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計畫懷孕而喜獲麟兒的婦女來說,胎兒無疑是上天給的美好禮物,有時天不從人願,常在沒有預警下失去了腹中的小生命,這種無情的打擊造成孕婦及家人的傷痛。
懷孕中胚胎或胎兒沒有生命跡象,三個月前稱為流產,週數達三個月之後的流產稱為死胎或是胎死腹中,也有些學者定義20週以後為死胎。
媽媽通常是因為感覺不到胎動或者是在例行性產檢以超音波檢查的狀態下發現。有些死胎發生早在第一孕期,有些發生在接近臨盆甚至在待產中,顯示死胎發生的原因其實是非常多樣的。
發生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為與母體、胎兒或與胎盤有關。
與母體有關的原因如母親本身身體的疾病像是高血壓與糖尿病,感染、內分泌、免疫性疾病,與胎兒有關的原因如染色體、基因異常,發育不良,與胎盤有關的原因如病變或是血流不足,臍帶打結或扭轉等,但是約¼的死胎找不出原因。
其他的危險因子像是抽煙、酗酒、吸毒、肥胖與母親年齡等都被認為與死胎的發生有關係
死胎的發生對任何母親來說都是ㄧ件悲傷的事情,以醫生的立場除了安慰母親之外是需要找出最有可能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發生類似的憾事 。另外如產後憂鬱症其實在這些傷心的母親身上也很可能會發生,家人也需要多注意。
印象中照片為紐西蘭的 Wakatipu 湖。是毛利傳說裡,被勇士殺死的巨人留下的跳動心臟。願傷心過的媽媽們保持勇氣與希望。
============================
For expecting mothers, babies are gifts from the God. However, some babies are lost unexpectedly, causing grievances for the mother and her families.
Babies that are spontaneously lost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are called miscarriages, and those lost after the first trimester are called stillbirths. Although in some countries stillbirths are defined as fetal loss after 20 weeks.
Stillbirths are usually discovered mothers who don't feel fetal movements or incidentally during regular pregnancy ultrasound surveillances. Some still births occur early in 2nd trimester, whilst some occur towards the end of the pregnancy, suggesting different underlying mechanisms.
Causes of stillbirths can be classified as mother, fetus or placenta related. Examples of causes relating to the mother include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or eclampsia), infection and autoimmunity; relating to the fetus include abnormal chromosomes,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 relating to the placenta include blood flow insufficiency or twisted umbilical cord. Although about in 25% of cases no cause can be found.
Factors like smoking, alcohol and illicit drug, obesity and Mother's advanced age use are related to increased risk of fetal loss.
It is one of the saddest things to see a Mother who lost her child. From an obstetrician's point of view, identifying the cause may help to prevent recurrences of such tragedy. Carers' support and vigilance for mothers who lost their babies is important as postpartum depression can unfortunately also occur.
(Picture is taken at Lake Wakatipu, which from the Maori Legend it is the remaining beating heart of the Giant Matau, who was slain by a warrior to rescue his beloved girl. Hope mums keep hope and courag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00的網紅醫適能 蔡奇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運動、健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不過最近卻變成了一場惡夢。目前這個事件已受到許多機關與各地方民意代表關注,我並非當事人因此其他細節我也就不方便談太多。 我想探討的是,對於一般運動與健身愛好者、教練、體適能產業經營者的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淪落成為下一次的受害者?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你們的想法。 #輕適能...
產後肥胖定義 在 大夫訓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2020
https://bjsm.bmj.com/content/54/24/1451
▶️兒童和青少年 (5-17歲)
身體活動可以增進體適能 (心肺適能和肌肉適能),心臟代謝健康 (血壓、血脂異常、血糖、胰島素阻抗),骨骼健康,認知發展 (學業表現、執行功能),心理健康 (減少憂鬱症狀),和減少肥胖。
强烈建議
▪每天至少60分鐘的中至高強度,大多是有氧的身體活動。
▪每星期至少三天的高強度有氧活動,應加入增強肌力和骨質的活動。
▶️成人 (18-64歲)
身體活動可以增進以下健康: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高血壓,糖尿病,某些癌症,心理健康 (減少憂鬱和焦慮症狀),認知健康,和睡眠。肥胖也可以改善。
强烈建議
▪所有成人都應該要有規律的身體活動。
▪每星期至少150-30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活動,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活動,或兩者混合到等同的活動量。
▪每星期至少二天的中或更高强度的大肌群肌力訓練。
有條件建議
▪每星期中強度有氧活動超過300分鐘,或高強度有氧活動超過150分鐘,或兩者混合到等同的活動量,可以增加健康益處 (當慢性疾病沒有禁忌時)。
▶️老年人 (大於65歲)
在老年人,身體活動還可以預防跌倒和相關損傷,以及預防骨骼健康和活動功能的降低。
强烈建議 - 如同成人,再加上
▪多元活動,包括功能性平衡和每星期至少三天中或更高强度的肌力訓練,以增強功能和預防跌倒。
▶️懷孕和產後
懷孕和產後的身體活動可以增進以下產婦和胎兒健康:減少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懷孕體重過度增加,生產併發症,和產後憂鬱。不會增加死產,新生兒併發症,或出生體重負面影響的風險。
强烈建議
▪懷孕和產後都要有規律的身體活動。
▪每星期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活動。
▪結合各種有氧和肌力訓練活動。再加上溫和的伸展可能有益。
此外:
在懷孕前已經習慣從事高強度有氧活動或積極活動者,可以在懷孕和產後繼續這些活動。
更詳細的摘要,可以參考健身醫.二三事
https://www.facebook.com/103553828173969/posts/165998701929481
🔹️🔹️🔹️🔹️🔹️🔹️🔹️🔹️🔹️🔹️🔹️🔹️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2018 - USDHHS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332279087625963
老年人的阻力訓練原則 - NSCA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506554803531723
運動指引建議的運動量只是最低標準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780556059464928
名詞定義 - Terminology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285916408928898
產後肥胖定義 在 愛拍彩蝶-Mini 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聽說剛剛有重播😘回味一下
我說了我不生了但還是生了~
產後肥胖定義 在 醫適能 蔡奇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運動、健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不過最近卻變成了一場惡夢。目前這個事件已受到許多機關與各地方民意代表關注,我並非當事人因此其他細節我也就不方便談太多。
我想探討的是,對於一般運動與健身愛好者、教練、體適能產業經營者的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淪落成為下一次的受害者?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你們的想法。
#輕適能 #健身產業觀察 #醫適能 #蔡奇儒
-
近期 MedEx 醫適能 |特殊族群專業訓練 課程資訊:
1. 國際四大體適能證照6小時總覽課程
時間:6/13(日) 9:30-16:30
▋本課程以美國運動委員會國際認證私人教練證照 (ACE-CPT) 為課程學習的主架構,輔以結合美國運動醫學院 (NASM) 、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NSCA) 重要知識觀念授課
▋本課程目標在於讓參加學員、欲轉職為教練之運動愛好者能獲得不只是知識上的學習,更對於四大證照有清楚的分析,對未來方向將有更清晰的了解
▋授課講師蔡奇儒老師具有實際取得四大機構相關證照之專業背景及相關經驗,並獲邀成為美國肌力體能協會 (NSCA) 最新運動科學證照 (CPSS) 之共同翻譯作者;同時身為醫適能創辦人。醫適能 (MedEx) 目前為多間診所、醫療院所、企業之合作機構,致力於協助運動愛好者與教練們媒合相關工作機會
▋報名網址(早鳥5/20前或額滿截止)
https://forms.gle/yMAXojHTdZ72dCcf6
2. 懷孕及產後訓練專家(PPES) (ACE 1.2學分)
▋為什麼這堂PPES課程很重要?
女性懷孕期間的運動與產後運動是未來趨勢,運動對於身體健康帶來的益處是眾所皆知,但是如何安全有效的運動變成下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研發這門課程的目的,就是希望帶你從科學實證的角度,更認識懷孕及產後訓練。包含認識孕期運動注意事項、運動禁忌、產後腹直肌分離、骨盆底肌訓練等重要議題。
▋時間:6/5-6/6 (六日) 9:30-16:30
▋報名網址:https://bit.ly/30DxZUH
3. 特殊族群訓練專家 (SPES) (ACE 1.2學分)
▋為什麼這堂SPES課程很重要?
特殊族群是未來健身體適能與醫療領域的共同趨勢。
「特殊族群」指的是「非一般健康族群」之總稱。最常見的是身體罹患各種不同常見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癌症、骨質疏鬆等。了解如何帶領特殊族群訓練安全、有效的運動,是本堂研習課程研發的目的。
因此,不論是作為一般大眾、一般運動愛好者作為自我保健的知識準備,也同樣很適合運動教練、團課老師共同參考學習。
▋課程時間:5/8-5/9 (六日) 9:30-16:30
▋報名網址:https://bit.ly/30DxZUH
---
■ Facebook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edex.chiru/
■ 訂閱電子報:分享參加研習課程資訊筆記、心得、經驗分享
http://bit.ly/2nKb4H8
■ Instagram帳號
https://instagram.com/chiru.tsai
■ MedEx Circle國內最專業的臉書體適能知識討論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edexcircle/
■ 一鍵點擊加入我的LINE,接受最新資訊
https://line.me/R/ti/p/%40qbq0699u
■ 醫適能 特殊族群訓練培訓機構,查看最新研習課程
https://www.facebook.com/medexasia/
#醫適能活動預告:
當全世界都開始重視 #運動對於癌症病患的重要性時,成為Cancer Exercise Training Institute (CETI) 「癌症體適能訓練專家」就是您不可錯過的國際研習課程。
去年11月已經成功在台北舉辦的首發研習課程 (活動集錦 連結: http://bit.ly/2MWiEIn ),今年2020的5月,我們再次幸運邀請到擁有超過20年癌症體適能訓練經驗的 CETI 創辦人 Andrea Leonard 將在 #台北、 #台中、#台南,親自來台授課二日專業研習課程,同時課程將有專業翻譯及專業講師擔任課程輔助教學,請大家把握難得的機會!
【師資陣容】
本課程將全程由 CETI 創辦人Andrea授課並輔有課程翻譯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復健科主治醫師 王思恒醫師) 與專業講師 (醫適能創辦人 前美國官方ACE國際講師 蔡奇儒) 協助課程進行。
【報名辦法】
因為名額非常有限,請有興趣與意願參加者,請立刻私訊臉書粉絲專頁:CETI Taiwan 網址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CETITaiwan/
【國際研習時間表】
➤台北假日 2020年5月30-31日
➤台南平日 2020年5月25-26日
➤台中假日 2020年5月23-24日
【課程內容】
➤ 瞭解癌症成因及定義;免疫系統的作用;瞭解癌症類型,了解最常應用於15種癌症以及兒童癌症的步驟,不同外科手術 (包括乳房重建) 將如何影響身體活動機能
➤ 瞭解乳房重建包括植入/擴張器/TRAM/LAT/GAP/TUG/DIEP皮瓣重建手術;手術如何影響肌肉平衡與活動範圍。課程將會導入基礎矯正性運動觀點
➤ 學習識別和預防淋巴水腫,以及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指引建議;瞭解癌症患者所經歷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各種癌症治療及其急性和慢性副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適當的運動來減低或預防副作用影響
➤ 瞭解並學習分析如何協助癌症患者創建個別化訓練計劃,改善肌肉失衡;瞭解運動將如何幫助降低癌症機會、減少治療副作用;癌症治療相關疲勞的成因、管理方法;瞭解癌症治療與肥胖、酒精之風險
➤ 學習如何與專業醫療專業人員合作,並建立癌症運動專家的個人形象
➤ 案例探討研究:學員將討論不同的案例研究,其中包括各種類型的癌症和治療方法; 評估淋巴水腫風險,姿勢偏差,活動限制等;學習如何處理緊急程序,病歷和瞭解身體檢查結果,並為每個案例研究制定全面性的矯正運動訓練方案
【適合參加對象】
課程從基礎開始,輔有線上進階課程資源,因此非常適合一般的運動私人教練想幫助癌症患者,亦適合希望透過運動改善癌症患者身體健康的一般大眾,不需過度擔心銜接或專業背景不足。
此二日專業研習亦適合教練、專業醫療從業人員(醫師、藥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串連醫療端與運動體適能端的缺口。
【第一波超級早鳥優惠|有名額限制】
為維護授課品質,課程名額有限,第一波早鳥超級優惠只至2/29截止(具人數限制),團報再另享優惠,請大家把握,額滿即立刻關閉報名表單。
【附註】
此課程提供國際權威體適能機構 ACE/AFAA/NASM/NFPT/Yoga Alliance 等持續教育學分(CEUs)
了解更多
■ 一鍵點擊加入我的LINE,接受最新資訊
https://line.me/R/ti/p/%40qbq0699u
■ 醫適能蔡奇儒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medex.chiru/
■ 醫適能 特殊族群訓練培訓機構,查看最新研習課程
https://www.facebook.com/medexasia/
■ 訂閱電子報:分享我參加的研習課程資訊筆記、心得、經驗分享
http://bit.ly/2nKb4H8
■ 追蹤我的IG,看看短篇好吸收的IG知識:
https://instagram.com/chiru.tsai
■ 加入臉書交流討論社群,一起交流一起變強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edexcircle/
■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影片
http://bit.ly/2mY3YyI
【醫適能 近期研習課程】
■ 2019.11 癌症體適能訓練專業培訓(台北,已額滿/結束)
■ 2019.12 懷孕及產後體適能專業培訓(台中,已額滿/結束)
■ 2020.02 高齡銀髮體適能訓練專業培訓(台北,已額滿/結束)
■ 2020.05 癌症體適能訓練專業培訓(北、中、南,開放報名)
■ 2020 懷孕及產後體適能專業培訓(台北,尚未開放報名)

產後肥胖定義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十個女人有九位認為自己太胖,實際去做減肥治療的就有3-4位,以自己飲食控制或運動者約有3位,女人確實很在意自己的身材。
這一集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全昌堂中醫診所院長徐慧茵中醫師來談談女性肥胖的問題。
本集內容主題如下:
1. 肥胖的定義
2. 各年齡層肥胖的原因
(1) 青春期肥胖
(2) 年輕人肥胖
(3) 輕熟女肥胖
(4) 產後肥胖
(5) 婦女肥胖
(6) 更年期肥胖
3. 肥胖該如何因應
4. 抑制食慾的穴位按摩
5. 減肥飲食蔬果
6. 介紹減肥運動
7. 肥胖的生活方式小叮嚀

產後肥胖定義 在 一人吃兩人補 都是藉口?孕期亂吃胰島素失控 產後肥胖!生兩 ... 的推薦與評價

前幾年開始吹捧的「瘦孕」為準媽媽投下一顆震撼彈,彷彿只要在孕期增加超過x公斤,就是太胖,但不同身型的人,懷孕可以增重的公斤數並不能以一概之; ... ... <看更多>
產後肥胖定義 在 彭溫雅醫師- "產後肥胖常使用的定義為「產後6週仍超出孕前 ... 的推薦與評價
"產後肥胖常使用的定義為「產後6週仍超出孕前體重10%」──假設一位孕前體重為50公斤的女性,若孕期體重增加到65公斤,那在產後6周就必須降至55公斤以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