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和BCG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看看馬上贏如何在巨頭競爭下,用大數據驅動業務,實現傳統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雙贏。
改造者系列:科技巨頭下的AI企業制勝之道?--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慧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馬上贏是創新工場投資的大陸領先的快消行業大數據公司,其定位是中國快消品行業的風向標,零售監測的新標準,成為中國的「尼爾森」。通過信息化賦能小規模零售商,馬上贏打通一個個數據孤島,以大數據的方式挖掘零售數據的商業價值,為品牌商提供產品動銷數據與競品監控服務。
為了讓數據更好地服務於新品研發和上市,馬上贏引入了PDCA(Plan, Do, Check, Act)循環,通過數據說話指導快消品快速迭代,提升零售商銷售收入。
具體來說,品牌商可以在零售商的渠道內測試包括售價、外觀、營銷、陳列等要素,通過數據回饋指導新版本,實現往復循環。
在采訪中,馬上贏創始人猴哥(王傑祺)表示,垂直領域內的AI創新需要符合企業自身的需求,要在巨頭的基礎設施之上,基於更好的訓練集和更專業的垂直行業知識,不斷突破行業壁壘,優化垂直領域的AI創新。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零售領域,馬上贏致力於定義中國快消品零售監測行業的新標準,成為「中國的尼爾森」,通過免費為連鎖零售商提供市場情報和「零售數字化鐵三角」2,與零售商進行數據合作,將海量的線下快消品零售數據轉換成精准的市場洞察情報。
1 「改造者」 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2 「零售數位化鐵三角」指通過PDCA循環迭代的方法提升零售商銷售收入。P=Plan:52周企劃;D=Do:會員營銷;C=Check:BI看板;A=Act:改進。
■本期受訪嘉賓:猴哥(王傑祺)
馬上贏正在建設覆蓋線下門店最多的零售監測網絡,為連鎖企業免費提供BI看板、52周企劃3、會員營銷和市場情報,推進連鎖企業數字化轉型。
猴哥(王傑祺)是馬上贏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清華大學學士,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他是原阿里巴巴集團資深產品專家,曾于美國UPS供應鏈部門擔任高級工業工程師。在創立馬上贏之前,他曾創業推出購物助手(如意淘),後被阿里收購。
3「52周企劃」指依托馬上贏的大數據AI技術説明零售商實現精細化管理。零售商可以瞭解一年中每周適合銷售什麼類目的產品,與陰曆節日、陽曆節日、節氣、特殊事件(如比賽活動)關聯,提升門店的銷售計劃能力。
■對談實錄
Q1 馬上贏為什麼選擇切入零售賽道?如何定義「中國的尼爾森」?
猴哥:馬上贏致力於定義快消品零售監測的新標準,做「中國的尼爾森」,為零售商和品牌商提供服務。面向零售商,馬上贏免費提供ABC服務,即AI、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服務),以換取訂單數據;面向品牌商,馬上贏基於零售商的脫敏數據提供大陸市場情報,賺取收入。
馬上贏發現,大陸的市場過於分散,零售的毛利又低,大量規模小的零售商缺乏足夠的IT費用以支援其獨立完成信息化應用,但他們對信息化的需求又是真實存在的。另一方面,品牌商有意願和能力為市場情報、動銷數據支付費用。馬上贏看到了零售商和品牌商的痛點以及購買力的巨大差異,嘗試通過為零售商和品牌商提供所需服務來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馬上贏一方面向零售商免費提供差異化的信息技術服務,按零售商的需求提供BI看板和市場情報支援,另一方面向品牌商提供產品動銷數據與競品監控服務。此外,馬上贏還在著重提升AI演算法和大數據中台數據處理能力,以便支援更多零售商和品牌商的數據服務需求。同時,這些技術優勢和服務支撐能力説明馬上贏建成大陸覆蓋範圍最大的即時零售數據監測網絡。對於馬上贏和客戶而言,這是雙贏。
在數據治理中,馬上贏需要做的是建立相對統一的內容體系,實現統一的度量衡。比如同一個條碼的商品在不同門店的名稱寫法不同,傳統方法是通過人工進行校驗和修正之後才能統一名稱入庫。馬上贏通過自己搭建的超1,600萬條碼的商品庫,使用AI演算法對零售數據做分類、清洗,並基於完善的商品知識圖譜體系標記商品屬性,再由BI看板提供數據洞察服務。馬上贏的這套全流程自動化體系,極大地提升了數據處理和情報產出的速度和效率。
Q2 相比數據咨詢商、科技巨頭等其他類別的競爭對手,馬上贏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如果品牌方想自己做零售大數據,馬上贏怎麼應對?
猴哥:以往零售商想實現信息化必須高價購買專門技術公司的服務,只有少數資金充足的大零售商可以負擔得起,零售行業中數量眾多的中小型零售商往往望洋興嘆。而品牌方一般很難獲取到這些生意占比很大的中小型零售商數據,因而會尋求數據咨詢商的數據服務。但出於成本和利潤的考慮,數據咨詢商往往只服務最頭部的品牌商,在大陸可能只有幾百個品牌商能消費得起數據咨詢商的服務。相比之下,馬上贏合作的品牌商更加廣泛,從新銳品牌、區域性品牌到成熟品牌、頭部品牌,馬上贏都可以提供符合客戶需要的數據服務。
數據咨詢商從少數零售商那裏提取商品月度銷售匯總數據,再將數據整合為大盤情報,賣給少數頭部品牌商。但馬上贏從「激活生態」的角度出發,説明零售商提升數據運營能力,獲得大量一手銷售訂單數據,可以為品牌商提供更詳細的數據洞察服務。此外,馬上贏由AI賦能數據清洗和BI交付,從而可以提供即時的、更細顆粒度的看板,可以提供細到省級、地級市級、業態級、SKU級顆粒度的數據。
相比電商巨頭,馬上贏選擇線下快消品零售行業,覆蓋更多的線下零售商,涉及更豐富的業態,有大賣場、大超市、小超市、便利店、食雜店等等。在商品品類的選擇上,馬上贏暫不拓展美妝、服裝等電商渠道占比超過50%的品類,而選擇線上化率相對更低的品類,如食品、飲料、日用品。這些品類消費時效性高、頻次高、單價低,線上購物場景並不適合線下。
至於品牌方自己做零售大數據,馬上贏早前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和大品牌都聊過,如果建立品牌方自己的銷售追蹤網絡是否可行,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行。一是單一品牌方來做大數據,做完了只能自己受用,成本攤下來很不合算,還不如投資AI企業,實現專業化分工;其次,品牌方還有一些技術壁壘解決不了,攻克下來只會對成本端造成更大的壓力,得不償失。
Q3 馬上贏在賦能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猴哥: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行業裏不透明的競爭——現在做AI的企業太多了,很多企業會虛報準確率,噪音特別大。
AI在每個垂直行業的落地需要很多行業知識,其次才是疊加AI演算法。但很多傳統企業對AI的期待特別高,導致市場上各種聲音魚龍混雜,每個企業都在講述「AI萬能」的故事。馬上贏不會激進地過度承諾,但這種冷靜和狂熱之間的衝突會帶來很多麻煩——當別的AI企業過度承諾其自動補貨的準確率高達95%的時候,馬上贏如果表示我們的準確率位於70%—85%的區間,傳統企業就會輕視我們的實力。現在,垂直行業裏缺乏行業組織或者專業機構來做客觀、公允的第三方普查。比如在圖像識別、自然語義處理領域,都有比較公認的訓練賽,大家用演算法的跑分說話,相對而言就比較客觀。落到垂直領域裡,每個企業自己報數據,很多時候就會有水分。
馬上贏曾經考慮把收集的數據脫敏之後貢獻出來,讓大家有一個公平的舞臺競技,但是很難運行起來。僅僅共享數據不足以激勵演算法團隊,需要行業組織定期舉辦競賽、活動等,或者像Netflix舉辦推薦演算法比賽,通過資本來激勵大家參與,僅僅靠社區運轉不起來。
Q4 你認為未來AI企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猴哥:有能力的巨頭要持續加強行業的基礎設施,讓開發AI的人能有更好的工具,讓雇不起博士生的企業也能應用AI,實現技術普惠。同時,垂直領域內的AI創新需要符合企業自身的需求,AI企業要在巨頭的基礎設施之上,基於更好的訓練集和更專業的垂直行業知識,不斷突破行業壁壘,優化垂直領域的AI創新。我相信這是我們的生存之道——「科技巨頭靠算力,我們靠設計」。
同時,大陸的零售行業在洗牌,有很多更具備數據化思維的新品牌在躍躍欲試。以前是渠道經濟,在社區裏搶到點位就能有流量,未來是有技術、數據和管理能力的品牌才能從老品牌手中搶到點位。此外,隨著許多快消品牌逐步上市,出現資本外溢,更多的人會開始創業,疊加當前快消巨頭的二代交棒窗口,零售領域將有新一波浪潮湧動。我相信,未來的零售行業會更加擁抱數據,擁抱AI。
■要點回顧
1. 不只是技術層AI要有標準,應用層AI也需要標準。垂直領域應用AI需要由行業組織或龍頭企業牽頭制定公認的行業標準,從而促進AI企業公平有序發展,這也將反哺傳統企業,促使傳統企業的AI應用提質增效。
2. 「科技巨頭靠算力,AI企業靠設計」,結合巨頭提供的行業通用基礎設施和「改造者」特有的垂直領域數據集和算法,各取其長,方能最大化傳統企業應用AI的效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陳寗 NingSelec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寗嚴選音響/耳機團購請見: http://bit.ly/ningstere 陳寗嚴選 iPhone 保貼請見:https://lihi1.cc/VnHIF 商品選購、團購問題請 Line 問我: http://bit.ly/ningline -- 20191205 補充:如影片中所說,石墨烯振膜並...
「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Re: [請益] 測試工程師是在做什麼的? -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AppWorks School - 好奇#產品測試工程師在做什麼?未來想走 ... 的評價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請益測試工程師 - 軟體工程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Join TI-5] 產品測試工程師Product Test Engineer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請問產品工程師是在做什麼?未來有出路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請益] offer請益(精英) - PTT評價 的評價
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報名產品管理課程送履歷健診活動最後一天喔!
前兩天去了西北大學舊金山校區看教室,因為九月要在商學院和傳播學院教產品管理課程啦!其實我已經先整理成中文課程,希望台灣朋友們也能聽。
比較特別的是我沒有要吊書袋、打高空,主要是想把真實發生的日常關鍵、臉書IG產品經理的訓練分享給大家。
我自己很喜歡啦!我在矽谷工作十年的產品經理朋友也說很棒喔,希望能幫到你!😃👋
課程報名👉🏻 https://shop.darencademy.com/product/view/id/108
報名完課程這邊交履歷👉🏻 https://forms.gle/HrXdMA4Xm5MDcGGh7
軟體公司是近幾年世界的重點成長產業,而產品經理扮演軟體公司核心的領導角色,不僅能夠決定產品的未來,更需要提供所有團隊策略和執行的方向,同時,也是近幾年在很多頂尖軟體公司,比數據科學家薪水更高、需求更多的工作。舉例來說,根據美國薪水比較網站levels.fyi,矽谷Google和Facebook臉書的產品經理,根據職等不同,年薪起跳是660萬台幣,最高有2100萬台幣,更別說是產品總監的工作。
1-6堂課我會談產品策略,也就是說,到底大方向上,要做什麼樣的產品?在矽谷,區分產品經理和產品總監就靠產品策略,菜鳥產品經理通常可以把功能做好,但沒辦法擬定很棒的產品策略,但產品策略錯了,有再多功能也沒用!我會一步步跟你說怎麼做研究,知道用戶想要什麼,還有怎麼知道公司的強項是什麼,以及打得過和打不過競爭對手的地方在哪裡,我也會分析美國第二大零售集團Target、Facebook和eBay的案例。其中,Target就是靠著好的產品策略,拿到人稱「數位界奧斯卡獎」的Webby年度最佳電商App等十一個大獎,而且每天多賺一百萬美金。
7-12堂課,我會帶你進入產品目標、假說和藍圖,我會說說怎麼擬定藍圖,如何規劃未來幾個月、或是幾年要做的產品功能?規劃好了以後怎麼執行?每天怎麼跟設計師和工程師合作?其中我會稍微點到一些現在很夯的概念和工具,像是OKR,產品規劃上的最小可行性產品MVP和驗證假說,以及現代軟體開發常用的架構:敏捷開發及Scrum。 我也會用美國衣服出租平台Rent The Runway和eBay墨西哥App的案例,讓大家清楚知道,這些事有做跟沒做的差別。
13-20堂課,我會詳細說明,做一個網站和App到底有哪些角色,每個人要負責做什麼事情,當然,主要我會跟大家說產品經理責任是什麼。除了要知道團隊中每個角色的職責外,你也必須學習,矽谷目前最主流的軟體開發方法 - 敏捷開發,我會用大概5堂課,好好跟你說敏捷的核心精神,進行敏捷開發的前中後,各自要做哪些準備,過程中有什麼要注意的。
21-24堂我會講產品數據分析和優化,像是怎麼評估產品做得好不好?怎麼做A/B測試啊?還有怎麼跟工程師、產品設計師、資料科學家合作。我也會跟大家分享Facebook的案例。
25-30堂我會回答一些大家對產品經理的疑惑,像是:哪種公司有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是什麼?產品經理職涯發展長什麼樣?如果想當產品經理,履歷該怎麼寫?如果你想進入頂尖的科技公司,面試該怎麼準備,其中我會解答許多臉書產品面試的考古題。
我是真的很喜歡課程,課程見囉!
課程報名👉🏻 https://shop.darencademy.com/product/view/id/108
報名完課程這邊交履歷👉🏻 https://forms.gle/HrXdMA4Xm5MDcGGh7
大人學
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1年6月30日
科技大廠持續燒錢投資汽車領域,最後到底要如何從中獲得實質價值呢?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其他科技大廠在汽車領域投資多年,但似乎並不特別有利可圖。
由於,製造汽車需要工廠、設備和大量的工人來設計和組裝各式鋼鐵、塑膠和玻璃材料,而且這些硬體利潤極低。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資料,全球前十大汽車製造商在2020年的營業利潤率為5.2%,與科技產業領導者的34%相比,相距甚遠。
但對於蘋果和其他潛心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或有意自行打造汽車的科技公司來說,投資汽車領域不僅僅是為了闖入新市場,而是為了捍衛有價值的地盤。然而,卻無法在汽車硬體突圍傳統汽車廠。
其實,科技公司切入自動駕駛車市場尚缺乏令人接受的商業模式
COVID-19疫情短暫抑制了消費者對新車的欲望,但需求已經回升。根據IBIS World的資料,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預計將回升9.7%,達到2.7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2兆美元,屆時,全球預計將有超過5800萬輛自駕汽車,廣大的市場不能輕易忽視。而科技大廠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設計製造方面的經驗,使他們有能力顛覆汽車產業。
科技公司看上的,是比盈利更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吸引消費者真正需要的部分。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2016年美國人有長達307.8小時是在汽車駕駛座上,相當於每週6小時。這是一個人生活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是花在手機應用程式或是社交媒體上。如果公司能夠有效的利用這些駕駛時段,將有很高的機會吸引到使用者。
全球正在轉向對環境更有利的智慧汽車,很多研究顯示,內燃機(ICE)汽車已經來到盡頭了。BloombergNEF 2021年6月發佈的年度《電動車展望報告Electric Vehicle Outlook》認為,假設沒有推出新的政策措施,全球所有道路運輸的石油需求將在短短六年內達到峰值。到2025年,電動車預計將達到全球乘用車銷量的16%,2030年成長到33%,2040年達到68%。最終,自動駕駛車輛將完全重塑汽車和貨運市場。
在這樣的預期下,科技公司持續加強對自駕車產業的投資,並不令人意外。從他們的商業角度來看,如果你不做,就可能被其他公司搶去做,最後你目前的影響力會逐漸消失、甚至被踢出市場。
蘋果在蘋果汽車(Apple Car)計畫方面,而此前它的重點是擁有數百名工程師,打造一個自動駕駛系統。這引發了人們對蘋果可能與哪些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合作的強烈猜測。從過去幾十年裡,蘋果一直主導著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硬體市場,但它在人工智慧、語音和智慧音箱方面一直落後谷歌和亞馬遜。
然而,蘋果可以從推出突破性的新產品中受益。雖然它在2015年發佈的智慧手錶以及蘋果電視(Apple TV)、蘋果遊戲平台(Apple Arcade)和蘋果音樂(Apple Music)等服務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銷售成績,但沒有什麼能接近iPhone的成功,它重新定義了整個產業,成為蘋果最賺錢的產品。期待,未來Apple Car出現來顛覆未來汽車市場。
Waymo方面,累計投資高達40億美元。Waymo成立於2009年,前身是谷歌(Google)的自動駕駛車計畫,在2017年成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一家獨立公司,2018年在鳳凰城推出了自動駕駛的計程車服務,2020年開始在新墨西哥州和德州測試自動駕駛卡車。
谷歌高層們長期以來一直把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投資,看作是風險投資公司和財力較弱的公司不會或不願意承擔的風險。Waymo也在探討無人駕駛技術在計程車服務和長途物流的潛在商業模式。
微軟(Microsoft)方面也投資了多項自動駕駛計畫,並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軟體。
亞馬遜(Amazon)方面也投資了正在建造電動卡車的Rivian,並在2020年收購了無人駕駛新創公司Zoox,亞馬遜可能希望將自動駕駛服務作為電子商務物流計畫的一部分。
Facebook方面,積極將服務生態系融入未來汽車之民眾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控制和支配民眾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在中國方面,華為和百度等公司光是在2021年就承諾向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企業投入近190億美元。
我國台灣鴻海組建MIH電動車供應鏈開放平台,推出MIH電動車軟硬體和關鍵零組件平台生態系,採取開放共享,希望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系統。鴻海MIH電動車平台夥伴已經達到1,065家,其中有三成是全球廠商,接近200家新夥伴背景與網際網路(Internet)有關。合作夥伴中,傳統車輛產業占67%、資通訊產業占13%、網路軟體產業10%、其他類10%。MIH聯盟規劃,將自2021年7月從鴻海集團獨立出來,朝B2B走平台,車廠變成平台的客戶。
汽車製造業者之衝擊應對
科技公司帶來的衝擊,使汽車製造業者枕戈待旦,且須投注一倍精力兼顧傳統汽車業務及未來汽車創新。福特汽車(Ford Moto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等產業巨頭都已經加強了對自動駕駛的投資。豐田汽車正在日本富士山腳下打造一座結合自動駕駛的智慧城市,而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也投入74億美元在美國生產電動車並開發無人駕駛的飛行計程車。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之機會及挑戰
汽車製造商捍衛自己的地盤是可以理解的,但科技公司進入自動駕駛領域自認為是一種「自然延伸」,他們自認為自己有能力為汽車產業帶來革新。事實上,並非如此,未來汽車的系統軟體是科技公司的強項,而在硬體上並不是。
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的現有業務使他們具備人工智慧、處理大量資料和設計複雜系統的經驗。從本質上講,他們已經對設計和製造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核心技術進行了前期投資。
其中,最有可能透過自動駕駛技術改善產業的科技公司也許是亞馬遜。亞馬遜將從使用自動駕駛車運送包裹的較低成本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亞馬遜還習慣將自己的工具轉化為可以出售給更多客戶的業務,像是他的雲端運算服務AWS。AWS最初是支援亞馬遜網路銷售服務的工具,之後則演變成Netflix、美國政府和其他公司使用的運算和資料存儲平台,如今AWS價值高達454億美元。
即使對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先行者可能會有很大的優勢,每一家公司都想成為市場上的掠奪者,而不是獵物。
附圖:圖、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973&fbclid=IwAR33HNqQbrSVDUkv5LskfoI5m6VdAo-M0em56V0UBX9ciwvXSEgsutjY0oI
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陳寗嚴選音響/耳機團購請見: http://bit.ly/ningstere
陳寗嚴選 iPhone 保貼請見:https://lihi1.cc/VnHIF
商品選購、團購問題請 Line 問我: http://bit.ly/ningline
--
20191205 補充:如影片中所說,石墨烯振膜並不是整片石墨烯,而是用塗佈或混合的方式處理。就像鑽石振膜也不是整片鑽石一樣。根據 Aukey 廠商表示,他們的石墨烯是用塗佈的方式處理。
Aukey T10 耳機在網路上有眾多「評價」,絕大多數都是無上好評,但真相到底如何?
先前跟大家談過平價藍牙耳機的真相,今天就來真的看看這支還算平價的耳機,畢竟原售價就已經是三千多了,並非那種賣了很久才降價的產品,這樣說他平價⋯應該也沒錯了吧?
這支 Aukey T10 有著藍牙 5.0 的快速連線、低功耗優勢,基本上跟現在多數同規格耳機類似。但聲音部分⋯我只能說,還是看我影片吧!這次會談到另一個音響非常重要的要點:推力與控制力。不管是音響或耳機,能不能把這塊做好,都是影響聲音表現的關鍵。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哥的真相評測你不聽會後悔!快看影片囉~
#Aukey #藍牙耳機 #耳機
--
本影片曾在 20191204 11:00 開始下架 24 小時,原因請見我在 20191204 發佈於社群上的重要公告:
昨天發佈的 Aukey T10 藍牙耳機評測,小編沒有依照協議先給 Aukey 代理商 24 小時「確認數據規格是否有誤」就先上片,這是我方處理瑕疵,深感抱歉。因此,該片由 11:00 開始下架 24 小時讓廠商確認,12/05 11:00 後將會重新開放觀看,如果有數據規格有誤,我會在文字介紹中加入勘誤說明。
照理說文字勘誤不需要下架影片,為什麼會要下架呢?跟大家說明一下,我的評測不收費、不業配,廠商只可針對數據規格部分提出修改建議。重點是我的評論結果並不會因為廠商的「建議」、「解釋」、「遊說」、「河蟹」而有所改變,畢竟當你買產品回家發現很爛的時候,也不會有廠商甚至工程師來跟你慢慢解釋或建議,因此我的評測標準就是以「這產品是我自己買回家」的情境,來判斷這產品是否值得購買。
本次我對 Aukey T10 的觀點仍然如原先該影片呈現的內容,本次下架與明日上架之間,影片內容是不修改的。
──────
喜歡這支影片嗎?
本影片採用 AI 字幕,目前已開啟社群字幕,邀請你一起來讓字幕更趨完美:
http://bit.ly/SubtitleNing
感謝你的協力!
──────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十大最特別的工作,什麼是XX測試員?馬來西亞客家話配音
更多HenHenTV的十大影片
十大最長壽的動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wk3gXwmT8
十大童話背後的變態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4evcXqXPo
十大最賺錢Youtub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Ypf1iyUbFQ
各位大家好,歡迎收看HenHenTV,我是Tommy
自從做了馬來西亞客家話的影片後,就收到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留言,有很多也留言說希望我做客家話教學。謝謝大家的支持。所以今天的十大我會用客家話來配音。希望大家可以通過十大的影片學到客家話同時了解更多關於世界十大的事件和東西。
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十大特別的職業
工程師,律師,醫生這些職業我們都有聽過,可是你有沒有聽過以下的職業呢?
10. 情趣商品測試員
東西好不好要試過才知道,包括情趣商品,他們需要記錄測試每個情趣商品的感受,至於如何的試,給大家一個想像空間吧!應該都是女的吧?
9.聞屁師
工程師律師我們聽得多,聞屁師你聽過沒?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經過聞病人的屁來判斷病人的病情,而且聞屁師不能抽煙,喝酒,而沒有鼻炎,不知道會不會臭死呢?月薪 = RM10,000。我在電梯裡面吸人家的屁都不見得有錢拿。
8.殘骸清理員
我們整天會在馬路上看到很多動物屍體,這些殘骸清理員會隨傳隨到,清理這些被車輪撞死的動物屍體。而且還是很高收入,最高可以月入七萬美金
7. 貓狗糧品嚐師
他需要品嚐各種不同的貓狗糧,來斷定究竟這產品是否能滿足寵物的喜愛,每一間貓狗糧公司都有自己專業品嚐師,而且收入非常高,年收入可以高達兩萬英鎊
6. 職業擁抱師
美國的一家公司推出擁抱這個特殊的服務,每小時收費60美金,職業擁抱師需要給予客人擁抱,一天抱上八個小時,收入也蠻客觀哦~
5.小雞性別鑑定師
成年的雞一眼就可以分別雌雄,但是小雞就不行。因為雛雞雌雞買到得價格比較高,應此需要鑑定師來鑑定性別,經驗豐富的鑑定師兩秒就可以分辨他們的性別。
4. 遊戲測玩師
這個我們就有曾經聽過,最重要就是試玩遊戲,不要想他們的工作很簡單,他們可能需要一直玩同一個遊戲來看遊戲究竟有沒有bug
3. 高爾夫球潛水員
如果大家有打過高爾夫球,就一定曾經打過進湖裡,但是如果一天有10個人打進去,一年下來也不少的,他們就會找高爾夫球潛水員來撈起湖床底下的高額夫球。而且撈了過後還可以再賣出去
2. 飲水師
最重要就是試飲不同的水,並不是我們想像中只是喝水而已,他們需要鑑定那水是否真的合適人們用餐過後飲用,而且也需要測試飲用水的素質是否達到他們要的水準
1.哭喪師
這個並不是興起的職業,而是已經是很古老的職業,他們會和道士一同出席在喪禮裡面,用哀唱和令現場的家屬哭是他們的收入來源,哭得越慘就越高收入
所謂職業無分貴賤,重要的我們用心的做自己喜歡的職業,無論是什麼,起碼我們是靠我們的雙手掙錢。
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們喜歡我的影片,就記得按讚和分享出去,也記得訂閱HenHenTV時,按一下小鈴。希望大家會喜歡和可以經過這個影片,除了知道世界十大特殊職業之外,也可以學到一些客家話。在此向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問好,記得傳承客家精神下去。
我們下一個影片見,bye bye。
大家好~~我是HenHen TV的Tommy,这个频道想向全世界传递喜悦,正能量与快乐,希望因为我的努力让世界有点不一样~這個頻道裡好像是一共小型電視台一樣,有講電影,煮菜,免費社交舞教學,旅遊特輯,生活Vlog還有很多即將要公開的主題。
希望帶給你們歡樂,也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我會一個比一個影片好的。
請多多訂閱和like我的頻道:訂閱HenHenTV時,記得按一下小鈴哦!
Hi Everyone~i'm Tommy from HenHen TV, i hope can using this channel to spread my Happiness to all the people over the world, and hope this can make the world better.
This channel is like a mini broadcast channel, it has free dancing class, movie reviews, free cooking recipe, travel information and some new topics is going to announce soon.
Hope you all like it and subscribe my channel, and thanks for keep supporting my channel.
If you haven't subscribe my Channel, please subscribe now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Facebook Page: HenHenTV
Instagram:HenHenTV
如有任何業配或工作質詢,請Email我:[email protected]
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AppWorks School - 好奇#產品測試工程師在做什麼?未來想走 ... 的推薦與評價
好奇#產品測試工程師在做什麼?未來想走#軟體測試要如何提升自我價值? 今天要推薦演講【從理想、到現實的距離,開啟品味軟體測試之路 】,來聽Complete Think ... ... <看更多>
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請益測試工程師 - 軟體工程師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一下有人當過測試工程師?我看ptt和分享文等他們都說:出路窄+很容易中年失業的工作+薪水不高,因此我的方向一直是往演算法或fw,但我之前有面 ... ... <看更多>
產品測試工程師做什麼 在 Re: [請益] 測試工程師是在做什麼的? - 看板Soft_Job 的推薦與評價
以我做過的經驗來說(竹科網通系統廠)
基本上工作內容就是測試RD做出來的產品有沒有問題
比如能不能連線 流量有沒有過標準 protocol要切換好幾種下去測試
有些需要操作一些儀器來看測試結果
有些只要坐在位置上插拔網路線改測試機(每人至少2台電腦)的網路設定
但要注意有些是要放著讓電腦跑一整天 這種測試項目 下班一定要做
有些人是負責寫程式跑自動化
至於錄不錄取個人認為是看主管
因為這些工作內容雖然有其專業度 但很好上手
所以有興趣就放膽丟履歷 然後對談盡量用些例子佐證自己的人際和學習能力不錯
還有事先了解過公司的產品 越了解越好
大概就上了
接下來是題外話
1.測試並非門外漢想得如此簡單 雖然內容很好上手 但問題來自於人
一個資深員工平時可能一天就要測到千項項目 大多數是數百項目
我記得我還是新人的時候
第一次丟下來就是平均一天100項 以平均工時12小時來說 1小時就要測8項
10分鐘至少就要完成1項 但剛進去肯定甚麼都不會測(因為有一定程序要走)
變成說你這100項大概有90項都要問老鳥怎麼測 強一點的人80項
這時候人際關係的影響力就出來了
老鳥如果理你 這80項大概每項只要教你1分鐘 難一點的5分鐘 你又記得住 就會了
反之如果老鳥不理你 你到下班還是不會測這80項
(這種測試步驟自己上網也查不到)
所以新人剛進去很辛苦
然後其實這還牽扯到生存問題 因為內容好上手 換句話說也是高取代性
老鳥其實也怕教會你 換他走路 所以通常裡面 有點年紀的 都懂得明哲保身
只有比較年輕的 不怎麼怕才會比較熱心 我是看出了這一點 所以離開得心安理得
2.性別問題 其實這問題也是來自於人
主管找人進來也怕老鳥不肯教 所以盡量會想要找女員工進去
但如果你看完我的第一點 就會知道新人本身就不好生存了
所以裡面幾乎都是老鳥比較多
老鳥通常年紀大 有家室 所以已經不像剛出社會那樣容易被女性迷住
所以我現場看的情況是 除非這女生很正 或是很會交際
不然中間清秀等級的女生 沒很會交際的
在裡面最主要都是靠自己
要說比較吃香的地方就是 同樣標準之下 主管對女生比較寬鬆
我舉一個我現場看到的例子
男生新人進去東西做不完 加班到9~10點還是做不完 隔天被罵到臭頭
女生新人進去東西做不完 不加班7點多閃人回家吃飯 隔天沒事
然後男生完成的測試項目是女生的快兩倍
所以很多男新人真的是摸摸鼻子認份加班
當然不是每家公司環境都像我待的那家那麼嚴峻
所以參考就好
一般我都會建議女生走這一行
除了性別優勢 更重要的是薪水還不錯
但是未來發展性可能也就被侷限在這個框框了
(我碰過幾個比較厲害的最後中年後就是跳槽當測試部門的主管XD)
※ 引述《syncc (SynC)》之銘言:
: (雖然我不一定會投.因為目前要準備相關證照,也要看我未來規劃,但我好奇想問問看
: 因為我現在做的跟我所學都不相關,有點小沮喪.)
: 就是測試工程師到底是在做什麼的,工作內容有趣嗎?
: 有沒有需要英文好,電腦又不差(不差指電腦壞掉都自己想辦法修,甚至幫女同學修的)
: 懂一點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邏輯能力還OK的工作?
: 之前在美國很多人不是CS專業,但最後被命運所迫找不到工作,都去學CS做CS相關
: 甚至我的專業Cognitive Science,CS approach 畢業的一些學長姐
: coding強的都出來去做軟體工程師. 不然就是走學術路線
: CogSci偏 Psychology的根本找不到工作
: 我是覺得以我目前三腳貓的CS水平是無法勝任做軟體工程師的。
: 但如果是測試工程師呢?
: 『測試工程師』基本上要具備電子/電機/自動控制的背景
: 那我的背景算是OK嗎? 學過Civil Engineering,CogSci, CS approach
: 還是學得太雜了要從頭開始學? 還是需要去唸的相關碩士學位?
: 聽說竹科男女比例畸形,女生比較吃香...有這種工作嗎? :D
: 不然我在美國唸了那麼久的理科,不去吃香喝辣的一下,蹲在這裡好像有點可惜。XDD
: PS.如果覺得本篇打得很像"笑話"的大爺們,可以不要理我沒關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2.106.1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