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星「星關懷」稻田認養計畫進入第五年,繼去年「夢想飛翔的鴕鳥」彩稻圖案,今年則邀請「星美好獎助學金」受益學生高琪恩,透過Galaxy平板創作出「GO TAIWAN」主題,並將圖案呈現在宜蘭三星鄉稻農吳和南先生的無毒自然農法稻田中。
談及創作理念,高琪恩分享:「這幅作品以Samsung品牌的首字S,同時也取Smile微笑之意,勾勒出星寶寶的頭形輪廓,而胸懷台灣則象徵以開朗活力之姿傳達『GO TAIWAN』為台灣加油的精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
田中達也創作理念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銀河英雄傳說,由田中芳樹老師根據諸多歷史元素所創作的科幻架空小說,是我至今仍會去翻閱好去琢磨尋找靈感的經典之作。
1988年,該作被製作成動畫,而2018年則製作了新版動畫。
在我花了一些時間參詳兩版動畫後,我想說:「光以人物畫風,舊版完勝新版!」
舊版動畫非常用心的還原書中的腳色形象描述,例如:擁有「疾風之狼」美稱的米達麥牙,小說中給他的描述是「蜂蜜色的頭髮,略矮的個頭,像體操選手一樣勻稱的健美身材」,而舊版動畫,米達麥芽在帝國眾多高級將領真的顯得矮一個個頭,比起摯友─羅巖塔爾,更是矮上不少(羅巖塔爾的描述則是比別人都顯得身材修長);還有那個奧貝斯坦,舊版是灰白頭髮,加上完全無神的雙眼,真的給人一種毫無感情的有機物的感覺(奧貝斯坦似乎也是在影射韓非,同樣都很身體上的缺陷,在政治理念上同樣絕對理智且無情,是我非常注意的書中腳色,雖然我一點都不喜歡他)。
新版動畫的人物......真的彼此之間都太像了。除了畫風像,也沒能沉陷出腳色氣質,這個在問題兒童集合體的楊艦隊上尤其明顯。
新版楊威利顯得略具銳氣.....不對呀!楊提督就應該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亞典波羅也感覺不處那個勇於挑戰權威,而且善於遊走在合法邊緣的頑皮感(舊版常常用表情的轉換達成情緒轉換,新版因為太多時間都在微笑,就不容易凸顯這種感覺)。
順帶一提,尤里安也是顯得太銳氣了,他平時應該都是給人溫順的一種模範生樣呀。
雖然人物描繪不如我意,但新版也有不少勝過前作的地方。
首先是有關戰爭場面的呈現比舊版有震撼感及靈活許多,因為舊版很多時候在呈現兵力時,就是兩個色塊間此消彼漲,這雖然一目了然,但略嫌呆版。而艦隻的動畫呈現,也是比起舊版華麗不少,這對本來追求華麗風格的帝國軍,是加分的描繪。
不過我個人最喜歡新版的地方,還是它的音樂。
舊版開頭的音樂,通常帶有古典風格......恕在下粗俗,這藝術境界太高,我可不是梅克林洛那種懂得欣賞之人。
新版的音樂,除了有用流行的搖滾節奏,也空下不少比較抒情的橋段,讓歌曲本身具有情緒的延展性。而他的歌詞也非常符合銀英傳的雙主角描繪。
雖然「雙子星」很多人覺得是描繪同屬不世出天才,但雄圖霸業的萊茵哈特,與民主自由的楊威利,卻注定無法真正交融呃一種若即若離的並存。
但我認為,這首歌更適合描繪帝國雙璧間的友誼。
米達麥牙,一介平民之子,對於老婆家庭非常照顧專一,用兵上極為迅速凌厲,但卻保持著清晰的大局觀以及彈性(這就是他跟畢典菲爾德的巨大差別)。
羅巖塔爾,貴族後代,兩性關係及為放蕩,平時總是自然散發出嘲諷的惡意,但才能極為全面,不僅在戰場上擁有最佳的智勇平衡,政略上也足以統治廣大的區域,甚至有明君的才華。
這兩位看起來走不到一起的人,卻是生死與共、肝膽相照的好友,而且極度的尊崇對方。
無奈,最後兩人卻是兵戎相向,可看似最後立場決裂的兩人,其實在立場上卻依然驚人的一致(羅巖塔爾:「我並不是『服侍』那位被你侮辱的皇帝,我也沒有『背叛』他。」),甚至雙方都期待能見上彼此的最後一面,只可能最終仍是無緣......
「我原本想活著到你來到為止,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是嗎?疾風之狼,你有辱這個誇大的名號哪……」
「看見了嗎?我這一生大概永遠忘不了這幕光景吧!疾風之狼竟然哭了……」
這段血濃於水的友誼,讓帝國雙璧成為我銀英傳中第三及第四喜歡的人物。(第一和第二是楊提督以及尤里安。)
最後和大家分享銀英傳新版動畫的OP─Binary Star,其實最讓我佩服的,是中文歌詞翻譯得非常典雅卻又一目了然的淺白,太強了!
而聽著聽著,我不禁想說:「銀河的歷史又翻過一頁。」
#銀河英雄傳說經典不敗
#為了健康飯後應該來一杯紅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AX68uF6NU
田中達也創作理念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部《苗栗穀倉 苑裡鎮》紀錄片由台灣電影文化公司於1997年攝製,製作團隊如下:
策劃:孟昭旭
執行製作:徐德芳
攝影指導:汪勝男
攝影:張梓嘉
旁白:陳譓如
燈光:楊德安
剪輯:吳曉月
音效:陳盈志
成音:林作浩
編導:蔡育長
影片現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典藏,其內容如下所述:
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寶島,你我曾經在這塊土地上,一起打拚一起奮鬥,開創了美麗的家園並建立了每一個鄉鎮的特色,在未來的日子裡還需要我們一起努力,追求更幸福的生活。
《苗栗穀倉 苑裡鎮》
苑裡鎮位於在苗栗縣的西南,西臨台灣海峽,東依火炎山與三義鄉為界,北接通霄鎮南隔大安溪與台中縣的大甲外埔為臨;地形以平原為主,依山面海風景秀麗。
先民生活體驗 化作精闢簡白的俚諺
短短的幾句話 卻蘊藏了高深的智慧
《鄉土諺語》
捉小豬要看槽底 討媳婦要看娘里
(苑裡鎮民張水連╱男)人說捉小豬要看槽底,討媳婦要看親娘,這種說法也的確很有道理。捉小豬要看槽底就是說,要看小豬是不是好養和吃糠的狀況,這頭豬苦吃糟糠多又吃到槽底,所以這頭豬會長的比較大,所以說這可以做參考。而討媳婦就要看親娘,要先看他母親平常的待人接物,這是一種參考,這差不多是說我們做一件事情,要先斟酌注意他的狀況,就能夠明瞭一切,這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
美麗的鄉村與都市 充滿了溫馨和快樂
你我從小生長的地方 有著敘說不完的故事
《小城故事》
苑裡是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喔灣麗社的所在地,漢人取灣麗之音,簡譯為苑裡,才成了現在的地名。
(苑裡鎮民吳文夫╱男)苑裡鎮最早開發的地方是「貓盂庄」,「貓盂庄」就是現在的中正里;清朝乾隆年間「貓盂庄」就有6大族的漢民族來開發,但是其中有個李姓,叫做李同,這個人他參加清朝時代林爽文的反清復明事件,結果這個事件失敗,有牽連在內的被殺了,沒有牽連在內的則四處流散。李同造反發生以後,其他六大姓就移到現在的房裡來開發。
距離苑裡是區南方約1公里的房裡,當年商賈雲集市況繁榮,曾經是全台第2大的染布中心。
當年的房裡鹽館,年銷食鹽2000石,是台灣全島最有名的大館。
房裡義渡碑是淡水廳同知婁雲位了革除地方土豪劣紳,僱人駕舟擺渡,常藉故所取高額費用的流弊,而在房裡溪畔所設的免費官辦義渡,對於發展地方交通,促進墾殖事業貢獻良多。
房裡具有傳統風格的古厝中,以蔡家古厝保存最為完整。蔡宅建於光緒末年,是一座典型四合院磚造建築,據說大部分的建材來自福建,所用的磚瓦也是名窯燒造的,所以雖然經歷百年,損毀的地方並不多,顯得極為古雅樸實。
蔡家古厝除了房裡城外,另外有一座位在山腳里,它是建於清嘉慶年末,已經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無論是樑上的雕龍畫鳳或是磚牆的雕飾,窗牖的圖案變化都非常講究,匠心獨運,融合了台灣與大陸建築藝術的特色。
房裡的順天宮主祀媽祖,習稱城內媽祖,創建於清雍正2年,是房裡城內最古老的寺廟,已是苗栗縣內少數的古廟之一。
習稱城外媽祖的慈和宮,信徒遍及全省甚至海外,香火鼎盛堪稱苑裡第一,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地區拓殖以來居民的信仰中心。
火炎山位於苑裡與三義的交界,是本省著名的礫質惡地,並生長著許多台灣原生植物,其中以馬尾松最為重要,目前已被政府列為自然保護區。
(苑裡鎮民余丙丁╱男)火炎山西北1公里有一個山柑坑,隔壁是社苓坑。這山柑坑和社苓坑的山脈,過去是延伸到山柑社苓社區,因為咸豐3年的大水災,山脈被大水沖失了,致使今天的山柑與社苓距離山柑坑社苓坑約有4公里之遠。
正因為大安溪下游多砂礫,每逢洪水就河水暴漲,因此清咸豐年間的大水沖毀了山柑坑與社苓坑的山脈。1921年日本人在此修築了大安溪堤防,溪畔地區人口才逐漸增加,所以大安溪堤防是本地居民的命脈所在。
苑裡鎮的耕地面積廣達四千七百多公頃,在貧脊的苗栗縣裡是一塊難得的沃土,素有苗栗穀倉之稱。著名的苑裡山水米所強調的是以火炎山下大安溪水而贏的口碑。
三角藺草是苑裡帽蓆編織的主要材料,它原本長在大安溪下游兩岸溼地,為了改善藺草的品質,農民將野生種苗分根移植到水田中栽培,而成為苑裡的農業特色;但是隨著帽蓆業的沒落,苑裡種植藺草的農戶目前僅剩5戶人家。
一般人常說的大甲帽蓆事實上是苑裡的特產,由於當時本省海線鐵路尚未闢建,對外貿易必須以大甲大安港出口,或以大甲為集散地再轉銷全省,所以苑裡所盛產的帽蓆被冠上大甲的名號,而稱為大甲帽蓆。
「阿嬤的手藝,透早起床天未光,買席來到廳中央,價脹公道有久長,日作暝作為三頓,作甲背痛擱腰酸,指頭破空手酸軟,底一底二愛擱算,手藝欲傳趁這陣。」這是苑裡鎮中正國小郭玉雲老師所做的詞,她描述著苑裡老婦帽蓆編織的甘苦與辛勤工作,郭老師致力於帽蓆編織的傳承工作,已有5年之久。她最大的希望是小朋友們都能學好阿嬤的手藝,把這樣民俗技藝繼續流傳下去。
(苑裡鎮中正國小郭玉雲老師╱女)小時候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每天耳濡目染中學習了一點點的手藝,我與家鄉草木有恩情,手藝代代來相傳的心。在民國82年(1993年),傳統藝術教育課程中我選擇藺草編織,在同學們努力與埋頭苦編下,我們現在稍有一點點的成就,後來教育局看到我們的成績,指定我們學校為藺草編織特定學校。這些年來有時候是受到一些指責,有時候也得到很多的鼓勵,但是我們同學同事之間,大家默默的耕耘,現在總算有了傳承的下一代。
苑裡鎮農會為了保存農村生活的舊觀與苑裡帽蓆編織的技藝,特別在1996年9月農會大樓落成後,成立了農村文物展示館與藺草文物館,提供遊客參觀。而館內陳列的許多農具,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它讓生活在這裡機械化農耕時代的人們,能夠再一次的觀賞舊農村社會的風貌,並且對於先民的辛勤與努力,追思與懷念。
藺草文物館展示著許多精緻的帽蓆作品,並且對於藺草的介紹、帽蓆編織的歷史與編織的過程、帽蓆的功效與保養,都有很詳細的說明;所以來一趟藺草文物館,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帽蓆是如何作成,什麼樣的帽蓆才是真正的藺草帽蓆。
苑裡的漁民們也曾經有過豐收的歲月,但是由於海洋的汙染,泥沙淤積而導致魚貨量的銳減,使過去的風光不再。
苑裡的魚丸聞名全省,目前業者都必須到台中港或新竹南寮漁港,採購新鮮的鯊魚肉回來加工製作。過去是以手工調製,現在都以機械代替,魚丸不僅販售本地更銷售全省,是苑裡鎮深具特色的產品。
水波苑坑丘陵地的土質純淨,黏性極高適製磚的上好材料,因此苑裡鎮磚窯林立,紅磚銷往全省各地,為地方帶來不少財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紅磚的使用量劇減,造成窯業衰退,如今苑裡磚的名氣已大不如前。
苑裡鎮有一位台灣音樂史上重要的老前輩,現年(1997年時)76歲的郭芝苑先生。他在1994年,獲得第19屆國家文藝獎音樂類的殊榮,為其多年來的創作,無疑是實質的肯定。
(苑裡鎮民阮文池╱男)普通我們講 composer 或者說國際上人家講的作曲家,不是說作一首歌、兩首歌,或是說作一些合唱曲、piano 曲作一作,就說是 composer,那是不被認定的。那麼芝苑師他的作品非常豐富,他從最大的歌劇、管弦樂、藝術歌曲和普通民謠或是流行歌曲他都作過,在台灣作品較豐富的一位作曲家。
(苑裡音樂家郭芝苑╱男)我看在台北或高雄或台中以及比較出名的鄉鎮市,音樂活動排的很滿很發達,但是有一件事情,很要緊的事情是什麼?我們如果只是演奏而已,就不是真正音樂文化的發達而是要有自己的作品,而且能到國外演奏,還好我們的演奏家能常常好好的演奏,這樣我們台灣的音樂界才是真正的發展。我喜歡寫什麼東西,喜歡寫台灣的民眾,喜愛聽喜歡聽,而且聽起來有親切感,有台灣風格的音樂而且具有現代性,這種音樂我認為最有價值;就是說有民族性、有音樂性、有現代性,這三種的配合,如此台灣的作曲才會發展,這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雕刻界若說起原住民木雕技藝,一般都以陳炯輝先生為創作先驅,而他所創立的心雕居變成為這項傳統技藝的重要據點。陳炯輝以銳利的刀,笨重的木槌交織成呼之欲出的原始生命,其每一筆的揮灑,在在流露出原住民傳統藝術的風情。民國79年(1990年),陳炯輝積勞成疾而離開人世,他所未完成的作品都由他的弟子劉茂龍先生繼續完成,並且一肩扛起傳承台灣原始木雕的重責大任。
(苑裡鎮民劉茂龍╱男)我從民國56年(1967年)國民小學畢業以後,就從事佛像的雕刻。在民國77年(1988年),我的好朋友陳炯輝便叫我進來心雕居,以前的佛雕算是屬於中國的文化,現在進入心雕居士以台灣本土文化為主,而本土文化中主要以排灣族為主,算是原住民文化,以前佛像是外銷日本,那現在本土文化是採取創作路線。
也許他們名不經傳,但是他們努力經營鄉土,為社會傳播祥和,他們有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
《點燈的人》
大安溪盛產砂石,每天都有許多砂石車在這裡運送。因此溪畔的中苗6線道路便遭受池魚之殃,砂石車不僅常造成交通紊亂,更將砂石震落路面,影響行車安全。現年78歲的黃華文先生,每天義務的在這裡清掃砂石,十多年來從不間斷,他服務的精神廣受鎮民們的讚許。
(苑裡鎮民黃華文╱男)中苗6線道路砂石車很多,所以每天早晨都來掃,就是怕人家跌倒,把它當作運動也讓別人安全。
熱心公益的苑東里里長伯鄭辰雄先生,捐出私人土地400坪,作為苑裡鎮老人文康中心預定地。
(苑東里里長鄭辰雄╱男)我是想有一天我也會老,我必須和老人站在一起,我才有機會和這些老人聚在一起,過去的辛苦,現在有機會與老人一起閒聊;若不快點捐出來,就沒有機會和老人一起講話。
人民小事情,就是政府的大事情;在省政經營企業化的理念下,我們來聽聽地方人士怎麼說。
《地方的心聲》
(苑裡鎮鎮長張榮松╱男)苑裡鎮總共人口差不多5萬人,在苗栗縣18鄉鎮中,苑裡是第四大鄉鎮。在數10年前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可以說在全苗栗縣苑裡鎮是排名第一、第二的;因為工業不發達,所以一些鄉親都出外謀生。自我就任鎮長到現在,所爭取的經費以及尚未完成的,我現在來報告。
就是苑裡鎮慈和宮對面這條苑裡溪截彎取直,這歷屆民意代表提案,已經漸漸要完成了。
苑裡鎮最大的建設是體育場,體育場內有網球場、400公尺田徑場和許多大項工程已完成幾部份。
在苑裡鎮這個河濱公園在前任立委的幫忙下,已完成了一座橋,綠美化的工作已經完成並且非常美觀。
這次苑裡鎮的社苓農地重劃已經完成,第1期社南已招標出去,現在已經第2期開始進行中;苑裡人最期待的地下道在去(1996)年我們苑裡鎮做醮的時候,已經打通完成了。
我們苑裡鎮最大的期望就是垃圾場,垃圾場第1期在2年前(1995年)就設施完備,垃圾場若滿起來,我們第2期已經完成,現在已開始提供苑裡鄉親倒垃圾。
關於這苗43線,在我們縣長的幫忙下,43線已經漸漸完成。房裡的天橋為了學生上課的方便也已經完成了,和苑裡國小的天橋也經完成了。
苑裡鎮的道路拓寬有助於地方觀光事業的推動,白鷺鷥觀賞保護區偉在房裡里的海尾,是白鷺鷥群繁殖休憩的地方,這是在一片保護野生動物的聲浪中,由地方政府自發性公告保護,是最難得可貴的保護區。
以製陶聞名的華陶窯,其古色古香傳統鄉土建築頗具風格;火炎山遊樂園是以西遊記故事為背景的主題樂園;全國高爾夫球場提供了自然、休閒的良好場所。這些觀光據點,將使樸實的苑裡鎮顯的更有生氣與活力。
(苑裡鎮鎮長張榮松╱男)歡迎全省善男信女和鄉親各位好朋友來苑裡參觀,苑裡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感謝大家的光臨。
田中達也創作理念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今天的故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的短篇小說〈浮橋〉。
開始前,伊格言先為讀者打了支預防針──他說,孟若的作品向來有點「難」。
問題是,難在哪裡?
伊格言說,難在作者想傳達的主題往往非常幽微而隱秘,不甚明顯,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解答。
這種寫法很容易讓讀者如墜五里霧中,感覺困惑:這些人究竟在幹嘛?下一步要做什麼?
但這種迷霧正是孟若埋下的線索:將情感的幽微轉折,包裹壓抑在樸素而冷調的筆法之中。
以本篇小說〈浮橋〉為例,題材上是個(疑似)小三介入婚姻的故事;
但其實想討論的並非「外遇」一事,而是另有主題,偷偷躲在情節表面的巨大冰山之下。
故事講述尼爾和金妮一對夫婦,丈夫尼爾比太太金妮大16歲,但金妮得了癌症,已做過幾次化療。
她比丈夫年輕這麼多歲,所以從沒想過自己有可能會比尼爾先死。
而尼爾的職業是一名社會運動者。
在金妮眼中,尼爾幾乎處於死當邊緣──他既不事業有成,對妻子也不怎麼體貼。
舉例來說:金妮化療出院,尼爾開車去接她,陰錯陽差卻到了不太熟識的,麥特和珠恩夫婦位於玉米田中的家裡。
那是個樸實的農家,女主人珠恩盛情力邀二人入內作客。
但罹癌的病人金妮身體孱弱,不想作客,只想趕快回家。
尼爾顯然沒有體貼到這一層。他將箱型車停在屋外的空地,和金妮起了小爭執:
「可是剩了好多豆子濃湯。」珠恩說:「你們一定得進來幫忙清掉那豆子濃湯。」
金妮說:「哎,謝謝。可是我什麼都不想吃。這樣熱時我什麼都不想吃。」
「那就改喝點東西。」珠恩說:「我們有薑汁汽水、可樂。我們有桃子酒。」
「啤酒。」麥特對尼爾說:「要不要來罐藍牌?」
金妮向尼爾招手要他過她車窗來。「我沒辦法。」她說:「就跟他們講說我沒辦法。」
「你知道你會傷到他們的面子。」他低聲說:「他們是好意。」
「可是我沒辦法。不然你去好了。」
他彎身更近:「你知道若你不去會怎樣。看來會好像說你比他們尊貴許多。」
「你去。」
「你一到裡面就好了。冷氣真的會讓你舒服些。」
金妮搖頭。
從這一幕我們可以感受到夫妻間的意見不合。
再扣回尼爾的特殊身份,我們發現,尼爾是個「社運份子」,或說「社運領袖」──在新聞和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社運領袖拋頭顱、灑熱血,為理念奮戰;但往往無從得知這些社運領袖背後妻子的心情。
尼爾比金妮大16歲,金妮把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給了他;
他們之間顯然有愛,但尼爾沒給金妮等值的回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尼爾具備組織能力,善於社交,嫻熟於人際關係與應對進退;
但這樣懂得瞻前顧後、察言觀色的「世故技能」,在他們面對農家夫婦過度熱情的邀請時,反而為金妮帶來困擾。
換言之,尼爾總是在照顧「外人」,卻不怎麼顧慮自己的「內人」。
金妮終究獨自留在了戶外,沒有進屋裡去。
但她突然有了尿意──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她偷偷躲進玉米田裡去小解。
伊格言說了件有趣的事;他說,在小說情節中,凡是遇到小解,那麼大概百分之七十都帶有「自由」或「解放」的寓意;
此處也不例外──金妮的小解不僅是生理上的放鬆,更預告了下一刻,情感上更大的自由。
因為當她小解結束從玉米田出來後,就遇上了男主角瑞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J7n0nwRsR4/hqdefault.jpg)
田中達也創作理念 在 疫情當中的一點甜. 藝術創作者田中達也的「MINIATURE... - Deep ... 的推薦與評價
疫情當中的一點甜. 藝術創作者田中達也的「MINIATURE CALENDAR」,透過微型攝影去製造不同的故事場景,一個罐頭,一塊餅乾,都可以變得有趣,這就是他的小人國國民們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