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日常菜單比較不同。最近比較積極管理飲食,所以使用簡易餐搭配一些簡單的輕食。組合成一個作法快速簡單的早餐。
今日料理【簡易餐南瓜燕麥佐酪梨碎蛋】
(營養概算與食材整理在最下面)
購買【簡易餐】👉http://bit.ly/2peKk2g
如果有興趣了解簡易餐背後故事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底下長文。
========
(文長)突然想分享我的故事與經歷。這些故事同時可以回答為什麼我走到這一步,為什麼要開發這些產品還有菜單研究所。
我在2015年開公司創業,之前的經歷很雜。
2010交大畢業(我唸化學系)的時候,我選擇不繼續念研究所,因為直覺科技業工程師不是我想做的工作,而且那時候心裡就想著有一天要自己創業,所以心想先出社會闖闖再說,總會找到出路的。
第一份工作去一間五金回收公司當業務,科技業跟傳產都跑,25k做起後來也有40~50k月薪,但做了一年發現不喜歡這產業搞太多桌面下的東西,而且產業看不到未來,所以離職。之後開始研究食品產業,興趣漸濃,還去考了一個食品技師證照,那時候2013食安風暴正盛,食品技師是一個很夯的證照,月薪可以4萬起跳。但考到證照後,我還是繼續選擇做業務,又從25k開始做起(我真的很喜歡打掉重練😂)。從那時開始投入食品行業,在一間貿易公司販賣一些保健食品的原料,也幫忙品牌主開發保健食品,我的專業能力也從這時候開始建立。
跟許多年輕人一樣,我那時急著想要成功(不好的心態😵),在貿易公司磨練了2年多,我大概熟悉如何開發保健產品,各種供應商與生產模式都會操作,末端產品銷售模式也略有概念。於是在2015就離職創業了。
現在回想,那時候創業根本是衝動,當時我戶頭連20萬都不到,就直接離職創業,創業的主題也沒有過多深思熟慮與準備。我基本上是離職後才開始想我要怎麼開始的。
公司開下去了,就是現在的 凱達生醫有限公司。
一開始想說要快點賺錢,就要做最有市場的生意,於是就來做減肥產品好了,那支產品叫做「速美得」(現已停售)。剛起步全部一個人來,我花15萬元小量開發產品,再花4萬元來打廣告,網站網頁這些不想花錢,我就花一兩週密集研究就自己建起來一個,堪用就好。
好運很快就來找我,那時候沒什麼電商的概念,但就是網頁架好,關鍵字廣告下出去,產品都還沒上架,很快就有訂單了,第一年就靠這隻產品賣500多萬。我信心大增,心想成功在望!
但令人失望的狀況很快出現,這隻產品評價兩極,有人說好有效,也有人說爛透了一直要求退貨。我內心極度掙扎,產品賺錢但客戶不喜歡,我覺得自己好像在騙客人,更遑論我還有一個品牌夢,這樣下去不行啊!
於是我開始嘗試開發其他種類產品,開發過一隻幫助「排便順暢」的產品「每日纖」,就是希望做出一隻很有效客人會真的喜歡的產品。唯有如此才能長久經營。也在這些摸索過程中,我發現幫助客人把飲食跟營養做好很重要,也漸漸有一些經營理念形成,是不是有可能幫客人做「健康管理」。也因為如此漸漸有開發「代餐」想法,想說這個產品做得好,應該可以幫客人做好「飲食管理」而且不會有食品誇大不實的問題,「簡易餐」的個品牌也就開始在2017規劃開發。
那時候嘗試很多idea,有段時間還做了一個影片頻道叫做「極限美食」,專門介紹街頭美食的,可惜一直沒做起來,觀看數都只有幾百人。
很遺憾的,時序進入2017,狀況來了,那時我做錯三件事,半年慘虧300萬。
第一個錯誤是,當時我找了一位要好的國中同學當作合夥人,他有很好的邏輯思辨能力,也有一間很大的市調公司工作經驗,我想說把行銷交給他,我則專心做產品就好。但問題就出在我有了合夥人後,就不會當老闆了,一來是我有錯誤期待,以為可以把行銷的事丟出去,自己不用管太多或盡量聽合夥人的就好,但對方想要並不是要這樣。二來是我當時規劃事情的能力很差,都是想到什麼做什麼,這點也常常惹惱合夥人。
第二個錯誤是,當時我把廣告外包給廣告代理商,想說我要「擴大規模」,廣告跟業績的事當然也是要交給專業的來,我則專心負責產品就好。很顯然這是一個天真的想法。
第三個錯誤是,我在一心想「擴大規模」時,其實沒有認真思考公司的業務到底要做什麼?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公司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我以為廣告一直增加,產品持續開發業績自然進來。
最後是2017一個環境的變化,就是當時有「電商寒冬」一說,因為社群平台演算法與更多品牌投入數位廣告,網路行銷成本在這一年大幅增加,簡單說要「取得顧客」更難了,要花很多錢才能得到一個客人。加上以上三個錯誤遮蔽我的雙眼,沒有即時認真處理問題,以為這些問題代理商可以幫忙解決、順著合夥人的建議做就好(後來常常吵架),自己雖然心裡不認同但心中也沒有對策更不會規劃任務,導致半年間廣告成本大增,業績大跌,半年就虧損了300萬元。其中100萬元還被迫簽支票在半年內償還,當時我超怕跳票,最不想面對的就是銀行跟供應商來催款的電話。
2017年底時,我與合夥人和平拆夥,他也順利下船找到新工作,我與另外一位員工同事則繼續打拼。那時心想我如果只能做最後一件事來服務客人並挽救公司,還能做什麼?當時我直覺認為「內容行銷」還有點機會,而且當時我們有經營一個「極限美食」的系列影片,所以我們有製作影片的能力。那時候就思考如果幫助別人做「健康飲食」可以在拍什麼樣的影片?於是就想到做健康的料理,而且要簡單!於是開始分享健康又簡單的料理影片,這就是「菜單研究所」的起點。
那時候影片非常陽春,畫面光線角度都不好,而且我在鏡頭前講話的樣子也是尷尬到不行。但是因為作法很簡單而且都是原創的,影片開始幫我帶進流量。而我也充分利用當時的流量,向大家分享健康料理並且順便推廣用「簡易餐」做飲食管理,而且那時候我也只能努力賣簡易餐,已經沒有資金再開發新產品。但這樣的方式開始在業績上收到成效,因此得以繼續存活並持續還錢。所以我很感謝簡易餐這個系列產品,因為它是當時幫助我度過難關的產品。
因為許多人很喜歡我的影片,加上對業績有幫助,我也就每週努力更新料理影片,不敢懈怠。尤其推出了「備餐系列」後,人氣又有更快的成長。雖然看到一線曙光,但2018年努力拍影片同時,我還是每天過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這邊拖、那邊催」就是我的寫照,一點也無法放鬆,每天如履薄冰。這樣的日子當下是很辛苦,但現在回想其實是一個很棒的禮物,我必須說2018年是幸運的一年。這個反敗為勝過程讓我頭腦更清醒,也成為一個更成熟的經營者,事情規劃更有條理,更加嚴守紀律,也對於事業經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與理念浮現。
隨著菜單研究所的成長,收到許多粉絲喜愛(當然也有不喜歡的人啦😄),也越來越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好好服務菜單研究所的粉絲並把公司經營好照顧好員工。
說了這麼長,其實是因為今天早餐吃了簡易餐,讓我又有時光倒流的回憶湧現,突然想分享一下。希望這篇長文也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我,還有菜單研究所背後的理念。
各位應該也有注意到,今年我們開始推出不同的產品,不是只有簡易餐了,保鮮盒、保鮮袋、橄欖油等等。我們會試著找出好產品去符合大家需求。不管是影片、直播還是賣產品,其實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料理更簡單」。
=======
購買簡易餐👉http://bit.ly/2peKk2g
#Kevin張凱程 #菜單研究所 #創業 #簡易餐
=======
今日料理【簡易餐南瓜燕麥佐酪梨碎蛋】
營養概算:
熱量 404大卡
蛋白質 23.1公克
脂肪 22.7公克
碳水 29.6公克
(參考資料: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食材:
酪梨 1/4顆
雞蛋 2顆
簡易餐 南瓜燕麥口味 1包
花費 約70元
製作時間 12分鐘
生醫電資所出路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灣高教 #陽明醫科
#國立陽明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陽明醫學系規劃在109學年度,首創「醫師工程師組」,設有10個名額,且大一、大二不在陽明上課,直接在交大電機學院修電機、資工課程,宣示培育跨界醫療人才的決心。
陽明醫學系在103年,曾首創醫學系B組,不同於一般醫學系生的6年學程,要讀7年,但多出來的一年用於在研究所修習碩士課程,聚焦生醫領域的研究等。換言之,學生可以7年取得醫學學士學位、外加一個跨領域碩士學位,出路也不限於當醫師,也能當科學家。
陽明醫學系系主任凌憬峯表示,109年起,醫學系B組將正式改名「醫師科學家組」,此外,也會新增第3組別「醫師工程師組」,設有10個名額,最大亮點在於大一、大二不在陽明上課,而是到交大電機學院研讀電機、資工學程。
凌憬峯說,新學制鎖定二類理工人才,大一、大二先到交大電機學院修電機、資訊相關課程,培育工程核心能力,大三回歸陽明醫學系,接續三、四年級的課程,以及五、六年級的臨床實習課程。6年畢業後,畢業證書將註明醫學學士、具有理工與醫學「雙專長」。
凌憬峯也說,目前的課程正與交大電機學院的教授團隊積極設計中,兩校依台聯大系統,可跨校修課、認抵學分;至於招收學生的方式預估會與「醫師科學家組」相同,採用個人甄試的方式。
生醫電資所出路 在 清華金門教育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見清華 為金門醫療的鋪路!!
長期以來因為金門醫療受限於人口數無法發展大型醫院,目前的經濟規模根本支撐不了醫學系。
師大教育所教授王麗雲分析,清大試圖創造需求,盡量做到產品差異化,以頂大學校師資願意開課不是壞事。清大金門教育中心總監、金門大學創校校長 李金振 笑說,少子化是私校及台灣本島遇到的問題,清大有頂大招牌,不可能招生困難,金門反倒成為他們面對少子化的出路。
「但我們還是要有賣點才行,金門本身還是有極限,人口少還是弱勢,沒有優勢我們怎麼吸引學生?」清大教務長、金門教育中心主任戴念華說,賣點就是在金門規劃成立醫學系,這話一出,著實震驚不少人,很難將清大與醫學系聯想在一起。
清大委由生科院院長、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參與到金門設立醫學系計畫。生醫界人士指出,清大在基礎生醫科學研究的確頂尖,江安世是中研院院士,他的果蠅研究對腦科學領域是一大突破,此外,清大也和台北榮總研究團隊合作,利用硼中子捕獲技術治療腦頸部腫瘤。
有腦科學跟癌症研究的優勢,讓清大進一步想培養專科型的醫學人才。清大副校長林聖芬分析,清大以電資領域擅場,跨領域結合醫學,才能有重大的突破研究,加上兩岸醫療的落差在更高端的醫療,清大有腦科學、癌症研究,但還是需要結合實務人才才有優勢。
去年三月,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到金門參觀,規劃在當地籌設兩岸醫療特區的新聞一出,金門人無不歡欣鼓舞,也讓清大看到久旱後的甘霖,認為可以和企業合作成立研究中心或專科醫院,進一步成立醫學系招收東南亞學生。
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無奈笑說,都還在初步規劃中,也還沒跟教育部提報,但先到金門就是踏出第一步。
清大從去年提案申請金門建校基金1000萬,但是議會始終沒有過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林聖芬嘆了口氣。
事實上,這反映了金門當地人對於清大可能排擠到金門大學招生的憂慮。儘管扛著頂大光環,畢竟是外來的學校,如何跟地方溝通,都需要更多互信基礎,「如果資金不下來,沒有辦法經營,我們還是得撤退,」就像戴念華說的,插旗成功與否,這一切都還是漫漫長路。
看見清華 為金門醫療的鋪路!!!!
#清華金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