍不住再分享一篇MIT Tech Review的文章。
二個重點:
1. 藉由購買"再生能源憑證REC"的方式可以讓企業宣稱100%使用再生能源,但事實上並不需要真的直接使用太陽能或風電。(One avenue is to purchase renewable-energy certificates (RECs), or credits, that enable companies to claim 100 percent renewable sources without getting their power directly from solar panels or wind turbines )
2. 實際上近乎不可能100%驗證再生能源憑證背後真的取代了傳統發電方式( in practice it’s nearly impossible to confirm that a renewable credit actually displaces a megawatt-hour from, say, a coal plant. )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how-corporations-buy-th…/
---------------------------------------------
這裡提供兩點簡單經濟分析:
1. 如同我前一篇分享Forbes的文章所舉的10%風力、90%柴油引擎的船運例子,此類再生能源憑證宣稱的100%就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金融遊戲。
而這類金融遊戲要生效、要玩得轉,政府強制力必須引進。是的,如果沒有「政府強迫廠商必須購買一定數額的綠能憑證」,根本不會有足夠大的誘因、足夠多的廠商去買這種騙鬼喝涼水的假貨。
我們不禁進一步要問:是誰又基於怎樣的誘因去推動政府強制企業購買此類假貨?(尋租真是好生意)
2. 這類綠能憑證背後有極大的誘因造假,同時檢驗造假與否的成本其實不低,更重要的是:購買憑證者也沒太多誘因去追究是否造假。
反正就是政府尋租活動下被迫多繳的稅。
更甚者,偷偷鼓勵綠能憑證造假反而有助於憑證供給量增加,降低憑證費用。
順道一提:這個自然,真實世界裡,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現階段就是不可能提供大多數工業所需電力,尤其是品質與穩定度要求。
只有既蠢又無知或囿於收錢辦事的假財經專家,才會相信100%再生能源營運的資料中心存在。
言歸正傳,我在此預測假綠能憑證很快就會面世,而被揭穿的時間則要再等等。
PS 深究起來,太陽能、風電或生質燃料發電本身可能更不環保、更破壞環境這點,也值得注意。
生質能源例子 在 生質能源種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年2月26日 — | 生質能知識館-再生能源資訊網2017年12月7日· 經發酵、酯化等化學或生物轉換程序已產生沼氣、生質酒精、生質柴油、氫氣等,作為引擎、發電機或燃料電池的 ... ... <看更多>
生質能源例子 在 生質能源種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年2月26日 — | 生質能知識館-再生能源資訊網2017年12月7日· 經發酵、酯化等化學或生物轉換程序已產生沼氣、生質酒精、生質柴油、氫氣等,作為引擎、發電機或燃料電池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