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談碘131治療的輻射安全,碘131用在病人身上主要是甲狀腺癌和甲亢症,用在甲狀腺癌(乳突癌,濾泡癌,分化不良癌,賀瑟細胞癌)的歷史已經70幾年的歷史,到今天仍然是甲狀腺癌手術切除後以及疑似復發或轉移的重要治療方法。放射碘治療的輻射安全有很多相關衛教,但說法上常會讓病友有些困惑,甲狀腺醫者的專科訓練是核子醫學(專攻同位素治療),過去29年常常和不同放射性同位素(藥物,診療後病人,醫療廢棄物和實驗動物)近距離接觸,一直想怎麼讓一般民眾清楚輻射安全的概念,而不是聽到輻射就恐懼,恐懼有一部份是來自物理名辭的陌生,有一部份是過去核災的影響。
首先要解釋輻射的害處要分兩種,一種是明顯和立即或很快就產生的,一種是潛伏的而且不一定發生的,現在"主流"科學上是假設所有輻射都有害,因此大劑量輻射產生明顯傷害,推論小劑量輻射也會有傷害(只是不明顯或潛伏),這種推論的方式在科學論証時常常被質疑,例如長期在背景輻射地區和低輻射曝露工作的人並沒有看到傷害發生,反而比較長壽。有些動物實驗把兔子控制在無輻射環境反而比接受自然輻射旳兔子不健康,所以結論是低量輻射應該是合理可接受的一種刺激。但多少劑量算是低呢?目前沒有研究可以証實。
那現在國際和我們國內的標準是依據甚麼呢?國際有個輻射安全保護的委員會,這些人也比較偏向主流"科學假設所有輻射都有害,因此訂了相對保守的每個人每年容許曝露劑量5毫西弗,這對病人於醫療用途所受的輻射劑量並無限制是不適用,尤其癌症病患接受放射線治療時所接受的劑量遠超過此,這對於輻射工作人員也不適用,但5毫西弗可用在碘131(或者其他同位素)治療後病人輻射安全管理。
接受放射碘治療後病人在一段時間內身上帶著放射碘,除了從身體放射出伽瑪(r)射線,還從排泄物(糞便,尿液)以及體液(汗水,口水,乳汁,淚水等)排出多餘的放射碘,前2-3天的確是要很嚴格的管制污染,七成以上的放射碘在前72小時會持續排放,不管是大劑量(大於30毫居里)或小劑量(30亳居里)前3天都要防止碘131污染週遭的人和生活環境,重點在防污:避免輻射散播。接著身體輻射排泄愈來愈少,病人可以考慮比較寬鬆的管理,重點轉移到殘存在身體的放射碘仍然會射出伽瑪(r)射線,這時候要知道的是每小時會射出多少毫或微西弗的輻射,通常手術切除甲狀腺後,身體會殘留放射碘的器官就是外科醫生切除剩下的甲狀腺組織和正常的唾液腺及胃腺,當然如果有轉移和擴散的甲狀腺癌也會吸收部份放射碘而殘留。
住院或門診接受放射碘治療第三天接受全身掃描,一方面確認病人有無甲狀腺癌轉移其他部位,另一方面也評估輻射排泄情形和殘存的約略劑量。從輻射安全觀點來看,病人身體仍然殘存放射性同位素,被允許在公開場合活動的放射曝露標準就適用前述:
"病人身體的殘存放射碘不能夠讓週遭一般民眾接受超過年限量5亳西弗"
經過一些参數和因子推斷,多數專家同意放射碘治療後病人身上殘存放射性在一公尺測量每小時<70微西弗就可以在一般民眾間活動。(但對於孕婦和幼兒有不同標準)
病友和家屬看完以的文字或者有些概念,但問題是你的主治醫師和醫院有幫病人測量嗎?臺灣有些醫院是沒有測量(而且不在少數),醫師也不願意花時間去解釋。一部份理由是很忙,另一個理由是整個輻射安全規範很保守不見得認同,對於低劑量輻射的傷害因為是潛伏而不一定發生,也有可能不懂(尤其非核醫專科醫師),所以病友和家屬就只能自己摸索了。最近有些病友自己買了輻射偵測器測量,或許提供放射碘治療的醫師要加油了!
甲亢 碘-131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下是一位病友的問題:
"
甲狀腺亢進變”啫鉻細胞瘤”?
..........請教一下我接下來該怎麼做,四年多前因為心悸掛急診,血壓和心跳都很高,所以住院檢查,查完後得到的結果,是甲狀腺亢進,所以四年多來,都是以甲狀腺亢進做治療,然後也有多顆結節,最大1.6,良性的,當初住院的醫院,有給我建議看要不要切除甲狀腺,不過我在治療過程中一直有疑惑,所以最後沒動手術,治了四年多下來,我去了蠻多家醫院,後面才固定在淡水馬偕,今年的定期追蹤換了新的醫生,他告訴我,我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罕見的疾病,病名”啫鉻細胞瘤”,在做了血檢,尿檢,超音波,電腦斷層之後,他跟我說,我有很高的機率是這個病,但是現在找不到瘤的位置,很有可能是在腎上腺,所以接下來要做腎上腺髓質掃描,但是這個檢查很麻煩,我想問問有沒有人有經驗或者是可以給我點意見,我接下來該怎麼做?
徵得這位病友同意在此表達我的意見和提出一些問題:
1. 甲亢和啫鉻細胞瘤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雖然都會造成心跳快和血壓異常, 但原因完全不同
2. 甲亢會看到血中 TSH 下降和 free T4 或 T3 上升, 碘 131 scan 會看到吸收增加
3. 啫鉻細胞瘤是血中腎上腺素增加, 主要驗尿發現 VMA 上升 , 腎上腺髓質掃描 MIBG scan 可依偵測全身有無疑似啫鉻細胞瘤(有 10%會轉移到腎上腺外), 接下來治療通常是手術, 如果轉移比較複雜
臨床上常見到甲亢但是經過血液檢查加上碘掃描不會誤診才對! 啫鉻細胞瘤比較難診斷, 有經驗的醫師可能一下就嗅出端倪, 否則要經過抽絲剝繭也要一陣子才能確診
甲亢 碘-131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寫在幾例重症甲狀腺癌照護後,也感謝團隊的合作 (I)
對於經常照護肺癌、乳癌、肝癌這些重大癌症的醫護同仁,甲狀腺癌對他(她)們而言可能只是"小case",也可能病情發展比較慢,或者是發展至重症比較少見(~10%),願意在甲狀腺癌病友身上花時間和心力的醫生相對就少很多了。最近兩三年在我們甲狀腺團隊的努力和病友的愛護下,我的門診經常出現比較複雜的甲狀腺病例,有些是經歷外院診療好些時間才自行來到我門診,有些是在是初發病就在我的門診尋求照護的。
大多數甲狀腺癌病友住院時間都很短,手術切除短則兩天,大多不超過一個禮拜,但眼下有位從香港來的P女士住院已經超過400天了,甲狀腺腫瘤侵犯到心臟(極罕見),影響到功能,開刀切了頸部和心臟的腫瘤卻無法恢復心肺能力,所以到現在還無法順利呼吸,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的兒子陪伴她希望我就她腫大的甲狀腺和正子影像呈現葡萄糖吸收的病灶給予建議,但是才幾個月的猶豫,腫瘤其實已經”咬”到心臟邊,所以是心臟外科李醫師和胸腔外科黃醫師先解救心肺的威脅,再請施醫師摘除原發的甲狀腺惡性腫瘤,但我現在所能做的其實有限,常常被邀去出席病人家屬的病情解釋。
另一位L女士住院超過150天了,她經歷了脊椎腫瘤切除、甲狀腺切除、下肢骨轉移切除、電腦刀、傳統電療、放射碘治療、標靶藥物,而且她也經歷了白色球低到 0(因為藥物過敏),現在因為下肢無力已經不能自主活動,復健是她最近的主要功課,雖然服用著標靶藥物,但身上轉移到骨骼和肺部的甲狀腺腫瘤卻仍然伺機而動。她先前在士林某大醫院追蹤甲狀腺結節,沒有意識到潛伏惡性的可怕,原本的陳姓名醫(已到萬華某地區醫院繼續超刀,據說每天可以切5-8個甲狀腺) 雖建議他動刀切除,但也是猶豫後來給某名中醫診治,這一拖就是20年,
來到我們醫院是頭頸外科李主任的初次門診,除了全身轉移(最嚴重的是脊椎轉移造成神竟壓迫),還因為複合了亢進症狀,更添加麻醉和手術的難度,為了控制亢進用了甲亢藥物結果是白血球低到生命危急,又注射白血球生成激素(血液科建議),又要控制甲亢衍生成的甲狀腺風暴(thyroid storm) ,加護病房住了超過1-2月,好不容易先完成脊椎的電療又輾轉到碘-131病房接受放射碘治療,也確認骨骼、肺部甚至肝臟都有病灶,但是腫瘤擴散的速度已經無法控制,接著是下肢骨骼的骨折(腫瘤咬掉90%),打鋼板固定接著是脊椎固定,每次的重大手術我都去幫L女士打打氣,但心中卻憐惜她這樣的苦難不知還要多久? 現在能做的是復健和標靶藥物控制癌細胞的擴散,但標靶藥物是癌病的仙丹嗎?